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狂人遺書》中的戰爭批判

2022-03-23 20:21
關鍵詞:豐臣秀吉軍備朝鮮戰爭

李 慧

(江蘇海洋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5)

1950年朝鮮戰爭(1)朝鮮戰爭(1950年6月—1953年7月),指1950年6月爆發于朝鮮半島的戰爭。爆發之后,日本迫于美國壓力與美國簽訂了《日美安全保障條約》,從此日本政府開始了一系列的軍備重整行動?;蛟S是受此影響,“十五年戰爭”(2)“十五年戰爭”(1931年—1945年),特指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進而逐步侵略亞洲,并最終對美國開戰的一系列戰爭。這是日本學術界公認的對外侵略戰爭。的殘酷記憶重現于坂口安吾眼前,使得坂口安吾在戰后創作了不少以日本戰國時期(1467年—1600年或1615年)武將為題材的小說。1952年坂口安吾發表評論文《已不再需要軍備了》,在批判日本政府軍備重整行動的同時,也流露出他對于再次發生戰爭的擔憂。而這種擔憂最終成為長篇小說《狂人遺書》的基調。

在坂口安吾的眾多作品中,提及豐臣秀吉(3)豐臣秀吉(1537年—1598年),日本戰國時期大名,1590年統一日本?;蛞载S臣秀吉為主人公的作品,除《狂人遺書》外,還有評論文《我鬼》(1946年),長篇小說《真書太閣記》(1954年—1955年)?!墩鏁w記》主要描寫了1560年桶狹間之戰以前,尚在織田信長(4)織田信長(1534年—1582年),日本戰國時期大名,在即將統一日本前夕被家臣謀殺。他死后,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在他奠定的基礎上統一日本,結束了日本戰國時期。麾下效力的青年豐臣秀吉形象。而《狂人遺書》則以豐臣秀吉晚年發動的萬歷朝鮮戰爭(5)萬歷朝鮮戰爭(1592年—1598年),萬歷20年至萬歷26年間日本豐臣秀吉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中朝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日本稱“文祿·慶長之役”。朝鮮稱為壬辰倭亂。為主線,描寫了晚年的豐臣秀吉形象。 此外,以黑田如水為主人公的長篇小說《二流之人》(1948年)中也穿插了豐臣秀吉的諸多軼事。而這些作品中只有《狂人遺書》體現了坂口安吾的憂慮以及對可能再次爆發戰爭的不安。

一、先行研究

在《狂人遺書》的同時代評論里,神西清對此作品做了較低評價,他指出:“在這篇作品中,作者讓秀吉寫下遺書,這本身就是非常勉強的。我認為作者從一開始就寫了一篇不成立的小說?!盵1]747而1970年關井光男對《狂人遺書》做出了較高評價,他說:“讀過《狂人遺書》的人,恐怕都會產生錯覺,認為坂口安吾成了狂人。而這正是他用畢生心血寫下的引以為傲的作品?!盵2]682

之后的先行研究主要是針對坂口安吾的歷史觀及作品中描寫的歷史事件的典據出處進行考察的。例如,十重田裕一指出:“坂口安吾親身體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整個日本價值觀的顛倒,如果說《狂人遺書》的構想是基于此體驗的話,那么從戰敗到脫‘戰后’的過渡期里安吾所預感到的進一步的價值觀顛倒、或者說是危機感,便是此作品被安吾創作的歷史必然性?!盵3]菊田均認為:“在此作品中,豐臣秀吉發動的侵略朝鮮戰爭,也就等于坂口安吾的太平洋戰爭了吧。在沒有明確的目的就發動戰爭這一點上,朝鮮侵略戰爭與太平洋戰爭是相似的?!盵4]筆者對于菊田均指出的“豐臣秀吉發動的侵略朝鮮戰爭,也就是坂口安吾的太平洋戰爭”這一點是認同的,但對于后半句“沒有明確的目的就發動戰爭”這句話無法認同,因為豐臣秀吉的入侵朝鮮與太平洋戰爭都有“明確的目的”。 關于典據出處的相關研究,原卓史做出了較為詳細的考證,他指出:“很顯然,坂口安吾的《狂人遺書》以德富蘇峰的《近世日本國民史》、池內宏的《文祿慶長之役》、京口元吉的《秀吉之朝鮮經略》等書籍為典據?!盵5]264

