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的文化擔當

2022-05-30 18:04王暉師儀
當代文壇 2022年5期
關鍵詞:電視劇

王暉 師儀

摘要:現實題材電視劇作為中國電視劇領域的“排頭兵”,近年來多以高口碑和高產量引人注目,發揮著重要的文化擔當和價值引領作用。真人真事改編電視劇是現實題材電視劇的代表性類型,在當下創作中需要夯實其文化擔當,做到汲取優秀傳統文化、深植民族“初心”;弘揚現代革命文化、筑牢紅色“基底”;彰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把握復興“引擎”。唯此方能在受眾多元文化選擇的現狀下使其實現收視熱度與口碑的雙豐收,助力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由“高原”邁向“高峰”。

關鍵詞:真人真事改編;電視劇;文化擔當

真人真事改編電視劇指以真實人物或事件為原型,將文獻性與故事性相結合、紀實性與戲劇性相統一,形象化地表現真實人物或真實事件意義和價值的一種劇作類型。作為最具時代感和當下性的現實題材真人真事改編電視劇,其近幾年來的高速和高質發展令人矚目——《太行赤子》《中國天眼》《功勛》《黃大年》《一諾無悔》《谷文昌》《那些日子》《初心》《最美逆行者》《在一起》《破冰行動》《因法之名》《理想照耀中國》《和平之舟》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應該說,國家有關政策的扶持引導、市場推動加持以及行業勠力創新等是其繁盛的主因。這些劇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呼應時代趨勢、直擊現實熱點、聚焦人生圖景,以精神高度、生活厚度和人性溫度彰顯新時代的主流價值觀,在相當程度上彰顯了中國氣派和中國力量。

然而,在步步趨高的同時,包括真人真事改編劇作在內的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仍然面臨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和挑戰。譬如,一些劇作存在歷史觀、價值觀和審美觀偏差,其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與時代精神多有疏離,思想深度欠缺、格調欠佳;一些劇作敘事模式同質化、人物形象臉譜化、影像制作粗糙化;一些劇作過于強調現實的困境與陰暗面,缺乏溫情表達和人文關懷。劇作之外,伴隨著影視行業井噴式發展,飯圈文化泛濫、娛樂無底線、流量明星德不配位,甜寵愛情劇、抗戰神劇、仙俠魔幻劇、古今穿越劇等也在不斷侵蝕著真人真事改編題材電視劇的創作環境和生存空間。這種種疊加的內外因素,其實都在相當程度上反映出一些現實題材電視劇內在精神資源不足、文化擔當不夠的根本問題。而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精華、弘揚現代革命文化之精神、彰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核心,或是時下夯實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的文化擔當,推動其創作揚長避短、從“高原”邁向“高峰”的當務之急。

一? 汲取優秀傳統文化,深植民族“初心”

對于當代中國的現實題材電視劇而言,以影像的方式汲取并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無疑是其發展的立身之本。經過數千年歷史流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理想信念與價值追求,包含著厚重的民族文化品性,是其得以持續發展的“軟實力”和精華所在。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中華民族培育并形成了獨特的尚同、存異、崇和、共美等思想觀念和社會規范,以及克己奉公、精忠報國、仁愛孝悌、勤勞樸實、誠信知報、扶危濟困等傳統美德。這些都是中華民族最具特色和最本質的優秀文化,具有代代相傳的永恒生命力,自然也是包括真人真事改編電視劇在內的現實題材電視劇理應依托的強大精神資源和文化內蘊,具有民族“初心”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電視劇《在一起》以“抗疫”期間的真實人物和故事為原型,以單元劇的形式,精準刻畫抗疫英雄群像,全方位表現抗疫圖景。劇作再現了一幕幕感人的故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舍生忘死、團結互助、甘愿奉獻、頑強拼搏、積極向上的民族精神生動地呈現出來。譬如面對兇猛疫情、置生死與度外的張漢清和他的同事;將自己比作中國傳統文化中仗義勇為“大俠”的援鄂醫療隊的胡慶生;一腔孤勇、堅守在工作崗位第一線的外賣員辜勇;“逆向而行”、不遠千里馳援武漢的兩位年輕醫護工作者等。該劇通過展現這些人物和事件,透射出對民族文化的深刻記憶與追思,是一種拒絕遺忘、重新覺醒的方式。因為“文化是持續的、恒久的和無所不在的,它包括了我們在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習慣性行為。文化在我們的物質環境中同樣起著決定性作用,它包含并說明我們生活在其中的社會環境”①?!赌切┤兆印芬渣S文秀等十位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真實人物事跡為原型,描述他們“科技扶貧”和“產業扶貧”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及在他們身上所顯示出來的勤政為民、恪盡職守、鞠躬盡瘁的傳統美德?!兑恢Z無悔》取材于“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故事,表現其履職盡責、克己奉公、清正廉潔的為政之道以及“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價值追求?!痘ǚ比~茂》生動展現了基層干部群眾攻堅克難、勇于擔當的精神風貌,以及“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拼搏意識、積極進取的“樂感文化”傳統。以上這些優秀的劇作比較典型地表現和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并結合新時代的新語境進行創新演繹,成為真人真事改編電視劇的優秀代表。

