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與研究

2022-03-26 03:10王楠
三悅文摘·教育學刊 2022年3期
關鍵詞:主題語境思維品質學習能力

王楠

摘要:文章闡述了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地位。在分析了現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之后,根據2017年最新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對高中階段的英語課程的全新定義,筆者從核心素養視角,以外研版必修三module4 Sandstorms in Asia為例,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進行了實踐和探究。筆者認為教師應緊密圍繞著課程標準,對閱讀文本進行多角度挖掘和理解,閱讀課型的教學設計應時刻謹記圍繞核心素養,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為出發點,不斷地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地目的性學習。幫助學生通過閱讀這一重要教學環節,形成批判性思維,逐漸建構新概念,體驗不同的生活,豐富人生閱歷,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課程標準;核心素養;主題語境;思維品質;學習能力

教育部在2017年最新頒布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中,對高中階段的英語課程有了全新的定義,對其之于學生的人生意義從學習及運用的角度進行了闡述,在學習定義中包含了①語言技能、②文化意識、③思維品質、④學習能力這四個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在運用層面中,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搭建為基礎,以更好的應對“未來高速發展的世界科技、知識,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的能力獲取為目標。由此可見,高中作為英語學習的重要階段,要促進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不只是照本宣科,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發展學生英語思辨能力,搭建學生的健康、正確的心智和品格。在各種教學手段中,能夠實現這種更高教學目標的核心方式是英語閱讀,它不僅貫穿了英語教學的始終,更是英語學習的最重要環節。由英語閱讀學習塑成的閱讀能力與閱讀水平,直接影響了學生思維品質的形成及定位。因此,核心素養視角下“英語閱讀環節”的教學方法,不僅影響了學生的英語技能,更影響了學生人生的長遠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效用。

一、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單一,輕視英語閱讀的作用

在各類英語考試中,閱讀從題量和分數的角度,所以英語閱讀一直都是最重要的課型。但是目前,不少英語教師或受限于“英語的語言技能定義”,或受困于“英語應試第一”價值判斷,僅僅采取了機械、重復、程序化的教學流程——預讀、快讀、略讀、查讀、找信息、填表格、回答問題、判斷正誤等,然后就開始脫離文本講解單詞,而不是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熟悉課文,去體會語言的運用。在教學中缺少了深入思考的時間投入,導致學生對于文本內容的理解僅僅停留在文字表面,缺少了深入的理解,也就無法體驗作者創作的思維過程,更無從談起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以及從其中獲取表達自己的觀點的幫助。所以目前,多數學生的英語閱讀只處于一種淺顯的、表層的文字閱讀。在筆者平常的教學中,經常發現很多學生能“看懂”文章,但當討論文章內容時,他們就變得好像沒有讀過這篇文章似的。還有很多“最佳”讀者,也僅僅是關注文字的表面,他們能關注到每個詞匯,但是很難或者根本不能理解文章中所運用的語言表達手法。這種“不會閱讀”的學生往往是潛在的學困生。

(二)教學方法缺失,忽視培養學生閱讀的自主動機

教師講授閱讀的方法比較單一乏味,簡單教材處理,匆匆閱讀課文,花大量的時間孤立地講解單詞,然后開始題海戰術,試圖用刷題的手段來提高學生的短期成績。我不反對單詞的重要性以及重復性訓練的意義,這些都是登上英語學習高峰的重要臺階,但如果不能讓學生自己發現階梯之上的美麗風景,無法調動起自主動機去一個一個的攀登,只靠外力的幫助和推動,不僅事倍功半也很可能觸動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厭學情緒。同時也有研究發現,閱讀能力的形成與閱讀者的閱讀動機或意愿有著緊密的正比關系。尤其是其中帶著欣賞意愿形成的閱讀動機,更使得閱讀者多方提升有助于提升閱讀能力的部件,也最終促進閱讀能力的整體提高。因此,英語教學中在閱讀環節的重要方法,應該是激發學生對閱讀本身的目的性和興趣,進而促使“欣賞型動機”的形成。但是受限于“應試第一”思路下的閱讀教學方法,試圖依靠讓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理解來提高考試分數。這種源于外部而非發自內心的閱讀動機,只是工具型閱讀動機。這種大數量題目的方法不僅效率很低,尤其是當學生接觸到閱讀文章生詞過多,文章的結構不熟悉,文章的題材內容偏離學生的已有的圖式,學生閱讀中就會遭遇挫折。一旦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受到打擊,那么離愛上英語閱讀也就愈行愈遠了。

