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山論”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價值意蘊與實踐導向

2022-05-23 13:49羅小燕曾新華
中國集體經濟 2022年12期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戰略

羅小燕 曾新華

摘要:“兩山論”揭示了人類與自然、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辯證統一關系的認知過程,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內在的應有之義?!稊底粥l村發展戰略綱要》提出,為統籌推進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兩山論”在鄉村振興的價值實現提供戰略指導。針對“兩山論”在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現實困境,要進一步堅持“兩山論”發展理念,激發鄉村內在發展潛力與活力,將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目標。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兩山論”;生態文明建設;數字鄉村建設

“兩山論”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內容。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安吉縣考察時明確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下簡稱“兩山論”)的科學論斷,相對完整的表述是“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又進一步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并把“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寫進《中國共產黨章程》。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省、浙江省、山西省考察以及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等多次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重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笨v觀“兩山論”的發展歷程,“兩山論”是在繼承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基礎之上并結合我國生態環境發展實際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指導思想,是解決我國目前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要指南。2019年中辦國辦印發的《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為“兩山論”在鄉村振興中的價值實現提供了戰略性指導:鄉村如何順應信息時代發展的潮流,憑借先進科學技術推動鄉村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實現共同發展,成為當下重要的時代課。

一、系統把握“兩山論”的理論淵源與三重境界

(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重要論述

1.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論述

馬克思、恩格斯立足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自然界發展規律基礎之上,在深刻批判資本主義異化勞動中提出了人與自然的關系。馬克思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類“一切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第一源泉”,人類的一切生產資料、生活資料都與大自然的饋贈息息相關,人與自然應建立和諧共生關系。恩格斯從人的起源出發,在《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中闡述人與自然的關系:“勞動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一切財富的源泉,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轉變為財富?!庇纱丝芍?,勞動與自然界聯系緊密,自然界為人類進行實踐活動提供物質資料。

但是在資本主義生產發展過程中,在資本逐利性的驅使下,高度追求剩余價值從而產生異化勞動,違背自然界生態發展規律,導致過度開采、資源枯竭和其他一系列環境問題。對此,恩格斯對人類發出預警:“必須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警告人類不要過分陶醉于對自然界的勝利,指出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碧嵝讶祟惿鐣l展應尊重人與自然關系,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綜上,馬克思、恩格斯雖然沒有單獨關于生態的著作,但是關于生態的思考都貫穿在他們的思想著作之中,二人都強調人類不應該征服自然,而應該順應、尊重、保護自然界。

2. 中國歷任領導人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論述

中國歷任領導人都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的發展,在繼承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重要論述基礎上,并結合我國國情,針對生態環境問題提出了創造性的理論。

毛澤東同志認為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合理利用資源,并開展“綠化祖國”運動,以此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同志針對我國生態環境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作出深刻分析與探索,他將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置于同等重要位置。江澤民同志力求推進資源、人口、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把可持續發展思想貫穿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面對我國浪費、破壞資源等現象,胡錦濤同志提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不能以眼前發展損害長遠利益,不能用局部發展損害全局利益?!彼J為人民應該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堅持科學發展觀,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在繼承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重要論述基礎上并在新時代背景下結合我國發展實際,將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充分相結合,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強調不以犧牲生態環境來換取經濟發展,必須遵循綠色發展方式,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以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二)系統把握“兩山論”的三重境界

習近平總書記著名的“兩山論”來自實踐又指導實踐,理論內容豐富,邏輯張力強大,內在包含對美好生活向往,蘊含著實現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三重境界。

1. “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

“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是“兩山論”的第一重境界。伴隨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轉化,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不僅僅只是對物質生活的滿足,對清新怡人的空氣、健康綠色的食品、干凈衛生的飲水以及優美整潔的居住環境等要求,已經成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這也為我們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發展方向:必須妥當處理好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二者之間的關系。我們國家既要竭盡全力發展經濟,也要想方設法保護生態環境,既要反對“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也要拒絕為保護環境而忽略經濟發展的做法。因為“經濟發展不應是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應是舍棄經濟發展的緣木求魚”,而是要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和諧發展。

