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貞節烈女絕命詩的多樣抒寫

2022-05-30 17:54李璇
文學教育 2022年11期
關鍵詞:多樣性

李璇

內容摘要:《湖南女士詩鈔》收錄了不少明清時期湖湘大地貞節烈女的絕命詩。細讀這些絕命詩,我們發現貞節烈女不僅僅用絕命詩來表達傳統儒家從一而終的夫妻之義。在明清易代之際,貞節烈女將民族氣節融入絕命詩中,而在康熙到道光咸豐間,貞節烈女作絕命詩也往往出于一些現實利益的因素:有為子謀利者,有為己獲名者,有為己伸冤者,也有用絕命詩慨嘆一生境遇者。而同時代的女子在對待這些貞節烈女之時,除了道德上的肯定之外,在情感上還有一種天然的理解之同情。

關鍵詞:《湖南女士詩鈔》 貞節烈女 絕命詩 多樣性

清道光十四年(1834),長沙女詩人毛國姬與其弟毛國翰有感于前代湖湘女子詩作采擷寥寥,不顯于世,不愿近時女子閨中雅詠與草木同腐,乃輯錄《湖南女士詩鈔所見初集》十二卷,是書共收錄有清一代湖湘詩媛131家,詩作近2000首,成為收錄湖南女詩人作品最多的一部詩歌總集。因為毛國姬與毛國翰以人存詩、“旌表節烈”的思想,是書收錄了不少貞節烈女的絕命詩。這些絕命詩不僅僅只是表達了傳統的貞節孝義,而且還融入了女性獨特的生命視角和情感體驗,反映出了她們復雜的心態和細膩的情感。

一.《湖南女士詩鈔》所收貞節烈女絕命詩情況

臨終之際選擇用詩歌這種形式作別世界,是為絕命詩, 同時也是詩人臨終前心態的真實寫照?!对娾n》(《湖南女士詩鈔》簡稱《詩鈔》,下同)中所收貞節烈女絕命詩人共有9人,主要集中在前六卷,其后是書雖然在作者小傳中記載了不少貞節烈女自殺事件,卻再沒有輯錄絕命詩。

這些絕命詩有組詩亦有單篇,但大體可以從內容上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身處亂世,或為亂賊所擒,或為異族所獲,為保持清白而自殺的女性所作;第二種是因夫婿早逝,殉節而死的女性所作;第三種是守貞的女性在個體生命自然終結時所作。這三類絕命詩都比較鮮明地反映出了女性詩歌的特殊性和細膩性。

二.明清易代之際貞節烈女的絕命詩

《禮記·內則》有言:“男不言內,女不言外”[1]336,古代女性主要活動在家庭之中,很少與外界發生關聯。但是一旦遭遇江山慘淡,社稷傾危之時,她們在時代巨浪的裹挾之下,主觀或被動的從一個相對封閉平靜的環境,驟進到一個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濁世,女性的弱勢更加凸顯。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有自身的尊嚴與清白,她們往往會采取極端手段——自裁?!对娾n》中的杜湘娥和王素音就是典型代表。順治甲午(1654),兵下辰州(今湖南沅陵),杜湘娥為官兵所獲,將帥曹丙欲將湘娥占為己有,湘娥知道自己在劫難逃,作《絕命詞》十首,以油布包裹,置諸懷中,舟過漢口,以祭母為由,登上船頭,投江而死。王素音也于順治初年,為亂兵所俘,擁之北上,過良鄉(今北京房山)琉璃河,題詩于館壁,表達自己“此身已誓入黃泉”的決心。

明朝為貞節而死,以及“割股”“割肝”給生病的父母或公婆,都被認為是至善道德的代表。而在明清易代之際,文人大量利用這種貞女事件來進行政治和道德的批判,將“貞女的新象征建立在傳統的節婦/忠臣的對照上”[2]61,這些為保持清白而自殺的女性就像盡忠于君王的臣子?!爸页疾皇露?,貞女不事二夫”的思想,暗含有民族情結的特殊意味,曲折的表達了文士在民族沖突之下對故國的忠誠。因此,女性的這種道德楷模更是受到世人的稱許。在時代背景之下,杜湘娥和王素音做出這種極端的自裁行為,也就不足為怪了。事實上,她們在絕命詩中也更加突顯性別意識,一方面肯定自身的殉節行為,另一方面斥責了男子,特別是當權者的軟弱與投降。如杜湘娥的“圖史當年講解真,殺身自古有成仁。簪纓雖愧奇男子,猶勝王家共事臣?!盵3]9以文天祥誓死不降元的事情自我期許。王素音的題詩序言:“匕首耀青霜,當誓作兀術帳中之婦?!撬敢?,敢薄世上少奇男?!盵3]10標明自己要效法被擄民婦,行刺金兀術。同時,也狠狠抨擊了那些軟肉無骨的男兒,帶有民族矛盾下女性自殺的道德優越感。王詩一出,和者甚眾。陳維崧、王士禛、俞陛云等都對王詩青睞有加,這里面其實也契合了文人以節婦喻忠臣的心理。

