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吉尼亞·伍爾夫的精神創傷與文學創作

2022-05-30 11:57嚴格朱艷陽
文學教育 2022年8期
關鍵詞:伍爾夫文學創作

嚴格 朱艷陽

內容摘要:精神創傷與文學創作之間的關聯非常密切。英國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一生飽受心靈創傷,并且十分擅于將創傷藝術化、審美化。在她這里,精神創傷與文學創作存在雙向聯系:精神創傷是文學創作的重要源泉和驅動力,反之,文學創作是治療創傷、超越自我的良藥。

關鍵詞:弗吉尼亞·伍爾夫 精神創傷 文學創作

英國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既遺傳了父系斯蒂芬家族情緒不穩定的血緣特質,也遺傳了母系帕特爾家族的憂郁性格,天性脆弱、敏感、細膩,還深受布魯姆斯伯里集團蔑視傳統、大膽質疑、倡導自由的人生態度和學術精神的影響,是一位關愛生命、關注人性,對人生、對社會負有高度責任感的貴族精英知識分子。先天的氣質和后天的教養,使伍爾夫對身邊的一切都懷有極強的感受能力。從童年時代開始,男女不公平的家庭教育,親人的相繼辭世,兩位異父同母哥哥的持續猥褻,二次世界大戰的摧殘,在她心靈深處都打下了創傷的烙印,以致多次神經崩潰。

然而,敏感細膩、富有學識的伍爾夫不甘心向環境與創傷投降,她非常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調解情緒、舒緩創傷,也十分擅于將精神創傷藝術化、審美化。在她這里,精神創傷與文學創作存在雙向聯系:精神創傷是文學創作的重要源泉和驅動力,文學創作則是治療創傷、超越自我的良藥。

一.精神創傷與文學創作

磨難和不幸是藝術創作的動力。在西方古代,人們就有所察覺。例如,天才往往是怪癖的,天才總帶有幾分癲狂的說法,就包含著對精神創傷的理解。法國現代主義作家普魯斯特說:“所有杰作都出自精神病患者之手?!鄙钪?,我們也常常聽到有關偉大藝術家在“瘋癲”中掙扎但卻由此獲得獨特體驗和創作靈感的故事。這些表明,精神創傷與藝術創作的關系,已成為一種共識。中國古代文論中也有許多論述。司馬遷從自身體驗出發,在《史記·太史公自序》里,對從《周易》到《詩》三百篇的古代著作家的情況進行了概述:“昔西伯拘姜里,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賢圣發憤之所為作也?!边@段話顯然強調了作者的創傷體驗對于創作的重要影響。

精神創傷與創作活動的關系問題,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中也得到了專門的探討。他認為,個體的創傷體驗常常形成于童年時期,并被壓抑到無意識深處成為“情結”;兒童與成人一樣也有性的興奮和沖動,由于受挫被壓抑到無意識深處,形成“俄狄浦斯情結”;藝術家都是在性欲的強烈驅使下進行創作的,因而,“俄狄浦斯情結”是藝術家創作的真正動力,或者說,文藝創作是藝術家們“性壓抑”升華的結果。弗洛伊德完全不顧文藝創作的社會歷史因素,從最本源的生理性著眼看待創作現象,無疑是錯誤的,但對于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認識文藝創作的起源不無啟迪作用。唯物論的反映論認為,藝術起源于勞動,社會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但如果外在的社會生活不能轉化為藝術家的內在欲望,就不能產生出創作的激情,必然創造不出動人的藝術作品。因此,有學者說:“這種具有社會內容的欲望的存在和它們的迫切要求實現,就形成了深藏于作家藝術家心底的創作原動力。從心理學角度揭示文藝創作的心理機制,與從社會學角度闡釋藝術起源于勞動、創作源泉來自生活,二者之間的關系是統一的,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是內因和外因的統一?!眎弗洛伊德的欲望升華說在文藝緣起的主客統一和內外統一中體現出合理性。

廚川白村是深受弗洛伊德影響的日本學者,在《苦悶的象征》中,提出了“人間苦與文藝”的關系問題:

在廚川白村這里,性的內驅力被擴展為“生命力”,不僅僅指肉體的欲望,也包括各種精神追求。當生命力遭受挫折,就會生出苦惱、形成創傷,蓄積在無意識深層,拿不起、放不下,在作家身上,以文藝的形式表現出來。這種認為生命力受到壓抑而產生苦惱是創作緣由的看法無疑是對弗洛伊德壓抑、升華學說的加工、改造。在《出了象牙之塔》中,廚川白村作了具體的闡發:

生命力旺盛的人,遇著或一“問題”。問題者,就是橫在生命的躍進的路上的魔障。生命力和這魔障相沖突,因而發生的熱就是“思想”。生命力強盛的人,為了這思想而受碟刑,被火刑,舍了性命的例子就很不少。而這思想卻又使火花迸散,或者好花怒開,于是文學即被產生,藝術即被長育了。ii