2. “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

“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是“兩山論”的第二重境界。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當中“經濟GDP”與“綠色GDP”發生矛盾時要做出取舍的衡量標準:“寧要綠水青山”。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領域快速增長、成績突出、成效顯著,但是“我們在快速發展中也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成為明顯的短板,成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崩?,部分地方過去過于重視經濟發展從而忽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重視,甚至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導致水土流失、物種滅絕等后果,嚴重影響老百姓的幸福感。于人類而言,“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綠水青山”是人類的生存基礎,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如果充分發揮“綠水青山”的獨特優勢,憑借民宿經濟、旅游經濟、產業經濟等方式運用得恰到好處可帶來“金山銀山”,將“綠水青山”轉化成財富的能力。但如果為了眼前暫時利益而犧牲長遠利益的代價過于巨大,如海平面上升、溫室效應、水土流失、物種滅絕、水土沙漠化等不可逆后果,乃至人類已經取得的成果也可能會蕩然無存。因此,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而忽略了“綠色GDP”發展的做法和方式得不償失,必須探索出一條適合地方發展實際的發展生產與良好生態并存的文明發展道路。

3.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兩山論”的第三重境界。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實地考察調研時指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薄皟缮秸摗敝柙谟凇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并給我們帶來“金山銀山”。這充分反映發展的價值取向由經濟發展優先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重,再到生態保護優先、生態保護成為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的轉變,有利于實現人與自然有機統一、和諧共生、共同發展。但“綠水青山”并非天然就是“金山銀山”,實現二者的轉化需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做到“人不負青山”,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讓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經濟社會效益,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粗放型、高耗型向集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階段的轉變,未來“青山定不會負人”。

二、“兩山論”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價值意蘊與現實困境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是為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協調所引發的系統性危機,實現鄉村振興必須完成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全面振興的發展目標。

(一)“兩山論”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價值意蘊

1. 落實“兩山”理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應有之義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整潔干凈、衛生良好的生態環境,構建穩定安全的生態系統,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農業生產、農村發展、農民生活中具有基礎性作用?!毒V要》針對性地提出了數字鄉村建設的基本原則,即“堅持全面振興,遵循鄉村發展規律和信息化發展規律,統籌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信息化建設,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為生態發展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提供戰略指導。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堅持“兩山論”的指導,將生態建設深刻融進鄉村振興的全過程,增強對環境保護的力度,憑借信息科技促進綠色經濟與循環經濟的穩步發展,堅持走綠色發展、科學發展之路,對于促進農村農業的快速發展、生態環境的優化改善以及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意義非凡,這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

2. 踐行“兩山”理論是有助于實現鄉村振興

優美的生態環境是農村的最大優勢與財富,這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要求,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撐點。優美的生態環境將會吸引更多的工商資本、技術人才參與到鄉村振興之中,促進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向農村流動,吸引更多的現代醫療技術器械、城市優質教育資源涌入農村,打造“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教育”發展模式,全面提升農村的醫療、教育水平,為產業、人才、文化等方面的振興提供和諧共生、良好循環的發展基石,推動生態環境優勢向經濟發展優勢轉變,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良性循環,有助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踐行“兩山論”在鄉村建設中的現實困境

1. 部分群眾生態環境保護觀念淡薄

人們的環保意識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而逐漸增強,但也有部分群眾的環保意識淡薄。一方面,大部分群眾對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缺乏認識;另一方面,雖然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也致力于解決生態環境問題,但絕大部分人還是“知行不一”,對“兩山論”缺乏科學認識,也缺乏實踐路徑,當個人利益與生態效益沖突時,絕大部分人選擇的是個人利益,并不能積極踐行“兩山論”自覺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生活生產方式粗放化。因此了,人民群眾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參與度亟待增強。

2. 生態環境資源承壓過大

我國的生態環境承壓過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我國對大自然進行生產生活資料索取,千年開發所造成水土流失、水旱災害頻發、土地荒漠化等生態環境問題也是我國生態建設的薄弱所在。二是我國是人口大國,雖然我國的資源豐富,總量眾多,但人均資源占有率低,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這對于生態文明建設也造成巨大壓力,表現較為突出的是人口與耕地面積的“人地矛盾”、人口與資源的“人資矛盾”以及人口與環境的“人環矛盾”,都對我國生態建設產生重要影響。