此外,湖湘地域文化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屈原蹈水,奠定了湖湘文化憂時悲慨、以死明志的愛國之基。杜湘娥自覺將之融入女性詩學血脈之中,“濤聲夜夜悲何極,猶記挑燈讀楚辭?!盵3]9在無法保留自身清白的情況下,選擇和屈原一樣的命運,投水自盡。

三.夫婿早逝,殉節而死女性的絕命詩

在易代之際,為反抗暴力,從容赴死的事跡,在《詩鈔》之中只占少數,大部分的絕命詩是因夫婿早逝,殉節而死的女性所作。這里根據女性自身不同的情況,又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有子殉節而亡;第二種是未嫁殉夫;第三種迫于公婆/父母改嫁壓力自殺?,F在我們分別來分析一下這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有子殉節而亡?!对娾n》中的陳氏屬于這一情況。陳氏為益陽人,二十二歲嫁鄒代理為妻,生子甫一歲,代理病歿,陳氏哺乳其子至周歲,上吊自殺。其絕命詞曰:“心頭已是灰,眼底空流血。不作未亡人,與君同一穴?!盵3]11

陳氏有子,但她選擇在孩子周歲后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站在當時人的角度,陳氏的這一行為,并不符合常理。其實,如果認真考察實際的社會情況,陳氏之所以殉節,可能有著更加復雜的利益因素。如果陳氏夫家只是一介寒微,而娘家也生活清貧,親族、鄉里,對孤兒寡母最多也只能給予基本的接濟和道義支持。以陳氏一己之力,很難將幼子撫養長大。而陳氏如果殉夫,她的孩子將成為孤子。這樣,其夫家親屬、家族和鄉里通常會擔負起對其子的撫養責任,而陳氏也會因為貞烈行為本身受到民間或官府的嘉獎,為其子贏得社會的同情與關注。

第二種是未嫁殉夫,以成達娥為代表。達娥乃是湘鄉人,受同鄉譚家禮聘為室,惜達娥尚未過門,譚氏子已命歸道山。達娥寫下絕命詩,遂自縊身亡。

達娥在《絕命詩》中寫到:“忍惜此身虧大義,甘隨君魄到泉宮?!盵3]81可見達娥是為了保全所謂的“大義”而甘心赴死。而她口中的“大義”是什么呢?就是儒家所謂的從一而終的夫妻之義。從達娥的絕命詩“覆再無私道本同,敢將修短怨蒼穹”[3]81一句,能看出她具有一定的文化根底,而明清時期女子從開蒙時起,就必須熟讀《列女傳》《女誡》之類的書,從小就認同了儒家從一而終的文化價值觀。

此外,達娥之死,也與國家層面的嘉獎與認同有關。明朝建立后,官方編修《元史》,第一次將三位貞女的事跡編入了官方史書,旌表制在明朝也得到了大力的實行,使貞女成為旌表的常規對象,此風延續到了清朝。雖然清初曾經頒布過詔令禁止女性殉夫,但是到康熙晚期之后,已經不再遵循此項政策??滴跷迨暌幎ǎ骸懊耖g貞女未婚聞計,矢志守節,絕食自盡,奉旨照例旌表?!盵4]395而地方上熱衷于道德教化的官員也會大力倡導,紛紛為貞女立祠、修墓、建坊等。

受到上面一系列因素的影響,達娥在強大的道德感召和死后會獲得良好的聲名面前,對自己的生命采取了全然的漠視態度,選擇自經殉夫。

第三種迫于公婆/父母改嫁壓力自殺,以黃氏、尹氏和凌興鳳為代表,尤以凌興鳳事件影響最大。

凌興鳳是衡陽人,十九歲嫁給佃農譚積林為妻,從夫力耕,二十歲守寡,無子。凌氏貌美,富家子弟爭欲娶其為妻,因此悄悄賄賂凌氏婆母,挑唆其婆母訴至縣衙,言興鳳新寡無子,不守婦道,請求官斷改嫁。官司遷延三年,凌氏憂憤不已,絕食而死,遺有血書,中有詩曰:“被執投崖信烈哉,一抔黃土一荒臺。清風嶺上貞魂冷,管領無人夜月來”[3]148表達了自己矢志不渝,奉節守貞的決心。其遺詩盛傳于外,縣人好義者,刻其詩告之提學,以烈婦旌表。時曾國藩在衡陽操練湘軍,聞悉此事,令彭玉麟查辦,后終使昭雪。興鳳詩集《清湘樓集》也刻版行世。

凌興鳳能夠昭雪,可以說與她寫下絕命詩不無關系。由于男女兩性在社會性別制度中所處的不同地位,大部分的女性在歷史中處于無名的狀態,如果生命泯滅那么她們自己也會隨之被世人遺忘。如果沒有一個介質傳遞她們的聲音,她們生前遭受的身體和精神的雙重苦難也會無人知曉, 她們利用書寫這一途徑,采用一些策略計謀將自己的聲音記錄下來,塑造自己的公正形象,為自己洗刷冤屈。[5]97