先行研究雖然指出《狂人遺書》映射了日本的十五年對外侵略戰爭,但也僅止步于此,并未對作品是如何反映戰爭的這一問題作出詳細分析。筆者認為作者創作《狂人遺書》除受到“十五年戰爭”的影響外,還受到1950年朝鮮戰爭、日本軍備重整的影響,但筆者尚未找到相關具體研究。因此,本論文的目的即是論證《狂人遺書》中所表現的是日本十五年對外侵略戰爭的影子,以及作品中所反映的作者對朝鮮戰爭與日本政府軍備重整的憂慮。

二、對豐臣秀吉發動萬歷朝鮮戰爭的否定

關于豐臣秀吉發動萬歷朝鮮戰爭的目的,日本史學家石原道博如是說:

平定朝鮮和明朝之后,再將天竺(印度)、呂宋(菲律賓)、高山國(臺灣)等置于支配下,從而在東南亞建立一個大一統國家。[6]13(括號為原文)

以上引用可以理解為,豐臣秀吉發動的萬歷朝鮮戰爭是實現其東亞戰略的第一步,平定朝鮮后,再進行“征明”計劃。

與石原道博的說法相反,熱田公認為,入侵朝鮮是豐臣秀吉為回避家臣之間紛爭而采取的權宜之計。其說法具體如下:

天下統一的過程中,豐臣秀吉對諸大名許下了諾大的蛋糕。而向大陸擴張正是為使諸大名得到此蛋糕而付諸的實際行動。利休(6)千利休(1522年—1591年),日本茶道之祖。死于政治斗爭。之死象征著政權內部鮮明的分裂,豐臣秀吉期望通過這次大規模對外用兵而使這日益加劇的分裂得以修復。御前帳(7)豐臣秀吉于1582年實行檢地(丈量土地,統一度量工具)。1591年豐臣秀吉命令全國大名要根據國郡的基準來制作石高賬本,史稱“御前帳”。的制作、再次全國規模的丈量土地等一系列總動員性質的政策也都成為了統一政策的滲透。[7]327

關于豐臣秀吉發動的萬歷朝鮮戰爭,坂口安吾也在關于豐臣秀吉的評論散文《我鬼》中有所提及,但《我鬼》中所述對入侵朝鮮的理由與石原道博的理由不同,具體如下:

朝鮮遠征是一代人的失敗。豐臣秀吉認為無人比織田信長更偉大,他學習了織田信長的一切,并取長補短。朝鮮遠征也是織田信長晚年的妄想,但那豪情萬丈的想法卻激起了年少豐臣秀吉的斗志。那只是織田信長晚年的一個夢想而已,僅僅是信長茫然的想法,是信長將戰場延申至國外的、充滿激情的幻想而已,并沒有國家性的理想或歷史的必然性。豐臣秀吉平定日本后,尚有些許激情,因此就將織田信長那昔日曾打動自己的幻想作為自己的夙愿來付諸實施了。但他僅僅是在平定日本后乘勢而為而已。明朝到底是什么樣的國家,歷史和地理如何,他完全不知道。豐臣秀吉僅僅沉浸在激情的幻想中,根本沒有計劃、沒有方針。[8]149

