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承紅色基因 培育時代新人

2022-03-24 00:48王明偉
黑龍江教育·中學 2022年3期
關鍵詞:三中黨史紅色

王明偉

哈爾濱市第三中學(以下簡稱哈三中)成立于1923年10月,初名為“中東鐵路普育學?!?,由中東鐵路督辦王景春創建,校址位于哈爾濱市南崗區原莫斯科商場第二號房(現省博物館內),1928年,學校遷往南崗區果戈里大街415號。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校址被日偽第四軍管區占用,學校因此并到道外區景陽街的“第二中學”,先后改名為“東省特別區區立師范” “第二中學” “第三中學” “濱江省立哈爾濱市第三國民高等學?!?。1946年4月26日哈爾濱解放后,學校改名為“松江省立第二中學”。1954年3月,遷回現址,校名改為“哈爾濱市第二中學”。1964年,校名恢復為“哈爾濱市第三中學”。21世紀初,學校在哈雙公路附近建立新校區,2002年秋季落成并正式啟用。

哈三中由“路”興起,廣開新路,在風雨飄搖中建立,在時代大潮中奮進。在近百年的建設和發展歷程中,涌現出王復生、葉長春、吳寶豐、王鑄、楊易辰、符保盧等一批優秀共產黨員,他們以赤誠之心、報國之志、奉獻精神、擔當意識投身革命和建設事業,并做出了突出貢獻,為哈三中積淀了深厚的紅色文化。正是在紅色文化的浸潤和影響下,哈三中勇立潮頭,一直站在教育教學改革的最前沿。2018年7月17日,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朱善璐在參觀哈三中校史館時說:“一所高中能擁有如此多的早期共產黨員,一所高中能有如此濃厚的紅色文化,在全國范圍內來看都是非常少見的。有如此寶貴的資源,一定要盡力挖掘,不忘初心!”

長期以來,特別是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學校多渠道挖掘、宣傳、展示學校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團,培育時代新人。學校以“施紅色教育,育紅色傳人”為主旨,開展以“紅色文化”為中心的教育活動,突出紅色教育的政治功能,力求通過主題活動引導、學科課堂滲透、校園文化熏陶等途徑,整合紅色歷史、紅色人物、紅色故事的精神力量,培養學生的紅色精神,將紅色文化植入每一位師生的心里。

一、校友革命故事激發紅色熱情

學校通過多種形式展示與哈三中有關的早期優秀共產黨員的革命故事。通過參觀校史館、入學校史講座、觀看紀錄影片、師生研究尋訪等形式,讓這些為哈三中發展付出辛勤汗水、為民族進步貢獻了青春力量的早期優秀共產黨員們重新回到大眾視野之中,他們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奮斗之為也深深地融鑄到了新時代師生的理想信念之中,成為指導師生實踐活動的羅盤。2019年1月,學校組織黨員教師與學生,利用寒假時間赴齊齊哈爾追尋曾在我校任教的王復生烈士足跡,并祭掃王復生烈士墓。學生還與王復生后人深入交談,進一步了解王復生烈士的英雄事跡。通過講好校友革命故事,使師生以史為鑒,從歷史中汲取營養,從先進中凝聚力量,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同時,也引導師生銘記我們黨走過的光輝歷程、付出的巨大犧牲、展現的巨大勇氣、彰顯的巨大力量,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不斷增強繼往開來、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自覺性、堅定性。

二、黨史宣講傳遞紅色力量

學校黨委組建宣講團,面向全體師生開展黨史專題宣講活動。一方面,從校外聘請黨史教育領域的專家進入學校進行宣講;另一方面,在校內培養由歷史教研室、政治教研室、語文教研室教師和優秀學生為代表的宣講團,校內外聯動,充分利用資源優勢。2021年3月,哈三中歷史教研室主任孫巍老師結合學校紅色歷史為全校師生呈現了一堂精彩的黨課《揮斥方遒抒壯志,啟程興業誓圖強》,開啟了哈三中紅色歷史宣講的序幕。為了克服時空限制,我校教師還創造性地利用網絡資源,帶領學生線上參觀梁家河數字博物館、抗日戰爭博物館等,在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的同時,把學校紅色校史融入百年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之中,通過黨史宣講,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校史,更深入地學習黨史,在歷史學習中增強紅色力量,增強愛黨愛國的歷史情懷。

