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宋人對林逋及其詠梅詩的接受

2022-04-21 04:33
中國韻文學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林逋孤山宋人

鄭 斌

(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7)

在強手云集的北宋太宗、真宗兩朝詩壇,林逋以詠梅詩享譽當時,并在后世獲得了特別的褒贊。不僅其人深受宋人追慕,其詠梅詩亦成為宋人賦梅時學習的典范。今人對林逋及其詠梅詩研究已多,但在宋人如何建構林逋形象、追慕其人、接受其詠梅詩等方面仍有可拓展的空間,本文擬就此略做探討。

一 宋人對林逋形象的建構與追慕

在宋人追慕的林逋形象中,“處士”和“詩才”是兩個重要的標簽。這兩個標簽是宋人有意建構的結果,北宋即已形成,且有一個清晰的建構過程。

首先是時人對林逋處士身份的建構。林逋生前與潘閬、陳堯佐、范仲淹、梅堯臣、釋仲圓、龔宗元等皆有交往,留下了一些唱和往還的詩歌。這些詩歌多以“處士”為題,如釋仲圓《贈林逋處士》、龔宗元《贈處士林逋》、范仲淹《寄贈林逋處士》等,表明了時人對林逋“處士”身份和形象的認可。

但是,隱居孤山的處士林逋并非完全不念魏闕,用世仍然是其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祝穆《事文類聚·前集》引《該聞錄》云:

林逋處士隱居西湖,朝廷命守臣王濟體訪。逋聞之,投贄一啟,其文皆儷偶聲律之流,乃以文學保薦。詔下,賜帛而已。濟曰:“草澤之士,文須稽古,不友王侯。文學之士,則修辭立誠,俟時致用。今逋兩失之?!?/p>

得知守臣王濟將奉朝廷之命來拜訪自己后,林逋提前以書啟投贄,“以文學保薦”,王濟對林逋汲汲于此的表現頗有微詞。

然后是梅堯臣、蘇軾對林逋詩才的闡揚。雖然林逋生前與人多有酬贈,但時人的寄贈之作中對其詩才卻幾未置評,其詩才直到身后才得到較為全面的認可。梅堯臣《林和靖先生詩集序》云:“其譚道,孔孟也;其語近世之文,韓李也;其順物玩情為之詩,則平淡邃美,讀之令人忘百事也。其辭主乎靜正,不主乎刺譏,然后知趣尚博遠,寄適于詩爾?!碧K軾《書林逋詩后》云:“我不識君曾夢見,瞳子了然光可燭。遺篇妙字處處有,步繞西湖看不足。詩如東野不言寒,書似留臺差少肉?!背?、蘇專文外,宋人筆記、詩話中也多有對林逋詩才之稱揚。歐陽修《歸田錄》云:“逋工于畫,善為詩?!彼抉R光《溫公續詩話》云:“林逋處士,錢塘人,家于西湖之上,有詩名?!比铋啞对娫捒傹敗芬豆沤裨娫挕吩疲骸傲趾途腹び谠娢?,善為詞?!?/p>

從以上梳理我們可以看到,時人詩中多對林逋的政治前途表示期待,歐、梅、蘇等人則更多關注其在詩歌方面的才華及取得的藝術成就,這是林逋形象建構過程中的一個轉向。到了北宋末、南宋初,曾鞏、王偁為林逋作傳時,已幾乎不再提及林逋的用世之心,而多在其處士身份和詩歌才華上著墨。如曾鞏《隆平集》卷一五所載傳記云:

林逋,字君復,杭州人……結廬杭州之孤山……居西湖二十年,不入城市……逋善行書,喜為詩,其語孤峭清淡。其稿未嘗自錄,或曰:“何不錄以傳后世乎?”逋笑曰:“吾猶不欲以詩取名于林泉,況后世耶?”

