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家庭勞動教育的應然取向和實然路徑

2022-05-30 21:25韓苗苗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22年10期

【摘要】為了發揮家庭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功能,幼兒家庭勞動教育在實然取向上應厘清“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本質訴求;樹立“培養幼兒的勞動個性”的育人理念;明確“鼓勵創造性勞動”的價值導向。此外,家長在真實自然的幼兒家庭勞動實踐活動中需樹立“勞動即生活”理念:喚醒幼兒正確的勞動觀念;接納幼兒的“勞動錯誤”;營造熱愛勞動的家庭氛圍;設計“螺旋式”勞動計劃。

【關鍵詞】家庭勞動教育;創造性勞動;勞動個性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17(2022)10-0049-04

【作者簡介】韓苗苗(1996-),女,安徽阜陽人,武漢商貿職業學院現代藝術與教育學院教師,碩士。

“勞動造就人”,勞動是人類社會基本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教育情境中,勞動的雙重價值意指“勞動的價值”和“勞動對教育的價值”?!皠趧拥膬r值”是勞動的社會功能,勞動創造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皠趧訉逃膬r值”則是勞動的育人功能,“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的重要途徑[1]。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必不可少的“一環”,是全面發展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是“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落地的助推劑,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內在訴求。今年,教育部正式印發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將勞動教育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獨立出來,并發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勞動教育將作為一門獨立必修課程出現在義務教育課程體系中。幼兒家庭勞動教育在完整系統化的勞動教育體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基礎作用。父母長輩在個性化的家庭生活中有意識、自覺地組織家庭勞動活動,引導幼兒自主參與并樂在其中,有所感悟和收獲的活動過程就是家庭勞動教育[2]。幼兒家庭勞動教育旨在發揮勞動教育“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功能,激活幼兒的勞動意識,淬煉幼兒的勞動技能,樹立幼兒的勞動品質,形成幼兒的勞動習慣。家庭勞動教育要發揮基礎作用,就要明確其應然取向和實然路徑,在家庭生活中循序漸進地開展幼兒勞動教育。

一、幼兒家庭勞動教育的應然取向

《標準》堅持育人導向,注重挖掘勞動在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等方面的育人價值[3]。學前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教育的奠基階段,是“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的起始點和凝結點[4]。與幼兒園教育相呼應,幼兒家庭勞動教育同樣將受到“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目標導向、培養幼兒“勞動個性”的育人理念和鼓勵“創造性勞動”的核心訴求三重取向的指引。

(一)目標導向:樹德增智強體育美

勞動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新時代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傲⒌聵淙恕边@一教育根本任務揭示了德育的重要性。3歲左右的幼兒開始形成樸素的道德觀念,認為“挑食是壞孩子”“聽老師話是乖孩子”,這即是皮亞杰所說的道德他律階段,這一階段的幼兒習慣于將外部評價標準作為自我道德判斷的準則。如何促進幼兒從道德他律階段向道德自律階段順利轉變?“怎樣引導自然狀態的兒童走向成熟?勞動無疑是有益的媒介”[5]。幼兒“德性”的養成無法通過外部理論灌輸和生搬硬套的說教來實現,而是幼兒主體在真實的生活和勞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勞動教育是幼兒道德成熟的天然推動力,如“誰是清潔小能手”這一類家庭勞動競賽游戲活動有利于幼兒養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的良好勞動德性。家庭勞動教育的“樹德”目標得以有效落實。

《標準》中將勞動教育分為“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其中“日常生活勞動”包含“整理與收納”任務群[6]。在學前教育階段,家長就應該主動培養幼兒“自主整理收納物品”的能力。如幼兒玩完玩具后忽略整理收納導致家里一片狼藉,家長鼓勵幼兒整理收納玩具圖書,幼兒手眼協調能力以及精細抓握能力得到鍛煉。在搬運玩具筐的過程中,幼兒身體耐力和肢體協調性得到發展。由此,家庭勞動教育的“強體”目標達成。同時,家長根據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和生活經驗適時提高分類難度,設置根據玩具形狀、顏色、功能、材質等標準分類的“挑戰性任務”,不僅激發幼兒探究興趣,而且鼓勵幼兒調動先前知識經驗,發揮創造力解決任務難題。由此,幼兒的“勞動智能”有效提升,家庭勞動教育的“增智”目標得到彰顯。

在經歷了有趣多樣的玩具分類收納勞動體驗后,幼兒流下晶瑩的勞動汗水。玩具收納前“一片狼藉”的窘境和收納后“整潔干凈”的美景形成鮮明對比,給幼兒強烈的視覺沖擊。在出力流汗的勞動實踐中,幼兒品嘗勞動的甘甜“成果”,“感受勞動美”“欣賞勞動美”“創造勞動美”的能力不知不覺得到發展,勞動教育的“育美”目標有效達成。

