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源縣森林火燒跡地生態修復技術路線探討

2022-04-07 15:03趙曉波
山西林業 2022年5期
關鍵詞:跡地火燒喬木

趙曉波

(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工程總站,山西 太原 030012)

為做好沁源縣3.29 森林火災火燒跡地生態修復工作,全面治理和修復該區域森林植被,減輕自然災害發生頻率,提高區域內減災防災水平,促進區域內生物多樣化,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保障區域生態安全,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專門成立了火燒跡地生態修復技術指導組,協調督導沁源縣和太岳山林區火燒跡地清理及生態修復工作。對沁源縣火燒跡地生態修復工作明確了思路,把握了原則,提出了切實可行的火燒跡地生態修復技術路線。

1 森林火災燒毀跡地概況

1.1 火場概況

沁源縣2019 年3 月29 日發生的森林火災共燒毀沁源縣集體林有林地面積2 420hm2,太岳山林區森林有林地面積2 680hm2,涉及沁源縣王陶鎮、聰子峪鄉、赤石橋鄉、官灘鄉、郭道鎮、景鳳鄉6 個鄉鎮和太岳山林區的王陶、赤石橋、龍門口、龍泉4 個林場?;馂膮^域有林地主要樹種以油松為主,多為油松天然純林,間有遼東櫟、茶條槭、核桃楸、山楊等喬木樹種,灌木樹種主要有忍冬、莢蒾、榛子、沙棘、繡線菊、黃刺玫、山桃、山杏等。

1.2 天然更新

火災發生以來,由于上層喬木全部燒毀,林地光照充足,火燒跡地天然更新狀況普遍較好。據初步調查,目前更新主要喬木樹種有油松、遼東櫟、茶條槭、山荊子、山桃、山杏、山楊,主要灌木樹種有忍冬、榆葉梅、榛子、沙棘、繡線菊、黃刺玫、莢蒾等樹種?;馃E地天然更新是生態修復的基礎。

2 植被恢復基本原則

2.1 堅持近自然修復、原生態保護原則

要堅持宜造則造、宜封則封、宜禁則禁,自然恢復與人工造林相結合,火燒木清理和造林活動要嚴格保護原有植被不被破壞,嚴禁采用引起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的一切整地方法和生產行為。在作業過程中,對自然更新的喬灌木樹種要嚴格保護。

2.2 堅持綠化、彩化、財化相結合原則

結合“彩色沁源”創建思路,大力推廣闊葉彩葉樹種和有經濟價值樹種,打造春花秋彩的生態景觀。

2.3 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原則

造林樹種要選用鄉土樹種、抗旱樹種,要根據造林地立地條件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喬灌草相結合。

2.4 堅持闊葉樹為主、多樹種混交原則

造林小班內樹種搭配不少于3 種,以闊葉樹栽植為主,針葉樹栽植比例不超過30%,且要呈孤島狀分布,避免針葉樹集中連片栽植,減少后期火災隱患。

2.5 堅持科學化造林原則

堅持整地適度、苗木適中、模式適宜、技術適用;科學合理確定造林方式、林種結構、林分結構和樹種結構,優先使用良種壯苗;大力推廣和應用抗旱造林新技術、新材料,確保植被的穩定性和林木生長的可持續性。

2.6 堅持大景觀布局原則

要著眼長遠,結合沁源縣旅游規劃、“三化”規劃、防火通道規劃,瞄準“彩色沁源”、生態旅游建設目標,在較大規模區域內布局3 個以上主要彩色樹種,整個火燒跡地修復喬木樹種要主打彩葉樹種,為形成大視野景觀奠定基礎。

3 火燒跡地清理注意事項

(1)盡量保留火燒跡地清理范圍內的活立木,但病弱活立木應給予清理;

(2)保留火燒跡地內天然更新的幼苗幼樹;

(3)采伐火燒跡地上所有枯立木(含喬木和灌木);

(4)采伐木伐根高度要低于伐根直徑的1/3;

(5)采伐木梢頭和枝頭直徑5.0cm(含5.0cm)以上的全部清運出跡地;

(6)采伐剩余物(梢頭)和灌木要求修理側枝,截短均勻整齊堆放,枝梢長度不能超過1.50m,堆間距大于5.0m;

(7)火燒跡地內新修集材林道水平間距不得低于50m,嚴禁高密度修建集材林道,避免大面積破壞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8)火燒跡地采伐的木材必須進行脫皮、藥物熏蒸等無害化處理,并經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檢疫部門檢疫合格后方可調出沁源縣境。

4 火燒跡地植被恢復

大力采用鄉土樹種、抗旱樹種造林,營造混交林。合理確定造林密度和規模,提倡低密度造林,以營造生態林為主,兼顧經濟林,實施集雨抗旱和節水造林。造林與管護并重,摒棄只造林不管護或重視造林輕視管護的行為。嚴格按照科學規劃設計、規范施工、精心管護的程序實施造林。

4.1 恢復模式

4.1.1 人工造林模式

對于火燒跡地中喬木樹種無自然更新能力或更新較差的地塊,采取人工造林的模式進行恢復。

4.1.2 封造結合模式

對于火燒跡地中喬木樹種有一定自然更新能力、更新情況較好,但更新樹種株數達不到造林初植密度的地塊,采取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相結合的模式進行恢復。對自然更新的幼苗幼樹,進行整穴、定株、修枝定干,并輔以人工造林促進植被恢復。