王偁《東都事略》置林逋于《隱逸傳》,并沿用曾鞏的說法,稱其“刻志為學,結廬西湖之孤山。喜為詩,孤峭澄淡。居西湖二十年,足未嘗履城市。李及、薛映為其州,每造其居,清談終日而去”。而后潛說友《咸淳臨安志》、桑世昌《林逋傳》、《宋史·隱逸傳》皆承此說,進一步強化了林逋形象中處士身份和詩歌才華這兩個標簽,使得林逋完全成了一位高蹈避世的隱者和極富才華的詩人。

宋人建構林逋形象的過程和結果完全可以看作宋人對林逋其人的接受,他們有意屏蔽林逋形象中的其他方面,以突出其處士身份和詩歌才華,成功塑造了林逋隱居孤山、不熱衷仕進、長于詩詞的處士和詩人形象。如果說建構形象只是宋人接受林逋的一種“隱性”方式的話,那么,尋訪祠墓、畫像作圖則是宋人接受林逋的“顯性”途徑,宋人正是以這種方式表達著對林逋這位當代詩人的追思和仰慕。

孤山是林逋晚年結廬隱居之地,因此,人們游覽孤山時也會聯想到林逋,如黃裳《游孤山》,史彌寧《孤山》《訪孤山》,劉克莊《寄題小孤山二首》,釋元肇《孤山》,施樞《憶孤山》,吳龍翰《再過孤山》,林景熙《孤山》等。

林逋卒后亦葬于孤山,其祠近水仙王廟,任淵稱“東坡先生以為和靖清節映世,遂移神像配食水仙王云?!倍?,孤山之上的林逋故居、祠墓也成了宋人常往憑吊之處。今可考知曾尋訪、憑吊林逋孤山故居和祠墓并有詩歌傳世的宋代詩人就有蔡襄、強至、黃裳、鄒浩、朱淑真、張煒、楊冠卿、袁韶、趙師秀、高翥、史彌寧、劉克莊、吳惟信、嚴粲、吳子良、葉茵、方岳、釋文珦、顧逢、徐集孫、林洪、吳錫疇、陳杰、楊公遠、董嗣杲、吳龍翰、黃庚、白珽、謝翱、曹既明、黃宜山等31人。其中一些人可能是多次前往,如:張煒有《謁和靖祠》《書和靖故居》,吳惟信有《拜和靖墓》《重拜和靖墓》,徐集孫有《重拜和靖先生墓》,黃庚有《和靖墓》(二首)等。這些尋訪、憑吊之作無不充滿對林逋其人之追懷,對其梅花詩之盛贊,如史彌寧《訪孤山》:“曾把梅詩細品題,逋仙去后可容追。君看疏影暗香句,二百年來無此詩?!眳清a疇《林和靖墓》:“遺稿曾無封禪文,鶴歸何處但孤墳。清風千載梅花共,說著梅花定說君?!?/p>

除實地尋訪外,宋人還通過畫像作圖的方式緬懷林逋。宋代以林逋為主題的繪畫作品很多,傳世的就有馬遠《林和靖圖》等。有些畫作雖然已佚,但題畫詩仍傳世,如周紫芝《次韻徐伯遠題錢少愚畫孤山月梅圖》,袁韶《題林和靖像》,劉克莊《題四賢像(林和靖)》,朱南杰《題吳梅庵和靖索句圖》,俞德鄰《為郭元德題和靖探梅圖》,錢選《題孤山圖》《題觀梅圖》《題和靖觀梅圖》,鄭思肖《逋仙探梅圖》,釋紹曇《為丘桂巖司門題和靖雪后看梅圖》,仇遠《題李益師謙所藏和靖吟梅圖》《題和靖先生觀梅圖無懷上人徵予作》,吳澄《題和靖觀梅圖》,馬臻《題淵明和靖畫像(其二)》等。舒岳祥《題王任所藏林逋索句圖》小序詳細記載了王任收藏的一幅《林逋索句圖》的畫面內容:

