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云南民族服飾文化的承續

2022-04-04 16:10彭瑤何璞周思萌
工業設計 2022年3期
關鍵詞:民族服飾鄉村振興

彭瑤 何璞 周思萌

關鍵詞:鄉村振興;民族服飾;承續

1 鄉村振興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決議,作出了關于鄉村經濟振興發展戰略的重要決策,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組織振興、鄉村生態振興、鄉村文化振興”等五個方針政策,終極目標是為了不斷提高村民在產業發展中的參與度和受益面,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的就業問題,確保當地群眾能夠實現長期穩定增收[1]。其中,鄉村文化的價值是鄉村得以存在和延續的核心與精髓,支撐著村民的心靈歸屬[2]。民族服飾是鄉村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指各民族本身文化中獨有特色的服飾,也可以稱為地方服飾或民俗服飾。作為各民族物質和精神文化相結合的民族服飾,能夠顯現出不同民族間各自的文化內涵。

2 云南民族服飾現狀分析

文化變遷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也使作為民族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民族服飾不斷發生改變。當下的云南,由于傳統服飾高額的手工制作成本,沒有現代服飾物美價廉,許多少數民族的著裝逐漸漢化。目前生活在云南的少數民族中除了部分中老年外,大部分青年和兒童均穿著現代服飾,很難在生活中見到真正的民族服飾。云南民族服飾現狀與其他地區的民族服飾并無太大區別,在非民族地區多作為一種服飾商品存在,而在民族居住區的民族服飾主要以婚喪嫁娶、節日祭祀、家族傳承、表演服飾、旅游商品、日常穿著等形式出現?;谠颇厦褡宸椀默F狀,結合實際觀察,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2.1 民族服飾生存空間縮小

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時代的變化,中國的民族服飾逐步喪失掉其功能性需求和使用環境,云南傳統的民族服飾也不例外。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浪潮之下,文化全球化也初顯端倪。中國包括民族服飾在內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作為文化影響力較弱的一方在近代至今仍受到西方的影響。有形和無形的民間傳統文化的存續空間發生了重大改變,致使中國各個民族文化、區域文化日趨雷同化、模式化。這種大環境致使云南民族文化的消亡速度也隨之明顯加快,流失狀況也非常嚴重。

云南民族服飾形成、發展于民眾的日常生產與生活中,但就目前而言,其傳統服飾在云南民眾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逐漸淡化。如今,在云南民間,除了婚嫁節慶及特定展示場合,平日里已少有能見到穿傳統民族服飾的云南民眾, 如圖1 所示。民族服飾的制作技藝對于他們而言也很陌生,民族的傳統服飾逐漸邊緣化。隨著云南各地區經濟的發展與群眾生活的改善,其民族傳統服飾的生存空間將會被進一步壓縮,民族服飾的生存與延續陷入了窘境。

2.2 民族服飾制作藝人缺失

云南的社會經濟結構正在轉型,現代化的工業產品極大豐富和改善了民眾的生活方式與意識形態。他們已經對本民族傳統的手工技藝失去了興趣,且這些新一代的民族青年不愿再像他們的長輩那樣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情感去學習和制作傳統的民族服裝。

一方面,現代技術對民族服飾面料和制作工藝改進,簡化了服裝的制作工序,提高了服裝制作效率,使得現代民族服飾對傳統制作技藝的依賴度越來越低。而另一方面,現代服裝制作技術的參與使得傳統的民族服飾制作群體競爭力降低,手工藝人家中的年輕人由于經濟原因會將工作的重心偏向于其他生產勞動中,無法專心從事傳統民族服飾的制作。

老一輩傳統技藝的傳承者逐漸凋零,而年輕的手工藝人無法專心承襲傳統技藝,這種狀況將會導致熟練掌握整套制作工藝的人越來越少,民族傳統技藝也將會面臨失傳的困境。

2.3 民族服飾創新能力缺乏

云南地區居住著大量的少數民族,這些民族的服飾以手工制作為主,服裝面料的選擇多為傳統的棉麻質料,注重服飾的實用性,對于現在的流行服裝來說顯得款式單一,美觀性較差,市場競爭力較弱,如圖2 所示。由于其服飾的文化性,致使其只能在小范圍內穿戴,推廣力度不足。如花腰彝族的民族服飾,雖然其服飾顏色亮麗,質量較好,但是由于知名度不高,而且服飾無法滿足現代民眾日益變化的審美需求,進而無法使花腰彝族的民族服飾得到發展。