從以上內容可以明白以下三點:(1) 作者對于入侵朝鮮的否定態度;(2) 在作者眼中,入侵朝鮮僅僅是豐臣秀吉平定日本后的充滿激情的幻想而已;(3) 《我鬼》中所設定的豐臣秀吉發動侵略朝鮮戰爭的目的是統一東亞。但在《狂人遺書》 中,作者設定的豐臣秀吉發動戰爭的目的并非統一東亞,而是重開對明貿易,且全書充斥著豐臣秀吉因侵略朝鮮而備受煎熬的色彩。作者特意設定豐臣秀吉臨終前留下遺書,并在遺書中寫明發動侵略朝鮮戰爭的真正原因:

長期的戰亂結束了。諸國大名最終得到了自己的領地,目前他們正在潛心經營自己的領地?!麄冸m然眼下缺乏銀錢,但最終他們會有銀錢的吧。有的大名在挖金山銀山,有的大名在進行秘密貿易,也有的大名在搞工商業。諸大名的財富早晚會與作為天下人的我的財富差距縮小。我就像久旱盼甘霖一樣盼望著與明朝的貿易,不管在夢里還是在現實中,我都被這一理想灼燒著。[9]135

我發動戰爭不是為了統治海外,而僅僅是為了重開貿易。因此,此次戰爭會在短時期內結束。只要讓明朝看到我軍隊之威勢而重開貿易,戰爭就可以結束了。[9]141

《狂人遺書》中,豐臣秀吉從諸大名的表現中感到了危機,為了挽救危機,他急切希望與明朝重開貿易。但豐臣秀吉期望的貿易是明朝和日本兩國的對等貿易,而并非以受封“日本國王”的形式進行。為實現對等貿易,豐臣秀吉發動兩次對朝戰爭,歷經6次和平談判。然而,為了貿易發動戰爭不會得到各武士團的支持,因此只能以征服明朝為借口。豐臣秀吉如此執著于重開貿易,并在遺書中寫明發動侵略朝鮮的原因,正是為了強調其目的不是戰爭而是貿易這一要素。

對于豐臣秀吉侵略朝鮮的目的,日本史學家眾說紛紜,坂口安吾在其作品《我鬼》中與《狂人遺書》中的觀點也不同。那么,坂口安吾為什么要創作以重開貿易為目的的《狂人遺書》呢?

日本歷史上關于豐臣秀吉發動的萬歷朝鮮戰爭的評價,也歷經了幾次變化。根據石原道博的研究,豐臣秀吉發動的朝鮮侵略戰爭在江戶時期(1603年—1868年)受到了極低的評價,但進入明治時期(1868年—1912年)后,差評幾乎全部轉為好評,且作為甲午中日戰爭的歷史先驅而得到大肆宣傳。在大正時期(1912年—1926年)的國史教科書下卷插圖解說讀本《近世感激之國史教育》中,“為了展示威風凜凜的遠征軍之勇猛,彰顯豐臣秀吉之雄姿及我國武士意志之頑強”[10]88而將“期望豐臣秀吉軍船的出發”的插圖插入書中。且同書中對豐臣秀吉的朝鮮侵略戰爭做了以下評價:

但將此舉單純的稱為侵略行為是不恰當的。如果能將此舉稱為侵略的話,那么當今世界還有哪個國家沒有發動侵略呢?不是侵略也不是什么別的,而是大勢所趨。這是理所當然的。豐臣秀吉這個人物僅僅是乘了“大勢”之風,并將此風擴大化了而已。[10]96

二戰時期,日本軍國政府發動大東亞戰爭后,高舉“大東亞共榮圈”的旗號,對豐臣秀吉入侵朝鮮的“功績”做了進一步宣傳。甚至1943年日本文部省發行的《初等科國史·下》一書中特設了一節“屏風地圖”對豐臣秀吉的大東亞妄想進行了介紹:

朝鮮之役時豐臣秀吉用過的屏風流傳至今。屏風一面寫著一些日本與明朝的語言,另一面畫著日本、朝鮮、支那三國的地圖?!@屏風正是豐臣秀吉不顧年老體衰仍想要親自征服大陸的證據。從這屏風也能看出秀吉的野心及跨海征服大陸的精神準備。[11]21-22

