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審辯思維培養策略分析

2022-05-30 10:48陳春娟
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摘 要】審辯思維的培養,契合高中歷史教學的目標,可以促進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質疑能力的提升?,F階段高中歷史教學中對于學生審辯思維的培養不夠重視,容易導致學生對歷史內容理解不夠透徹,出現這種問題的根本原因是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對審辯思維訓練的整體設計。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當在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中,著眼于高中生的思維發展,設計完善的審辯思維培養方案,充分結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以促進學生審辯思維的發展。

【關鍵詞】高中歷史;審辯思維;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2)24-0027-03

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教學重點內容逐漸由知識講解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而要想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需要培養學生的審辯思維,以幫助其深入理解所學歷史知識,強化其質疑和求證探索意識,培養其歷史素養。審辯思維在高中生的歷史學習乃至綜合素質發展中均能夠發揮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要以審辯思維培養為核心,打造全新的歷史教學模式,致力于探索高中歷史教學新方法,提高學生的審辯思維能力。

一、審辯思維理論與培養方法

(一)理論概述

審辯思維是判斷命題是否為真或者部分為真的方式,也是學習、掌握、使用特定技能的過程。作為一種具有高度獨立性、開放性的思維方式,審辯思維是指通過推理來進行審辯,分析經過整合的不同信息,建立論點并找到理論支持,同時在考慮反方向論據的基礎上,不斷調整既有觀點,最終得出結論的一種思維能力[1]。審辯思維是衡量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標準之一,具備審辯思維的人能夠全方位思考問題,通過科學的邏輯探究和推理論證,運用不同的方法與技巧來找到支撐理論的依據,或者檢驗假設。專家學者經過一致的研究和實踐后,指出審辯思維并不是特定的思想方法,而是思想方法的綜合體,這種思想方法的綜合體可以伴隨人的一生。審辯思維也是描述學習、思考、分析形式的專業術語,其超越了記憶信息和具體事實。

(二)培養方法

審辯思維具有辯證思維特征,如何培養學生的審辯思維,是現階段學校和教師應當思考的重要問題[2]。培養審辯思維的方法有兩種,分別是一般性方法和模型思維培養方法。一般性方法包括輸入式、浸潤式教學,就是通過專門的訓練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運用不同信息證明觀點,使之能夠用特定原理掌握思考技能,形成并應用審辯思維。模型思維培養方法是指幫助學生建立審辯思維的模型,利用舊知識引入新的教學內容,把指向審辯思維的認知技能與思維傾向整合,以建立模型的方式,幫助學生構建審辯思維框架,促進學生的審辯思維進一步發展。

二、審辯思維的組成部分

(一)質疑思維

質疑思維是審辯思維的前提,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質疑,培養學生大膽質疑、小心求證、科學分析的素養,使之能夠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收集大量的信息和資料,在驗證疑問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審辯思維[3]?!抖Y記·中庸》中“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币哺嬖V了我們審辯思維對于學習的重要性。教師應以預設情境的方式,引發學生對所學內容與既有認知的思考,隨即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疑問。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中,發揮情境容錯性較高的優勢,改變學生質疑的前置條件或表達方式,體現不同觀點的漏洞,能夠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質疑精神,據此進行思考和探究,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辯思維。

(二)求證意識

求證意識是審辯思維的重要支撐,大膽質疑與理性求證相結合,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審辯思維。教師緊扣學生的質疑內容,引導學生從具體資料和所學內容入手,科學求證不同的觀點,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求證能力,而且可以促進學生的審辯思維發展?;谏鲜龇治?,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開展求證活動,立足實際觀點來指導學生按照正確步驟進行求證,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之能夠在理性求證的同時發展審辯思維。

(三)總結意識

良好的總結意識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而且有助于發展其審辯思維。在知識總結環節,教師歸納學生的不同觀點,解讀不同觀點之間的邏輯聯系,引導學生分析、檢驗推理過程中出現的常見性和偶發性錯誤,據此開展不同形式的論證和思考活動,可以讓學生進一步完善基礎知識體系,明確不同觀點的相關性和重要性,由此加深學習印象,發展學生的審辯思維[4]。

(四)反思意識

反思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辯思維水平,也能夠使學生對基于審辯思維的學習內容有深層次的把握。教師應當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變化,結合實際學情指導學生進行反思,使之明確教學內容的立意,理解不同知識之中蘊含的思想價值,從而增強學習反思意識。教師在反思活動中應當扮演引導者的角色,通過有效的課外延伸,引導學生反思質疑、求證、總結的科學性,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全面的把握,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辯思維。

三、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審辯思維的策略

(一)鼓勵大膽質疑,培養敢于質疑的精神

培養高中生的審辯思維,是落實新課程改革的重要體現,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可以在傳統教學方式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擺脫被動學習的狀態,自主分析不同問題,形成敢于質疑的精神[5]。高中歷史教師應當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圍繞不同的歷史觀點進行思考,激發其求知欲望,使其能夠大膽提出自己的疑問,據此引導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探索和學習,使其提出的問題得到解決,為審辯思維的培養提供不同的切入點。