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強大的文化因子,滲透在中國各歷史時期的經典杰作之中,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陸游的“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戴叔倫的“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于謙的“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秋瑾的“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以及楊沫的《青春之歌》、羅廣斌的《紅巖》等無不表現出愛國主義的巨大感召力和凝聚力,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愛國強音。

近年來真人真事改編電視劇對于愛國主義精神的表現可謂異彩紛呈。電視劇《理想照耀中國》以“青春”為經,“奮斗”做緯,以40個理想故事、靈活的播出模式以及“紅色盲盒”的創新手法,傳遞百年薪火的光與熱。譬如,戰地記者方大曾不顧家人反對,奔赴抗戰火線,以鏡頭記錄戰爭中的真實場景,傳遞中國將士英勇殺敵、盡忠報國的激情與斗志;面對天安門廣場上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年輕的王莘激動地寫下傳世名曲《歌唱祖國》,深情抒發“站起來”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高級工程師林鳴帶領團隊完成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的建設任務,為祖國創造世界奇跡。電視劇《中國天眼》講述著名天文學家南仁東為“中國天眼”建設嘔心瀝血的艱辛歷程。劇中的南仁東心系天文,立志為祖國建造世界上口徑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千里鏡。他放棄國外優越的待遇條件毅然回國,帶領科技工作者投身“天眼”建設,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歷時22年實現了由跟蹤模仿到集成創新的巨大跨越,展現出“至誠報國、奉獻人民”的杰出風范?!拔覀兪菑倪^去的歲月中成長起來的,往事是我們的前車之鑒、后事之師?!雹谶@些劇作以不同方式連接歷史與現實,將親情、友情、愛情等諸多情感與愛國情懷融為一體,洋溢著理想與激情,引領觀眾立足當下、放眼未來,書寫出濃墨重彩的家國大愛,不斷強化著中國人的國家與民族認同感??梢哉f,這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植根于真人真事改編的電視劇之中,既是凸顯此類劇作源于歷史與現實的基本特點,也是基于當下文化傳承與文化自信、進一步提升人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的內在需求。

二? 弘揚現代革命文化,筑牢紅色“基底”

馬克思說:“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雹垡虼?,從這個角度上講,真人真事改編電視劇在承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還應當大力弘揚現代革命文化?!案锩幕俏覀凕h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與改革中創造的。黨和人民的偉大斗爭所培育和創造的思想理論、價值追求、精神品格,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中國近現代文化的發展及其成果?!雹堋鞍锩袨槲幕?、革命成就文化、革命精神文化、革命制度文化、革命語言符號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內容?!雹莠F代革命文化是見證歷史、再現現實、連接未來的重要標尺,與“中國現實政治、歷史記憶與國家認同有著密切的關聯,其對民族歷史重要一頁的挖掘與呈獻,有時充當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想象的載體,有時強化著主流意識形態的整合功能,”⑥自然也理應是真人真事改編電視劇需要表現、堅守與承傳的重要文化形態。另一方面,從大局上看,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革時期,隨著文化全球化現象的日益增劇、網絡文化的繁復發展、娛樂文化、享樂文化、消費主義文化等各種文化癥結甚囂塵上。面對眾聲喧囂的多元文化,真人真事改編題材電視劇更要汲取革命文化的營養,不斷堅守和傳播主流意識形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凸顯理想的激情與信仰的力量。

