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元視角下“四級進階”式作業架構與實施

2022-04-05 13:51丁杭纓許霜霜
教學月刊·小學數學 2022年3期
關鍵詞:進階習題面積

丁杭纓 許霜霜

《杭州市提高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作業管理水平實施方案》中特別提出“全面強化作業育人功能、充分發揮作業診斷作用、切實減輕過重作業負擔”三大目標,這充分體現了自上而下對作業問題的深刻反思。

一、問題提出

目前的作業設計的確存在一些問題。

(一)作業聚焦單點知識,缺乏結構整合

大多數教師在編寫作業時往往就課論課,缺乏在大單元、大概念背景下的深度思考;以單點知識為主,較少從雙個、多個知識點進行設計。作業的結構呈現零星或分散的狀態,與單元教學目標的匹配度有一定的差距。

(二)作業偏重識記模仿,缺乏能力拓展

很多作業偏重識記和模仿,這導致學生的能力停留在熟悉和領會階段。如果作業具有自主、多元、開放、綜合的特點,那么學生自動化、個性化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會有顯著提升,這樣才能完成作業“承載學習內容、體現學習方式、包含過程性評價”的任務。

(三)作業徘徊低階能力,缺乏高階思維

有些教師認為根本不用設計作業,教科書、課堂作業本、校本作業題量充足,完全能夠滿足每天課后的練習。然而沒有經過優化的作業很容易讓學生陷入低水平思維的誤區。每一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吸收程度是不一樣的,因此,關注學生學習水平進階式的發展,培養高階思維是作業設計的一個重要指標。

(四)作業停留課堂鞏固,缺乏意義功能

大多數教師認為作業的主要功能是“鞏固課堂學習成果”,對作業能夠“保持或提高學科興趣”的功能不是特別重視。實際上,作業是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是附屬意義上的課堂延伸,而是與課堂關聯配合的具有獨立意義的學習活動,也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陣地。

基于以上問題分析可知,減少作業的量本身不是目的,教師更需要在解構常態作業后重構作業的意義、內容與功能。因此單元視角下“四級進階”式作業的結構要素、具體內涵、有效設計、合理評價是很值得研究的一個內容。筆者所在研究團隊力圖通過研究四個轉變:(1)設計視角從“課時本位”轉向“整體視角”;(2)作業內容從“知識技能”轉向“綜合運用”;(3)作業形式從“單一書寫”轉向“多維參與”;(4)作業評價從“結果評價”轉向“過程評價”,讓教學因為“作業”而提質,讓學生因為“作業”而成長,讓教師因為“作業”而發展。

二、概念詮釋

“四級進階”中的“進”指的是學生認知發展方向,“階”指的是關鍵點和解決方案。進階式作業能精細地反映學生的認知水平,其完成結果能為發現學生的學習規律提供新視角。依據學習進階理論,針對單元教學目標,根據學生不同的認知水平、學習方式,不同的課堂類型而設計的進階作業,以分層檢測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掌握思想、方法和體系的程度,具有系統性、結構性、關聯性、縱向層次性等特征。

三、“四級進階”式作業的結構框架

從知識結構、學習水平、作業功能、能力發展等維度對作業進行“四級進階”式架構(如表1),以實現對作業目標的整體把握和對學習結果的科學精確評價。

作業類型主要分為“習得作業、拓展作業、診斷作業和創新作業”四級,其內容上具有銜接性,水平上具有進階性,要求上具有差異性。作業結構要素如圖1所示。

習得作業:一般在新授課之后,學生初識概念、文本、性質時要跟進的作業。以知識基礎點為核心,以鞏固知識和技能為導向,與教學內容相似,這類作業處于最低練習界限,學生通過模仿、背誦、識記、理解來掌握新學的知識。

拓展作業:一般在練習課之后,學生對單個知識、文本有了一定的理解后要跟進的作業。以提升思維力為導向,幫助學生加強知識間的聯系、厘清前后知識間的邏輯關系、形成知識相關框架,引導學生借助對比、歸納、猜想、類比等方式來深化知識。

診斷作業:一般在復習課之前或之后,學生對多個知識、文本有了一定的理解后進行的作業。主要是診斷學生對已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診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分析和運用情況。