如在講解部編版高中歷史“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初步建立”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圍繞“秦王掃六合”相關歷史知識,解讀長期的戰亂結束后,秦王順應歷史潮流建立中央集權國家的意義,引導學生思考商鞅變法對于秦朝統一的影響,并思考統一需要具備的歷史條件。其次,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來進行總結,引申出后世對秦朝統一的評價,讓學生立足評價來進行質疑,說出自己對中央集權國家的看法,思考秦朝的統治為何會激化社會矛盾,由此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讓學生能夠圍繞不同的歷史評價來進行思考。針對學生提出的疑問,教師要耐心解答并進行引導,先認可學生敢于質疑的行為,再解決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相對簡單的問題。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和實際學習成果,總結學生的簡單質疑,并針對具有難度的問題進行全面而詳細的解答,讓學生能夠梳理秦朝統一的相關知識,結合秦朝滅亡后的歷史格局,分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的積極意義和消極影響,使之能夠形成良好的審辯思維,對不同的歷史觀點有深刻的把握和獨到的見解。

(二)設計開放性議題,增強自主學習意識

設計開放性議題是審辯思維培養的出發點,師生共同圍繞開放性議題進行討論,能夠有效培養與發展學生的審辯思維,由此構建探究課堂,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其在充分的思考和討論中增強自主學習意識[6]。高中歷史教師應當結合教材知識與學生的學習特點,提出具有較強開放性的歷史議題,為學生提供不同的課外學習資料與學習工具,使學生能夠圍繞開放性議題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從而對不同歷史知識形成深層次理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

如在講解部編版高中歷史“明清經濟與文化”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播放與明清經濟相關的紀錄片,讓學生在觀看紀錄片的同時,思考限制明清經濟發展的因素,提出“小農經濟為何占據壓倒性優勢?”這一議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同時,教師下發有關明朝中期農業、手工業等行業的歷史資料,讓學生圍繞議題分析影響經濟發展的主觀和客觀因素。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強化思維引導,立足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思維發展規律,讓學生集中精力搜索歷史資料之中的關于傳統小農經濟發展的歷史信息,使學生能夠明確探究方向,懂得導致中國社會遲滯不前的原因是專制統治日益僵化和經濟發展觀念滯后。其次,教師要圍繞程朱理學等思想領域的變化,引導學生分析一些提倡個性自由的思想,結合明清時期的文化發展方向,提出“陸王心學、工商皆本等思想的出現對當時社會的發展有何影響?”這一議題,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指明方向,使之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議題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和學習,自主運用不同的歷史資料證實觀點。最后,教師要介紹明清時期的文化科技成果,讓學生圍繞明清文化領域出現的新因素,分析社會發展與經濟、文化之間的關系,由此促進學生審辯思維的發展,使其懂得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必然會推動社會進步,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堅持內外結合,循序漸進發展思維能力

教師單純依靠課堂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審辯思維意識,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而堅持內外結合,開拓“第二課堂”,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來培養學生的審辯思維,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效[7]。高中歷史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來探討歷史問題,積極開展多元化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利用課上所學歷史知識來解決問題,在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審辯思維的培養路徑,促使高中歷史教學進一步優化,也為學生審辯思維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如在講解部編版高中歷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首先,教師要解讀早期工人運動與社會主義思想的發展歷史,并讓學生運用課后時間搜集有關西里西亞織工起義這一歷史事件的信息。教師以內外結合的方式,開拓“第二課堂”,讓學生分析空想社會主義對于解決資本主義矛盾的積極影響,使之充分利用課余時間來體會資本主義工業發展與工人階級之間的矛盾。其次,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時間來總結學生的分析成果,由憲章運動、新和諧公社等歷史事件來引申出馬克思與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來了解《共產黨宣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等相關內容,這樣既能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也能夠利用內外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審辯思維,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國情來理解“資本主義必將滅亡,社會主義必將勝利”這一論斷。最后,教師可以開展不同的主題班會活動,引導學生圍繞“馬克思主義”這一話題進行演講,讓學生充分利用課上所學知識闡述自己的見解,不斷拓展歷史教學深度。

(四)史料求證釋疑,提升審辯思維培養效果

面對學生的歷史學習疑惑,高中歷史教師應當立足實際學情,從文獻資料、歷史觀點出發,開展不同形式的史料求證釋疑活動,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史料實證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審辯思維培養效率,為學生的史料求證提供科學依據,使學生不斷拓展歷史學習思路,促進其審辯思維的發展[8]。

如在講解部編版高中歷史“工業革命與工廠制度”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呈現有關工業革命成果的不同歷史資料,讓學生分析工業革命前后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以對比信息的形式來指導學生對史料進行求證,消除學生的疑惑。其次,教師要緊扣學生的質疑內容,引導學生分析工廠制度下“標準化生產”的意義,以促進學生審辯思維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師要立足現代科技的發展,以對比、反思相結合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釋疑,使其積極主動地進行分析和思考,以免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識記理論知識,從而形成良好的審辯思維。

總之,審辯思維是高中生應具備的關鍵能力。教師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強化審辯思維的培養,有助于完善歷史教學架構,引領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質疑、探究素養。同時,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教師也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設置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質疑、求證、總結、反思,培養學生的審辯思維,為其日后的學習和發展夯實根基。

【參考文獻】

[1]胡向東.基于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策略的創新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42).

[2]吳宛儒.微閱讀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0).

[3]趙玲.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審辨思維模式的方法[J].才智,2019(34).

[4]朱靜.論思維導圖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0).

[5]孫建芳.新課標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新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0).

[6]趙偉吉.高中歷史課堂創新性教學策略[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0(9).

[7]王夢藝.高中歷史課史料教學模式的探索與運用框架構建[J].林區教學,2020(9).

[8]逄增翠.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史料[J].科技資訊,2020(18).

【作者簡介】

陳春娟(1978~),女,漢族,福建漳州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歷史教學。

猜你喜歡
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高中歷史自主探究教學的實踐探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舞蹈教學策略之我見
高中英語讀后續寫的教學策略
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選考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隨想
高中歷史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