(二)育人理念:培養幼兒的勞動個性

幼兒家庭勞動教育要實現“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育人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幼兒。全面發展并不等同于“平均發展”“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幼兒”。然而,幼兒園的勞動教育更多以集體勞動的形式出現,教師傾向于要求全體幼兒在同一時間達到相同的勞動教育目標。家庭勞動教育發揮基礎作用的亮點在于為幼兒勞動個性的養成提供充足的勞動時間和個性化的實踐機會。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智能。家庭勞動教育的育人本質在于發掘幼兒的“勞動優勢智能”,尊重幼兒的勞動個性,激發幼兒的勞動潛能。如幼兒在家庭生活中參與的“自主穿脫衣物”“自主洗漱”“自主進餐”“自主整理書包物品”等生活自理勞動;“照顧小動物”“協助家長飯前擺放餐具和飯后收拾碗筷桌面”等服務性勞動;“定期給植物澆水”“定期清潔房間”等美化勞動。這些不同內容的勞動都能給幼兒帶來完整獨特的勞動體驗,有利于激活幼兒的勞動個性。

(三)核心訴求:鼓勵創造性勞動

馬卡連柯認為勞動理應具備一定的創造性特點,只有創造性的勞動才能真正為全社會人民的生活造福[7]。與機械重復的無意義勞動不同,真實的勞動需求驅動幼兒在復雜多變、具有挑戰性的勞動任務中始終保持有意注意,充分調動“感官通道”,激活先前學習經驗,喚醒自主性和創造性,最終指向真實勞動問題的解決。幼兒進行創造性勞動的能力不是憑空產生的,“熱愛勞動”“鼓勵創造性勞動”的家庭氛圍是培養勞動“創造之花”的土壤。這就要求家長主動轉化角色,成為幼兒創造性勞動的情感支持者,營造“熱愛勞動”“包容勞動錯誤”的輕松和諧氛圍。健康的親子關系可以讓幼兒時刻感受到家長的關注和情感支持,在勞動失敗時敢于尋求家長的鼓勵和幫助。家長作為幼兒進行創造性勞動的行動引導者,在幼兒遇到困難時,引導幼兒解決困難,為幼兒提供材料支持。但是,家長如果只關注勞動行為的結果,不容許勞動過程中出現任何錯誤,對幼兒的錯誤非打即罵,這種消極的懲罰將會降低幼兒創造性勞動發生的頻率,不利于營造“熱愛勞動”“自由勞動”“創造性勞動”的家庭勞動氛圍,忽視勞動過程中幼兒的“創造性勞動”,毫無疑問會扼殺幼兒勞動積極性和自主創造性。

二、幼兒家庭勞動教育的實然路徑

“幼小銜接”的有效落實離不開家庭勞動教育的助推作用。家長應分析《標準》中滲透的勞動育人理念,落實勞動教育的“幼小銜接”任務,營造熱愛勞動的家庭氛圍,設計“螺旋式”勞動計劃,從而為家庭勞動教育有效開展保駕護航。

(一)落實勞動教育的“幼小銜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幼兒

《幼兒園工作規程》對幼兒園的任務規定是“實施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在“德智體美”四育占據學前教育主導地位時,勞動教育的價值被遮蔽,時間和空間被壓縮,地位被弱化。同時,傳統身心二元論的固化思維傾向于將勞心與勞力、智力與身體、理性與經驗、 認知與情感相割裂[8]。部分家長以“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為理由,反對幼兒參與任何形式的“體力勞動”,將勞動教育從幼兒完整、自然、真實的家庭生活中剝離出來。

2021年3月印發的《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長效機制,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兒童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身心健康成長”?!稑藴省分小罢n程理念”部分明確指出勞動教育加強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勞動教育的“幼小銜接”離不開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勞動“游戲”活動,應利用豐富有趣的“兒歌”“童話”“故事”等兒童文學形式調動低年級小學生的勞動興趣,增加勞動的文化教育[9]。

由此,家長應摒棄對勞動教育的固有偏見,將勞動教育融入幼兒家庭生活的肌理,靈活利用兒歌、故事等文學形式和游戲、競賽等活動方式釋放幼兒熱愛勞動的天性,幫助幼兒在“做中學”“玩中學”的家庭勞動生活中獲得“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二)接納幼兒的“勞動錯誤”:營造熱愛勞動的家庭氛圍

蒙臺梭利提出“勞動是兒童天生要做的事情”[10]。幼兒具有勞動的本能和天性,內在的“秩序感”驅使幼兒整理物品、美化環境、照料動植物、服務他人。陳鶴琴先生在“活教育”的教學原則中提出了兩個“凡是”: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去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去想。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也強調要解放兒童的“手”和“腦”,讓兒童自由大膽地想,勇敢獨立地做。0~6歲的學齡前兒童由于認知能力的局限性和身心發展的“未完成性”,其勞動觀念有待加強,勞動技能尚未熟練,勞動方法有待完善,勞動能力亟須提高,勞動習慣亟須養成,勞動品質有待改善。正是由于幼兒身心發展的“未完成性”,昭示著幼兒參與勞動活動的巨大潛能有待開發。然而,家長傾向于對“勞動錯誤”持“零容忍”態度。如幼兒拿起掃帚掃地時,換來的卻是“你沒清掃干凈”“真是越幫越忙”的指責。為了不“犯錯”,少受家長責備,幼兒壓抑勞動沖動,不敢勞動、不想勞動、不愿勞動的現象頻出。