(三)文本處理方式簡單,忽略語篇結構的剖析

目前現行的教材中的語篇在類型上多分為以下四種:①記敘文、②議論文、③說明文、④應用文。但是新課標指出教師還應關注口頭,書面等多模態形式的語篇,并提及了⑤文字、⑥圖示、⑦音頻、⑧視頻、⑨歌曲等內容載體。從內容載體范圍的擴大上我們可以看出,語篇不僅承載著語言知識和語言文化,還傳遞著文化內涵,反映著世界上更豐富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這對于啟發學生的興趣,搭建其自我學習的驅動力是至關重要的。由此,我們要學習和剖析生活中常見的語篇形式,對不同類型語篇的特定結構,文體特征和表達方式的學習和剖析,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能夠達成此項,就能夠開啟學生學習的良性循環,越有興趣就越能夠自我驅動地去理解語篇意義,理解了語篇理念之后就會嘗試不同類型語篇下的表達與交流,進而打開更寬闊的視野,最終又加強了自我的驅動力。但是目前我們的閱讀的選材和處理方式更多的局限于閱讀理解題。對于是否讀懂的考察標準就是看做對了幾道題。閱讀的方法就是在文章尋找題目的答案,這樣只關注了文本的局部信息,而忽略了文章的整體結構。

二、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和探索

所謂萬變不離其宗,作為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英語課程內容可以被歸納為六大類,即①主題語境、②語篇類型、③語言知識、④文化知識、⑤語言技能、⑥學習策略。當具體分析解決閱讀環節中存在教學問題時,教師應時刻謹記基于核心素養要求,主動分析學生學習的真實應用需求,以形成英語語境背景、英語文化背景之下的思維品質為目標,同時以塑造學生學習的積極心理品質和健康的品格為關鍵要求,將文化知識的儲備、語言能力的提升、思維品質形成、學習能力打造等目標融入英語閱讀的過程中,對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影響,并最終實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課堂上生根開花、真正發揮作用而有益于學生的學習和人生成長。

(一)基于主題語境,展開閱讀教學設計

“主題為語言學習提供主題范圍或主題語境?!边@就意味著語言學習不應該是孤立地學習語言點和語法點,而應該落實到對主題意義的探究。實現對主題意義的成功探究,直接決定了學生對語篇能否有符合現實邏輯的理解,進而決定了思維是否能在英文的語言環境下得以發展成長,并最終直接決定了能否掌握一門語言的交際,思維功能。主題語境規約著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學習范圍,同時還為語言學習提供真實的語言環境,并滲透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所以,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主題語境和語篇內容能否被準確地理解和判斷,是直接關系著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和語言學習成效的。這是我們英語語言教學中應該放在首位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因此,在進行英語閱讀教學的設計過程中,就必須把對主題意義的探究作為教與學的核心且首要的任務,并以此為線索開拓整合教學內容,并逐步實現引導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幾方面的融會貫通協調發展。比如,在開展外研版高中英語必修三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的閱讀教學時,以主題探索為起點時,就應該首先將該話題歸為“人與自然”的主題語境中“災害防范”的主題群落下的“自然災害與防范”“人類生存,社會發展與環境的關系”兩項子主題之中。在進行完主題分析之后,我們就可以很直觀的進行判斷,本節閱讀課就是要通過添加豐富一些與“主題范疇”有著密切關聯意義的內容情景,并以此詳細展現、充分挖掘該主題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要素點。有了明確的主題意義為線索,接下來就可以以解決問題為脈絡,進一步去整合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學習落實,這樣就實現了將主題的意義與學生的生活建立密切的、現實的關系。所以,我將導入部分設計成一個復習環節。通過播放自然災害的視頻復習已經學習過了lightning,hurricane,storm surge,flood,sandstorms等詞匯,激活對自然災害的認知圖式,通過問題In your opinion,do you think we can prevent/stop them from happening? 讓學生思考人類不是對所有的自然災害都束手無策,進而思考人類的生存和自然環境的關系。同時為后面的閱讀埋下伏筆。

(二)剖析語篇類型,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語篇作為語言教學中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載體,包含了很多學習價值,比如傳遞文化內涵、展現價值取向和分享思維方式。明確分析不同類型語篇的各自特定結構,了解其問題特征以及表達形式,于學生加深對語篇意義的理解是有著極大的助力的,同時對于他們在現實中應用不同類型的語篇進行表達與交流的有效性是有極大的提升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在明確主題之后,要立刻對語篇類型進行認真研讀和分析,剖析文章結構,使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目標能夠得到真正的落實。

從文章的標題Sandstorms in Asia就可以看出本文是一篇說明文,說明的對象是Sandstorms。學生通過閱讀關注到每一個段落的主旨大意。

引導學生關注段意中的關鍵詞:重大災害,描述,原因,影響,建議和措施,進而剖析該語篇的結構特征,即:提出說明對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難發現這篇說明文的結構特征也向我們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分析語篇及其結構特征,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深入地閱讀,而且還能促進學生的思維、體現文化差異,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三)注重語言學習,弱化語言點講解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閱讀理解必須以一定的語言知識為基礎。我們都知道,英語教學的語言知識層面包括語音、詞匯、語法、語篇和語用知識。學習并掌握一門語言知識的根本目的,是發展強化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學習語言知識的目的是能有效支撐實際表達的功能。如果在英語教學中,作為教師,過多地關注了語言點的孤立講解,那么必然會陷入教師單獨地講,學生孤立地記,可是學生卻不懂如何運用。而閱讀教學就是突破這種限制的重要手段,就是要關注如何幫助學生以文章意義為根本目標,在語言技能的基礎上,理解文本的表層含義;進而通過語言含義,去建立表層語言與深層意義之間的聯系;超越語言,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Sandstorms in Asia這篇文章中para1中的生詞為a major disaster 和a mass campaign。如果學生直接查閱單詞表,雖然能很明了這兩個生詞的含義,但是學生就不能體會到這兩個詞匯在文章中內涵及功能。