3. 農村信息基礎設施不健全

近幾年,隨著城鎮化的不斷發展,我國在推進“四好農村路”道路建設、農村廁所革命等基礎設施的完善,倡導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如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取得顯著成效。但農村交通、水利、人居環境等方面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相比城市仍然薄弱。首先,部分農村地區缺乏現代科技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不利于實現農業規?;?、機械化、現代化發展。其次,大部分農村較為關注鄉村道路、電網等生產生活性基礎性建設,對農村精神文化建設關注相對較少。最后,農村長期存在“重建輕管”現象,農村在交通上積極推動創建,但也存在標準較低、抗災能力較弱、安全設施不到位、養護投入嚴重不足、缺乏污水垃圾處理設施等問題,農村人居環境質量仍需改善。

4. 生態文明建設資金與技術欠缺

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持續發展離不開充足的資金與現代技術的支持。一方面,部分農村地區的產業項目可以獲得投資收益,但也存在投資周期較長、投資風險較大、投資收益較低等問題,大部分產業缺乏對社會投資資金的吸引力,難以籌集充足的資金。同時,農村地區發展對政府資金支持和財政支持的依賴程度較高,過于依賴政府資金支持和財政支持對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并非長久之計。另一方面,在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離不開現代技術和科技人員的參與及支持,由于現有的生態技術存在成本高昂、資金有限等問題,大多數農民仍沿用傳統生產方式,或者采用減少農業生產、向旅游業或其他產業轉型的方式以提高農村經濟效益。

三、“兩山論”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價值實現

《綱要》指出:“數字鄉村是伴隨網絡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以及農民現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內生的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和轉型進程?!睘椤皟缮秸摗痹卩l村振興戰略的價值實現,將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同步增長,實現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目標提供了理論性指導和戰略性方向。

(一)推送生態文明數字教育資源,加強“兩山論”發展理念教育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以及互聯網的普及,極大便利、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有利于促進鄉村社會信息的推廣。針對廣大農村老百姓生態文明意識薄弱等突出現象,“必須依靠生態文明教育科技創新,重點推進生態文明教育技術手段創新”,深入推動我國生態文明教育適應時代發展潮流,朝信息化、現代化、科技化方向發展。因此,一方面,相關部門要通過現有網絡信息技術,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微信等數字傳媒在宣傳教育中的主導作用,給村民推送生態文明建設數字教育資源,加強對“兩山論”發展理念的宣傳教育;另一方面,要在鄉村要借助村委會等思想宣傳陣地,以節日、重大活動等契機,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集體性活動,宣傳綠色產品與綠色知識,充分運用人民群眾的業余閑暇時間加強宣傳教育,讓人民群眾意識到必須要積極踐行“兩山論”,堅持綠色發展生活方式。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改善農村生活環境

為人民群眾提供良好的生存與發展環境是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之一。小康全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其重要影響因素,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與生態環境因素成正比,廣大農民老百姓對品質生活的追求,幸福感、滿足感與獲得感會隨著生態環境提高而增強,反之亦然。因此,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建立與鄉村人口知識結構相匹配的數字鄉村發展模式。為建設優美的生態環境,要堅持把美麗宜居的莊村建設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發展導向,協調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強化各種舉措,為打造美麗宜居的鄉村而努力;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通過建立健全人居環境綜合監測平臺,強化對農村自來水水源以及水質的監測和管理,加強對生態環境的污染防治與監測,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保護好鄉村的綠水青山和田園風光,建設生態宜居的農村生活環境。

