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發展格局下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研究

2022-05-30 08:40劉國龍胡春林
理論觀察 2022年8期
關鍵詞:抓手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

劉國龍 胡春林

摘 要:新發展格局下,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生成邏輯主要包括理論邏輯、實踐邏輯和歷史邏輯。新發展格局對長江經濟帶發展具有特殊意義,長江經濟帶成為新發展格局強有力的抓手,基于長江經濟帶與國外幾個典型國家經濟帶發展對比分析,總結長江經濟帶在新發展時代下面臨的發展困境,借鑒德國萊茵河經濟帶和美國舊金山灣區經濟帶的發展戰略經驗,其發展戰略的堅實基礎是基礎設施、有力支撐是產業合理有序布局、切實保障是生態環境協同治理、主要重點是技術創新驅動發展,以此來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關鍵詞:長江經濟帶;國外典型經濟帶;抓手;發展戰略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2)08 — 0077 — 06

一、新發展格局下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生成邏輯

(一)理論邏輯

1.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繼承與創新

新發展格局下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繼承和創新了馬克思主義社會空間理論。馬克思主義社會空間理論蘊含在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著作中,經歷了一個從萌芽到成熟的階段。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提出資本主義的大發展、新大陸的發現和全球化加劇使得全球空間壓縮[1]。恩格斯的社會空間理論受到馬克思的影響,但其思想主要體現在城鄉分析中,他認為應該批判資本主義城市空間布局所導致的市民社會空間的分割。馬克思主義社會空間理論還包含著中心與邊緣的辯證統一關系,就國內而言,城市是中心,農村是邊緣,邊緣依附于中心,而中心控制邊緣[2]。新發展格局背景下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繼承和創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社會空間理論,提出長江經濟帶作為中國三大戰略之一,要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深刻明確自我發展定位,持續加強推進上中下游協同發展聯動,引導下游產業向中上游進行梯度轉移,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東中西協調發展帶。習近平還明確提出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妥善處理好中心城市與區域發展的互補關系,加快推動城鄉一體化,形成統一的國內大市場。

新發展格局下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區域經濟發展思想。馬克思主義區域經濟理論以勞動地域分工為根本基點,借鑒、吸收了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思想理論中的合理部分。新發展格局下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強調協調統籌、全面科學發展,注重發揮帶內各地區的比較優勢,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等中心城市的增長極作用,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區域經濟思想的精髓。首先,新發展格局為重塑區域發展新格局帶來了機遇,而構建新發展格局又需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是加快推進中國區域協調穩定發展的重大創新戰略舉措,長江經濟帶地理位置優越,有利于改善區域發展東西不協調、南北不平衡,縮小地區發展差距,打破各地資源要素流動的壁壘,暢通國內大循環。其次,在新發展格局大背景下,國際區域經濟一體化將逐漸成為發展主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與共建‘一帶一路相互融合”[3]。習近平以馬克思主義區域經濟發展理論為指導提出積極推動長江經濟帶與“一帶一路”融合發展,有利于加強國際區域合作,拓展國際新市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2.與習近平經濟思想一脈相承

新發展格局下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與其經濟思想一脈相承。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也充分體現了新發展格局下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一是應對風險挑戰,面對世界陷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4]。在新發展格局背景下,習近平強調長江經濟帶作為中國經濟的壓艙石,要找準定位,破除困境,化解風險,重塑經濟新優勢。二是和平共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堅持以和平發展道路為原則的經濟發展方式。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并不是要閉關自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江經濟帶要與“一帶一路”深度融合,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三是實現偉大復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最終目標就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新發展格局下習近平關于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強調長江經濟帶要在新發展格局中找準定位,推動上中下游的互動協作,發揮先富帶后富的作用,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

