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慶元縣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思考與建議

2022-05-16 09:09蔡佳洛蘭慧敏劉夢丹陳麗宇
錦繡·中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思考建議

蔡佳洛 蘭慧敏 劉夢丹 陳麗宇

摘要:農村基層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當前慶元縣文化建設過程中所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分析入手,重點對如何加強農村基層文化建設進行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慶元縣;農村文化建設;思考;建議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昌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農村基層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對推動鄉村經濟發展,促進鄉風文明和諧,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具有重要的意義[1]。

一、慶元縣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基本情況

慶元縣共有19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經浙江省第六次鄉鎮綜合文化定級評估(2016年),竹口鎮綜合文化站為一級館,舉水鄉綜合文化站為三級館,其余的鄉鎮均為達到參評條件。經過兩輪列入浙江公共文化服務重點縣建設,對照評估定級標準經自查,其余的17個鄉鎮文化站均達到三級站標準。截至目前,實現了村級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和小康體育村建設的全覆蓋,建成文化禮堂99家。竹口鎮、百山祖鎮、舉水鄉被評為麗水市市級文化強鄉鎮。

二、當前慶元縣農村文化建設急需解決的困難和問題

(一)基層文化基礎設施體系不健全。鄉鎮文化設施建設總體水平較低,全縣19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做面積上均達到了500㎡,但設施設備不夠齊全。村級文化活動場所建設不規范,配套設施過于簡單陳舊單一,滿足不了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如慶元縣19個鄉鎮(街道)文化站、192個行政村、9個社區中,僅有少部分的行政村配備有相應的文化器材。

(二)基層文化陣地建設發展不平衡。由于每個鄉鎮(街道)的情況有所不同,3個街道及竹口鎮等5個鄉鎮經濟基礎與東部其他鄉鎮經濟發展有所差異等原因,造成鄉鎮與鄉鎮、村與村之間文化陣地建設發展不平衡。就慶元縣而言,不管是從綜合文化站等硬件設施建設,還是文化活動開展等軟件設施建設,西部鄉鎮明顯要和好于東部鄉鎮。

(三)基層文化經費保障不足。慶元縣屬于浙江省加快發展的26個縣市區之一,財政基礎相對薄弱,文化工作開展資金主要靠省財政轉移資金為主。由于資金投入不足,鄉鎮文化站等基層文化設施配套不完善,導致基層文化設施效能不高。再加上,沒有足夠的資金用于向社會購買公益性服務,導致農村文化協管員未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四)基層文化專業人才匱乏。對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加上發展空間不大等因素影響,有文化專長、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不愿意到鄉鎮文化站工作。鄉鎮文化員自身專業素養、文化層次參差不齊,導致基層文化建設不平衡,基層業余文化骨干隊伍培養不到位[2]。

三、加強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充分認識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深入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等法律法規,把鄉鎮文化設施建設工作擺上各級黨委、政府和職能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鄉鎮(街道)黨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設納入年度總體目標任務,做到抓經濟建設的同時,一起抓文化建設,文化建設與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督查。要在統籌資源利用與效能發揮,讓基層有限的文化設施發揮出更大的效能,豐富基層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2]。

(二)科學有序推進農村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按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原則,根據農村人口流動趨勢、產業發展特點和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確定農村文化設施建設發展目標,按照“便民、高效”的原則,首先考慮在人口集聚、交通便利的地方進行規劃建設。按照“功能齊全、多元和一”的原則,重點圍繞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把黨員教育、文物保護、文化旅游、科學普及、法制宣傳、防災減災知識等功能綜合進來,建設基層多功能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同時,根據鄉鎮的實際,先選擇一批“基本條件好、群眾需求高”的鄉鎮試點先行,以點帶面,分期分批推進[2]。

(三)因地制宜地開展文化服務供給。農村建設用地缺少,要采取新建、改建、合建等形式,結合舊民居、大會堂、糧倉等原有設施,通過調整置換、整合集合等方式進行整合利用,也可充分利用閑置校舍,進行文化設施集合建設,實現資源共建、共享。要充分考慮老百姓的需求,精準供給文化服務。如:農家書屋、文化禮堂要挑選農民感興趣的、通俗易懂、科學致富或健康養生類書籍為主。要積極培育、扶持和發展鄉鎮地方特色文化,挖掘和培育內容健康向上、農村群眾喜聞樂見和參與性強的地方民俗文化,營造崇尚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2][4]。

(四)積極構建多元化、多渠道的資金渠道。認真落實中央、省市有關文化設施建設經費投入政策,把農村文化事業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在保證鄉鎮文化中心建設和活動經費的同時,逐年增加對農村文化事業經費的投入,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補貼獎勵基層文化活動的開展[2]。 要轉變思維,克服“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增強文化站自身的造血功能[4]。要充分發調動鄉賢組織、本地企業等組織的積極性,讓其參與到基層文化建設中來。

(五)積極探索新型農村文化管理模式。要創新農村文化管理,立足本土,引導農民組建“三團三社”,使其成為基層文化建設的主力軍,為農村文化事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要加大對文藝人才的培養力度,通過才去“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對文化愛好者進行培養,使其逐步成長為農村文化骨干。要充分發揮文化陣地的輻射作用,加強同農業、科技、婦聯,充分發揮其在文化活動開展的“領頭雁”作用等部門的聯系與協作,整合資源發揮效能[1][3][4]。

參考文獻

[1] 李孟原.關于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調查與思考[J].赤子,2016,10:9.

[2] 周媛媛.關于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問題探討[J].大眾文藝,2015,07:7.

[3] 駱蔓,施瑩.浙江全面推進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N].中國文化報,2014.

[4]程曉暉.關于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的思考[J].企業文化旬刊,2016,09:52.

作者簡介:蔡佳洛,漢族,浙江省慶元縣人,大學本科,群文助理館員,從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組織、策劃和推廣。32D34F1C-0535-4C08-B434-A380C85A6EF7

猜你喜歡
思考建議
我建議,你也想我一下
過剩的建議
關于不做“低頭族”的建議
對于少兒英語教育的幾點思考
少兒圖書館小志愿者工作的意義和思考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語用”環境下對古詩詞教學再思考
三代人的建議
FOOD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