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有效教學策略

2022-05-30 20:15孟勤
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圖形與幾何”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對于其中“圖形的周長和面積”這部分內容,學生通常分不清周長和面積的概念。所以,如何有效開展“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教學,是教師面臨的重大課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22)24-0232-03

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基礎學科,很多學科都會運用數學相關知識,掌握數學這門學科后,可以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諸多問題。在大力實施新課改的當下,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創新“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教學方法,構建自主、高效的數學課堂,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1? ?小學數學“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教學困境

在“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教學過程中,對于理解起來相對困難的學生,教師通常會讓他們對周長和面積的公式進行死記硬背,而不是引導他們去理解。這部分學生在死記硬背下雖然能夠記住公式,并且也能夠解決規則圖形周長和面積的相關問題,但是一旦遇到不規則的圖形,大腦中匹配不到相關公式,解題時就會不知所措。對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加強對公式的理解性記憶,并在解決圖形類相關問題時樹立轉化意識[1]。在小學數學“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教學中,通過轉化思想,學生可以把不熟悉、不規范、復雜的問題轉化為熟悉、規范、簡單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轉化思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思維能力,使其更好地掌握相關技能、技巧。

另外,小學數學教師在“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教學過程中,普遍都會關注學生掌握解題方法的熟練度,讓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解題,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失去主動思考的能力,不能及時進行反思,遇到問題時不會從多角度尋找解決思路[2]。所以,在“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解題的同時,也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反思,發現自己在解決問題時存在的不足,并總結方法和規律,這樣才能實現能力進一步的提升。

小學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其內容比較嚴謹,因此,小學數學“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學習也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嚴謹性。但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邏輯性強且較為抽象的數學知識難以產生興趣,所以通常因為學習內容太難而喪失學習積極性,不知道如何學習,更無法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各種難題擺在眼前,使學生望而卻步,沒有了學習的主動性。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理清邏輯順序,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2? ?小學數學“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教學策略

在小學數學“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思維的培養以及思想方法的滲透。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巧妙地設置問題,適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點在關鍵時,導在關鍵處。

2.1? 培養問題意識,開闊視野,拓展思維

數學概念通常都比較抽象,小學生由于年齡、能力的局限,還處在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難以掌握抽象的知識內容,并且很難提出有效的問題。對此,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創設新奇別致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以趣生疑,引導學生主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主動、積極的狀態[3]。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主動發現問題,學會質疑,把需要的信息提取出來,進而能夠根據客觀實際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解決問題的思路,并提出新的符合實際情況的思路和方案,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思維品質。通過“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幾個環節,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敢于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能夠獨立思考和探索創新,使整個教學過程富有創造性,從而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以下面這道題為例:“有兩塊長方形木板,一塊木板的長為20厘米,寬為10厘米;另一塊木板的長為16厘米,寬為14厘米。分別求這兩塊木板的周長?!睂W生通過計算不難發現,這兩塊木板的周長是相等的,都是60厘米。問題雖已解決,但教師可順勢提出拓展問題,對知識進行延伸,并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如“既然周長相等,那么面積是不是也相等呢?”學生很容易因這樣的問題產生求知的欲望,計算后能夠發現周長一樣,面積卻不相等。學生在探索問題時會產生疑問:兩個面積相同的長方形,它們的周長是否相同呢?形成良好的問題意識能夠推進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深入探究,在這一過程中對原有知識進行補充、強化、鞏固,從而加深印象。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問題導學,并通過精妙的課堂練習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效的聯結,能夠使知識結構化,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

2.2? 創設多元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創設適當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學習氣氛,使學生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學習上,能夠快速進入學習狀態[4]。情境教學在數學教學中起著關鍵性作用,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小學數學“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教學質效得到有效提升。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需要熟悉教材的重點內容,能夠進行透徹分析,當學生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教師可采用情境教學模式,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運用生活素材,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從而很好地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和直觀化,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培養學生“從學習到生活,從生活到學習”的能力,從而提升其數學核心素養。