(二)實踐邏輯

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是對時代問題的現實解答,習近平立足國情,針對新發展格局下我國出現的新特征和新矛盾,從重塑我國經濟新優勢入手,做出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戰略決策—建設長江經濟帶,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1.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提出:“努力改革我國在經濟上和文化上的落后狀況,迅速達到世界上的先進水平”[5];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從我國實際國情出發提出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進入新時代,習近平提出要積極努力朝著“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前進。十三五時期決勝全面小康,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已經實現。2021年開啟十四五新時期,提出振興鄉村的口號,朝著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前進,這一時期世情和國情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一是世情。從經濟形勢看,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全球經濟低迷;從政治體制看,某些西方國家推崇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國際治理體系出現危機。二是國情。首先,我國面臨的基本國情并沒有變,新時代的中國仍然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其次,我國進入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時期,受疫情和世界局勢的影響,我國各方面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在當今特殊的世情和國情下,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國經濟必須向內看,習近平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有利于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重塑中國經濟新優勢重要任務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重大發展戰略,改革開放使我國積極主動的融入到經濟全球化中去,依靠對外開放、吸引投資和全球貿易得到迅速發展。但在此過程中,我國經濟結構等方面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此外,新冠疫情席卷全球,這不僅嚴重影響中國經濟,世界各國經濟都受到嚴重打擊,一些發達國家也因自身產業空洞化嚴重,開始重建本國制造業,將海外的產業重新遷回國內。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一直實行的出口型經濟行不通了,迫切需要構建新發展格局。長江經濟帶承東啟西,地理位置優勢突出,加強其建設利于破除困境,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習近平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在重塑經濟新優勢重要任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歷史邏輯

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與其經濟思想一脈相承,要深刻理解習近平關于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思想,必須追溯到他上山下鄉的知青經歷和從政經驗。

1.根植于知青經歷和全部從政經驗

習近平在當知青時就喜歡閱讀,非常重視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學習,很注重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在從政實踐過程中,習近平還特別重視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具體的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在正定擔任縣委書記的時候,習近平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根據正定的實際情況創造性的提出了走“半城郊型經濟”發展之路的思想,使得正定經濟得到快速發展,脫掉了“貧困縣”的帽子。在寧德工作期間,習近平重視挖掘山海資源,提出水庫、糧庫、錢庫的綠色生態理念。在福建擔任省長期間,習近平提出“生態福建”“數字福建”建設,這與習近平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思想中“數字長江”“生態優先”緊密聯系。習近平在浙江工作時期,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出了適合浙江發展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發展海洋經濟”科學論斷。這些知青經歷和從政經驗是習近平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礎。

2.基于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偉大實踐

2013年7月21日,習近平同志在考察武漢時提出“長江流域要加強合作,充分發揮內河航運作用”[6],習近平同志第一次將長江流域作為一個整體來謀篇布局,強調內河航運能力的提高。2016年1月5日,習近平同志在重慶主持召開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會上習近平同志從長江經濟帶的歷史地位、經濟地位以及生態地位3個維度出發,系統闡述了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核心戰略定位的科學性和必要性。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同志在湖北武漢主持召開了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這次會議對長江經濟帶的開發建設問題作了更加詳盡充實的回答。會上習近平同志從綠色、創新、協同、開放4個維度重點闡述了長江經濟帶的建設舉措,為長江經濟帶建設指明了根本方向。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偉大戰略目標,在此背景下,習近平強調把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任務中。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正是在其偉大實踐基礎上逐步形成的。

二、新發展格局下長江經濟帶發展現狀及國外典型經濟帶對比分析

(一)國外典型經濟帶創新發展分析

美國舊金山灣區經濟帶和德國萊茵河經濟帶都是在其國家轉型時期迅速發展,開創了經濟新時代,借鑒兩者的發展經驗,能夠創新和豐富習近平關于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思想的內容,從而更好指導長江經濟帶的建設,促進新發展格局的構建。

1.美國舊金山灣區經濟帶

上世紀70年代,美國工業產品海外市場逐年縮減,制造業創新不足,工業空心化嚴重。此外,美國失業率高,貧富差距大,社會矛盾激烈。里根總統為破除困境,實行福利化社會,但該措施不僅沒有解決問題,還導致了一系列新的社會問題,包括:貨幣貶值、外債嚴重等。1992年,克林頓總統上臺,提出互聯網1993計劃,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硅谷在這個大背景下牢牢抓住發展機遇,其電子工業和計算機業大力發展,硅谷的興起帶動了舊金山灣區經濟帶的發展,該經濟帶專注于產學研協同創新,實現了美國經濟快速轉型和持續穩定增長,從而打開了進入全球“新經濟”時代的大門。

