?

林業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與防治效果分析

2022-03-23 20:13王俊梅
農村科學實驗 2022年24期
關鍵詞:生物防治防治效果害蟲

王俊梅

(云南省宜良縣國有花園林場,云南 宜良 652100)

云南省是全國最大的森林資源省份,其森林面積18.95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9.30%。云南林業發展和生態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同時,大量的林業病蟲害也給云南的資源帶來了極大的破壞,對云南的林業發展和地區生態環境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因此,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多種有效的措施,強化云南省的林業生態建設和病蟲害的控制??紤]到傳統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手段效率低、效果差,無法滿足云南省林業快速發展的需要。本次研究重點探討了林業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及其防治效果。生物病蟲害防治技術主要是指利用環境或生態系統中的生物來防治此類災害,這種技術既能保證樹木的健康生長,又不會破壞生態系統,且有助于系統內的生物多樣性。

1.云南省林業病蟲害防治現狀

林業病蟲害的發生不僅會影響樹木的自然生長,若防治不及時,還將直接導致樹木大規模死亡。由于林業病蟲害來源不同,在防治過程中也需要選擇適宜的措施才能達到滿意的防治效果。根據云南省現有的病蟲害研究,病蟲害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一類是來自于國外的有害生物。云南地區因其氣候類型的多樣性,地形的復雜性和林木種類的繁多性,林木病蟲害的發生較為突出。 云南省位于我國西南部,是全國重要的林業大省之一,森林資源豐富,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近年來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森林資源遭到嚴重破壞,森林病蟲害時有發生,對林木生長造成了嚴重影響,嚴重降低了林木質量降低。

當前,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采取多種方式應對病蟲害,取得了初步成效,有效控制了林業病蟲害的大面積蔓延。但也有部分地區防治效果差,效率低,甚至造成了危害面積持續擴大的現象,亟待尋找更加高效的病蟲害防治方法手段。

目前我國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1 對病蟲害危害程度的認識不夠。有關部門,包括政府部門,都沒有認識到林業病蟲害的危害,對此問題缺乏足夠的重視,法律法規的觀念相對薄弱,造成了森林病蟲害的快速蔓延。

1.2 由于對病蟲害的監控和預測技術還不成熟,無法對病蟲害的狀況進行準確地預測,而且,目前主要依靠化學方法進行防治,由于技術水平較低,所以對病蟲害的控制效果不佳。

1.3 林業主管部門未做好森林檢疫工作,致使病蟲問題日益突出,各林業主管部門相互推諉,缺乏有效的協調,相應的管理制度也不健全,致使病蟲害的防控工作無法進行,最后造成病蟲害傳播蔓延。

1.4 對防治林業病蟲害的資金投入不足,造成防治工作難度大,部分地區有些地方采取防治一片、留下一片的策略,等病蟲害擴散后再重復防治,這就使得資金緊張問題更加凸顯。同時,森林病蟲害防治的基礎設施還不完善,部分儀器設備也相對落后,導致了防治森林病蟲害的能力低下。

2.林業病蟲害生物防治方法

生物病蟲害防治方法,是指采用有益生物或者其他生物,對病蟲害進行抑制或者消滅的控制方法與途徑。相對于傳統的人工化學方法而言,其不僅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還節約了人力資源,提高了生物防治技術的智能化程度,是一種經濟有效的防治措施。從一定程度上講,生物防治技術其實是屬于生態平衡與食物鏈理論運用的產物,因而具有高度的科學性與環保性。

2.1 微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治技術就是通過使用某些細菌或其他微生物來防治害蟲。此項技術的應用領域廣泛,并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當前,在防治害蟲時,主要采用的是不會傳染給人體的高級病毒,如芽孢桿菌、非芽孢桿菌和球菌。

2.2 生態防治

考慮到林區整體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在采用生物技術防治病蟲害時,還應當配合應用生態防治技術。通過同步應用生態防治技術,既可以防止破壞該地區的生態平衡,又可以豐富該地區的生物種類,提高其自身的可持續和多樣性,達到更加顯著的病蟲害防治效果。

