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維度創新 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傳播
——以江蘇廣播二十四節氣文化傳播為例

2022-05-05 08:36
中國廣播 2022年6期
關鍵詞:芒種國寶節氣

☉ 陳 婷

一直以來,全國廣播媒體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出了許多優秀的創新產品,而二十四節氣是被采用得最廣泛的題材之一,究其原因,是相關作品中的豐富內涵、創新表達、審美元素等契合了當下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情趣。

廣播是以聲音見長的媒介,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上,有長期的探索和獨特的表達。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廣播在融合傳播環境中逐漸進化成為新型廣播媒體,新廣播打破了傳統意義上“聽”的界限,在表達方式、傳播渠道、融合手段以及認同方式上推陳出新,由此,新廣播在傳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上有了更多元的思維空間和創新呈現。江蘇省廣播電視臺各頻率(以下稱江蘇廣播)創造性地運用新理念、新表達,全方位、立體化傳播二十四節氣文化,力圖使二十四節氣的文化內涵“活起來”。本文以江蘇廣播原創系列作品為例,探討其在二十四節氣文化的融合傳播中如何進行多維度創新,實現優秀傳統文化與新型主流媒體的融合,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質量呈現,并得到更加有效的傳播。

一、創新表達方式,深入解讀優秀傳統文化背后的精神內核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涵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思想精華已經內化為中國人獨特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在新的媒介生態中,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傳播,既要形式新穎、生動活潑,又要挖掘精神內涵,按照時代的新變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在形式與內容上的創新性發展。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充滿智慧的祖先和自然相互感應產生的特定節令。江蘇新聞廣播在官方微信公眾號推出的原創二十四節氣故事新編《歲時歌》,以精美的圖文配以優質音頻的形式,通過廣播主持人動人的講述,重塑了現代人和古老儀式之間的美好情緣,賦予二十四節氣新時代的生命力。例如《歲時歌》中的《舉身投河之后,叫芒種的少年進了天堂》,講述了二十四節氣的第九個節氣——芒種。芒種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這個時節正是南方種稻與北方收麥之時,民諺“芒種不種,再種無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該篇充分結合節氣的氣候特點,把芒種人格化,由節氣化身成了一個堅韌不拔的少年。故事敘述了少年芒種眼見父親和鄉親們辛苦耕種的麥子因缺水而豐收無望,毅然踏上了尋找降雨方法的艱難旅程。最終,在芒種節氣到來之時,鄉親們等來了苦盼多日的降水,莊稼得以滋養,而那個叫芒種的少年卻再也沒有歸來。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文化的鮮明標識,承載著華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碼,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稓q時歌》中,一年二十四節氣,像那個少年的名字“芒種”一樣,每個節氣都有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一段富有傳奇的故事??此剖菐в猩裨捝实膫髡f,卻是對新時代青年人拼搏、頑強、堅毅、果敢的獨特氣質和精神的歌頌與贊美。給予二十四節氣生命氣息,并賦予強大的精神內核,正是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的創新表達。

二、創新傳承路徑,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和流行元素的跨界合作

流行音樂具有通俗性、直觀性、娛樂性及貼近性的顯著特征,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流行音樂,可以借助流行音樂的社會影響力,為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及傳承提供一個創新路徑,提升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效果。2022年3月,江蘇音樂廣播推出以國潮為風格特色的二十四節氣融合宣傳企劃項目,將原創歌詞、國風說唱和短視頻相結合,通過廣播和互聯網實現多維度傳播,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分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二十四節氣的深厚底蘊和唯美意境。

通過原創的說唱歌詞,搭配適宜的伴奏,結合童謠古詩、國風潮流等元素,在視覺和聽覺上更具欣賞性和互聯網傳播力。如春分節氣唱的是:“春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刺焐显凭碓剖?,望窗外綠意漸濃。那是一個春風拂面的傍晚,爺爺帶我在玄武湖畔的柳樹下,我說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贝悍止潥庵械摹胺帧?,意思是一半,這一天晝夜平分、寒暑平衡。春分后,氣候溫和,陽光明媚,是迎春花、桃花、梅花、櫻花、杜鵑花等眾多鮮花綻放的時節。江蘇音樂廣播的春分節氣主題短視頻中選擇了李白的《清平調·其一》和賀知章的《詠柳》,以國風說唱串聯起來,旋律悠揚、節奏動感,頗有古人從書畫中“穿越”到現在的感覺。

在“小滿”和“芒種”主題節氣短視頻中,形式上的創新更加凸顯出節氣與當下生活的密切關聯。短視頻中,飄逸而靈動的國風海報給二十四節氣增添了潮流韻味,同時,視頻還十分巧妙地把芒種節氣和緊隨其后的高考結合起來,主持人勉勵莘莘學子:“十年寒窗,奮力迎戰;芒有所獲,種有所得?!?把原本用于農事的節氣與現實中年輕人的成長聯系起來,增添了二十四節氣和當下生活的契合度。該短視頻在江蘇音樂廣播視頻號和官方微信公眾號同時推出,被聽眾和網友稱之為“古風新貌的寶藏神曲”。傳統文化與流行元素的跨界合作,讓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路徑更加多元化。