在小學數學“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想象、操作、思考、感悟等活動中感受圖形的特點與變換、圖形特征及數據聯系,可以在實踐中掌握所學知識,增強體驗,形成空間觀念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教師可以展示一幅小區空地平面規劃圖,引導學生在平面規劃圖中找出各種規則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然后教師再進行延伸教學,向學生提問:“如果要計算圖中花園的面積,我們該怎樣算呢?”學生在自主思考后踴躍發言,有的學生回答道:“花園的面積是亭子、噴泉、草坪的面積之和,亭子是正方形,噴泉是圓形,草坪是長方形,我們可以把這三個圖形的面積分別求出來,再相加?!苯處熗ㄟ^情境創設能夠加深學生對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意義的理解,學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使其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3? 運用信息技術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其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小學數學教學也不例外。部分小學數學知識較為抽象,學生學習起來較為困難,對某些理論知識難以理解,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使其形象化,運用多媒體課件來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較強的興趣,加強對知識點的掌握,進而提高理解能力[5]。多媒體技術改變了數學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縮短了教學時間,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同時突破了數學教學的時空限制,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師應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教學相結合,把數學知識轉換成生動有趣的視頻內容,同時配以各種活躍氣氛的音頻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如在教學“面積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給學生展現正方形,然后通過拉伸變換成為長方形,再將長方形通過變換成為平行四邊形。這樣的知識延伸,可以幫助學生把學習的數學知識聯系起來,形成知識網絡。將多方面的知識穿插起來,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找到更多的樂趣。在“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教學中,教師要適度運用信息技術,不要一切都依賴于信息技術,因為信息技術的長時間使用會讓學生養成惰性思維。所以,在“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情開展教學,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

2.4? 重視單元復習,助推學生自主深度學習

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重視每一單元的整理與復習課。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復習,課堂問題導教、課堂問題導評等環節,促進課堂教學高效開展。如針對“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復習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前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對單元基礎知識進行自主梳理,并在課堂上匯報課前整理的成果,可以是思維導圖,可以是表格整理、錯題整理,還可以是數學小報。通過課堂的展示交流,學生可以對知識進行查漏補缺,互相借鑒。通過“先學后教、自主學習”式的復習課,學生可以完成深度學習,并建構完善的知識體系[6]。

在復習課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各小組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復習,引導學生回憶周長與面積的意義、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以及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學生可以交流討論,互為補充,通過小組成員的集體智慧,梳理出相關知識體系,構建具有本組特色的知識網絡。最后選取小組代表進行知識網絡圖的展示,用“學生說課”的方式與班級其他學生交流本組的學習成果。

總之,教師只有根據幾何圖形概念的本質屬性,從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和現實起點出發,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策略,以發展的觀點開展教學活動,建立起各類概念之間的聯系,緊扣幾何圖形概念的本質,幫助學生在觀察、探索、體驗、實踐中深入理解概念本質,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擴充小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也要注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打造高效課堂。新時期,我國的教育方法也在不斷推陳出新,每一位數學教師都要在教學中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密切聯合生活實際,將數學知識生活化,從不同視角去看、去思、去用,同時引導學生感悟符號化思想、化歸思想、極限思想、分類思想等重要數學思想方法。

【參考文獻】

[1]王蓓.探究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中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有效教學策略[J].小學生(下旬刊),2020(2).

[2]趙素萍.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內容的教學策略[J].遼寧教育,2014(1).

[3]甄曉莉.小學“圖形與幾何”教學策略[J].河南教育:基教版(上),2018(2).

[4]蔡水華.線面分離 深化感知——小學數學“周長與面積”有效教學策略的思考[J].遼寧教育,2016(9).

[5]張業春.試析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概念的教學方法[J].名師在線,2019(19).

[6]鐘明揚.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研究[J].數學大世界(上旬版),2020(4).

【作者簡介】

孟勤(1985~),女,漢族,本科,中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與教學。

猜你喜歡
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舞蹈教學策略之我見
高中英語讀后續寫的教學策略
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