2.3 天敵

對于林業建設過程中出現的一些處于整個食物鏈最底層的害蟲,可以利用這種害蟲的天敵來解決。采用天敵控制害蟲是一種綠色的、低投入的經濟手段。在某一區域,當病蟲害較少時,可以通過人工培養害蟲的天敵,使之進入當地的生態系統。然而,在釋放天敵時,必須進行生態學的研究,使該區域的生態系統在應對病蟲害的過程中不被破壞;同時,盡量選擇適應性比較高、繁殖期比較短的害蟲天敵。

2.4 激素

激素防治方法也可用于生物病蟲害防治,通過使用荷爾蒙技術來干擾正常的交配,或者使用激素來吸引有害生物,可以降低昆蟲的繁殖力。干擾害蟲的正常交配是指通過釋放大量的荷爾蒙來擾亂雄性和雌性昆蟲的相互吸引,從而導致它們很難進行正常的交配和繁殖。誘捕是在某一地區設捕鼠器,用荷爾蒙引誘雌性或雄性昆蟲,然后捕獲并消滅這些害蟲。

2.5 不育

在對林業病蟲害進行防治過程中,需要根據當地的林業發展情況對防治技術進行不斷地研究與優化。其中,不育就是通過干擾昆蟲的生殖機能、減少昆蟲的繁殖力或者通過研究昆蟲的遺傳基因而使其絕育。比如:向某一區域的生態系統釋放不育有害生物,會讓它們和那些肥厚的有害生物發生交配,從而減少當地的有害生物繁衍。這項技術在應用過程中效率很高,但需要對技術進行優化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3.林業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防治效果

云南省勐??h某林區(占地面積約9萬km2)于2021年1月開始采用林業病蟲生物防治技術。所采用的現代林業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方法主要如下:應用GIS技術對森林病蟲害進行遙感監測,對森林地區的空間和影像進行采集,提取出具有類似性質的森林指數,其中包含了森林的損失,并對森林的危害進行了評價,對森林的病蟲害進行了分類。利用這一技術,可以對森林植被的覆蓋度和生長活力進行科學的定量、定性的評估,并根據植物健康指標來預測森林病蟲害的控制范圍,進行有針對性地控制。比如,在魚池、蜂房發生病蟲害時,要合理施用阿維菌素(殺蟲靈、殺螨素、害蟲防治等),以防止對魚塘和養蜂場造成損害。

在采取上述生物防治技術后,該林區檢出的病蟲害重度分布區域明顯減少,病蟲害檢出準確率大幅度上升,充分彰顯了林業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的積極防治效果,不僅可為森林病蟲害的科學控制以及森林病蟲害的定位、分布、種類提供可靠依據;同時,將以前的防治經驗導入到系統數據庫中,還可實現系統庫的快速控制和管理,從而達到較好的病蟲害防治效果。

4.林業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應用優化建議

4.1 加強林區規劃

近年來,云南省植樹造林工程不斷推進,但不合理的植樹造林方式帶來的病蟲害蔓延問題也十分緊迫。針對這種情況,有關部門和人員要做好科學規劃設計領域的工作。將生物病蟲害防治技術全面、系統地充分融入到造林規劃過程,以有效優化林區開發,促進整個森林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

在造林規劃過程中,要保證整個造林區樹種的多樣性,避免整個森林生態系統過于簡單化,提高整個森林結構的恢復力和自愈能力。同時,根據林業種植當地的實際情況(自然地理位置、氣候環境、經濟發展程度等),堅持因地制宜的樹種原則,選擇當地的鄉土樹種,保證所選樹種互不干擾,并堅持秉承優勢互補的原則和經濟性原則,提高森林物種豐富度,平衡生態環境。通過有效的規劃設計,樹種多樣性改良方法,有效提高森林對病蟲害的抵抗力和自主恢復能力。

4.2 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生物防治技術

針對林業病蟲害防治的生物技術有很多優點,目前隨著其不斷發展,生物防治技術種類已經較為豐富,為保證所采取的生物防治技術達到最優的病蟲害防治效果,就必須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生物防治技術。尤其是對于林業管理者而言,必須加強認知、全面了解不同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的適用范圍、優缺點等,掌握存在的各種影響因素,并深入分析使用效果和投入的成本。鑒于此,建議林業管理者在采用生物技術進行林業病蟲害防治時,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4.2.1 全面、動態了解林區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生物保護技術,合理設置防治時間,控制防治強度等,然后根據實際實施情況加大保護力度,確保病蟲害傳播得到很好的控制,避免存在防治措施不力的問題。