舊金山灣區經濟帶的創新發展思想和發展經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注重政產學研協同創新。硅谷在知識、技術、人才、資本等方面有著極大的優勢,而硅谷借此優勢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機遇下,大力轉變發展方式,重視高科技人才和企業的引進,打造政產學研協同創新生態系統。二是提倡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世界數字經濟正在蓬勃發展,對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根據《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發展報告(2019)》,2018年,美國位居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排行榜首位。美國舊金山灣區是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標桿地區,擁有全球四分之一的數字平臺。三是重視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在舊金山灣區經濟帶發展過程中,綜合立體交通功不可沒,主要包括公路、鐵路、港口和機場。

2.德國萊茵河經濟帶

二戰后,德國滿目瘡痍、支離破碎,整個社會的發展受到嚴重打擊。在這樣不利的國內局勢下,德國的制造業從戰爭廢墟中迅速發展,締造了世界矚目的“經濟奇跡”,構建了新的發展格局。德國工業門類齊全、工業化人口多、工業能力強,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和高端制造業,其中以萊茵河經濟帶最為著名。萊茵河經濟帶人口、產業、城市分布集中,并且能源化工、機械電子、汽車產業十分發達,其發展戰略對戰后德國的崛起有著巨大的貢獻。

萊茵河經濟帶的創新發展思想和經驗主要有:一是注重產業合理布局。萊茵河經濟帶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進行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形成了以大型企業為核心的優質產業經濟帶,該產業帶重工業完整。二是重視航運能力的開發?;谔烊粌瀯?,萊茵河經濟帶積極采取措施,提高內河航運能力,2019年,德國發布了一項“八點計劃”,其主要目的是改善萊茵河航運,確保其在最低水位的正常航運狀態。三是注重生態治理。萊茵河經濟帶在早期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一度成為“歐洲的下水道”。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各國注意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通過各種積極的措施,萊茵河流域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二)新發展格局下長江經濟帶發展困境

習近平同志指出長江經濟帶應該明確在國家整體發展形式下的自我發展定位,探索有利于推進新發展格局的有效途徑。長江經濟帶發展潛力巨大,總結其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境,有助于完善習近平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思想,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1.產業布局不合理

目前,長江經濟帶已形成了三大主要產業群,主要有重化工、機電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群,這些產業群對促進沿江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但其產業布局中還存在許多不足。首先沿江各省市沒有共榮共生的意識,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長江經濟帶沿線各地區和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都應從整體出發,堅持“一盤棋”形成合力,但在實踐過程中,經濟帶內各城市各自為政規劃和布局產業,導致上中游沒有資金技術支撐,下游沒有資源支撐。其次,產業結構同質化嚴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建設現代金融、實體經濟、人力資源、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7],產業結構同質化會使得各地區之間的特色和優勢無法發揮出來,不利于一體化進程。

2.航運能力開發不足

長江經濟帶有著比萊茵河更為優越的自然條件,近年來,政府也積極采取措施提高長江的航運能力,其成效顯著。長江經濟帶形成了比較齊備的集裝箱、鐵礦石、煤炭等江海聯運,也積極構建綜合立體交通,實現水路聯運。但長江的航運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長江航運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主要包括:基礎設施落后,大多數航道未被開發治理,缺乏資金支持;重發電輕航運的觀念依然存在,航運發展環境較差;水資源缺乏,航運能力低。

3.協同創新有待加強

創新是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長江經濟帶協同創新能力不足。在《產學研協同創新對地區創新績效的影響—以長江經濟帶11省市為例》[8]中劉友金等學者采用協同復合測量系統中的協同度測量模型對長江經濟帶沿線11個省市地區進行了綜合測度,結果表明這些省市協同創新能力偏低。通過實證研究發現長江經濟帶沿線各省市協同創新能力有待加強,應從整合資源,明確責任,營造環境等各方面加強協同創新。