從以上內容可知,從明治時期到日本二戰戰敗期間,豐臣秀吉入侵朝鮮的歷史被日本軍國政治所利用,但戰后又重新被否定。坂口安吾特意將文祿·慶長之役(豐臣秀吉的侵略朝鮮戰爭)中豐臣秀吉大東亞建設的野心切換成通商,既是作者對文祿·慶長之役的否定,也是對“大東亞共榮圈”及日本對外侵略戰爭的否定。

從1946年《我鬼》到1955年《狂人遺書》,作者對豐臣秀吉入侵朝鮮理由描述的變化也是作者本人的心態變化。毋庸置疑,促使作者發生如此變化的媒介便是1950年爆發的朝鮮戰爭。朝鮮戰爭的爆發以及由此而引發的日本一系列軍備重整行動使坂口安吾再次感到戰爭的危機,而這危機感又化作《狂人遺書》中豐臣秀吉臨死前的擔憂。

三、對戰爭孤兒及滯留海外日本人的擔憂

《狂人遺書》主要圍繞豐臣秀吉入侵朝鮮及其誅殺養子豐臣秀次(8)豐臣秀次(1568年—1595年),豐臣秀吉養子,1591年繼承豐臣秀吉的關白之位,后被豐臣秀吉所殺。的故事展開。不管是為重開貿易而進行的萬歷朝鮮侵略戰爭還是誅殺秀次,都能感受到豐臣秀吉極強的危機感。作品以“狂人遺書”命名,在此遺書中,豐臣秀吉強烈地表達了對自己幼子秀賴的擔心:

他(豐臣秀吉養子秀次,筆者注)死了。我看到了他的首級。我將他的首級掛在三條河原示眾。謀反者秀次。終于還是死了。秀賴,秀賴,秀賴。豐臣,豐臣,豐臣。最終成為關白秀賴。一定要健康長大。成為掌管天下之人的關白秀賴。成為不輸給父親的關白豐臣秀賴。但是我仍不能安心。秀次有很多女人,也有很多孩子。而這些孩子都是關白的孩子。那么對秀賴來說就是敵人。

“把謀反者秀次的妻妾殺光,子女殺光!”……

我下了死命。[9]161

誅殺豐臣秀次時豐臣秀吉的殘酷正是其內心不安的證據。對秀賴未來的擔憂,與豐臣秀吉的年齡及愈來愈差的身體狀況相關。豐臣秀吉最大的不安在于,年幼便失去父親的秀賴,將如何維持這剛剛一統的天下。而豐臣秀吉在瀕死之際“夢到了秀賴哭的夢,以及出征朝鮮士兵們幽靈的夢。幾萬幽靈的夢”[9]164??峙论嗫诎参嵩趧撟鳌犊袢诉z書》時,腦中閃現的是戰爭產物之一的戰爭孤兒吧。戰爭不僅僅帶來大量的死亡,戰爭孤兒也隨之而生??梢哉f《狂人遺書》中失去父親的秀賴被出征朝鮮的士兵們困擾的場景,正是戰爭孤兒被戰爭困擾的象征,戰后在極端混亂的環境中垂死掙扎的戰爭孤兒在作品中幻化成無論怎么哭泣都無人相幫的、無助的秀賴形象。

根據二戰結束后日本厚生省進行的“全國孤兒一齊調查”(不包含養子關系、流浪兒、沖繩孤兒)報告(1948年)顯示,戰災孤兒、由原殖民地回歸日本本土的孤兒、一般孤兒、遭棄養孤兒等四類孤兒的總數為123 511人,由原殖民地回歸本土的孤兒有11 351人[12]。而且,除日本國內孤兒外,由于進行“滿洲開拓事業”而未能從中國及庫頁島返回日本而留在當地的孤兒也非常多。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13],截至2018年10月31日,尚留在中國內地的日本孤兒總數為2 818人,由庫頁島回國并獲得永住權的人數為109人(含家人總數則為275人)。戰爭奪走了孩子們的家庭,在日本國內,這些孤兒不僅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面臨營養不良、疾病纏身甚至死亡等問題,甚至成為治安惡化的原因之一。

