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保護修復策略探討

2022-04-01 22:17梅坤
南方農業·中旬 2022年1期
關鍵詞:生態文明

梅坤

摘 要 生態文明建設理念下,政府對國土整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國土綜合整治、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成為國土整治規劃部門應思考的重點問題。在闡述國土綜合治理工作整體要求的基礎上,針對現存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基于生態文明理念提出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完善整治保護修復機制、落實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及提高自然資源利用率等解決對策。

關鍵詞 生態文明;國土整治;生態保護修復

中圖分類號:F301.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2.072

在古代,先賢們提倡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而尊重自然、熱愛自然、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也是現階段社會發展的重要要求。工業文明的迅猛發展對自然環境帶來了不可逆的負面影響,再加上一系列天災的出現,引發了人們對生態保護的深入思考。隨著人類文明的進一步發展,生態文明理念逐漸融入各國建設發展的各領域,并有效推動了國家發展水平的提升。土地整理指的是通過采取一系列綜合措施,促進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更大的利用價值,從而保障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在圍繞生態環境建設理念的同時關注土地利用空間格局的實際性質,在圍繞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思想觀念下,促進土地整治工作的進一步完善。因此,在現階段的時代背景下,政府對國土整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明確了在國土綜合整治過程中的職責與要求。但就目前來看,我國國土整治工作仍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如重視力度不足、法規政策缺乏完善性、管理方法無法得到落實及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對國土整治與生態保護工作帶來了不利影響。深入思考其中的問題、尋求可行性的解決策略,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整體要求

1.1 重視生態文明需求

生態文明是人類在遵循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發展客觀規律過程中所取得的物質成果與精神成果的總和,也是人類文明在發展過程中邁向新進程的關鍵基礎所在。生態資源是國土資源的核心,針對國土資源進行治理修復工作,對于提高資源實際利用率、促進資源可持續利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積極意義。因此,在國土空間規劃過程中開展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作,必須要充分結合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硬性需求,在不斷完善現有生態文明體制中促進環境綜合治理效益得到進一步提升[1]。

1.2 支持鄉村振興戰略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要求,其中明確提出針對國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的統籌規劃工作要求,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提高對荒漠化與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的綜合治理質量成為重要內容。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要求下,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保護修復工作被賦予了相應的使命與責任,同時能夠有效支持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生產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可以有效優化居民區布局規劃、加強對生態環境的凈化作用,這些工作目標顯然與鄉村振興戰略具有一致的整體性要求。

2 存在的問題

2.1 重土地開采、輕生態建設

隨著改革開放逐步推進,工業經濟在我國迅速發展,城鎮化、工業化已然成為時代發展的潮流,而在此期間由于過于關注土地資源的開采利用、忽略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導致了生態環境問題頻頻出現:1)大量耕地被用于工業建設,導致生態用地面積顯著下降;2)工業生產廢棄物的排放導致大量的環境污染問題,對原生態環境的凈化能力帶來了明顯的負面影響。如果任由這樣的現象發展,很有可能在生態環境質量日益下降的同時,使經濟發展陷入兩難的制約局面[2]。

2.2 土地整治生態管理體系存在滯后性

在我國國土綜合整治工作中,土地改良、水土流失治理、土地荒漠化治理等一系列改良措施,都在保障農民耕地與糧食安全中產生了十分積極的意義,不僅有效提高了土地資源利用率,而且在促進農民收入增長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就目前來看,仍有許多地方政府在整治需要、目標定位及技術規范要求上存在著顯著的不足,民眾參與土地綜合治理的機會十分少,實際生態管理體系普遍呈現出落后的局面。另外,在建設驗收、國土資源綜合管理技術規范中,并未明確相應的農業資源、環境保護管理理念與指導方針,缺乏有效的生態系統管控體系,如在恢復征收制度、重建受損生態系統補償制度、生態審計制度、土地管理與生態修復基金等方面顯然存在局限性。

2.3 開發保護缺乏統一規劃工作、生態功能出現退化

現階段,我國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政府對生態修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期間,無論是自然保護區還是野生動物棲息地的用地面積都在不斷擴大,生態系統建設工作也在逐漸走向良性發展局面。但就目前來看,仍有個別生態系統的生態功能難以滿足實際要求,甚至還會出現盲目開發建設所產生的干擾影響。另外,在國土綜合治理的整體工作中,由于所涉及的部門數量較多,不同部門之間的職責定位存在很大的區別,導致多頭管理現象日益明顯,在區域開發、保護措施落實中普遍存在著缺乏統一規劃布局的現象,很難真正從整體發展管理角度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3 策略

與以往的土地綜合治理工作相比,目前的國土空間規劃綜合整治及生態修復工作更加強調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體的治理理念,在這其中將區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作為核心內容,針對自然資源及各類環境影響要素進行統籌管理,在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及水氣土生物的系統管理中,面臨著一定的技術性問題,如應用哪種方法才能夠真正兼顧對山水林田湖的整體性保護要求。在實際工作中要針對不同類型的工作進行合理規劃,充分發揮工程的加合效應,在設置規劃任務中統籌處理整體治理與局部治理間的關系尤為重要。