近年來,《百煉成鋼》《理想照耀中國》《馬蘭謠》《功勛》《初心》《谷文昌》《太行赤子》《絕命后衛師》和《黃大年》等多部真人真事改編電視劇,憑借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創作態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立體豐富的人物形象塑造受到觀眾喜愛,成為獨具特色的光影標識。這些優秀劇作專注于再現中國革命歷程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崢嶸歲月和英雄人物,將“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寫實準則與宏大的史詩敘述相結合,表現出一種既追求激情、信念與理想,又富含多種人性和現實多樣性的新美學品格。

電視劇《百煉成鋼》以《國際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歌唱祖國》《在希望的田野上》和《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等八首歌曲串聯起八大板塊,展現百年黨史的光輝歷程。每個板塊的結尾還融合歌舞、音樂劇、舞臺劇和快閃等多種藝術形式,讓劇中人物穿越回21世紀,共同吟唱板塊主題曲,實現歷史與當下的交接與對話。這種跨越時空的影像表現,能夠激發起觀眾對現代革命歷史和革命文化的深刻體認和強烈的情感共鳴。英模文化凝聚著革命文化中的英雄主義情懷,是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電視劇《功勛》以8個單元的形式講述李延年、于敏、黃旭華、孫家棟、申紀蘭、屠呦呦、張富清和袁隆平八位共和國英?!肮住钡膫髌媸论E。該劇力求截取“人生最有華彩的一部分”,著力發掘人物的“高光時刻”,以此凸顯貫穿于20世紀至21世紀始終的現代革命文化精髓。譬如,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30余年潛心探究核潛艇,中醫藥專家屠呦呦研發抗瘧新藥青蒿素,袁隆平畢生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研究等。他們有的在戰場上熱血犧牲、保家衛國,有的在科研攻關的道路上勇攀高峰、矢志不渝,有的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隱姓埋名數十載,有的為了人民群眾的幸福安康奮斗拼搏大半生。全劇如同一本生動鮮活的“功勛簿”,著力呈現中華民族“閃亮坐標”的精神高度,傳遞出擁有現代革命文化底蘊的中國共產黨人之強大精神信念和堅定的信心。劇作通過歷史的敘述,挖掘共同的歷史記憶和普遍的文化心理,展現出中國共產黨的輝煌成就、艱辛歷程和優良傳統,彰顯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什么“好”的歷史答案。同時,該劇還將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相融合,凸顯出“八個獨立故事、一個共同主題”的時代報告劇創作范式,通過大量可觸可感的鏡頭,將現實中的功勛人物塑造成可親可敬的藝術形象,對凝聚現代革命文化的功勛故事予以生動詮釋和深情頌揚。

此外,我們還可以看到,無論是《馬蘭謠》《太行赤子》等細節豐富、結構緊湊的類型化作品,還是《黃大年》《谷文昌》等聚焦科學家與英模奮斗歷程的劇集,抑或是《理想照耀中國》《和平之舟》等黃鐘大呂式的史詩巨作,都表現出真實的生活氣息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印記,并以其對紅色革命歷史與現實的激情敘述,教育、鼓舞、感召著當代國人,力圖以此激發其弘揚革命文化的自覺意識與擔當意識??梢哉f,真人真事改編電視劇無疑是現實題材劇作中再現中國現代革命歷史、弘揚革命文化的極佳類型,可以而且能夠進一步開拓與深化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民族解放奮斗史的表現視域,在形象傳達民族志向、民族品格、民族形象和民族精神等方面多有作為。

三? 彰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把握復興“引擎”