二.精神創傷對伍爾夫文學創作的影響

“人間苦”之于伍爾夫,郁結在心,便成創傷,創傷又表現為憂郁與瘋癲的癥候。正是憂郁與瘋癲的來臨,使伍爾夫產生出一種異乎尋常的想象能力,如她自己所說:“作為一種經歷,我可以向你保證,瘋癲是了不起的,不應蔑視它;在瘋癲的熔巖中,我仍能找到許多可供寫作的事情。瘋癲的熔巖從一處噴出,造成一切,最后成形,而不會像神智正常時,只出現少許零星的想法。我躺在床上的6個月——不是3個月——教會了我許多關于自身的事情?!眎ii伍爾夫總是能夠把靈魂中激烈的情緒、“支離破碎且互相對立”的感知方式轉成流暢的聲音表達出來,賦予混亂的思想和感受以意義?!皫е匠讨蟹鬟^的聲音,伍爾夫的一生就像從一個偉大時刻駛向另一個偉大時刻的旅行”,“她就像許多其他反復無常的作家,學會吸收她暴躁、陰郁的情緒所教導的事情。在這些情緒的對照下,她看到了不同的真理,并且為了尋求它們的和諧而將一種獨特的次序和韻律引入文學中?!眎v

根據上述精神創傷與藝術創作的觀點,基于伍爾夫人生經歷中的多重磨難和寫作體會,我們完全可以認為,創傷體驗是伍爾夫創作的基本動力之一。傷害愈多,苦惱愈深,壓抑愈大,表現欲愈強,創作的愿望也越加濃烈。伍爾夫不斷從自己的創傷閱歷中發掘和提煉素材,豐富自己的文學視角,建構自己的文學世界,形成一道獨特的文學景觀。人生不幸詩家幸。沒有傷害,沒有苦惱,沒有壓抑,就會缺乏想象力與靈感的源泉,也許就沒有創作的欲望。那樣的話,作為文學家的伍爾夫將是難以想象的。她寫出來的作品可能會缺乏思想深度,也可能是媚俗的、沒有品味的。

三.文學創作對伍爾夫精神創傷的影響

創傷體驗是伍爾夫的心靈之痛,卻也是一筆豐富的精神資源,推動、刺激了她的文學活動。反之,文學創作是伍爾夫治療創傷的重要方式。

伍爾夫非常熱愛寫作。倫納德在《弗吉尼亞·伍爾夫》一文中對此進行了記述:“寫作主宰著她的生活,對她而言,這成了最為重要的工作,因而所有的一切都得為此而變得緊緊有條”v,“不過我相當確信,她是非常喜愛寫小說的,這是她生命中最大的快樂”vi。愛·摩·福斯特也這樣評價她:“她喜歡寫作,并且帶著一種專心致志的狂熱來寫作,很少有作家具有或者企求這種品格?!哪康膶R?。在未來的很多年內,這種情況在這個國家里是不會再出現的了。在各個時代中,象她那樣熱愛寫作的作家,確實是非常罕見的?!眝ii這些說法都指出了一個事實,卻沒有觸及伍爾夫寫作的內在動機。從她本人的日記中,我們可以找到問題的答案。

伍爾夫在1929年6月23日的日記中寫道:“我是天生的憂郁癥患者。我維持下去的唯一辦法就是工作?!眝iii她把寫作當成生命的一部分,認為寫作使生命完整,給生命帶來極大的樂趣,在《往事雜記》里,進行了清楚的表述:

只有將其付諸語言,我才能讓它變得完整;這種完整性意味著它已失去了傷害我的力量。也許通過這樣的方式,我消除了痛苦,所以將分離的部分聚合成整體能給我帶來極大的樂趣。也許這是我所能感受的最強烈的快樂。當我寫作時獲得的正是這種狂喜……ix

1923年9月5日,她在日記里表示,自己的寫作也許會招致一些批評,但馬上又自我安慰:“……‘哦,那好吧,我寫作是為了自我愉悅,因此要繼續寫下去。同時,它會使我變得更自信、更直率,我把這一切都想象得很好?!眡

1934年7月28日,她談到《狒拉西》的構思:

我的意思是有一個擅長表達的頭腦——不,我的意思是,我已將整個身心都調動起來了——學會了將它徹底地宣泄出來,結果——我是說在某種程度上,我不得不自己打破了所有的套路,以發現一種新穎的存在方式:即將我所感受到的和想到的一切表達出來的方式。因此當這種方式開始運轉時,我感到全身充滿了活力,不受任何阻礙。xi