圖上著帽隱幾而坐,若有所思。案上置筆、硯、紙、墨,案前有古罍,插梅花,此和靖也。背后一童子坐,舉足加火爐上。后有一鶴,就地欲眠,引頸反顧。

可見宋人為林逋作圖畫像曾為一時風氣。從傳世的題畫詩來看,這些畫作或聚焦林逋其人,或擷取其梅花詩意,既有畫家可視化塑造和接受,也有題詩者無盡的追懷和仰慕,客觀上促進了林逋及其詩歌的傳播。

以上是宋人對林逋形象的建構和追慕。宋人選擇性地建構和強化了林逋形象中處士身份和詩歌才華兩個重要標簽,并通過尋訪祠墓、作圖畫像等方式表達對林逋其人的仰慕與追思。這既是宋人對林逋的接受,也是宋人對林逋的傳播。

二 宋人對林逋詠梅詩的評價

林逋今存詩歌三百余首,奠定其詩學史地位的則是八首詠梅七律,宋人稱為“孤山八梅”?!肮律桨嗣贰痹谝幠I稀扒盁o古人”,獨立千載而品格自高,獲得了宋人不斷的品評和稱贊。宋人對林逋詠梅詩的評價包括以下兩方面:

一是從歷史角度而論,將林逋詠梅詩置于整個詠梅文學發展過程中,以突出其所取得的成就,如趙蕃《梅花六首》(其一):“梅從何遜驟知名,句入林逋價轉增?!贬屛墨摗睹坊ā罚骸皭壅唠m繁多,知名獨和靖?!蓖趿x山《題陳宗陽梅花全韻詩集》:“從遜以來方有句,到逋而后逾難詩?!眳清a疇《林和靖墓》:“清風千載梅花藝,說著梅花定說君?!眳驱埡病栋萘趾途改埂罚骸扒屣L千古鎮常在,見著梅花如見君?!?/p>

二是著眼于林逋及其詠梅詩本身,視林逋為梅之知音,視“孤山八梅”為詠梅詩之典范,表達難以為繼之慨,如胡銓《和和靖八梅》(其七):“八詠高格凌太白,千林地迥切西清?!睆垟U《再次韻簡子溫》:“平生和靖最知音,誰是鸞膠續弦絕?!蓖蹊湣锻x梅花十二題·薄暮》:“可惜孤山吟已盡,后來幽絕幾黃昏?!痹S及之《梅花十首》(其二):“詩到西湖更不疑,西湖以外可無詩?!蓖踬|《墨梅》:“自從西湖處士揚此靈,紛紛豪俊半無神?!蓖醢亍逗投轁身嵢∨R江叔父墨梅》:“孤山逋老曾題品,到得吾曹著語難?!?/p>

從這些詩句我們不難看到,在宋人眼中,林逋是繼何遜之后又一位詠梅大家,其詠梅詩不僅超邁前人,也使后人難望項背。當然,面對林逋這座高山,宋人雖有不繼之嘆,但更多的還是心悅誠服。

當然,宋人中也偶有持反對意見者。如陳輔之云:“詩家之工,全在體物賦情,情之所屬唯色,色之所比唯花……林和靖《梅花詩》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近似野薔薇也?!睂Υ?,王楙、費袞都旗幟鮮明地進行了反駁。王楙《野客叢書》“陳胡二公評詩”條云:“仆觀《陳輔之詩話》謂和靖詩近野薔薇……似不深究詩人寫物之意……野薔薇安得有此蕭灑標致?”費袞《梁溪漫志》“陳輔之論林和靖梅詩”條亦云:“陳輔之云……殆似野薔薇。是未為知詩者。予嘗踏月水邊,見梅影在地,疏瘦清絕,熟味此詩,真能與梅傳神也。野薔薇叢生,初無疏影,花陰散漫,烏得橫斜也哉?”前者著眼于詩人寫物之意,后者則從自身經驗出發,都是很有力的駁斥。