因此,家庭勞動教育要發揮基礎作用,家長必須營造“熱愛勞動”的家庭氛圍。家長要將自身定位為幼兒創造性勞動的“情感支持者”“引導者”,而不是“糾錯者”“指責者”,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興趣、能力參與自我服務性勞動、家庭服務性勞動,和幼兒一起解決勞動過程中的難題,并在幼兒自主完成勞動后引導幼兒表達對勞動的感悟,收獲勞動的成就感、滿足感和幸福感。

(三)設計“螺旋式”勞動計劃:夯實幼兒勞動教育家庭基礎

《標準》雖然是面向中小學生獨立開展的,然而,為了保持勞動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家長作為幼兒家庭勞動教育的“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應義不容辭地扛起開展系統化勞動教育的重任。孩子身心發展具有“連續性”,中小學生勞動知識的獲得、勞動能力的提升、勞動態度的樹立、勞動情感的內化無一不需要在學前階段汲取“養分”,幼兒家庭勞動教育之根扎得深沉,中小學勞動教育之花才會開得絢麗。

《標準》中有關勞動課程的設置遵循“螺旋式”編制方式,1~9年級學生在不同年級體驗到的勞動任務群具有難度逐級提升的特點。這也啟示家長要摒棄“一勞永逸”的惰性思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設置“螺旋式”家庭勞動計劃?!稑藴省分屑彝趧忧鍐螐摹罢矸块g”“打掃衛生”“器具維護”“美化家庭”“烹飪幫廚”詳細指出1~2年級階段小學生要完成的勞動任務[11]。從幼兒園初始階段,家長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逐步完成“生活自理勞動”“服務性勞動”。

3~4歲幼兒“愛玩”“好模仿”,遵循幼兒這一性格特點,家長重在激發幼兒對家庭勞動的興趣,鼓勵幼兒在家長的陪伴和游戲的趣味吸引下參與簡單的生活自理勞動和自我服務勞動。如,幼兒早起穿衣物時,家長可以利用比賽的形式和幼兒比一比“誰是穿衣小能手”;當幼兒玩完玩具忘記收納歸位時,可以創設游戲情境“小兔子摘蘑菇”,家長和幼兒扮演兔媽媽和兔寶寶,一蹦一跳蹲下站起將“蘑菇”(玩具)摘起放入“籃子”(玩具筐)。諸如此類的勞動游戲遵循幼兒思維發展的“直觀行動性”和“具體形象性”特點,在“寓教于樂”的輕松氛圍下,幼兒勞動的積極性提高,“熱愛勞動”的情感油然而生。隨著社會交往范圍的擴大,身體動作的發展,認知能力的提升,4~5歲幼兒初步具備為他人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在家庭生活中家長需要引導幼兒逐步參與家務勞動,如飯前在家長的協助下擺放碗筷、盛飯,飯后收拾碗筷、清潔飯桌、打掃地面;鼓勵幼兒照顧家里的小動物和植物,如為植物澆水、喂小動物等。6歲左右幼兒要熟練掌握以上所提及的勞動技能,并能主動整理房間,收拾整理第二天去幼兒園所需物品;主動美化家居環境,清潔桌椅地面,定期為綠植澆水,學習垃圾分類的知識,主動倒垃圾;有服務家庭成員的能力,主動幫助家長擇菜洗菜;了解簡單的家具使用及維護常識?!奥菪健眲趧佑媱澐嫌變荷硇陌l展的年齡階段特點,符合《標準》設置理念,有利于夯實幼兒家庭勞動教育的基礎。

勞動教育是系統化工程,需要家園協同發力。要樹立幼兒正確的勞動觀念,提升幼兒創造性勞動的能力,形成幼兒積極的勞動品質,培養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家庭勞動教育需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兒家長應跟隨《標準》的指引,明確幼兒家庭勞動教育的應然取向,找到達成目標的實然路徑,才能在勞動育人的過程中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 檀傳寶.勞動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認識勞動教育概念的基本內涵與基本特征[J].中國教育學刊,2019(02):82-84.

[2] 張榮鋼.當前家庭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義[D].長沙: 華南師范大學,2011: 37-38.

[3][6][9][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4] 班建武.“新”勞動教育的內涵特征與實踐路徑[J].教育研究,2019,40(01):21-26.

[5] 趙榮輝.勞動是兒童的自然本性[J].教育學術月刊,2009(11): 9-11,19.

[7] 趙榮輝.勞動教育:兒童確證自我的媒介[J].教育學術月刊,2011(10):6-9.

[8] 宋嶺,張華.時代挑戰與未來路向:勞動教育的當代詮釋與實踐[J].中國教育科學(中英文),2020(02):41-49.

[10] [意]瑪利亞·蒙臺梭利.童年的秘密[M].李芷怡,譯.北京: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165.

通訊作者:韓苗苗,3086591575@qq.com

(責任編輯 張 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