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地適樹原則在林木種植中的應用

2022-03-23 20:13鄭祖林蔣義良
農村科學實驗 2022年24期
關鍵詞:公益林栽種林木

鄭祖林 蔣義良

(龍口市國有龍口林場,山東 龍口 265700)

在林木種植過程中,栽種地的地形條件、氣候環境、土壤肥沃程度均會影響林木長勢,且所栽種樹種的生長特性、營養需求,也與林木栽后成活率存在直接關聯。一般而言,林地及樹種的匹配度越高,林木越易成活?;诖?,林業管理部門需要加強對林木種植工作的關注度,應結合森林資源發展現狀,科學引入適地適樹種植原則,增強栽植種樹及林地土壤條件、氣候環境之間的適應性,通過林地嚴選、樹種優選,保障林木栽種后有效成活,進而推動林業產業的長效化、持續化發展。

1.林木種植中適地適樹原則應用的重要性

林業生態建設中一項關鍵要求是保障林業的生態性,因而林木種植中適地適樹原則的應用是此要求滿足的重要路徑。由于不同樹種的生物學特征存在差異,其對種植地的生態條件具有不同的要求。適地適樹是將樹種栽種于適宜的生長環境中。結合園林綠化的立地條件,篩選與林地生長條件相適應的樹種,可確保樹木生長需求得到滿足,從而加快成林速度。在林木種植中,適地適樹原則的有效應用,利于促進樹木生長發育,能夠有效改善生態環境。林木種植時,適地適樹的林業生產模式與生態化特征更為契合,可結合生態環境的特征科學篩選林木品種,或是根據土壤條件改良樹種抗性,也可結合樹種生長需求調整種植地的溫濕度及土壤條件,進而保障林木正常生長,促進林業生態建設成效。因此,林木種植中需要遵循適地適樹原則科學栽種林木,進而奠定林業產業穩定、長效發展的根基。

2.適地適樹原則在林木種植中的應用標準

作為林木種植所必須堅持的原則,適地適樹原則具體實施時需要結合造林地的實際情況,但立足客觀層面分析,適地適樹原則的應用也需要遵循相應的標準。

2.1 立足藝術角度、優化林木栽種視覺效果

在林木種植過程中,需要從藝術層面分析園林建設的實際需求,盡可能呈現出蒼勁挺拔的林木生長效果,并非僅是所栽種林木品種適合林地土壤及氣候條件即可,而是應從美學角度提升林木的美觀性,確保林木栽種后能夠攝取充足的營養、可維持正常的代謝功能,培育出長勢旺盛、體型壯碩的優質林木,確保樹木存活壽命可達到此樹種的平均壽命,如此方是有效地踐行了適地適樹原則。

2.2 注重生態科學性、營造利于林木生長的環境

在林木種植時,除了要直觀性表達藝術行為以外,還需要提高對生態科學性的重視,應立足景觀建設的角度,合理設計園林綠化工程,應立足全局,以樹種作為重點,提升林木種植工程設計的科學性。需要嚴格篩選樹種,結合樹種的生長需求針對性調整部分林木的種植方式,進而打造一個更利于林木生長的良好環境,從而驅動林木的健康成長,提高林木種植后的總體成活率。

2.3 分析林木耐水性、科學選擇栽植樹種

在栽植林木時,需要科學分析樹種的抗水性能,同時需要將遮光情況納入考量,并且需要確保栽種地季節性水位的最高值不會高于林木種植的綜合標準,防止林木栽種后,由于其自身抗水性不足,遭遇水淹后出現枯萎或死亡現象。

因此,適地適樹原則應用的過程中,應將樹種的抗水性分析作為重點,通過科學篩選栽植樹種確保林木種植后能夠有效成活。

3.林木種植中適地適樹原則的具體應用路徑

3.1 綜合性評價林地、選擇適合林木生長的栽種環境

在適地適樹原則應用時,首先要全面分析林地的具體情況,通過綜合性評價的開展,明確林地中對林木栽后成活率可能產生影響的各個因素。林地的地形條件是林木種植中最為關鍵的立地因素,造林地海拔高低、坡向等條件存在差異時,樹種生長態勢并不一致。

3.1.1 分析海拔高度

海拔的高低會影響造林土地的氣候溫度及降水量,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每200m海拔高度的溫度差為1℃左右。同時,海拔越高的情況下,空氣濕度下降幅度越大。立足降水量的層面分析,海拔與降水量之間關系較為復雜,即海拔升高時,降水量會有所增加,但達到相應海拔高度后,會形成最大降水帶,而若海拔高度高于這一降水帶,海拔繼續升高時降水量則會出現明確的降低現象。

3.1.2 考慮坡面條件

為了保證建筑設計質量、降低建筑安全隱患、確保國家及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1997年建設部在上海、武漢、蘇州、合肥等城市進行施工圖審查試點工作[2],并于2000年開始實行了施工圖審查制度。但傳統的審圖方式效率低且漏審、錯審的概率高。2014年住建部《關于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建市〔2014〕92 號文件要求:“改進審批方式,推進電子化審查,加大公開公示力度,推進建筑市場監管信息化與誠信體系建設,推進BIM等信息技術在工程設計、施工和運行維護全過程的應用,提高綜合效益,探索開展白圖替代藍圖、數字化審圖等工作” [3]。