近些年,不乏有一些云南當地的民間藝人憑借民族文化保護意識自發的對本民族的服飾文化進行創新實踐,力求能夠傳承和發展本民族的服飾文化,提高民族服飾的活力。這種人群多集中在旅游風景區及服裝銷售步行街道。通過觀察不難發現這種發展模式的一個現象就是從事者的年齡偏大,受教育水平不高。年輕一代受過高等教育的從事者比重較少,這必然會導致民族服飾的創新性無法提高。此外,刻意滿足游客的好奇性和新奇感的急功近利的心態也是民族服飾創新的障礙。有許多民族服飾制造商為了產量和效率,使民族服飾的色彩搭配單一化、刺繡針法簡單化、裝飾造型夸張化、圖案元素趨同化,使原本美輪美奐的民族服飾逐漸失去了往日的輝煌,阻礙了民族服飾創新的步伐。

2.4 民族服飾制作工藝簡化

工藝簡化主要指產業技術升級所帶來的生產制作過程中工藝上的變化。服裝制作工藝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而不斷演化的??萍嫉倪M步使得工業化生產方式不斷迭代更新,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傳統手工制作行業,使其被動產生產業優化升級。以彝族花腰服飾為例,彝族花腰服飾最大的特色之一是面料與刺繡不分家。服飾上刺繡的圖案、針法、造型、題材等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彝族花腰服飾的服飾風格和藝術價值。傳統的手工刺繡對手工藝人的技術要求更高,熟練掌握刺繡技能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周期,學習成本高,手工藝人少,制作時間長,因此會有很高的人工成本。而隨著現代生產方式的介入,出現了由機器生產制作的機繡繡片和服飾品,這使得原本的民族服飾的生產流程得到簡化,生產成本大大降低。云南民族服飾制作方式的改變也導致傳統服裝中許多精彩絕倫、充滿變換、極具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的手工刺繡圖案變成了刻板笨拙、千篇一律的機繡圖案,色彩沒有了以前和絢麗,丟失了靈秀之氣。這讓原本依靠手工縫制花腰彝繡片的藝人失去了競爭力,被迫選擇其他生產勞動。

客觀來說,民族服飾制作工藝的簡化一方面體現了技術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得精致的民族服飾制作技藝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在云南現代化進程越來越好的今天,現代技術對生活方方面面的滲透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適,但現代技術對傳統文化、傳統技藝中被過度使用和依賴的現象需要被適當的引導和改變,否則將會對民族傳統文化帶來不可逆的損失。

3 鄉村振興背景下云南民族服飾文化的承續策略

針對云南民族服飾文化價值傳承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需要以黨中央在“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為指導,結合云南民族服飾文化在現階段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明確云南民族服飾文化傳承的目標和方向,提出遵循原則的相關措施?;谝陨戏治?,可以從三點出發去思考云南民族服飾文化的承續策略:一是對傳統民族服飾文化的活態保護,這是對傳統的繼承,也是云南民族服飾文化承續的基礎;二是對現有民族服飾生境的開發引領,只有合理引導民族服飾的發展方向,才能保證民族服飾文化的延續;三是基于服務設計的民族服飾發展模式探索,針對云南本土的民族經濟特點,充分利用云南少數民族的優勢,探索適合云南民族服飾的發展道路。

3.1 對傳統民族服飾文化的活態保護

民族傳統服飾文化的珍惜之處在于它是展現其民族發展的一面鏡子,在它身上能反映出當時本民族文化的各種情況,所以保護民族傳統服飾原本的面貌和形式極其重要[3]。對于云南少數民族地區傳統服飾實物流失嚴重的現狀,需要加強對原貌服飾動態文化的保存力度。

首先,博物館及其他相關機構應該繼續對傳統民族服飾進行搶救和收集。對傳統民族服飾進行收集時,在保證服裝質量、價值的同時,也要盡可能增加數量,讓傳統民族服飾通過這種靜態保存的方式得到保留。對于靜態保存的方式,要突破以往僅僅把民族服飾作為“民族文化標本”的靜態展覽模式,在收集服裝的過程中運用文字、影像等多種方式對所收集服裝的制作、穿戴、場所、內涵等相關文化進行研究記錄。所收集到的服裝和資料不僅能夠向大眾展示,起到傳播文化的作用,也可作為研究本民族的珍貴文獻資料。

其次,能夠使傳統民族服飾文化得到活態保護的關鍵是要讓其“活”起來,增加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次數。民俗活動是一個民族展現其民族服飾活態生存的文化土壤,是增強民族文化活力、保護民族服飾文化的重要現實途徑。在充分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通過組織開展相關的民俗活動,倡導民眾穿著、展現本民族的傳統服飾,并依靠自身優勢,搭建對外的文化宣傳平臺,達到對傳統民族服飾文化的活態保護,進而傳承和發揚本民族的傳統文化[4]。例如,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縣直苴村和大姚縣三臺鄉的彝族賽裝節,通過發展彝族傳統的民俗節日,豐富了其活動形式和內容,伴隨著各種表演節目和媒體報道,充分展示與宣傳了彝族服飾文化。