(三)推動鄉村數字經濟發展,促進產業興旺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根本,生活富裕是目標,鄉村振興需要以“兩山論”為指導,將生態振興與產業振興充分結合。隨著科學技術發展,數字經濟對我國涉農產業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主要表現為“重組產業組織系統,升級產業鏈條,提高農業產業的能級和效率”,為鄉村產業發展提供重要發展條件。一方面,對于適合發展農業的鄉村應該加快推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運用,推動互聯網與特色農業深度融合,鼓勵研究和開發與“三農”掛鉤并適應其發展特點的信息終端、App軟件,打造科技農業、智慧農業、品牌農業。另一方面,對于具備豐富的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的鄉村,應該發揮當地綠水青山的自然風光的優勢,挖掘當地民俗風情、獨特的建筑風格、傳統文化等傳統文化特色,通過建立和推廣名鎮、名村及傳統村落“數字文物資源庫”“數字博物館”等相關數字資源信息平臺,深入推進鄉村優秀文化資源的數字化建設。另外,將智慧旅游業與數字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探索“鄉村旅游+”產業模式,打造觀光旅游、實踐體驗等旅游方式,促進旅游業與相關等文化產業實現融合發展,充分使用“5G+AI+VR”等數字化技術,推動旅游業數字化、智慧化建設。同時,加快與信息技術相結合,通過手機、微信客戶端等現代化技術大力宣傳,并結合當地特色產品,對精美工藝品、當地特色食品等特色產品進行統一生產,爭取打造“一村一品”,打造網絡直播等數字化營銷模式,形成具有自己本村特有的品牌,增加農民收入水平,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同步增長。

(四)完善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優化農村信息化服務

農村基礎設施是否完善,關乎廣大農村老百姓的生活品質能否得以提升。為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的建立和完善,必須促進廣大農村地區的道路、農田水利設施、電力設備等基礎設施逐步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推進“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能電網、智慧農業、智慧物流建設?!睂︵l村道路實施硬化建設,對農村的“臟亂差”現象進行整治監測,凈化農村的生活居住條件;全面推進加快推進農村寬帶、移動互聯網、數字電視網的發展,促進農村地區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提升農民的幸福感;改善農業綜合生產條件和農村生態環境,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加強高標準農田防護林建設,“完善自然資源遙感監測‘一張圖’和綜合監管平臺,對永久基本農田實行動態監測”。逐漸完善農村的醫療衛生、教育等公共服務體系,推動鄉鎮和村級醫療機構、教育以信息化、科技化為發展導向,增強醫療、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教育”建設,為建設生態宜居奠定基礎,為子孫后代留下藍天、青山、凈水。

(五)強化農村綠色科學技術供給,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生態科技的發展對處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二者之間的關系及推動經濟社會的良性綠色運行意義重大。國家應加大財政支持和農業技術的投資力度,對生態科技的項目給予稅收優惠與資金補貼,并將其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促進農業增產增收。此外,生態科技的發展需要建設一支高精尖的人才隊伍,加大對涉及“三農”領域人才的專業技術培育力度,建立健全鼓勵機制,鼓勵農業專業優秀畢業生、人才返鄉創業,邀請著名農業科技專家到田間對進行農業技術指導。培育思想開放、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具有專業農學學歷及相關技術的新型職業農民。

綜上所述,“兩山論”深刻揭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兩者之間的關系?!毒V要》提出,為“兩山論”在鄉村振興中的價值實現提供了戰略性指導:依托先進科學技術推動鄉村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實現共同發展。針對目前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現實困境,通過推送生態文明數字教育資源、發展鄉村數字經濟、完善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強化農村綠色科學技術供給等措施培育“兩山論”發展理念,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激發鄉村內在發展潛力與活力,努力化生態優勢為經濟優勢,實現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19+21.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23.

[3]中國共產黨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

[4]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二〇二〇年十月二十九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N].人民日報, 2020-11-04 (01).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6.

[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8.

[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988.

[8]胡錦濤.胡錦濤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71.

[9]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94-395.

[10]本報記者.脫貧摘帽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習近平總書記陜西考察重要講話引發熱烈反響[N].人民日報,2020-04-26(01).

[11]本報評論員.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N].人民日報,2020-04-26(01).

[1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N].人民日報,2019-05-17(07).

[13]黃娟.加快推進我國生態文明教育現代化[J].教育發展研究,2019(12):2.

[14]高宏存,陳小娟.數字經濟與鄉村振興新機遇[J].政策瞭望,2018(10):50-51.

*基金項目:贛南醫學院教學改革研究校級重點課題“構建贛醫特色的醫學生德育體系研究與實踐”(jgkt-2013-01)。

(作者單位:贛南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猜你喜歡
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戰略
新時代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創新
他山之石,來自日本的“鄉村振興戰略”
“黨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層治理創新
論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底蘊
創新探索農村家政職業教育的有效模式
淺談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和思考
關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問題的若干思考
用生態文明建設助推佳木斯經濟振興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及工具性價值
道家思想對當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