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管理專業課程思政建設路徑

2022-05-27 16:24江文甘露周穎李琦蒲林青
教育教學論壇 2022年17期
關鍵詞:問卷調查發展路徑工程管理

江文 甘露 周穎 李琦 蒲林青

[摘 要] 在專業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是新工科背景下高等學校教育的重點任務。以四川農業大學工程管理專業為研究對象,從課程思政的總體評價、教學中融入的思想政治內容、實施效果三個方面對課程思政建設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調查發現,當前課程思政建設效果不佳,教學內容具有局限性。鑒于此,從制度保障、內容建設兩方面探索課程思政發展路徑,為農林類高校工程管理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 農林類高校;工程管理;課程思政;發展路徑;問卷調查

[基金項目] 2019年度四川農業大學重點教改項目“新工科背景下基于辯證思維的工程管理專業課程思政體系研究”(X201920)

[作者簡介] 江 文(1985—),男,江西九江人,博士,四川農業大學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課程思政改革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2)17-0021-04 [收稿日期] 2022-01-18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盵1]2020年5月,為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2],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引起了廣泛關注。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工科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工科應運而生[3]。新工科以立德樹人為引領,通過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等途徑培養多元化、創新性的卓越工程人才[4]。工程管理作為典型的工科專業,學生不僅需要具備土木工程技術及工程建設領域相關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建立工程思維,培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理念。

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繼續加強鄉村公共基礎建設[5],這對農林類高校工程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農林類高校要以其教學優勢為依托,結合農業高校特色和工程管理專業的教育要求,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因此,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對高校工科專業課程進行改革創新、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高校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許多學者對高校工科類專業課程思政的開展與實施進行了調查分析。如董小龍[6]對理工類大學的課程思政建設進行了研究,積極探索和創新課程思政建設的教學方法。張艷[7]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現狀、相關問題及對策建議等。上述文獻未研究工科專業課程思政在農林類高校的發展,未從學生角度關注課程思政的相關問題。因此,本文對四川農業大學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了當前農林類高校工程管理專業課程思政的實施現狀,并基于調查結果,針對新工科背景下農林高校工程管理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提出建議。

一、問卷設計與數據采集

(一)調查問卷設計

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并查閱相關政策文件和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研究的相關文獻進行問卷設計,包括課程思政實施現狀和課程思政建設內容的重要性(詳見網址https://www.wjx.cn/vj/hHEYbMy.aspx)。

(二)數據收集

在正式問卷發放之前,挑選了與工程管理專業培養方案相近的工程造價專業各年級學生作為調查對象,現場發放問卷20份進行預調查。根據預調查的問卷結果和現場訪談,對問卷導語和選項進行了修訂。正式問卷調查時,基于問卷星進行數據收集。共發放調查問卷230份,收回調查問卷230份,剔除無效問卷24份,得到有效問卷206份。

調查對象為工程管理專業的230名學生。2018級、2019級和2020級學生分別占比24.76%、29.61%和45.63%,其中中共黨員(含預備黨員)、共青團員和群眾分別占比9.22%、83.50和7.28%。

二、結果與分析

(一)課程思政實施現狀調研

調查顯示,95%左右的學生認為教師在專業課中有融入思政元素,并且非常喜歡這種教學方式,這說明在工程管理專業開展課程思政的前景很好。下面從課程思政的整體情況、不同類型課程的實施情況和教學方式三個方面展開。

1.整體了解情況。通過年級和政治面貌兩個維度進行分類分析。年級維度:對于“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2018—2020級分別有47.06%、68.85%和69.15%的學生無法區分兩者,表明課程思政建設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加深。高年級仍有近50%的學生不了解課程思政,這說明還有必要進一步加大課程思政的建設力度。政治面貌維度:有40.29%的學生表示對課程思政相關信息沒有進行過搜索和學習,其中中共黨員(含預備黨員)占比4.82%,共青團員占比87.95%,群眾占比7.23%。由此可見,相比黨員,非黨員學生處于“被灌輸”的狀態,對課程思政缺乏主動學習。

2.不同課程類型的實施情況。根據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科專業特點和育人要求,將課程類型分為理論課程(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和實踐(實驗)課程兩大類。根據《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對理論課程的要求,本文選取了思想道德修養、人文素質、科學精神、國家安全意識和認知能力五大思政元素進行了考察。在這五大思政元素中,思想道德修養占比最高(80%)。這與大學生系列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重點高度重合,教師將思想道德修養作為專業課程中主要融入的思政元素。此外,國家安全意識作為基本的思想認知意識,在當前的教學中較為缺乏,需要進行更深入的建設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根據《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對實踐課程的要求,提出了以學思結合、知行統一為主題的四大思政元素,即創新精神、創造意識、創業能力和勞動精神。超過60%的學生認為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融入了創新精神、創造意識和勞動精神等元素,培養學生追求真理、勇攀科學高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相比之下,創業能力的融入程度較低??梢钥闯?,在本科階段教師更加注重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引導學生弘揚勞動精神,這也反映出了當前的教學側重點。

3.教學方式。根據課程性質和教學習慣的不同,不同教師會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調查顯示,學生對教師教學方式的喜愛程度各不相同,依次為案例討論、視頻賞析、情景演繹、主題調研和專題講座。學生對教師教學方式的需求呈現多元化的特點,總體上更鐘愛有互動性、參與性的教學方式。