3.2 對現有民族服飾生境的開發引領

對現有民族服飾生境的開發引領,需要從內外兩個方面進行分析?,F有企業,尤其是已經形成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企業,屬于民族外部的影響因素,應當從社會責任出發進行引導,激勵企業雇傭當地民族人員。要以社會效益為主導,重視服飾原生地的民眾生活,向著文化企業的方向發展,加強其服飾產品中的文化屬性。本民族間的服飾流通屬于民族內部的影響因素,應當對當地民族進行合理的理念宣傳,成立公益性質的傳習館,創造能夠培養傳承人群的文化氛圍,提高當地民眾對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增強民族商人的藝術鑒賞力和社會責任感。與此同時,應該重視自身民族服飾品牌的發展,對有發展潛力、有創新能力的服飾品牌加以相應的幫扶和政策傾斜,從而增強民族服飾的發展活力和文化競爭力。在對內外兩個方面的引導時要注意其同步性,哪一個方面都不能落后另一個方面的發展,讓企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帶動服飾流通,讓當地民眾的文化氛圍帶動服裝市場,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3.3 對當地民族服飾產業的優勢利用

從云南少數民族服飾文化資源保護和產業的發展路徑上分析,云南民族文化需要根據自身的發展現狀,制定出服務于本民族發展及符合市場需求的服飾文化發展模式,從而促進云南民族服飾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能夠有序進行。

鑒于云南多數民族聚集地剛剛脫貧,當地的市場化處于起步階段,經濟活力在長時間內十分有限,所以建立發展模式需要政府的支持。實踐表明,婦女在建立系統的發展模式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婦聯等當地組織可以有效地與服裝設計師、文化工作者以及相關志愿者聯系,形成以保護和發展民族服飾文化為主要目的非政府組織。研究當地民族文化的專家學者也可以主持成立多學科項目小組,由政府或協會提供活動經費?;谝陨系馁Y源特點,文章提出了兩個民族服飾的發展模式。

3.3.1 民族服飾生產小組

這些組織和科研小組可以從云南民族地區中選取服飾形制、工藝、材質等富有特色的地區、村寨為試驗點,通過調研,設計出既具有當地民族文化特色,又符合現代主流審美的產品。但需要注意的是,對民族傳統服飾的創新設計需要以民族精神為基礎。民族傳統文化以民族精神為根基,而創新設計需要設計師追本溯源。因此,民族服飾的設計和應用于民族服飾的起源不可分割。應立足于民族文化的基因,設計出的服裝產品應該包含民族文化的獨特性。生產出樣品后,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對當地婦女進行培訓,使其掌握產品生產制作的技能。這些產品可以采用展會和訂貨會的形式進行宣傳和推銷。既能解決人們的經濟問題,也能促進傳統技藝的傳承。如果試驗點能夠取得足夠成果,可以發展到相鄰的地區,使云南逐步建立一個大型的民族服飾工藝品基地。

3.3.2 鄉村小學校服設計

除此之外,還可以從當地學校出發,對鄉村小學的校服進行再設計。校服,作為一種常見且具有標示性的制服,一方面是學校整體形象和教學面貌的外在展示,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元素;另一方面,校服不僅僅是學校的形象,也體現了一個地區甚至是其民族的文化內涵,尤其是民族地區的校服更是反映了當地民族文化的傳承現狀和發展情況。云南少數民族地區有著豐富的民族服飾文化資源,但是絕大多數的本民族地區的小學校服并沒有民族特色,展現不了其民族文化。許多小學校服毫無設計感可言,服裝結構也不合身,學生對校服并無喜愛之情。

將民族文化融入現代校服的生產設計中,是對當地民族文化的“動態保護”和“活態傳承”。在校服設計的過程中,不僅要借鑒國外的設計理念,在此基礎上,也要多加思考怎樣保留民族文化的精華[5]。要將當地的民族傳統服飾融入校服的創新中,在改良中不斷做出新的嘗試,取得進步,使其富有本民族的個性,能夠讓學生們在校園的學習階段被其民族文化所圍繞,讓民族文化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影響到他們,增加他們的民族認知感和責任感,主動傳承本民族文化。

4 結語

云南傳統的民族服飾是國家民族文明的鏡子,是民族文化的特征。民族服飾是一個集使用價值和審美價值于一身的傳統服裝。因此,人們要把民族服飾納入鄉村振興的內容中,加強對民族服裝的收集,恢復逐漸丟失的傳統民族服飾。在談及鄉村振興與少數民族服飾文化保護時,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方面,如果只是單純地把少數民族服飾文化原封不動地保存下來不符合經濟發展。不過對當地的民族而言,所有來自外界的鄉村振興計劃或項目也只能發揮一個引導的功能,而培養民族自身的自覺性和自立性,才是云南民族地區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一劑良藥。

猜你喜歡
民族服飾鄉村振興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館藏作品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館藏作品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