戰爭結束并未減少戰爭孤兒的數量。對此,本莊豐在做了一番調查后得出如下結論:

調查了戰爭孤兒的具體狀況才發現,即使戰爭結束了,孩子們仍處于苦難之中。不,不如說,他們在戰后的處境更殘酷。因為戰爭中,他們的父親戰死,而他們被稱為“靖國之遺孤”而受到保護。[14]22

坂口安吾48歲得子,恐怕是其對自己孩子的愛延申到了對孤兒們的同情,進而在《狂人遺書》中又化為豐臣秀吉對其子秀賴的擔憂。

如果說豐臣秀吉對幼子的擔憂反映了作者對自己孩子的愛及對戰爭孤兒的同情,那么豐臣秀吉在遺書中表示“放不下出征朝鮮的士兵”又蘊含著作者的何種意圖呢?豐臣秀吉對出征朝鮮士兵的溫情與其強行出征朝鮮及殘忍殺害豐臣秀次的情節中所顯現的“狂人”特征有很大違和感。那么坂口安吾為何要如此設定人物形象呢?豐臣秀吉在遺書中對于士兵表現出的溫情正是坂口安吾對于參加對外侵略戰爭的士兵的態度。對于坂口安吾來說,士兵和戰爭孤兒都是戰爭的受害者?!犊袢诉z書》中如此描述了士兵們的厭戰情緒:

日本的士兵為何要跋山涉水來到異國作戰呢?朝鮮的士兵和人民也不希望在自己的家鄉和田里發生戰爭吧。[9]144

想回家,想回家,想回家。據說士兵們僅靠著這點信念熬過了一天又一天。據說士兵們已經不再對我(指豐臣秀吉,筆者注)抱有幻想,而是向蒼天祈禱了。[9]162

以上引用中,士兵的厭戰情緒與戰爭中坂口安吾的厭戰情緒一致,豐臣秀吉提到的出兵朝鮮的士兵,與戰爭雖結束但仍由于各種原因不能返回故國而留在海外的士兵相吻合。這些士兵中,特別是成為蘇聯的俘虜而被驅逐到西伯利亞的士兵們讓人印象深刻?!杜c總司令部就從蘇聯占領地域歸國人數相關統計的交涉經過》中,GHQ對于將海外日本人遣返回日本國內持消極態度:

關于從蘇聯地區將國人接回國內的情況,自戰爭一結束就多次與總司令部進行過誠懇的交涉,但完全沒有進展。不僅如此,蘇聯甚至在戰爭結束至次年春天,將各占領地區解除武裝的軍人及一部分普通日本人送至西伯利亞,而對遣送國人回日本之事置之不理。這使得遣送國人回日本的所謂美蘇協定(略)最終簽訂于昭和21年(1946年)12月19日。[15]571

如上引用所示,由于GHQ對于遣返滯留海外日本人回國持消極態度而使得遣返計劃推遲。受1947年開始的冷戰影響,將扣留民遣返回日本成為GHQ對蘇聯政策的一環?!皯馉幗Y束時,滯留在海外的軍人及文職軍人、普通日本人大約有660萬人,普通日本人約占半數?!盵16]28660萬人約占當時日本總人口(1945年11月1日)71 998 104人[16]746的9%,這個數字是不容忽視的。根據GHQ經濟科學局的統計,戰爭結束后至1950年9月,被遣返回日本的人數為6 249 286人,即約95%左右的滯留海外日本人回到了日本,但仍有5%左右未能回到日本。1959年,日本實施了《未歸還者相關特別措施法》,此時尚未返回者仍有31 000人[16]256。除在海外過世、在被遣返的途中過世的人之外,還有被蘇聯及亞洲各國強行扣留的人,當然也有一部分人由于自己的意愿不想回日本。