三、延伸課堂拓展紅色文化

發揮課程教材的主渠道作用、思政和歷史工作的主陣地作用、網絡空間的主平臺作用、研學實踐的大課堂作用,把握好教師和學生兩個群體,把紅色文化建設作為廣大師生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機遇來切實抓好。將紅色文化建設融入滲入學科教學之中,通過多種方式加強紅色文化進課堂的內容、途徑和方式有效性研究。2021年4月,政治學科設計并錄制了《白山黑水民族魂,萬民永憶女先鋒——傳承一曼精神,爭做時代新人》的黨史微課;歷史學科開設校本選修課《紅色博物館》;語文學科開展了以“紅色演講”為主題的課前黨史演講活動,學生們自選題目講黨史,如:中共一大的選址、中共一大的代表、哈三中紅色基因、八七會議、井岡山精神、黨旗軍旗國旗的來歷等。這些教學活動將紅色文化延伸到課內,讓更多學生了解了那段艱苦而偉大的歲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能夠珍惜眼前、把握現在,同時在學生之中營造了良好氛圍,以紅色文化激勵和感召學生,激發學生內心的奮斗精神,為將來建設偉大祖國積蓄力量,使學生能夠立足長遠,放眼未來。

四、主題活動烙上紅色印記

充分用好哈爾濱市及哈三中自身的紅色資源,深挖紅色資源“鮮活教材”,開展主題活動,傳承紅色基因。學校就地就近組織黨員師生、干部瞻仰參觀革命遺址遺跡、革命博物館、紀念場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等,學習各個歷史時期的英模事跡,了解身邊的黨史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2021年6月,學校組織高一學年的1600余名學生開展了以“勿忘國恥,牢記使命”為主題的愛國主義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參觀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追憶革命歷史,讓學生切身體會到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所遭受的苦難、所承載的痛楚。過去與現在的強烈對比使學生在銘記歷史的同時,認識到中華民族歷經磨難又生生不息的強大生命力,激勵學生在面對學習和生活的困難時,在面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挑戰時,能夠不言敗、不言棄,奮勇向前、敢于擔當。

五、課題研究激活紅色資源

2020年,學校申報的省級課題“挖掘學校紅色資源,促進普通高中黨建整體水平提升的實踐研究”“基于黨建工作引領的普通高中大思政課體系的構建研究”正式立項研究,這標志著學校的紅色文化建設進入了深層次、多樣化、體系化階段。通過課題研究,挖掘紅色資源、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以實物、實景、實例、實事為載體,以政治文化建設為突破口,以科學嚴謹的態度、求真務實的作風,真正把紅色文化建設與學校黨建工作深入結合,進一步加強學校黨建工作水平,切實發揮黨建工作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引領作用,將紅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上升到新高度。

哈三中是一所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全國名校,歷屆校友、教師及學生家長中有諸多為黨和國家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優秀黨員。如:曾在三中任教,發起成立中國第一個馬克思主義研究團隊——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王復生烈士;三中教員、積極傳播馬列主義,給學生革命啟蒙的楚圖南;中國工程院院士凌文、喬杰等杰出校友。他們積極投身革命與建設,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社會主義發展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也由此形成了哈三中自身的紅色文化。這些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紅色文化,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它們代代相傳,熏陶、教育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三中人,并激勵他們不斷拼搏、不斷奮進、不斷創新,努力成為有赤誠之心的擔當者,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業的時代新人!

見習編輯/張婷婷

猜你喜歡
三中黨史紅色
利用和差調換數字
想三中
第一次學黨史
紅色是什么
黨史告訴我們什么?
百年黨史的重要啟示
黨史上的今天
紅色在哪里?
Creative revisions of Peking Opera
踐行“真教育”“大教育”的八年蛻變
——東鄉三中發展掠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