坡面條件不同,栽種環境也存在較大差異。陽坡通常日照較為充足,因而陽坡區域溫度相對較高,由于太陽輻射強,霜降時間來臨較晚,且土壤解凍時間早,并且空氣濕度并不高。而陰坡則與陽坡正相反。因此,林木種植時需要科學分析地形條件,根據樹種的抗風抗寒能力、喜溫特點選擇栽種地,即喜溫植物應栽種于低海拔區域的陽坡面,而抗寒抗風能力較強的樹種則可栽種于高海拔地區的陰坡面。

3.2 優選栽植樹種、提升樹木成活率

3.2.1 選擇優質鄉土樹種

在生態林建設工程開展中,應通過選用本地優質鄉土樹種,確保適地適樹原則的有效落實。林木栽種過程中,技術人員需要詳細分析栽種地的土壤條件、氣候狀況,針對地區實際情況,分析各種鄉土樹種的具體生長特性,進而選擇適宜的鄉土樹種,確保所選樹種的生長特征、營養需求契合栽種地的實際情況。與此同時,在篩選鄉土樹種時,還需要將各個樹種的生態效益納入考量,除了要符合種植環境以外,還應盡可能選擇能產生較高經濟效益的樹種,確保林木可展現出良好的空氣凈化能力,或是具有極佳的水土保持功能,進而提高林木種植的價值效益,打造優質的生態林建設工程,在履行適地適樹原則的同時確保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有效滿足。

3.2.2 引進優質外地樹種

在林業生態建設時,除了要優選鄉土樹種外,還需要對外地引進樹種進行嚴格篩選,以確保所選樹種能夠適應造林地的土壤環境以及氣候條件,進而保障外來樹種栽種后的成活率。引進外地樹種,既有利于提升植樹造林的成活率,也可豐富樹種資源種類,是有利于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舉措。在林木種植實踐過程中,往往林業內部具備相對復雜的土壤條件,會影響植樹造林效果,并且種植單一樹種的情況下,易因病蟲害侵蝕等多方面原因降低林木生長態勢,或是導致林木死亡。此外,部分特殊的造林地需要引進外地樹種,以改良林業結構。為此,外地樹種引進過程中應選擇適合本地土壤狀況及氣候條件的優質外地樹種,進而在林業生產效益提升的同時,最大化提高經濟效益,保障林業生態建設質量,確保林木種植過程中適地適樹原則的有效踐行。

3.2.3 優選商品樹種

在林業生產中,經濟林建設時需要以商品樹種為主,是林業經濟效益提升的重要林木品種,同時也是生態林建設的關鍵樹種之一。為此,培育經濟林時,也需要結合林土的實際情況,科學篩選商品樹種,進而確保適地適樹原則的有效落實。在此過程中,除了要科學分析林區種植環境與商品樹種之間的適合性以外,同時也要將市場需求納入考量,根據本地區的實際市場需求選擇所栽種的商品樹種,進而滿足市場需求,取得良好的林木種植經濟收益,然而在關注經濟收益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生態效益的提升,所選樹種除了要具備良好的經濟價值外,還要兼具一定的生態保護功能,從而通過其生態保護價值的最大化展現,為林業生態建設產生有益驅動。

3.3 科學改良樹種及土壤條件、增強樹種與土地適應性

在適地適樹原則落實時,需要實施改樹適地舉措,即結合栽種地條件改良樹種,進而提升林木栽種后的成活率。主要是對樹種的部分生物學特性進行改良,如采取抗性生物育種方法促進樹種生物抗性提升等。在林木種植過程中,也可通過適地接樹的方式踐行適地適樹原則,即在抗鹽堿性強、抗寒抗旱性高的砧木上嫁接樹木,使樹種可栽種于鹽堿地、寒冷地區或缺水地區,進而擴大林木品種的種植范圍。

3.3.2 調整溫濕度條件

部分樹種栽種時要有適宜的溫度、充足的陽光,方可健康生長。為此,在園林建設過程中,應結合樹種生長過程中科學調整溫濕度、光照等條件,以此保障林木能夠健康成長。例如在適宜溫度下,有充足的光照及水分,枸杞樹會快速生長。然而夏季陰涼天氣下會因受潮而影響其結果率。為此,在枸杞樹種植中,要防止闊葉樹或林帶長期遮蔭問題,應及時修剪枝葉,提升林間通風性及土壤排水性,保持良好的采光性與透氣性,防止生長環境濕度過大導致枝葉干枯或結果率受到影響。

3.3.3 調節土壤狀況

在栽培樹種過程中,還需要嚴格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及其吸收利用條件。應以供水要求為依據,結合地下土壤的含水量變化情況,及時做好節水排灌工作。防止由于土壤濕度過大對樹種的正常生長帶來不利影響。同時,還需要應結合樹種的抗鹽堿性特征,調節土壤鹽堿度,進而增強樹種及土壤條件之間的適應性,確保林木栽種后能夠健康生長。