在《狂人遺書》的結尾,豐臣秀吉寫下遺書讓滯留在朝鮮的士兵回國的情節,暗示了日本對外侵略戰爭失敗后滯留海外的日本人的悲劇,同時,也反映了坂口安吾對日本政府的不信任以及希望滯留海外的日本人能順利回國的愿望。豐臣秀吉的遺書也可以理解為是坂口安吾對日本政府的呼吁。

四、對日本重整軍備的憂慮

豐臣秀吉發動的萬歷朝鮮戰爭,使得日本士兵死傷慘重:

苦戰是當然的。運輸無法保障,嚴寒和糧餉不足就像瘟神一樣纏著日本軍,因此無論戰爭勝負如何,都是大苦戰、大困難。據說,有的士兵營養不良,鎧甲之下滿是虱子,就像乞丐。而尋找草根充饑、靠泥水止渴、只剩下皮包骨,最終悲慘死去的士兵也不少。[9]161

豐臣秀吉發動的兩次侵略朝鮮的戰爭,均被糧食問題所困擾,而這也成為左右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

二戰時期,日本發動的對外侵略戰爭,使日本國內國外戰死者人數約為310萬人,其中軍人及軍隊文職人員約230萬人[16]118。根據藤原彰的研究,“這場戰爭(指十五年對外侵略戰爭,筆者注)的特征便是,日本軍戰死者的過半數并不是戰爭行動之死,即并不是所謂的名譽之戰死,而是餓死的,這是不爭的事實”[17]3。坂口安吾在創作《狂人遺書》的時候,到底對這一事實知道多少,現在無從得知,但二戰期間及戰后初期,他確實親身經歷了糧食不足的嚴峻問題。戰爭期間,正面戰場當然戰況慘烈,但后方的普通百姓也處于饑餓之中,日本軍國政府曾多次發布節儉令,并對糧食等生活必須品實施配給制度。二戰結束后日本被占領初期,美國曾預估,如果美國不為日本提供糧食,日本將會有約10%的人餓死??梢哉f,坂口安吾將自己的經歷刻意地表現在豐臣秀吉發動的朝鮮侵略戰爭上了。

為什么坂口安吾要在作品中再現戰爭的殘酷,并以遺書的形式表達對“我的孩子”=“未來”的不安呢?二戰時期,日本軍國政府施行言論統制政策,所以日本戰敗后坂口安吾才開始對戰爭進行大肆的批判,恐怕除與此相關外,還與朝鮮戰爭(1950年—1953年)的爆發有關。朝鮮戰爭引發了作者對再次發生大規模戰爭的極度擔憂,畢竟麥克阿瑟曾揚言在朝鮮戰爭中將不惜使用原子彈。

據統計,廣島、長崎因原子彈而死亡的人數是,“廣島死者14萬人(±1萬人),長崎死者7萬人(±1萬人)”[18]2。面對這個數字,坂口安吾多次在作品中表示應該避免戰爭,如在《戰爭論》(1948)一文中曾敘述過原子彈的威力,并得出結論“至此,武器的魔力太大了,大到已經不能再進行戰爭的程度了。堅決,不,絕對不應該再進行戰爭了”。

朝鮮戰爭爆發后,1950年7月根據麥克阿瑟命令創建的日本國家警察預備隊,已經不僅僅是維持日本國內治安的武裝隊伍了,而是成為了日本軍備重整的重要一環。之后這支預備隊發生了巨大變化,警察預備隊→保安隊→陸地自衛隊,海上警備隊→警備隊→海上自衛隊。而且日本政府于1954年進一步創建了航空自衛隊。至此,日本海陸空自衛隊全部創建完成。關于國家警察預備隊的干部組成,也充滿了軍國主義軍隊色彩。信夫清三郎如是說:

預備隊的干部多為原內務官僚。而重整軍備的構想,完全是由原軍人策劃的。作為干部的原內務官僚逐漸被架空,于是,大量的原軍人就坐到了干部的椅子上。如此一來,原內務官僚在預備隊中逐漸開始失去影響力。預備隊的主導權逐漸由原內務官僚向原軍人手中過渡。[19]1349

不僅僅是人員的構成,預備隊的處事方法也繼承了原軍人的處事方法。日本政府這一系列軍備擴張的動向,在坂口安吾眼中便成了日本具有再次發動戰爭的可能性。而且,二戰后日本新憲法中雖然明確規定放棄戰爭,但是朝鮮戰爭之際,日本作為美軍向朝鮮戰場派遣軍隊的基地、部分軍需物資調配基地以及兵器修理場所,發揮了巨大作用,可以說日本已經間接參戰了,而這又是違憲的。在國外,在美蘇冷戰的影響下,美國為整備“自由”陣營,1951年8月與菲律賓簽訂了《美菲相互防衛條約》,9月與日本簽訂了《美日安全保障條約》等。對于日本的軍備重整,日本國內反對的聲音高漲,和平運動高漲。在國外,對于亞洲各國以及大洋洲各國的擔憂聲音也多了起來。

在對日本軍備重整不滿的聲音日益高漲的情勢下,坂口安吾發表了評論文《已不再需要軍備了》。文章分為三節,第一節主要敘述自己在戰爭末期親身經歷的東京空襲的凄慘場面,揭露戰爭的本質“戰爭就是人殺人”。第二節中以小偷不去窮人家里偷東西為例,來指出如果日本成為一個不能侵略他國的國家,那么也不會被他國侵略,再此基礎上得出軍備重整是沒有必要的這一結論。第三節中指出不應該拘泥于“被強加的憲法”這一問題,而應遵循憲法,放棄軍備。從此評論中,能夠看出坂口安吾對于戰后日本政府軍備重整的擔憂。

《狂人遺書》是坂口安吾在1950年爆發朝鮮戰爭后,對日本政府軍備重整而內心不安的心象描寫。從這個意義上說,評論文《已不再需要軍備了》和小說《狂人遺書》是關聯作品。朝鮮戰爭、“自由”陣營的軍備重整、日本的軍備重整、再次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極大地刺激了坂口安吾,他將戰爭的殘酷場景以豐臣秀吉出兵朝鮮的形式再現在讀者面前,以此警告日本政治家及世人遠離戰爭。

五、結語

本文主要對《狂人遺書》中豐臣秀吉發動的侵略朝鮮戰爭(萬歷朝鮮戰爭)及豐臣秀吉誅殺秀次的故事進行了分析。坂口安吾在作品中表現了其對未來的擔憂,而使作者產生這強烈憂慮的原因正是日本軍國政府發動的十五年對外侵略戰爭及1950年爆發的朝鮮戰爭。十五年對外侵略戰爭不僅對亞洲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遠的災難,也給日本國民帶來了巨大痛苦。作者本人親歷二戰期間日本軍國政府的高壓統治,對日本軍國政府及其發動的侵略戰爭產生了極度不滿情緒。1945年戰敗后,日本在美國主導下曾一度成為一個沒有軍隊的“和平國家”。但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日本以此為契機開始重整軍備,這讓作者感到了對戰爭可能再次爆發的極度不安和惶恐,而這不安和惶恐在《狂人遺書》中便化作豐臣秀吉的擔憂,貫穿整部作品。

猜你喜歡
豐臣秀吉軍備朝鮮戰爭
軍備控制的戰略思維
豐臣秀吉升職記:從提鞋兵到CEO
豐臣秀吉升職記:從提鞋兵到CEO
三杯茶成就名將
石田的三碗茶
朝鮮戰爭的結局為什么停在三八線
關于通過停戰談判結束朝鮮戰爭的思考
朝鮮戰爭
簡評《三十年代世界主要國家的戰略與軍備》
關于朝鮮戰爭的若干史實考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