宋人對此聯的稱贊不僅見于詩話、詩論中,詠梅詩中也很常見。如釋德洪《謝妙高惠墨梅》:“徑煩南岳道人手,畫出西湖處士詩?!敝焓缯妗赌贰罚骸叭魝€龍眠手,能傳處士詩?!?張守一《顏博士畫》:“橫斜疏影黃昏月,貌盡西湖處士詩?!痹鴰住镀恐忻贰罚骸懊坊M斜三四枝,疏影寫出無聲詩?!?陳與義《和張規臣水墨梅五絕》(其五):“晴窗畫出橫斜影,絕勝前村夜雪時?!庇髁寄堋兑嗪脠@江梅變紅仲文季直二弟有詩因次韻》:“橫枝影瘦池清淺,奇絕何人作畫圖?!标懳墓纭锻蹼[齋墨梅》:“逋仙此詩真是畫,王生非畫卻成詩?!迸c詩話、詩論中的評點關注寫物之工不同,宋人詠梅詩中對林逋此聯的評價更多關注其所表現的畫意。

三 宋人對林逋詠梅詩的接受

對于宋人來說,“孤山八梅”既是學習的典范,也是難以逾越的高山。面對典范,宋人給予了其應有的評價;面對高山,宋人則以虛心之態接受和學習。宋人接受和學習林逋詠梅詩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首先是追和。從現存文獻來看,首開追和林逋詠梅詩之先河的是胡銓,其《和和靖八梅》對林逋梅詩逐一次韻相和。與胡銓同時的陳從古“造次必于梅,顛沛必于梅”,曾“盡取古今詩人賦梅之作而賡和之”,其中亦有賡和林逋梅詩之作。劉學箕有《和林處士梅詩八首》,其序中有對陳從古賡和林逋之作的評價:“和靖梅章傳播今古,洮湖賡和,發越詞華,殆使后人不復敢措諸辭?!?/p>

追和林逋的現象在南宋末年達到高潮。桑世昌字澤卿,淮海(今江蘇揚州)人,陸游之甥,曾對林逋之詩一一賡和。樓鑰《跋桑澤卿和林和靖詩》云:“和靖詩似其為人,自然高勝,不特《梅花》為絕唱也。澤卿一一細和,間有不能辨者,風度又可知?!痹送醴辍吨衩非f辭》序中曾敘及宋咸淳間陳洪甫追和林逋梅詩事:

竹梅莊者,嘉定陳敷禹文之隱所也。敷曾祖洪甫,號梅隱,有詩名。宋咸淳間,嘗次和靖處士梅花詩韻六十四首。其用事造語佳者,若“虢國平明朝北闕,王奴昨夜侍東昏。雪里根盤蘇武節,水邊影吊屈原身”。此類甚多。

梅隱之詩惜已散佚,所存者僅此一首。從“用事造語佳者”“此類甚多”諸句來看,梅隱和作應該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正如鞏本棟先生所指出的,“詩詞唱和的性質是同題共作,和作與原作在題材、主題、手法和風格等方面往往會構成一種相互照應的關系……和作在某種意義上不妨看作一種文學接受?!弊鳛閷α皱驮伱吩娊邮艿闹匾问?,宋人的賡和正反映出“孤山八梅”獨特的藝術影響力。

其次是詠句。所謂詠句,是指以前人詩文中的警句為題進行的創作,是賦得詩、賦得詞中常見類型。這種創作形式濫觴于晉,至南朝梁陳時期顯著增多。到了宋代,仍有許多詩人以這種方式進行創作,如徐炫《賦得春光草際浮》,陳德武《水調歌頭·詠掬水月在手》《水調歌頭·詠弄花香滿衣》等。