(二)課程思政的重要性調研

本文結合《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對課程思政五大建設重點的重要性進行了調研,調研結果見圖1。超過80%的學生認為五大建設重點重要,表明學生都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意識,但五大建設重點中選擇“非常重要”占比最高的是51.94%(憲法法治意識)。由此可見,當前思想政治建設重點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針對政治認同,問卷設置了世情—國情—黨情—民情、黨的指導思想、“四個自信”和黨的創新理論四個選項,每個選項占比都超過了60%,表明學生對政治認同的四個方面有強烈的認知需求,希望能夠在專業課程中學習到這些觀點。其中,“黨的指導思想”這一基礎觀點的占比為66.2%,這說明課程思政堅持黨的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沒有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完美融合。

針對家國情懷,超過80%的學生認為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四個方面對自身發展很重要,學生普遍認可并愿意主動踐行。但是認為上述方面非常重要的學生占比不到50%,且仍有近2%的學生認為這四個方面對自己在未來的發展不重要,這說明家國情懷還沒有完全根植于學生內心。

針對文化素養,學生對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和求大同六個方面有較高的認可度,80%以上的學生認為其對自己的未來發展很重要。其中,守誠信的認可度高達91.75%,反映出誠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基礎引起了學生的高度重視。但認為上述方面對未來發展非常重要的占比不到50%,這表明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時代價值的理解不夠深刻。

針對憲法法治意識,法治理念、法治原則、重要法治概念、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各選項的占比均超過了60%。表明學生普遍具有一定的憲法法治意識,并愿意主動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其中,認為維護自身權益、化解矛盾糾紛非常重要的占比為60.19%,這表明憲法法治理念教育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針對道德修養,超過80%的學生認為遵紀守法、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誠實守信、公道辦事和開拓創新等職業品格與行為習慣是重要的,其中遵紀守法和公道辦事占比高達94.66%,表明學生普遍對優秀的職業品格和行為習慣非常認可。但認為以上觀點非常重要的占比不到60%,這表明道德修養教育還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

三、工程管理專業課程思政的發展路徑

基于課程思政的發展要求,結合問卷調查的結果,圍繞課程思政的五大建設重點,本文從制度和師資保障、內容建設兩方面提出了工程管理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發展路徑。

(一)制度和師資保障

當前工程管理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進展緩慢,且部分學生認識不夠深刻。為此,學校要切實加大工程管理專業課程思政的建設力度,采取有力措施推進課程思政的實施。

1.建立制度保障。首先,學校要整理現有文件使之與課程思政保持一致。其次,將工程管理專業課程思政納入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為了保證行動實施有成效,需要在課程中加入與思想政治內容相關的考核,將課程中的專業知識與思想政治教學緊密聯系起來,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2.要加強工程管理專業教師隊伍的培養。學校應建立優質資源共享機制,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分專業定期開展典型經驗交流、教學培訓、微課教學比賽等活動,加強授課教師和系主任等相關人員的課程思政建設能力,使教師準確把握所授課程的特點,深度挖掘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通過合理、高效的方式將其授予學生,以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二)抓好五大建設重點,完善課程思政的建設內容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課程思政的五大建設重點十分認可,認為五大建設重點對自己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因此,我們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和五大建設重點進一步完善教學內容。具體建設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提高學生憲法法治意識。提高憲法法治意識是目前大學生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培養良好的法治觀念和法律素質,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社會主義公民意識,對大學生將來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具有重要作用。而調查結果顯示,憲法法治意識在專業課中融入較少,因此未來要通過結合情景演繹等方式,教育引導學生提高法治意識。

2.引導學生厚植家國情懷。立德樹人是課程思政建設的根本?!锻晟浦腥A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國情懷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具有一定的時代價值,是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內容。目前學生對家國情懷的重視程度普遍較低,創業能力和勞動精神作為家國情懷的重要體現,在專業課程中的融入較少。未來要通過結合案例分析和視頻賞析等方式,教育引導學生增強對國家的認同感和責任感,提高個人修養。

3.引導學生增強文化素養。提高文化素養是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高校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目的在于為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培養高質量人才,不僅要傳授專業知識,還要注重文化素養教育。調查結果顯示,當前文化素養教育還沒有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未來要通過結合主題調研等方式,教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和內涵,嚴格要求自我,提升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高〔2020〕3號[A/OL]. (2020-05-28)[2022-01-05].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三個認同、四個統一”融入課程思政新工科專業教學設計方法[EB/OL]. (2020-07-02)[2022-01-08]. http://iot.china.com.cn/content/2020-07/02/content_41205789.html.

[4]鐘登華.新工科建設的內涵與行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5]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A/OL].(2021-01-04)[2022-01-10].http://www.gov.cn/zhengce/2021-02/21/content_5588098.htm.

[6]董小龍,王若斯.理工類大學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21(7):25-27.

[7]張艷.“新工科”背景下的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思政建設[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1(2):236-238.

Abstract: Develop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the priority of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is paper take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 of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the object, and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from three aspects: the overall evalu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that is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It i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s not effective and the teaching content is limited.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system guarantee and content construction, 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path; questionnaire

猜你喜歡
問卷調查發展路徑工程管理
保定市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研究
由GS地產服務質量事件反思電力工程管理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現代物流業發展路徑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眾傳播與受眾反饋
淺析電力工程中的技改大修工程管理
高?!霸喝芜x課” 情況調查及問題解析
大學生對慕課的了解和利用
民間藝術作品著作權保護的困境與出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