(三)國外典型經濟帶創新發展經驗借鑒

1.政產學研協同創新

協同創新是各個創新主體在創新的主要要素內實現互惠,知識共享和資源的優化配置,關鍵在于搭建一個協同創新平臺。在習近平總書記思想的指導下,創新一直是長江經濟發展的第一大動力,但在實踐過程中,長江經濟帶協同創新能力不足。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讓其更好地在新發展格局的構建中貢獻力量,長江經濟帶要借鑒國外典型經濟帶協同創新經驗。首先要學習借鑒美國舊金山灣區經濟帶,其打造的政產學研協同創新生態系統以科技創新基地硅谷為核心,包括創新網絡核心層和創新環境支撐層[9]。其次可以借鑒萊茵河科技創新協同模式,當地政府對萊茵河經濟帶進行大量投資,將舊建筑改造成技術研發、設計、文化創意中心和工業旅游等,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并使經濟活力逐步恢復。

2.注重航運能力開發

長江經濟帶航道的治理存在很大的問題,內河航運能力開發不足,航運能力直接對物流運輸產生影響。習近平同志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充分重視現代流通體系的構建。長江經濟帶物流運輸是經濟發展的命脈所在,要發揮黃金水道的獨特優勢,提高航運能力,加快形成內外聯通的物流網,促進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德國萊茵河經濟帶在發展過程中對河道的治理和航運能力的提高為長江經濟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首先,萊茵河經濟帶沿線各國通過建堤防、修堰壩、開挖人工運河等措施來治理河道以達到將河道改善,實現河道渠化的目的。長江經濟帶上中下游要建立協同治理機制,水利和交通部門也要緊密合作。其次,要加強長江沿線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內河航運能力。此外,航運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良好的生態環境,萊茵河經濟帶吸取歷史教訓重視生態治理,長江經濟帶在新時代要更重視環境的保護,要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發展的原則。

3.合理優化產業布局

長江經濟帶產業布局存在產業結構同質化嚴重、產業布局各自為政、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尚未建立等問題,需要借鑒國外典型經濟帶的經驗,優化產業布局,在重塑中國經濟新優勢和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作用。借鑒萊茵河經濟帶和舊金山灣區經濟帶的經驗,長江經濟帶首先應該加快產業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建立優質的產業群。其次,要推動上中下游產業有序轉移,下游地區釋放發展潛力,提升產業層次;中上游因地制宜承接上游產業。此外,要因地制宜,發揮各地區的特色產業。長江中上游地區資源豐富,環境優美,應該大力發展具有現代化、生態化特征的農業,下游地區經濟發達、實力雄厚,應發展現代服務業和高科技產業。最后,長江經濟帶上中下游是利益共同體,各省市要有共榮共生的意識,建立區域協調發展機制。

三、新發展格局與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契合點

(一)新發展格局對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特殊意義

新發展格局對長江經濟帶發展有著特殊意義,為其提供新的發展機遇。首先,構建新發展格局有利于實現長江經濟帶的協同一體化,打破行政阻礙。古往今來,長江經濟帶存在市場分割嚴重的問題,帶內各地方政府相互競爭激烈,在合作中卻沒有盡到彼此的責任,存在“越位”和“缺位”的現象,這就需要中央政府從上到下進行推動。中央政策提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有利于協調區域發展關系,使區域之間的障礙和產業鏈梗阻現象得到緩和。此外,新發展格局的構建有利于長江經濟帶實現更高質量的開放型經濟。長江經濟帶沿線產業與區域協同的目的是深度融入到國際產業價值鏈中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國內國際雙循環大背景下,帶內各地區要進行精準定位,積極主動向全球開放市場。由外循環轉向內循環將為長江經濟帶內部帶來大量出口導向型產業,在此背景下,長江經濟帶能夠更快地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最后,新發展格局強調的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有助于重新塑造區域經濟的新優勢,而長江經濟帶是我國重要的區域經濟之一。從“以內促外”的角度看,以國內大循環為基點,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本用于投資和創新,促進東部地區實現全球價值鏈定位升級,為中西部地區提供更好的發展機遇。同時,充分發揮國內循環中的區域比較優勢,不斷加強區域間的合作,重塑全球競爭優勢。從“以外促內”看,借助國際大循環,協調區域經濟發展,也可利用他國優勢,積極參與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布局重構。同時,融入國際大循環還可以推動更多區域產業融入全球價值鏈,彌補在國內價值鏈條太短的缺陷。