受此風影響,宋人也常以“疏影”“暗香”兩句為題進行題詠。今可考知較早以林逋此聯為題進行詠句創作的是吳微明,約生活于南宋初年。吳微明以“疏影橫斜水清淺”為題,并以此七字限韻,各作一首,可惜皆已不傳。李呂有《和吳微明疏影橫斜水清淺七詠韻》,我們可以從中窺見吳作之一斑。稍后的趙時韶一生愛梅,賦詠頗多,《山園小梅得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十四詩》則為其代表。這組詩以山園小梅為對象,以“疏影”“暗香”為主題,反復題詠,可見其對林逋此聯喜愛之深。方蒙仲有《以詩句詠梅》,是取前人詠梅詩四十六句以賦梅,各作一首,其中就有“疏影”“暗香”兩句。楊公遠有《偶得李竹屋居士摘和靖先生梅詩四聯演成八韻句工而韻險似難繼和愧不自揣僭敢續貂珠玉在傍覺我形穢》五首,選取了林逋詠梅詩中的五個句子進行題詠,其中第一、二首即為吟詠“疏影”“暗香”之作。李竹屋之作惜已不傳,但從楊公遠詩題所述來看,李竹屋應是選取了林逋詠梅詩八句,各為題詠一首,其中亦應有“疏影”“暗香”兩句。

最后是化用。宋人作詩、填詞皆好化用前人成句,作為宋初詠梅詩句之典范,“疏影”“暗香”兩句自然成了宋人化用的對象。宋人化用此聯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其一,不加點化,直接引用。宋詩中較早直接引用此聯的是韓維,其《晏相公西園雪后栽梅三首》(其三)有“知想錢塘林處士,暗香浮動月黃昏”之句。而后王質《墨梅》詩中用“疏影”“暗香”兩句,釋居簡《酬铦樸翁梅花四首》(其三)、余觀復《梅花引》皆用“暗香”句。宋人詞中也有引用此聯者,如蘇氏《踏莎行·寄姊妹》就直接用了“暗香”句。另,宋人集句詩、集句詞中亦常擇取此聯,如:釋紹嵩《詠梅五十首呈史尚書》(其二十七)用“疏影”句,蘇軾《阮郎歸·梅詞》、王安石《即事五首》(其三)、李龏《梅花衲》(其六十)、釋紹嵩《詠梅五十首呈史尚書》(其二十五)皆用“暗香”句。

其二,用其字面,稍加改寫。在宋人眼中,“疏影”“暗香”是可以流傳千古的佳句,但因寫作需要,也會對這兩句稍加改易,這樣的例子詩、詞、賦中不勝枚舉。詩中如吳可《探梅》:“噴月清香猶吝惜,印溪疏影自橫斜?!崩钚隆洞雾嵢问咕伱范住?其二):“暗有浮香通淡月,瘦無寒葉到空枝?!迸斯稹侗让啡^》(其二):“歲晚凜然何所似,暗香疏影正昏黃?!眲㈨辍队闷孪擅坊ㄊ崱ぴ伱贰罚骸安菽景嘀杏写嘶?,暗香浮動影橫斜?!痹~中如莫將《木蘭花·月下梅》:“暗香浮動黃昏后?!壁w鼎《蝶戀花·長道縣和元彥修梅詞》:“暗香浮動黃昏月?!睙o名氏《品令》(一陽生暖):“疏影橫斜,隱隱月溪清淺?!辟x中如釋居簡《梅屏賦》:“廣平之貂不可續,暗香浮動兮尚堪擷英?!敝x逸《雪后折梅賦》:“搖疏影之橫斜,漾清溪之寒碧?!笔姘钭簟堆┌端q梅發賦》:“疏影橫斜,環淺水以先開?!币陨纤T句,或剪裁原句,或略增字詞,或對原句中的字詞稍加替換,對原句字面則很大程度上仍多襲用。