4.2.2 慎重選擇林區生物防治技術,實現多種防治技術的協同使用。森林總面積必須劃分為幾個區域,每個區域選擇的生物防治技術是不同的。相鄰區域的生物防治很可能會產生一些影響,進而影響整體的預防效果。因此,林業管理者在選擇病蟲害防治措施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和分析一個地點的病蟲害,還要進行綜合分析,研究相鄰兩個地點的病蟲害實際情況。

4.2.3根據相關使用要求,為正確實施生物防護技術,林業人員必須了解在生物防護技術選擇過程中現有的各種規范和要求,合理落實各項規范的重點,確??梢赃_到病蟲害防治預期效果。

4.3 加強宣傳和培訓

把宣傳和培訓工作作為病蟲害防治的第一道防線來抓,豐富宣傳培訓載體,創新方式,積極發動群防群控,通過培訓利用有害生物監測防控及松材線蟲病精細化管理平臺手機APP,加強調查監測,準確掌握疫情動態,抓好捕殺工作,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4.4 引進應用新型有害生物防治技術

4.4.1 雷達技術

利用雷達技術與GIS、遙感技術等技術結合,可以實時、動態地對該地區的森林資源進行的監測,實時、動態地收集各種數據,并將這些數據傳送到中央控制計算機,對這些數據進行進一步地分析,可以確定森林資源的病蟲害情況,從而為今后的害蟲防治工作提供參考。

4.4.2 轉基因技術

利用轉基因技術可以改變森林資源的遺傳狀態,從而使其獲得更高質量的苗木,從而達到優化森林資源配置的目的。目前,轉基因幼苗的培養主要是利用植物中的抗蟲性基因來進行,在種群監測、迷路和生物殺蟲劑的聯合使用方面,昆蟲信息素的作用非常明顯,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環境,又不會對害蟲造成傷害,也不會引起耐藥性。該方法能有效地監控美國白蛾及紅脂大小蠹等害蟲。與傳統的監測、預測和防治技術相比,昆蟲信息素具有明顯的優越性,有很大的推廣價值。

4.5 林業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應用注意事項

雖然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的環保性和可持續性較化學防治技術更為優秀,但同時也需要意識到,其實際操作也相對更加復雜,因此,強化林業病蟲害的生物控制技術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生物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起到的作用相對較慢,其防治效果要花上一段時間,為此林業管理者需要在采取生物技術的同時,配合以其他見效相對更快的病蟲害防治手段,以避免病蟲害在林區大規模蔓延,造成更嚴重的危害。同時,對所采取的生物技術予以持續關注和優化,確保其預期效果得到順利實現。

5.結語

綜上所述,林業病蟲害控制在森林生產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要做到精確、高效地防治林區病蟲害,就必須精確地定位病蟲害發生的部位,掌握病蟲害的種類和數量,并在確定相應的資料后,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才能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另外,在實際的林業害蟲控制中,要正確認識害蟲的發生地點、區域和類型,為合理使用殺蟲劑和控制時間提供依據。而在以往傳統的防治技術下,此類藥物的具體用藥劑量和用藥時間一直是防治工作中的重、難點所在。而且,由于傳統的控制技術主要依靠人工操作,所以所獲得的監測和評價結果與實際發生的病蟲害有較大差別,存在明顯的局限性,難以實現對林業病蟲害的精準預測,無法達到根治效果。

目前,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各類生物技術開始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林業病蟲害防治中。尤其是在遙感監測技術的配合下,利用GIS遙感影像,可及時反饋病蟲害分布區域和種類,再利用所收集到的實時、高效的數據,對病蟲害數據庫進行相應地調整,并通過對病蟲害的語義監控進行分析和反饋,快速提出合適、準確的病蟲害控制技術方案,為生物技術的選擇和實施提供依據,最終實現對森林病蟲害的有效生物防治??傮w而言,相對于傳統的林業病蟲害控制技術,生物害蟲控制技術既能降低人工成本又能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危害。

猜你喜歡
生物防治防治效果害蟲
用料不當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蝸牛一覺能睡多久?
冬季果樹常見蛀干害蟲的防治
20%啶蟲脒可溶液劑對蘋果繡線菊蚜防治效果
植物內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淺談林業有害生物防治
棗樹害蟲的無公害防治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農業害蟲的冬季防治
縮宮素聯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產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