總之,新發展格局有利于長江經濟帶實現協同發展;有利于長江經濟帶實現更高質量開放型經濟;有利于重塑長江經濟帶區域經濟新優勢。

(二)長江經濟帶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抓手

1.長江經濟帶是推動國內循環暢通的內河經濟帶

構建新發展格局強調加快構建內需體系。首先,長江經濟帶位置居中,貫通東西,成渝城市圈承接西部,成為西部大開發的平臺,長江三角洲地區對接京津冀,發展長江經濟帶,推動產業梯度轉移,有利于縮小東西部的差距,把胡煥庸線兩側統一起來,形成國內大市場。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統合了東部沿海發展、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三大戰略,可以帶動中國整體的發展。其次,長江經濟帶涵蓋了全國百分之四十以上的人口,沿江各主要省市的城鎮化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2018年,長江經濟帶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的44.1%。2019年,長江經濟帶經濟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9%。長江經濟帶地理位置和經濟兩方面優勢能夠促進國內大循環的形成。

2.長江經濟帶是推動產業升級轉型的創新驅動帶

新發展格局以推進產業結構升級,轉型為戰略先導,以內部循環去重塑外部循環,其與長江經濟帶注重產業優化升級的戰略不謀而合。創新是當前我國大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就要勇于創新,牢牢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長江經濟帶產業鏈和工業體系比較完整,工業基礎較強。此外,長江經濟帶城市密集、創新要素富集,集聚了國家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眾多科研機構等創新資源,是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傊?,長江經濟帶的工業體系、產業鏈條和制造業基礎以及豐富的創新資源有助于暢通國際國內新發展格局。

3.長江經濟帶是實現“雙循環”相互促進的協調發展帶

長江經濟帶承接西部大開發,對接京津冀,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有利于實現“雙循環”相互促進。從國內大循環的層面來講,長江經濟帶是典型的區域經濟,其在發展過程中注重區域協調,優化產業布局,持續做好東中西部產業梯度轉移,實現產業邊際利潤最大化。長江經濟帶上中下游地區產業進行科學有序的轉移和承接合作,能夠促使形成上中下游地區發揮各自優勢,同時起到互補的作用,從而形成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同時,有利于將中上游地區的內需潛力充分開發挖掘出來,刺激經濟發展。從國際大循環層面來講,我國作為全球產業鏈的重要環節,對全球產業的發展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由于長江經濟帶下游地區改革開放起步早,大部分產業已經成為全球價值體系的重要部分。

4.長江經濟帶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外開放帶

長江經濟帶有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在構建新發展構建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長江經濟帶貫通東西、連接南北,面積占全國的20%,經濟總量和人口規模在全國占據重要地位。長江經濟帶沿線各省努力在新發展格局中找準自我定位,培育更多的內陸對外開放高地。其次,任何一國都不可能孤立發展,中國與世界各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長江經濟帶上游地區通過“一帶一路”更好地與其他國家進行合作與交流,把內外市場結合起來,實現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使長江經濟帶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

(三)長江經濟帶戰略促進新發展格局形成

長江經濟帶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抓手。習近平關于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借鑒國外典型經濟帶的經驗,立足本國國情,努力促進新發展格局的形成。

1.堅實基礎: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長江經濟帶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貫通東西,連接南北。優化長江經濟帶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擴大內需,形成統一的國內大市場,有利于構建現代物流運輸體系,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在很大程度上還有利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從而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強長江經濟帶建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首先,補齊傳統基礎設施的短板。以長江航道為依托,構建立體綜合的區域交通運輸走廊,促進各省和各市區域交通運輸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一個現代化和綜合性的交通運輸體系。其次,通過“新基建”推動產業變革。建設基站、通信終端等更加完善的基礎設施,實現高水平的互聯互通。最后,建設均衡民生基礎設施。我國貧富差距、區域差距、城鄉差距是長江經濟帶平衡發展的難點,均衡擴大民生基礎設施建設是解決這一難題的重要措施。

