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循生態文明理念,加強國土空間規劃

2022-04-09 00:49初煒
電子樂園·上旬刊 2022年5期
關鍵詞:國土空間規劃生態文明策略

初煒

摘要:國土空間規劃須充分發揮其價值捕獲、價值重塑和價值提升的作用,應注重以城市生態景觀提升創造社會效益。在國土空間規劃之前要做到有效預判,不僅要注重城市發展需要,還要密切關注國家政策的動態走向,努力打造供給平衡,環境友好型的城市。保護生態環境與國土空間規劃的關系十分緊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土地資源的利用率越來越高,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這就要求將國土空間規劃工作作為基礎,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的持續發展,以便于為現代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發展提供支撐?;诖?,本文主要分析了遵循生態文明理念,加強國土空間規劃。

關鍵詞:國土空間規劃;生態文明;策略

1國土空間規劃概念

國土空間規劃的主體往往是城市土地局和城市規劃局,土地局和城市規劃局按政策要求進行國土空間規劃。任何個人、單位以及商業活動都需兩個單位的協同審批,保證城市發展的總體布局,也進行必要的報備。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戰略性政策實施,任何人只有土地的有效使用權,絕無土地擁有權力。土地空間規劃可以以更加科學的手段進行土地空間的統一分配,也可將房價控制權力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協調土地資源和國家發展戰略,發現兩者發展之間的動態平衡點。

2加強國土空間規劃策略

2.1注重國土空間規劃全局性謀劃局

國土空間規劃編制過程中,進行全要素、全覆蓋的生態資源系統性評價和生態產品開發利用適宜性評價,進行空間分區引導;在系統統籌上,須關注生態修復、國土整治、土地儲備、產業提升、鄉村振興、旅游發展等各個相關領域;在時序過程上,“引領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目標和理念應貫穿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實施的全過程;在利益分配上,要兼顧政府、市場、公眾、生態產品生產者等各類主體利益。要想保障國土空間的規劃工作順利開展,一定要重視以下兩點:第一,落實工作人員以及部門的工作職責,將國土空間的規劃放到政府的重點工程里,提高對國土空間的規劃工作重視程度;第二,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積極學習各種先進的技術,進一步促進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開展。與此同時,廣義上的空間布局包含權責空間、時態空間、信息空間、價值空間、形態空間以及物質空間等,生態空間的意義也在不停地變化,對于國土空間的規劃而言,其中的生態空間包括需要合理利用與保護的冰川、海洋、灘涂、湖、林、水、山等全部類型的生態空間。

2.2微觀層面生態設計

開展生態環境進行規劃與治理過程中,微觀層面更加重視環境的健康學與美學,意思就是利用生態功能中的生態因子對環境價值進行評估,把環境健康與環境的美當作基礎支撐。另外,對微觀層面進行系統設計的時候也要按照反饋管理的相關機制、監測數據以及生態環境的指標等完成評定。比如,對于荒漠地區來說,在優化生態環境的相關措施里,要重視對綠植的配置與選擇,重視植物在該地的適應狀況,防止因為植物適應性較差、匹配度較低而導致該地生態出現不平衡的情況。

2.3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國家重要的發展理念,城市正是承載這一發展理念最直接的媒介,在城市規劃中要注重預留綠植種植空間,為城市居民調節節奏日益加快的城市生活。城市周邊地區的土地規劃也尤為重要,城市建設中也絕對不能犧牲綠水青山以換取金山銀山,對使用空間的合理規定和約束將會避免城市周邊的污水廠和廢氣生產廠廢氣和廢水排出,同時也通過法律手段提高相關工廠的環境保護意識,為群眾的身體健康著想,為群眾更加美好的生活條件保駕護航。生態文明建設中科學合理構設垃圾存放地也有助于提升群眾公德,便于相關環衛工人打掃,減輕了社會負擔的同時,提升土地規劃過程的生態文明建設。

2.4 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

國土空間規劃過程中,應始終堅持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基本原則,為此,可采取有效措施,實現社會、經濟、城市和生態環境的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將其視為城市土地利用規劃的終極目標,促進城市穩步前行。首先,制訂具有可持續性特征的土地利用規劃,為土地資源的長遠利用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城市發展提供充足的建設用地。其次,采取多項措施推動城市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確保區域經濟的穩定性,大力推動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向前。編制土地利用規劃的過程中,還需以正確的眼光審視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的戰略措施,樹立可持續發展的大局觀念,組織開展土地利用規劃編制工作?;谏鷳B環境保護和資源配置,全方位考慮土地規劃中的各項要素,科學評估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潛力和趨勢,并以此為基礎制定科學的土地管理機制。

2.5加強公眾參與度

加強公眾參與土地和空間的綜合整治,構建公眾參與機制,進一步深化公眾參與土地綜合整治的具體性和空間性,提高生態環境評估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在一定程度上,生態環境安全關系到人類社會的發展,僅僅依靠政府的監督是不夠的。提高全民生態安全意識,積極宣傳土地空間綜合整治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關系。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人類和自然的發展,我們應該及時發現并解決這些問題。提出土地整理與生態修復的發展戰略,更好地建設美麗家園,這是確保生態環境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持續發展過程。

結束語

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土空間規劃是我國從工業文明時代進入生態文明新時代,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空間價值理念引領下,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價值導向由強調經濟增長優先轉向強化生態思維,以及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與國家整體競爭力提升成為國土空間治理目標的情況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改革的歷史選擇。

參考文獻:

[1]馮廣京,王睿,謝瑩.國家治理視域下國土空間概念內涵[J].中國土地科學,2021(5):8-16.

[2]張京祥,夏天慈.治理現代化目標下國家空間規劃體系的變遷與重構[J].自然資源學報,2019(10):2040-2050.

[3]王威,胡業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土整治歷程回顧與新構想[J].自然資源學報,2020,35(1):53-67.

猜你喜歡
國土空間規劃生態文明策略
村域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思考
明確國土空間規劃法律地位的必要性
市縣“多規合一”實現路徑初探
國土空間規劃對重點開發區域的經濟增長效應研究
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思考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花卉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生態文明視閾下河北省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發展研究
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研究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