文化的活力與偉力來自于積淀、傳承,更來自于弘揚與創新?!盎赝麣v史,觀眾的感受更多的是沉浸式的體驗。而在記錄當下的作品中,在橫軸與縱軸的坐標上觀眾共同的文化記憶被激活”。 ⑦這些共同的文化記憶凝結著歷史經驗與智慧,并不斷在實踐中獲得檢驗與發展?,F實題材電視劇往往以超越時空的現實觀照作為藝術表征之一來喚起全民的共同情感?!爸匾牟皇枪适轮v述的年代,而是講述故事的年代”??梢哉f,所有故事敘述方式的價值訴求都立足于當下,力求與現實社會產生呼應。因此,在呈現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基礎上,現實題材、特別是其中的真人真事改編電視劇應立足當下的社會現實,以真實傳神的方式再現與彰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別是凝聚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闊實踐的先進文化,深刻把握這一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引擎”。今天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一脈相承,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主導性,引航中國文化的發展方向。

在當下,現實題材電視劇正在如火如荼發展。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暨全年全國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情況顯示,2021年全年全國生產完成并獲得《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證》的劇目有194部6722集。其中,現實題材劇目共計144部4777集,分別占總部、集數的76.2%、74.5%。⑧現實題材電視劇不斷映射著生活之美,消解著藝術與生活之間的屏障,吸引著受眾的關注,儼然成為大眾文化在電視文化領域的“代言人”,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因此,以真人真事改編的現實題材電視劇存在著巨大的創作空間和接受空間。不僅如此,現實比虛構更精彩,觀眾迫切需要了解現實生活中出現的脫貧攻堅、反腐倡廉、抗擊疫情、建黨百年等一系列重要事件,而真人真事改編電視劇正是再現現實中所發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點問題的主要藝術形式。

以真人真事改編的現實題材電視劇,需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⑨,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反映日新月異的現實生活,以豐富多彩的文化內容來弘揚主旋律、突出正能量。電視劇《太行赤子》講述扎根太行山下的土壤專家李保國,三十五年如一日,將青春與熱血播撒在這片熱土之上,帶領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故事。李保國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表現出的淳樸、善良、美好令人感動不已。這其中包涵著科技工作者對群眾的關心之情、對家人的關愛之情。劇作在樸實的敘事中蘊含著對美好人性和幸福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描繪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李保國的高尚品質和無私奉獻的赤子之心。該劇通過表現李保國這一人物形象,為受眾提供了一個觀照脫貧攻堅事業的窗口,其間所展現出的老百姓的勤勞與豁達、知識分子的奉獻與擔當,以及永不懈怠、昂揚奮進的精神姿態,形象地體現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偉力與活力。時代報告劇《在一起》以“抗疫”期間的真實人物和故事為原型,通過單元劇的形式精準刻畫各路抗疫英雄的群像,再現普通人戰疫的“高光時刻”,傳遞出“偉大來自平凡,英雄出自人民”的基本理念。劇作不刻意拔高、也不故作深情,而是將這段民族與國家共有的記憶進行客觀再現,詮釋出“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這種精神不僅豐富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涵,而且能夠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人民的需要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繁榮的根本價值所在,“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⑩。新時代的文藝創作需要堅守人民立場,順應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在實踐中尋找創作素材和創作靈感,用優秀的藝術作品展現為人民謀幸福、為國家謀復興的好干部形象。電視劇《一諾無悔》在多維度的人際關系敘事中再現廖俊波作為埋頭苦干、甘于奉獻、不畏犧牲的實干家性格特征。中學教師出身的他善于循循善誘,堅持用微笑、和藹的方式處理問題,展示出平易近人的儒者形象。不僅如此,該劇還通過多個情節表現承擔父親、丈夫、兒子等多重角色的廖俊波,凸顯其深愛家庭、情感豐富的可貴品質?!冻跣摹犯鶕皩④娹r民”甘祖昌的真實事跡改編而成。劇中的甘將軍既有固執、自作主張、大男子主義的一面,也有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不為親屬謀高位、寧可自己吃虧也不讓他人受委屈的高尚品格?!饵S大年》則形象再現了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將個人價值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刻苦鉆研、勇于創新、踏實工作,用實際行動踐行報國理想的奮斗故事。這些人物為現實題材電視劇典型形象的塑造積累了經驗,為當代電視劇創作從“高原”邁向“高峰”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基礎,因為“典型人物所達到的高度,就是文藝作品的高度,也是時代的藝術高度。只有創作出典型人物,文藝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11。