4.1.3 封山育林模式

對于火燒跡地中喬木樹種自然更新能力較強,更新的喬木樹種幼苗幼樹達到或超過造林初植密度的地塊,采取嚴格封育的模式進行恢復。對自然更新的幼苗幼樹采取整穴、定株、定干、幼撫等措施,進行人為輕度干擾促進近自然恢復。

4.2 樹種選擇

根據水、熱、土壤條件和樹種生態學特性,優先考慮以樹適地、以能成活、長勢好為根本,選擇與造林地立地條件相適應的具有抗旱、抗寒、抗風等抗逆性強的鄉土先鋒樹種。根據沁源縣氣候條件、火燒山原林分樹種及目前自然更新情況,火燒跡地生態修復造林宜選擇以下樹種。①喬木樹種:油松、五角楓、元寶楓、遼東櫟、杜梨、楊、山桃、山杏等。②灌木樹種:連翹、丁香、榛子、沙棘、莢蒾等。

4.3 造林技術

4.3.1 整地

科學開展預整地對提升造林綠化質量成效至關重要。要在雨季進行預整地,有效提升土壤墑情,提高造林成活率,為搶抓來年春季造林進度奠定基礎。提倡局部整地造林,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有地表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創造有利于已有的林木、幼苗幼樹、灌草生境。預整地時,對于天然更新的幼苗幼樹和灌木要嚴格保護。

A 整地密度:根據立地條件和造林樹種,按照國家造林技術規程要求確定整地密度。

B 整地方式:地勢平緩的地塊采用穴狀整地;坡地沿等高線進行魚鱗坑整地。

C 整地規格:穴狀整地一般為直徑60cm 的圓形或方形穴,穴深40cm;魚鱗坑整地一般為長60cm、寬深各40cm 的半月形坑;穴狀整地和魚鱗坑整地的土埂一定要拍實,埂底寬20cm、頂寬10cm、高度20cm,穴內活土層深度不小于30cm。

4.3.2 栽植

A 混交方式:采取帶狀或者塊狀混交方式,每個小班栽植樹種3 種以上,盡量實行闊闊混交、增闊減針,確需栽植針葉樹的,針葉樹比例不得超過30%。樹種配置要進行大景觀化布局,在大的區域范圍內必須有一種主栽的彩葉喬木樹種。

B 苗木準備:堅持選用鄉土樹種良種壯苗造林,不使用來源不清、長距離調運的種子、苗木。闊葉樹苗木發芽后和落葉前禁止上山栽植。苗木質量要達到國家Ⅱ級以上標準。

C 栽植:透雨后連陰天栽植,秋季苗木落葉后栽植。要盡量深栽,原則上根莖結合點入土5.0cm,回填土必須踏實。容器苗栽植務必脫袋;裸根苗采取截干埋土栽植或定干修枝栽植,確保不窩根。

4.3.3 適用技術

A 容器苗或帶土坨苗造林:提倡采用大規格營養袋容器苗或帶土坨苗造林,容器規格以既能滿足苗木生長需求,又能節約成本為原則,以規格13cm×16cm 以上為宜。土坨苗土坨直徑要達到地徑的8倍~10 倍。起苗前澆足水,起運過程中確保苗木與容器不損、基質不散。栽植時脫袋并去掉根部包裝物。

B 截干抗旱造林:五角楓、山桃、山杏、連翹、沙棘等闊葉樹種可以截干造林,截干高度20cm。在栽植時,埋小土堆將根莖部全覆蓋。

C 苗木及根系處理:起苗前澆透水。起苗、運輸、栽植前防止苗木失水。苗木施用保水劑、TCP 植物蒸騰抑制劑、根寶、ABT 生根粉等激素處理。

D 保墑抗旱覆蓋:石質山地苗木栽植后用石片、黃土丘陵溝坡栽植后用塑膜覆蓋或生物材料覆蓋。

E 套管:在鼠兔為害嚴重的中低山地區,新栽植苗木主干要進行套管,防止鼠兔啃食。

4.3.4 新造林撫育和管護

新造林在栽植后連續撫育3 年。第1 年撫育2次,第 2 年撫育 2 次,第 3 年撫育 1 次,時間 6 月-8月進行,內容包括松土、除草、扶苗、擴穴、補埂。松土做到里淺外深,不傷害苗木根系。闊葉樹要及時采取抹芽措施,并根據造林地上苗木成活情況及時補植。

要強化新造林管護,設施管護與專人巡護相結合,在人畜頻繁活動的造林地周邊設置圍擋、籬墻防護溝、管護碑牌等設施。

猜你喜歡
跡地火燒喬木
◆ 園林苗木
封二、封三:寒蔥嶺戰跡地 (伏擊戰) 新考
園林綠化中喬木栽植難點及養護
火燒毒品
我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發30 m分辨率全球火燒跡地數據產品
驢肉火燒
火燒跡地造林技術
基于Landsat影像提取大興安嶺區域火燒跡地★
不怕火燒的手帕
“小火燒”成為大產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