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里生花,點“染”環境

2022-05-30 10:48劉悅
早期教育(美術教育) 2022年10期
關鍵詞:扎染創設創作

劉悅

環境是幼兒園教育中的“隱性課程”,在環境創設中融入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間藝術,可以使幼兒從小就受到這方面的藝術感染與熏陶,萌發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而扎染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民間工藝,其工藝從扎結的手法到浸染的效果都具有豐富的藝術性和創造性。為了讓孩子們更直觀、更深切地了解扎染,感受扎染的造型美和色彩美,培養其對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讓民間傳統藝術得以傳承。我們將扎染文化引入班級,成為班級區域環境中一個極具特色的游戲內容。

材料投放

各種扎染用的布、包、圍巾、T恤等,扎染使用的工具(滴管、手套、各種夾子、小石子、瓶蓋、橡皮筋、圍裙、繩子等),扎染顏料,扎染區儲物架、晾曬架。

一、初遇“扎染”,產生興趣

開學后,孩子們對于這個新創設的區域產生了興趣,孩子們圍繞“這是什么區”“區域里的布和白T恤是用來干嘛的”等話題展開了討論。我們及時捕捉幼兒興趣,抓住教育契機,通過欣賞、調查等方式一起認識扎染,了解扎染步驟和方法。在儲備豐富的知識經驗后,孩子們以極高的熱情投入了扎染活動,創作出一件件風格迥異、樣式豐富的作品。

二、點“染”班級,藝趣無窮

(一)點“染”班級吊飾

我們和孩子們一起用扎染織物進行創作,然后利用各種獨特而又漂亮的織物做一些創意造型作為壁飾,以懸掛的形式點綴在班級的各個角落。懸掛的形式各式各樣,可以垂直懸垂,也可以做出優美的弧度造型。如以大波浪式懸掛,通過波線式的起伏感,使得空間更具層次性,從而使氣氛生動、活潑。將扎染布與民間刺繡工具繡繃組合,用麻繩將其懸掛成高低錯落的形式,在視覺上營造一種層次感,充滿濃濃的民族風味。

(二)點“染”班級墻面

幼兒扎染出來的織物有衣服、手帕、帽子、襪子等,采用樹枝、麻繩、魚線等材料裝飾班級墻面。

幼兒園環境是幼兒教育活動的一種重要資源和實施媒介,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對幼兒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創設了扎染文化墻,幼兒可以從文化墻上自主學習扎染步驟及其方法,同時文化墻上呈現的扎染物品,給幼兒帶來創作的靈感,激發幼兒創作的熱情。

(三)點“染”班級區角

幼兒將扎染布料與樹枝、松果、木塊等自然元素相組合制作成各個區域標識牌;幼兒將扎染布與繡繃組合用麻繩將其系在樹枝上,高低錯落,在視覺上營造一種層次感,重視用自然本真的方式構建班級環境,滋養幼兒心靈;幼兒用自己扎染的布和彈簧球、皮筋組合制作成晴空娃娃當作進區卡,體現設計感;幼兒用扎染布料作為底板來裝飾家園聯系欄和制作區域規則。

(四)點“染”幼兒創作

幼兒用網格和彩色夾子來收納自己各式的扎染作品,既方便又美觀,讓收納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將幼兒扎染的芭蕾舞者用原木色相框裝裱,用原木色三角支架或者廢舊紙盒在班級區域柜上進行立體展示,呈現美感和設計感。

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不僅是教師的職責,更是幼兒的權利。扎染活動讓幼兒不僅了解了扎染藝術,也通過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直接感知“布”里生花的魅力,提升了操作、想象與創造的能力,在幼兒互相欣賞與不同創作方式中感受多元的美,享受著創作的喜悅與自豪,幼兒的專注力等品質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同時,班級環境自主設計創設給了幼兒一種主人翁的感覺。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麗的種子,作為教師,我們要引導幼兒善于發現、利用豐富的材料去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

猜你喜歡
扎染創設創作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從古法扎染師到新階層守藝人
白族扎染技術的傳承與發展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創設情境 提高效率
扎染在服裝設計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一墻之隔》創作談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
創作隨筆
創作心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