1934年11月15日,提及小說《帕吉特家族》的修改時,她感覺:“無論如何,這部小說釋放了我心中時常涌起的思緒,它證明唯有創作才能帶來平衡”xii。

伍爾夫自己的諸多表述,清楚地表明,寫作提供給她釋放自我的空間,緩解了她的憂郁癥狀,宣泄了她的復雜思緒,維持了她的心理平衡,使她獲得“極度的欣喜”,也使她的生命更為豐富、完善。寫作對于她的治療意義,也被許多傳記家和研究者所認識、肯定。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精神創傷使女作家受盡磨難,以致數次神經崩潰,但也正因為此,使她留下了大量文學作品。細心的讀者往往不難體會其優美文筆下流露出來的關于性別、死亡、戰爭等的獨到見解以及縷縷傷感與痛楚,也更容易與之產生心靈的共鳴。因而,對于讀者,閱讀伍爾夫其人其文,如同與一位知心的朋友促膝而談,心中憂悶與塊壘在文字世界得以宣泄與平復。我們有理由認為:伍爾夫是一位值得永遠惦念的作家。

參考文獻

1.吳立昌:《精神分析與中西文學》,學林出版社1984年版。

2.[日]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征》,魯迅譯,北新書局1930年版。

3.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編著:《魯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版。

4.參見[美]凱·雷德菲爾德·賈米森:《瘋狂天才——躁狂抑郁癥與藝術氣質》,劉建周等譯,上海三聯書店2007年版。

5.[美]凱·雷德菲爾德·賈米森:《瘋狂天才》,劉建周等譯,上海三聯書店2007年版。

6.[日]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征》,魯迅譯,北新書局1930年版。

7.[英]倫納德·伍爾夫:《弗吉尼亞·伍爾夫》,載[加拿大]S.P.羅森鮑姆編著《歲月與海浪——布魯姆斯伯里文化圈人物群像》,徐冰譯,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8.[英]倫納德·伍爾夫:《弗吉尼亞·伍爾夫》,載[加拿大]S.P.羅森鮑姆編著《歲月與海浪——布魯姆斯伯里文化圈人物群像》,徐冰譯,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9.[英]愛·摩·福斯特:《弗吉尼亞·伍爾夫》,載瞿世鏡編選《伍爾夫研究》,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

10.Anne Olivier Bell ed., The Diary of Virginia Woolf,Vol.3(1925-1930),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1.

11.Jeanne Schulkind ed., Virginia Woolf, Moments of Being, London: The Hogarth Press, 1985.

12.Anne Olivier Bell ed., The Diary of Virginia Woolf,Vol.2(1920-1924),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0.

13.Anne Olivier Bell ed., The Diary of Virginia Woolf,Vol.4(1931-1935), 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3.

14.Ruth Webb.《弗吉尼亞·伍爾夫》,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15.Grace Radin, Virginia Woolfs The Years:The Evolution of a Novel,Knoxville:University of Tennessee Press,1981.

注 釋

i.吳立昌:《精神分析與中西文學》,學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86頁。

ii.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編著:《魯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版,第202頁。

iii.參見[美]凱·雷德菲爾德·賈米森:《瘋狂天才——躁狂抑郁癥與藝術氣質》,劉建周等譯,上海三聯書店2007年版,第212頁。

iv.[美]凱·雷德菲爾德·賈米森:《瘋狂天才》,劉建周等譯,上海三聯書店2007年版,第210頁。

v.[英]倫納德·伍爾夫:《弗吉尼亞·伍爾夫》,載[加拿大]S.P.羅森鮑姆編著《歲月與海浪——布魯姆斯伯里文化圈人物群像》,徐冰譯,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 145頁。

vi.[英]倫納德·伍爾夫:《弗吉尼亞·伍爾夫》,載[加拿大]S.P.羅森鮑姆編著《歲月與海浪——布魯姆斯伯里文化圈人物群像》,徐冰譯,第147頁。

vii.[英]愛·摩·福斯特:《弗吉尼亞·伍爾夫》,載瞿世鏡編選《伍爾夫研究》,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第5頁。

viii.Anne OlivierBell ed.,The Diary of Virginia Woolf,Vol.3(1925-1930),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1,p.235.

ix.Jeanne Schulkind ed., Virginia Woolf, Moments of Being,London:The Hogarth Press,1985,p.72.

x.Anne OlivierBell ed.,The Diary of Virginia Woolf, Vol.2(1920-1924), 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0,p.265.

xi.Anne OlivierBell ed., The Diary of Virginia Woolf,Vol.4(1931-1935),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3,p.233.

xii.Anne OlivierBell ed., The Diary of Virginia Woolf,Vol.4(1931-1935),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3,p.261.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弗吉尼亞·伍爾夫的命運共同體書寫研究”(編號21A0563)、湖南省社會科學聯合委員會一般項目“弗吉尼亞·伍爾夫小說的倫理學研究”(編號XSP22YBC086)、湖南省新文科研究項目“新文科建設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湘教通【2021】94號)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歡
伍爾夫文學創作
梅卓文學創作論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作論
論弗吉尼亞·伍爾夫《倫敦風景》中的情景交融
讀友“讀友杯”全國少年兒童文學創作大賽之短篇文學創作比賽征文啟事
讀友“讀友杯”全國少年兒童文學創作大賽之短篇文學創作比賽征文啟事
曹文軒的文學創作作品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論文學創作中的虛構
與伍爾夫相遇
伍爾夫《黛洛維夫人》的意識流技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