3.1 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第一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成為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中重要的治理方針。發展經濟并非必須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相反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恰恰是促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因此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經濟應成為一種相輔相成的協同關系。在國土綜合整治過程中,要結合實際環境的整治承載能力進行優化與開發,將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進行綜合協調,建立完善的生態修復補償體系,促進生態保護的全面發展,在此期間明確相應的環境質量改善職責與監督管理責任,關注各領域生產環境的實際衛生條件,加強企業產品改良工作,在企業生產中推廣循環生產模式,重視生態工業與生態農業的發展優勢,做好對民眾的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工作,強化民眾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積極、合理地運用自然資源。此外,在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過程中,要注重遵循自然發展規律,在資金政策的整合中建立多部門協調管理機制,在強化規劃與引導工作中促進國土整治的綜合發展,確保整治目標真正實現在質量、生態、人文及數量上的“四位一體”[3]。

3.2 完善整治保護修復機制

1)針對國土整治需求狀況進行深入分析,從長遠發展角度上明確國土整治需求,針對性構建國土空間整治修復機制,在開發、復墾、修復等過程中提升國土整治修復效果。2)拓展融資渠道,加快多元化融資投入保障機制的落實工作,為國土綜合治理工作提供更多資金。例如,政府部門可以聯合銀行機構、企業組織等多方部門,以基金管理的方式成立國土綜合治理生態基金,在充分利用債券投放的方式中提升資金利用的有效性[4]。在資金利用方面要關注不同部門的資金整合利用狀況,能夠在結合財政支出、金融業務、社會資金中,保障國土綜合治理工作及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資金投入。3)構建統籌協調管理機制體系,聯合多方部門推動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工作的同步落地,還要進一步提高監督管理機制的有效性,在明確職權劃分內容中開展常規性監督檢查工作,有效創新監測監察機制以提升監督管理效能。4)建立生態補償機制與績效考評機制,在國土綜合治理工作中保障個人或組織的合法權益,在整治修復過程中提高工作效率,為國土綜合治理與保護修復質量提升發揮重要的機制作用。

3.3 落實生態系統保護修復

生態保護修復是國土綜合治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需結合生態系統的實際狀況針對性開展相應的解決措施。在現階段的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手段中,一般分為自然修復與人工干預修復2項修復手段,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拉近人與自然間的關系,因此在手段選擇與應用中需盡可能地考慮生態化技術,將保護自然環境作為技術應用的前提,開展相應的生態化技術。例如,在生態系統輕微損害地區,可結合封山育林、降沙育草、補水保濕等措施盡快恢復生態系統功能;對于損害過于嚴重的地區,需提供改善土地耕地條件、整治沙漠化區域與侵蝕海岸海島區域、加強對受污染土壤的整治工作及大面積開展植被種植工作等措施,有效修復區域生態系統功能,盡快吸收各方面創新主體智慧,積極推進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技術的創新性發展,在深化與發達國家的深入交流合作中,豐富區域多樣性,提升國土綜合治理質量與生態保護修復效果[5]。

3.4 提高自然資源利用率

針對現階段自然資源盲目開發濫用的現象,必須尋求更為有效的解決途徑,促進自然資源利用率的進一步提高。以城鎮區域來講,在國土綜合治理工作中,最為關鍵是要關注周邊限制地區的利用與開發,尤其要開發利用率較低的建設用地,有效提高城鎮地區土地資源利用率。而在農村地區,政府需關注“空心村”

“危舊房”等一系列現實問題,針對性加強治理改造工作,優化農民群體居住環境,進一步提升農村地區建設空間利用率[6]。在不同級的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中,要積極調動各方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真正在實際行動中主動作為、落實綜合治理政策,在始終堅持農業地區優先發展原則的基礎上,全方位推進節約用地制度及耕地保護機制的實施,提升農村土地資源用途管制質量,為農業地區現代化發展持續添磚加瓦。同時,各地政府要深入研究黨十九大報告及中央的相關要求,盡快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的發展,務必落實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的用地保障工作,提升土地利用的整體規劃質量。針對地塊分散的問題,需盡快加強整合工作,在集約化建設管理中提升山坡耕地、貧瘠耕地、旱澇區域的治理效果,有效推動耕地效益發展,從整體規劃角度進一步提高自然空間利用率[7]。

4 結語

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國土綜合治理工作變得日益迫切,而在此之間必須充分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工作,促進國土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利用,為我國生態建設與工業文明發展真正發揮應有的基礎作用。

參考文獻:

[1] 譚培文.生態生存理念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理念[J].桂海論叢,2013(1):66-70.

[2] 蔡海生,陳藝,查東平,等.基于主導功能的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分區的原理與方法[J].農業工程學報,2020,36(15):269-278.

[3] 李倩,胡志喜,楊帆.打造新時代國土空間治理荊楚樣本 以國土空間格局優化和生態保護修復為核心,湖北啟動全域國土綜合整治[J].資源導刊,2019(12):54-55.

[4] 崔中達,劉榮博.生態文明理念下的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保護修復[J].探索科學,2019(11):218.

[5] 全堅,葉宗達,田蕙.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文明建設探究[J].冶金管理,2019(5):118.

[6] 吳興明.生態文明理念下的國土綜合整治與生態保護修復[J].商情,2019(44):263.

[7] 白中科. 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理念下的國土空間生態保護與修復[J].自然資源科普與文化,2021(3):4-11.

(責任編輯:張春雨)

猜你喜歡
生態文明
基于TOPSIS法新疆生態文明發展水平測度評價
讀《有機馬克思主義》
論周秦生態倫理文化及其當代價值
淺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落實策略
淺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落實策略
我國生態文明法制建設問題研究
發揮檢察職能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現狀研究
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思考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花卉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