4.林木栽種中適地適樹原則科學運用的保障措施

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背景下,土壤沙化問題日益突出,導致林產品質量不斷下降,因而適地適樹原則應用時要求更高,需要通過有效的保護措施應用,科學化解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從而推動二者的平衡、和諧發展。

4.1 加強公益林建設、提升林木種植質效

在適地適樹原則合理化應用的過程中,需要立足公益林建設的層面,探尋科學高效的管理方式?,F階段,林業管理中部分林木種植人員對于林業產業的經濟效益較為關注,忽視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且建設公益林時占用農業用地的情況也時有出現,從而影響了農業生產活動的正常開展,這與公益林建設的目的不相適合。因而,在適地適樹種植原則應用過程中,需要結合本地的自然條件狀況,綜合分析林木的種植優勢,建設特色化的公益林,進而促進林木種植質效的有效提升。

4.2 推動兩高一優林業發展、定向培育商品林

在科技發展與進步的同時,林業生產過程中融合應用了多種新型技術手段,并且林業生產技術要求也越來越嚴格。為化解商品林綜合發展的滯后性問題,需要立足優質商品林項目打造的層面,提高商品林建設規模,對優質商品林展開針對性的開發與培育,提高商品林建設質量、擴大商品林培育品質,進而推動優質商品林項目的高效、高產發展。通過商品林綜合發展速度的提升,為人們多樣化森林生活需求的滿足提供支持,確保林木種植中適地適樹原則的科學應用,從而推動林業產業的健康發展。

4.3 優化林種及樹種結構、改善生態環境

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影響與破壞問題逐步加劇,林業生產中由于部分地區木材產量較低而無法滿足市場需求,與此同時,其他地區卻出現了林木大量積壓現象。為此,在林木種植過程中,需要結合各個林區的實際情況科學調整樹種結構。具體做法是科學調整公益林及商品林的栽種比例,結合栽種地實際情況調控比例,例如平原地區兩種林木品種的栽種比例應分別為70%與30%,而山地丘陵地區則應為60%與40%,如此方能確保適地適樹原則的有效落實。通過林區結構優化降低對生態環境所產生的影響與破壞,并且需要選擇適宜的栽種品種,確保市場需求的有效滿足。

4.4 推行公益林有償經營制度、保障適地適樹原則有效落實

目前,部分地區公益林建設時存在未做到適時種地、適時栽種,影響了公益林的發展,制約了社會經濟效益的提升,出現此問題的直接原因是,公益林有償使用管理制度未有效推行。由于有償承包經營未能有效實施,人們參與公益林建設的動力不足,加之部分林區的立地條件相對較差,更是削弱了公益林建設的積極性,會對林區林業公共系統的全面化發展產生不利影響,且無法有效踐行適地適樹原則。為此,在林業生產中,應建立與完善公益林有償利用經營管理體制,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且政府部門需要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或政策優惠,推行示范試點基地,確保公益林有償經營制度的順暢實施,進而驅動適地適樹原則的有效落實。

4.5 引入高新技術、科學改良樹種促進林業發展

林木種植過程中高新技術的應用,有助于林業生產過程科技含量的提升??赏ㄟ^保護地栽培技術等高新技術的運用,確保適地適樹原則的順暢實施。此種技術可通過光溫調節,開發反季節樹種,或是培育適合跨地區栽種具備較強時令的樹種。通過這些高新技術的運用,可通過樹種性能的有效改良,增強其與栽種地的適應性,提升樹種栽種的適應范圍,滿足部分地區的林木種植需求,能夠提高林業產業的經濟及生態效益,進而為林業產業的現代化發展產生有利驅動。

5.結語

林木種植中適地適樹原則的應用可通過栽種地及林木樹種間的適應性提升,提升林木長勢、加快成林速度、優化林區結構,充分展現出林木種植的生態性、經濟性功能價值。在林木種植過程中,需要綜合性評價林地、選擇適合林木生長的栽種環境,優選栽植樹種、提升樹木成活率,科學改良樹種及土壤條件、增強樹種與土地適應性,通過這些可行性路徑應用適地適樹原則。同時,應加強公益林建設、推動兩高一優林業發展、優化林種及樹種結構、推行公益林有償經營制度、引入高新技術,在這些保障措施應用的基礎上,促進適地適樹原則有效落實,進而助力林業產業的健康發展。

猜你喜歡
公益林栽種林木
北方落葉果樹最佳栽種時間及栽植技術要點
“憑空”栽種的綠色寵兒
ArcGis在遼寧省國家公益林調整中的應用
龍泉七成公益林實現信息化管理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項
國家級重點公益林管理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
生態公益林可持續經營的探討
試論高大林木的病蟲害防治技術
天敵昆蟲在林木病蟲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討
栽種了一個長在心尖尖上的花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