其三,熔鑄己意,推陳出新。相較于直接襲用、稍加改寫兩種方式外,仍有一部分宋人能夠在林逋原句的基礎上熔鑄己意,進行再創作。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是姜夔《疏影》《暗香》二詞,張炎謂“詞之賦梅,唯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姜夔之作影響極大,其后的趙以夫、吳潛、吳文英、施樞、陳允平、劉辰翁、周密、鄧剡、趙文、汪元量、王沂孫、彭履道、王夢應、張炎等皆有效仿。

雖然在宋人眼里,“孤山八梅”是難以企及的高山,但他們仍然以追和的方式來踵武前賢,表達對林逋的崇敬與追慕。作為林逋詠梅詩中公認的名聯,“疏影”“暗香”在宋人心頭、筆下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影響。在宋人對林逋詠梅詩的接受中,對“疏影”“暗香”一聯之接受極具代表性。

四 余論

從上文論述來看,宋人對林逋及其詠梅詩之接受至南宋方成一時風氣:林逋傳記最早出于北宋末、南宋初,而后漸多;今可考知曾赴孤山憑吊林逋故居、祠墓的宋代詩人中,北宋有3位,南宋有27位;宋詩中以林逋為題材的題畫之作,皆為南宋詩人的作品;對“孤山八梅”的追和始于南宋,并在南宋末年形成高潮;“疏影”“暗香”一聯的接受情況亦復如是。這主要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其一,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人的先后稱揚。梅堯臣被推為宋詩“開山祖”,歐陽修、蘇軾先后主盟文壇,三人在宋代詩壇具有崇高地位和重要影響。而據前文所述,梅、歐、蘇曾先后對林逋及其詠梅詩大加贊賞,這對提高林逋及其詠梅詩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具有重要作用,也為南宋詩人追慕、接受林逋及其詠梅詩熱潮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其二,林逋詩集在南宋時流布已廣。林逋卒后,諸孫林大年裒輯其詩,梅堯臣于皇祐五年(1053)為之作序,惠洪有《偶讀和靖集戲書小詩卷尾》詩,則其集北宋時即已刊刻印行。到了南宋,林逋詩集又有二卷、三卷、七卷等多種版本流行于世,《遂初堂書目》《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皆有著錄,陸游、周紫芝讀其集后亦為作題跋。正是因為其詩在南宋時流布已廣,宋人對其接受才在南宋時形成風氣。

其三,與南宋梅文化之興盛有關。程杰先生曾揭示林逋在梅花審美文化史上的意義,認為林逋“發現了梅樹的秀枝曲干之美,從而豐富了人們對梅花的形象認識”,又“以‘疏影’一聯開創了梅花與‘水’‘月’緊密而深刻的審美聯系,開始了‘水’‘月’漸為梅花‘表德’的過程”。而經過北宋以來的積淀和發展,梅文化在南宋已實現了“全面繁榮”,“詠梅、畫梅等文化藝術活動極其活躍”。因此,林逋及其詠梅詩大受追捧則成了自然而然之事。

宋代詠梅文學極其繁榮,肇其端者則是林逋。宋人選擇性忽略了林逋的用世之心,突出了林逋形象中“處士”和“詩才”兩個標簽,并熱衷于尋訪林逋祠墓,為林逋畫像。此外,宋人對林逋的詠梅詩給予了高度評價,并不斷進行追和。作為詠梅詩句的經典,林逋“疏影”“暗香”更受宋人喜愛,評點、題詠、化用頗多。南宋時期出現的林逋其人、其詩接受之熱潮,則是北宋以來梅、歐、蘇諸人之稱揚、林逋詩集之傳播及南宋梅文化之興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猜你喜歡
林逋孤山宋人
Song in a cup宋人點茶,茶上“作畫”
孤山寺跡何處尋
宋人悟道詩
孤山玉
西湖
林逋,北宋第一“宅男”是網紅
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林逋梅妻鶴子
輕財足以聚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