2.有力支撐:產業布局合理有序

優化產業布局主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東中西部產業梯度快速轉移。成渝經濟圈是長江經濟帶上游地區發展速度最快、發展水平最高的經濟地區,上中游勞動力資源和自然資源豐富,形成以第二產業為主導的經濟體系。下游地區以上海為中心,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異常強勁,有著各種各樣豐富的資源,以第三產業為主導。開展長江經濟帶區域間產業轉移要積極促使長江下游地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轉移到中上游地區,從而使產業結構得到優化。二是推動產業綠色轉型。綠色轉型既包含傳統產業的轉型,又離不開新興產業的發展,具體而言可以從強化環保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提高綠色環保技術創新能力等方面開展。三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始終堅持“一盤棋”的思想,積極統籌產業規劃,使產業合理有序布局,從而實現與流域生態資源相協調的目的。

3.切實保障:生態環境協同綜合治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維護生態系統整體性和解決流域系統性問題為根本出發點來開展流域生態環境協同保護和生態修復,強化協同治理。加強生態環境協同治理首先要加強環境保護法律制度建設,使長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在法制的切實保障下實現一體化。其次,要加強協同聯動,推動上中下游地區互助協作,共同治理生態環境,增強各項措施的關聯性。再者,要重視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修復,通過構建長江經濟帶流域綜合治理新生態體系以真正達到改善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和發揮水域生態治理功能的主要目的。最后要創新綠色協同發展機制。長江保護不是單獨一個區域的責任,因此要強化各區域的認同感,構建下游生態治理、上游污染預防、中游環境保護為主的區域協同保護政策。

4.主要重點:技術創新驅動發展

技術創新驅動發展是長江經濟帶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點。在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長江經濟帶發揮著極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發展要加強科技創新,增強創新能力,努力實現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使全國經濟向更高水平發展邁進。首先,推動技術創新驅動發展要重視實體經濟的發展,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其次,加強政產學研協同創新,發揮政府、企業、學校等的協同聯動作用,努力打造一批具有重大發展潛力的創新平臺。再者,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進行自主創新,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綜合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最后,注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長江經濟帶的技術創新離不開創新人才的培養。

四、結論

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重要論述既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出發,又積極借鑒國外典型經濟帶發展經驗,深刻闡明了新發展格局下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戰略地位,充分回答了新發展格局給長江經濟帶發展帶來的特殊意義,如何以長江經濟帶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此外習近平關于新發展格局下長江經濟帶重要戰略思想還為處于經濟轉型時期國家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選擇,為全球經濟復蘇貢獻了中國智慧。

〔參 考 文 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4-68.

[2]張海防,潘可禮.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社會空間思想[J].學海,2019(06):5-9.

[3]王韜欽.發揮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內外協調作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形成的中介邏輯[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1(10):104-108.

[4]崔德華.習近平關于風險防范重要論述的基本內涵及時代特征[J].治理現代化研究,2020(03):5-12.

[5]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42-156.

[6]習近平冒雨考察武漢新港[EB/OL].新華網,2013-07-21[2020-2-1].http://jhsjk.people.cn/

article/22267891.

[7]孫智君,李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研究[J].重慶社會科學,2020(12):

28-42.

[8]劉友金,易秋平,賀靈.產學研協同創新對地區創新績效的影響——以長江經濟帶11省市為例[J].經濟地理,2017(09):1-10.

[9]黎友煥.舊金山灣區政產學研協同創新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啟示[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1):1-11.〔責任編輯:孫玉婷〕

猜你喜歡
抓手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
馮“虛”御文,盡“虛”其能
長江經濟帶低收入醫療保障基金建立與管控措施
長江經濟帶產業競爭力現狀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民航運輸企業的發展探究
以學科競賽為抓手,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探索與實踐
從財務角度分析公司發展戰略問題探討
長江經濟帶股權交易所建立與管控措施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資源發展戰略研究
長江經濟帶戰略下江西稀土產業升級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