三、創新傳播渠道,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立體化傳播

廣播媒體在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要勇于突破自身媒體的限制,對優秀傳統文化內容進行創造性轉化?!啊畡撛煨赞D化’就是把以往的媒介形式的傳統文化內容,‘創造轉化’為新媒體文化,使傳統文化內容具備新媒體文化傳播的特點,尤其是新媒體文化的傳播優勢?!雹?022年1月,江蘇交通廣播網推出了全新的新媒體互動產品《國寶日歷》,這是一個結合廣播節目、新媒體產品、線下活動以及電子和實體出版物的綜合性融媒體產品?!秶鴮毴諝v》上線的“國寶”是現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由隋朝畫家展子虔創作的《游春圖》,描繪的是江南二月桃杏爭艷時、人們春游踏青的情景,用一幅國寶書畫來展現杏桃綻開、綠草如茵、水波粼粼、春風蕩漾的春分時節景象。

把聲音發揮到極致,是廣播媒體獨特的優勢,但只有聲音作為傳播介質仍然是不夠的,《國寶日歷》把原本深藏于博物館中的珍貴文物用聲音、文字、圖片等多種傳播形態呈現在受眾面前,運用二維碼圖片識別功能進入小程序后,聽眾便可以邊聽、邊看、邊瀏覽。在“立夏”節氣的產品中,一件“國寶”——明萬歷年間的《雜花圖卷》仿佛讓人置身花海,此時的主持人和聽眾就是“時光探寶人”,一起去發現這件明代書畫的前世今生,沉浸式探尋明朝衣食住行與節氣相關的生活細節,了解文物所承載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同時,受眾還可以在產品主頁通過掃碼加入交流群,和主持人、編輯以及其他網友一同交流國寶故事,分享收聽感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使得很多網友在這里成為了國寶的愛好者、優秀傳統文化的守護者?!秶鴮毴諝v》實現了可聽、可讀、可視、可互動的多媒體協同的立體化傳播。

四、創新個性化融合手段,讓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更聚人氣

群眾參與性強、受眾面廣的文化活動是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載體?;顒?,是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所在。②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要創新個性化融合手段,準確把握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將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思考真正融入群眾活動中,傳遞真善美,弘揚正能量,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江蘇文藝廣播推出的“二十四節氣推廣大使”評選活動,通過江蘇廣播互動平臺大藍鯨客戶端進行網絡票選,生動益智的H5 頁面讓聽眾只要掃二維碼就可以觀看、收聽。最終,“二十四節氣推廣大使”的揭曉以盛大的現場活動展示進行,在全省很多學校和孩子們中掀起了崇尚國學的熱潮?!岸墓潥馔茝V大使”評選活動滿足個性化需求和價值實現,使聽眾和網友直接融入傳播活動中,他們不再僅僅是參與者,而且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真實傳播者,讓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更有個性,更聚人氣。

2022年5月,江蘇音樂廣播推出招募“童聲小主播”活動,邀請少年兒童參與錄制“二十四節氣國風說唱”,并擇優選出年度“節氣寶寶”。當稚嫩的童聲吟誦起唐代詩人杜牧“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句時,廣播運用聲音對古詩詞進行了場景的延展,賦予二十四節氣文化更為廣闊的想象空間,讓青少年更近距離地親近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推動了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傳播。

五、創新認同方式,讓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百姓生活當中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要實現良好的傳播效果,需注重受眾的認同感和體驗感,突出傳播場景的貼近性。二十四節氣體現了中國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規律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彰顯了中國人對宇宙和自然界認知的獨特性及其實踐活動的豐富性,在當代中國人的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功能,因此也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關注。2022年2月,江蘇健康廣播從農歷虎年的第一個節氣“立春”開始,推出了融媒體短視頻產品《二十四節氣話健康》,其中,“二十四節氣與人的關系”將節氣和飲食、養生、保健等內容結合起來,將二十四節氣融入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如在《立春》一篇中,主持人這樣說道:“立春后,雖然氣溫開始上升,還是要遵循春捂秋凍,下肢要穿多一點,保暖一點。春季是肝旺之時,此時養肝護肝正當時。怒則傷肝……”引導受眾跟隨節氣生活,根據不同節氣闡釋養生觀點,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達到強身益壽的目的。讓優秀傳統文化進入人們日常的穿衣、飲食、鍛煉等生活場景,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人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在現代與傳統的碰撞中,受眾通過切身感受,體驗中華文化獨有的樂趣與美好,讓尋常生活更加有趣,讓有限的生命歷程體驗更加豐盈。只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傳統文化才會變得具體可感、有血有肉,我們的傳播才更有效果,優秀傳統文化才更有生命力。

猜你喜歡
芒種國寶節氣
“國寶”競拍會
漫話國寶
芒種
二十四節氣之芒種·夏至
澤草所生,種之芒種
24節氣
24節氣
24節氣一小滿
24節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