(1)通過設問:How do you understand “a major disaster” in the text?引導學生去文章中尋找依據來欣賞作者是如何描寫“a major disaster”的。列舉受沙塵暴影響的范圍——世界上沙塵暴發生的四個主要地區 Central Asia,North America,Central Africa and Australia——來定義major。運用strong,dry winds ,carry sand,thick ,cannot see the sun,move sand dunes這些詞匯來解釋disaster。此外,為了能讓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這沙塵暴,作者列舉了Ren Jianbo的例子,運用terrible;There was nothing to be done;The most frightening and the most dangerous;I am going to disappear under the sand.這些詞匯和表達與讀者產生共情,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這些文字表面淺顯易懂,必須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這些語言在文章中的作用。

(2)通過設問重大活動指的是什么?在文章的第六自然段很容易發現:重大活動指的是植樹造林。

(3)通過設問根據上下文你怎樣理解重大這一詞匯。 引導學生去關注三個時態:

①一般現在進行時態強調此時此刻的防止沙漠化的舉措;

②現在完成時態強調已經做過的防止沙漠化的舉措;

③一般現在時強調繼續采取的防止沙漠化的舉措。

這三個時態顯示我們國家植樹造林治理沙塵暴的決心。如果只碎片化的給學生講解這三個時態的使用技巧,再做幾道練習題,是無法讓學生體會到以語言運用為導向目標的“形式-意義-使用”三維動態語法觀。

教師強調“知識點”不是閱讀教學,只有將文本意義與語言形式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獲得文本意義的過程中不斷的填充進入“知識點”,才是真正的、有現實意義的閱讀教學。

(四)運用學習策略,提升學習能力

誠然,提高英語閱讀能力是為廣大英語教師所共同認可的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通過一系列的閱讀活動,學生能夠將此前已經初步掌握的知識點和經驗與文本內容意義探究過程相結合。學生在閱讀的過程,要學會對文本內容進行理解、分析、比較與判斷進而逐漸形成批判性思維能力,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所以在學生閱讀過程中要運用學習策略,以促進學生語言學習和語言運用。我認為,這種學習策略,可以分為以下四種類型,①元認知策略、②認知策略、③交際策略、④情感策略等,明確了具體的策略之后,針對不同的類型或背景,如何有效地進行策略選擇,最直接的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能否得到提升,能否真正地達到理解和表達的學習目的。同時,形成恰當策略的選擇能力,也是學生是否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必要條件,也正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漁”。以亞洲的沙塵暴為例,

步驟2:預測

你對沙塵暴了解哪些?

根據文章標題,你期望能了解沙塵暴的哪些方面?

步驟3:快速閱讀

1.快速閱讀全篇,尋找段落大意。

2.列出文章結構。

步驟4:精讀

文章第一段的功能是什么?

第一段的兩句話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邏輯關系??

步驟7: 小組作業

設計海報:保護地球,防止沙漠化

在上述的閱讀活動中,重點運用了認知策略和情感策略。但是能夠真正有效的選擇策略、運用策略、并最終收益,是一個波動的過程,必然有著探索、挫折和反復。所以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要將策略教學融入語言學習活動中,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享經驗等活動增強學生的策略意識。此外還需突出策略訓練的過程性。要根據不同的文本,結合不同的教學方式,鼓勵并指導學生更高頻次的去運用學習策略,同時嘗試運用不同種類的學習策略,在探索中逐漸形成自己為自己量身打造的學習方法。

教師要對閱讀文本進行多角度挖掘和理解,這對英語閱讀教學起著重要的作用。但緊密圍繞著課程標準,閱讀教學的相關內容要超越教材但是不脫離教材,要依靠教材但是不能墨守局限于教材。閱讀課型的教學設計應時刻謹記圍繞核心素養,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為出發點,不斷地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地目的性學習。幫助學生通過閱讀這一重要教學環節,逐漸建構新概念,體驗不同的生活,豐富人生閱歷,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 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美]莎倫.H.菲伯.牛教師教閱讀[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3]張成年,金毅,王燕,鄭園著.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評判性思維:闡釋與評鑒[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

[4]賴朝暉,劉曉燕,賴軼璇,葉未翔著.英語閱讀教學中的語言處理:感知與運用[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5.

[5]王篤勤編著.英語閱讀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主題語境思維品質學習能力
以主題語境為引,助力寫作教學輕負增效
芻議主題語境下高中英語詞匯教學
主題語境下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策略研究
基于文本話題的英語語言知識教學
媒介運營管理者應具備的一種新的思維品質
提升學生對數學的喜愛度
小學數學教學淺析(二)
中學數學教學方法初探
在“教學做合一”中優化思維品質 提升創新能力
學業導師制對本科生學習能力和素質教育造成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