優秀的真人真事改編電視劇還努力將現代文明意識和人文價值內涵融于故事的講述之中,以此對當代社會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觀照與思考。電視劇《因法之名》和《破冰行動》深刻揭示冤假錯案、黑惡勢力等問題;《和平方舟》《在一起》和《最美逆行者》聚焦生命、尊嚴、死亡、生存等主題,對醫生的“傷痛記憶”和醫生倫理等予以深入的思考。這些劇作立足現實生活、普及現代法治理念、提升社會文明程度,表現出對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彰顯與追求。

回望這些引起重大反響和普遍好評的真人真事改編電視劇,其成功的原因大多在于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充分體現,對“以人民為中心”創作導向的積極遵循,對現實人生的傾情關懷,對公平正義等社會正能量要素的大力提倡。當然,如果以較高標準衡量目前的真人真事改編電視劇,我們也會發現其存在一些短板和缺失。譬如扶貧題材劇里飾演貧困農民角色的演員妝容精致、服裝整齊漂亮;涉案劇細節與情節安排設計欠周全、繁多支線遮蔽主線、缺少強烈戲劇沖突;年代劇沒有處理好歷史與虛構的關系,人物塑造形神均不似、臺詞生硬、代入感弱、刻意說教;行業劇專業性不強、存在知識性錯誤、脫離實際;時代報告劇時長有限,難以深入,不同劇集間風格不同、質量不一,形成割裂感,缺乏長篇電視劇的沉浸體驗。部分劇作還存在較多節外生枝且畫蛇添足的感情戲,遮蔽主要敘事脈絡,造成喧賓奪主、真實感不足等問題。

進一步說,夯實真人真事改編電視劇創作的文化擔當,一方面,是指對上述所言本民族文化的三種文化形態具有傳承、展現和發展的自知之明和身體力行;另一方面,也是指對世界各國優秀文化的博采眾長和兼收并蓄,譬如可以在藝術表現方式上學習國外電視劇的先進制作經驗——如多線敘事、更具電影感的視聽語言、利用大數據進行創作等。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心境,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結? 語

現實題材真人真事改編電視劇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記憶,它敘述的是來自于人生現世的真人真事,但內核其實是鑲嵌著民族與國家源遠流長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基因。因此,真人真事改編電視劇的健康成長與可持續發展就不能沒有文化自覺和文化擔當。對于中國的真人真事改編電視劇而言,只有不斷夯實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吸取、弘揚和彰顯的基本責任與使命,才能使其在滿足人民期待、推進文化繁榮、順應時代潮流等方面行穩致遠,再上層樓。

注釋:

①〔美〕薩姆瓦:《跨文化傳通》,陳南、龔光明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8年版,第28頁。

②〔德〕卡爾·雅斯貝斯:《論歷史的意義》,見〔英〕湯因比等著、張文杰編《歷史的話語》,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51頁。

③〔德〕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8-9頁。

④王一戎:《充分發揮革命文化鑄魂育人功能》,《吉林日報》2021年12月1日。

⑤王紫瀟:《弘揚革命文化? 建設文化強國》,《紅旗文稿》2021年第12期。

⑥丁亞平:《中國主旋律影視創作的發展》,《人民政協報》2016年10月31日。

⑦史力竹、丁亞平:《論重大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創作選擇與審美趨向》,《中國電視》2021年第8期。

⑧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于2021年第四季度暨全年全國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情況的通告》,http://www.nrta.gov.cn/art/2022/2/9/art_113_59509.html,2022年2月9日。

⑨歐陽恩良、趙志陽:《論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制度》,《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1年第7期。

⑩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543頁。

11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光明日報》2016年12月1日。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時代中國非虛構文藝創作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BZW042)

責任編輯:趙雷

猜你喜歡
電視劇
中國電視劇藝術生產主體特征與創作趨勢
我國電視劇“走出去”研究綜述
大眾狂歡到政治泛化
以《紅高梁》為例淺析從小說到電視劇的改編
傳統電視媒體的節目編排與發展出路
農村題材電視劇改編設想
IP熱潮下網絡文學影視化的理性發展
淺析當下中國歷史傳奇劇的成功之路
影像圓融:小議多元敘事視角的選擇性后置
探析我國國產電視劇劇本選擇的新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