創新作業:一般設計為綜合性、探究性、項目化的作業。以發展核心素養為導向,幫助學生把學會的知識概念化,讓學生明確概念之間的相互聯系,通過創造、推理、綜合等方式豐富學習體驗,掌握知識并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運用。

四、“四級進階”式作業的實施路徑

教師在以單元視角設計“四級進階”式作業時,可遵循圖2所示的作業設計流程和路徑,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一)明確作業目標,提高設計精度

作業目標是作業設計的導航儀,是教、學、評的主要依據和標準,是學習過程推進的起點和終點。單元視角下的作業設計一定要有目標意識,既要凸顯單元教學的核心任務,又要強調與單元目標的關聯性,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認知發展水平。

單元作業目標一般是基于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情而制訂的。以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單元為例,通過對70名學生進行前測,發現知道并能用公式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學生占被測總人數的77.1%,會求三角形面積的學生占78.6%,會求梯形面積的學生占57.1%。有50%以上的學生至少能寫清楚一種平面圖形面積推導公式。由此可知,三個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和推導過程對這些學生來說基本沒有困難,所以教師在作業設計時要特別重視本單元蘊含的三個重要的數學素養:運算推理、空間推理和數學交流?;谝陨戏治?,制訂本單元作業目標(如表2)。

(二)厘定作業屬性,提高評價準度

教師要在單元視角下,對教材中相應的作業習題進行屬性的劃分,關注內容結構、水平結構和難度結構的情況,并及時進行調整,使單元整體作業具有較強的結構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根據“四級進階”式作業的結構要素,對“多邊形的面積”單元中的87道作業習題做屬性統計(如表3)。

從表3可以看出,教材中本單元的作業以“理解”和“運用”兩個水平層次為主,占了近90%,而“分析”和“創造”兩個水平層次的作業較少。作業內容重在關注結果(知識積累),對幾類圖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及面積公式間的溝通和轉化(經驗積累)較為忽視。明晰了教材中單元整體作業的排布情況以后,可以根據學生的現實需求,平衡作業結構,選、創、合、編相應層次的習題,優化作業設計。

(三)平衡作業結構,提高作業廣度

雖然“多邊形的面積”單元中的習題數量足夠,但其中關注計算結果的習得性作業偏多?!岸噙呅蔚拿娣e”單元的作業目標,應更關注對圖形面積的溝通和轉化以及優化求解面積的方法,而非面積計算的結果。因此在作業設計時,要積極探索可以考查學生學習過程的習題,重新平衡單元作業結構,補充診斷型和創新型作業。調整后的習題水平層次和數量如表4所示。

從表3和表4的對比中可以發現,調整后習得作業的百分比從62.1%下降到23.3%,診斷作業和創新作業的占比大幅度提升。這樣的單元作業結構調整,凸顯了單元作業的進階過程,從作業的“結果性目標”轉向了“過程性目標”。

(四)優化作業設計,提高實施效度

作業設計除了要關注目標針對性、類型多樣性、內容遞進性之外,還要關注難度合理性、時間適當性、完成選擇性?;趩卧鳂I目標和書本作業屬性的分析,研究團隊對課內外的作業進行整體審視,結合不同類型課堂、學生學習過程、學生能力水平,進行選、創、合、編。仍以“多邊形的面積”單元為例(如表5)。

由此可見,教師加大了診斷作業和創新作業的設計,為學生的思維發展留足了空間。但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四級進階”式作業并不是提倡診斷作業和創新作業越多越好,而是要做到各級作業題量分配合理,學生完成各課時作業的平均時間合適,并要從作業難度、作業類型、完成方式等方面,給學生提供選擇的機會,讓作業真正體現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功能。

參考文獻:

[1]張云平.構建新結構教學評框架有效反思和改進學習測評[J].課程·教材·教法,2021(6):52-58.

(浙江省杭州市育才登云小學? ?310011)

猜你喜歡
進階習題面積
Flying Forward
一道課本習題“鏈式反應”
中學生化學計算能力的進階式培養策略
精心設計習題 構建高效課堂
面積最少的國家
對一道習題的多角度思考與拓展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書寫的進階化學習
關于一道習題解的討論
巧用面積法解幾何題
時髦進階版法式美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