四.貞節烈女在個體生命自然終結時的絕命詩

當一名貞節烈女終于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回顧往事,她又會作何感想?是自傷自憐?還是覺得自己終成圓滿?《詩鈔》中的郭步韞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对娾n》中收錄這種情況的詩很少,只有郭步韞一人。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一名貞節烈女要走到最后,其實是非常不易的。首先她必須有子(親生過繼都行);其次她的夫家和族人要接納她,給與其一定的接濟和幫助;再次,她的娘家也不在精神上造成改嫁的壓力,她本人也要如古井般耐得住寂寞,等等,以上因素滿足,才能成就一個貞節烈女的最終道德。要滿足這些條件,本就不易,要留下絕命詩更是困難,還得要求女子有一定的文學素養,臨終之際不是突發疾病或口不能言,所以《詩鈔》中只收錄了郭步韞一人,也是可以理解了。

郭步韞是湘潭人,自幼熟讀經史,號為女博士。年十八嫁與邵光耀為妻,家貧。夫歿,子女幼,侍奉舅姑甚孝。后依弟生活,勤教子弟。郭氏一生悲苦,幼年失祜,青年喪夫,中年喪子,孤獨終老,她的絕命詩,是對其一生的總結:“衰容相對倍生傷,貧為滄桑幾斷腸。鶴唳一聲歸去也,人間留得吊殘陽?!盵3]57回顧自己的一生,充滿了無限的凄楚與哀傷之情,顯得蒼涼悲愴。

五.《詩鈔》所見貞節烈女的評價詩

《詩鈔》在輯錄貞節烈女的絕命詩的同時,還記載了不少同時代女子評價節婦的詩,總共是12位。在這12位女性中,既有貞節烈女,如吳竹鄰、吳又仙、曾靜如等,也有非貞節烈女。在評價貞節烈女之時,她們無一例外地對其進行了道德上的肯定,如“易女生其間,千秋同皎潔”[3]204“青筠節操貞松壽,同歷風霜獨耐久”[3]228等,肯定他們如梅雪青松般的清操勁節。但同時,因為同為女性的緣故,她們在詩里也流露出矛盾復雜的心理。

宋盛慎在她的《歸寧日題姜烈女傳后》中,一方面肯定了姜烈女的殉節行為“成仁取義孰難易,心非如玉誰能此?,幊乇┕潘?,皮金香字傳語林”[3]38,但是另一方面,卻又流露出了對姜烈女沒有選擇另一種生命方式的遺憾:“胡不忍死稱未亡,姒氏有子承蒸嘗。衰翁得養女有托,九泉何事摧肝腸。君不見程嬰不死公孫死,生守死殉理一耳?!盵3]38在這里,盛慎提出了一種“生守”的觀念,她認為,如果姜烈女不選擇死亡,而是選擇“生守”,這樣幼小的孩子能夠得到撫養,垂老的姑舅能夠得到照料?!对娾n》中有這樣復雜心理的不止宋盛慎一位,湘潭郭氏兩姊妹友蘭和佩蘭也在詩歌中流露出這樣的心理。之所以有此復雜的心理,乃是因為《詩鈔》中的詩人同樣都是女子的緣故,對于守節的女性除了道德上的肯定之外,在情感上還有一種天然的理解之同情。

通過上述研究,我們發現,在《詩鈔》之中,無論是貞節烈女還是其他文學女性,都對女子從一而終的行為表達了高度的認可,在這類主要出于“旌表節烈”目的的選詩范疇之下,女性詩歌主要是作為一種道德文章的文本而存在?!对娾n》全書共十二卷,而貞節烈女的絕命詩比較集中地出現在前六卷,從卷七之后絕命詩卻不再收錄,可見從清代后期起,湖湘女性道德文章的存在價值開始弱化。而同時從卷七開始,不論是女性作家人數還是創作數量都大大增加,湖湘女性在文學中有自己多樣化的藝術追求,她們很少或不再依靠自殺和賦絕命辭相結合的方式來為自己謀求價值,而是開始尋求更多樣的方法來確立自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陳戌國(點校).周禮·儀禮·禮記[M].長沙:岳麓書社,2006.

[2](美)盧葦菁.矢志不渝:明清時期的貞女現象[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

[3]貝京(點校).湖南女士詩鈔[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4]昆岡等修.欽定大清會典事例·禮部·風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加)方秀潔.明清女性創作絕命詩的文化意義[A].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C].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鄧顯鶴編纂湖南詩歌總集研究”(18YBQ073)、湖南省教育廳青年項目“清代湖南地方詩歌總集研究”(18B459)和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一般資助項目“羅汝懷《湖南文征》研究”(XSP20YBZ079)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多樣性
淺議單元導語教學策略
試論初中體育教學方法多樣性研究
論遵循社會規律與堅持包容性發展的內在邏輯
淺談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
淺析阿拉伯語初級階段聽力教學材料的選擇
利用網絡教學多樣性 開展有效教學
由古典戲曲看“代言體”在中國的前世今生
淺談新時期群文輔導工作的特征
舞蹈表演的表現形式多樣性研究
水磨地區蕨類植物多樣性調查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