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群文閱讀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2022-05-30 21:04張培吉
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群文閱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摘 要】我國教育事業迎來了現代化的新機遇,各學科教師都應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構建具有特色的課堂。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為例,為發揮出每一篇文章的教育價值,教師可以在明確主題思想、總結共性情感的基礎上展開群文閱讀教學,從而使閱讀教學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及發展需求?;诖?,教師應從文本選擇、目標整合、合作探究、比較聯讀、實踐拓展等角度開展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群文閱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2)24-0115-03

群文閱讀是一種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教育新形勢下,初中語文教師必須及時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轉變使用單篇教學、知識灌輸構建課堂的方式,有效利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適宜的閱讀情境,在將多篇文章關聯起來的前提下鍛煉學生的聯想能力、探索能力,解決學生學習主動性差、知識理解表面化的問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

一、群文閱讀的基本內涵與特征

(一)群文閱讀的內涵

群文閱讀是指教師結合特定的閱讀教學目標,并且圍繞某個話題、觀點對閱讀資源進行合理整合,或者將多篇主題相同、體裁類似的文章進行合并講解。在此過程中,教師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要求全體學生都參與到閱讀理解、文字賞析活動中,通過合作探索、交際互動來分享自己的觀點,從而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綜合素養。群文閱讀教學給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使學生能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提升閱讀能力、理解知識內涵,并在教師的激勵下探索文章深層次的思想,最終達成閱讀目標[1]。

(二)群文閱讀的特征

群文閱讀是新時代下教育發展的產物,其在應用過程中呈現出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征:第一,開放性強。群文閱讀教學所針對的議題、話題都是靈活且開放的,教師在落實群文教學計劃時,課堂結構的設計也同樣具有較強的開放性,無論是情境探索還是問題討論都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促進其綜合素質的發展。第二,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學習空間相對充足,學生能夠在輕松、舒適的氛圍中討論話題、分享觀點,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合作解讀文章的內涵,還能激活其創造性思維,使其在思想碰撞中實現理解能力的提高。第三,教學整體性強。教師通過將同主題的文章巧妙整合,能夠引導學生從整體的角度出發分析這些文章存在的共性特征、相似思想內涵,為學生提供系統閱讀的機會,幫助學生構建屬于自己的語文知識體系,從而獲得全面發展[2]。

二、基于群文閱讀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文本選擇——凝練主題,精心選文

要想構建高效的初中語文群文閱讀課堂,首先必須對閱讀文本進行合理選擇和整合,以此為基礎才能達成教學目標。教師在落實該項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所選文本與學生當前學習、發展的需求相符合,同時分析群文的異同點,制定開放性的教學目標,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比較、探索、思考的空間,從而保證他們在積極表達、實踐探索中實現閱讀能力的提升。在呈現群文閱讀素材時,教師可以將帶有相似或相反觀點和思想內容的素材放在一起,呈現出良好的對比效果,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活躍課堂氛圍,促進初中生閱讀能力的提升[3]。

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黃河頌》《最后一課》兩篇文章進行有機整合,展開群文閱讀教學,以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思想組織教學活動。首先,教師展示《最后一課》的創作背景,先確定其主題——愛國主義精神,再引領學生通讀全文,體會在國土遭到踐踏、人民遭受凌辱的時代背景下,執教四十年的教師與無憂無慮的孩子在態度和表現上的差異,并且通過對課文中人物形象的深度解讀自然地引出下一個教學話題。接著,教師可以將《最后一課》所表達的情感和中國歷史建立聯系,通過其中的愛國主義精神引入《黃河頌》,體會中國人在抗擊外敵侵略時所表現出的氣節,借助文章結尾處的“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來實現情感的升華。同時,教師可展示黃河的圖片,展現出黃河的氣勢,再帶領學生朗讀課文,表現出激昂的情緒。結合時代背景可以知道,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借助對黃河“一往無前”特點的描寫來激發中華兒女的愛國豪情,讓他們學習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從而保衛祖國、守護家園。最后,教師帶領學生對兩篇文章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前者情緒深沉內斂,后者慷慨激昂,雖然同為愛國主題卻呈現出兩種相反的特點。由此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思考問題,要求學生分析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從而在學生的激烈討論中達成教學目標。

(二)目標整合——立足核心,方法遷移

在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以課內文章獨立精讀為立足點展開群文閱讀活動,對群文教學的目標進行整合,采取混合式指導方法,保證學生能夠及時進行思想的遷移和知識的拓展。所謂目標整合就是指在明確既定文本的基本教學思想的前提下,選擇與其具有相似之處的文章進行系統教學,將群文閱讀的小目標整合為大目標[4]。

如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皇帝的新裝》一課時,教師先明確其文章體裁為帶有強烈現實感的短篇童話,以此為基礎設計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在課堂內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多個角度出發探索童話故事的深層內涵?;诖?,教師可以從這一整體教學目標出發,引入同樣為安徒生創作的《海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話作品,突破學生思維的局限性,讓他們可以縱向遷移閱讀《皇帝的新裝》的方法,探尋這幾個童話作品中蘊含的現實元素。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明確安徒生的創作特點,還能夠有效提高閱讀的效率,感受到童話故事的魅力,實現綜合素質的發展。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落實敘事風格、人物性格描寫特色等較小的教學目標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探尋文本中的相關內容,這樣學生可以在具備一定知識儲備、閱讀能力的基礎上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真正意義上實現核心素養的發展[5]。

(三)合作探究——梳理群文,落實提效

合作探究是群文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可以在自由、輕松的環境中由淺入深地對所學內容進行探究,在思維碰撞、溝通交流中理解群文的主旨大意,產生對文章的探究興趣,并且積極梳理與體會文本的思想情感,從而優化閱讀效果。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特定的閱讀目標來布置合作探究任務。

如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藤野先生》一課時,教師可以將其與《阿長與〈山海經〉》《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整合起來,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引導學生合作分析魯迅的這三篇文章有哪些共性特征、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懷著怎樣的思想情感等。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能充分利用所學的知識,明確魯迅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經歷、主張,進而對這幾篇文章進行合理的對比分析[6]。在這樣的群文閱讀合作探究活動中,教師將會發現,無論哪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融入其中,他們會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實現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即便產生不一樣的觀點也能夠友好地去交流,從而深入了解魯迅這一人物,也能在后續學習魯迅其他文章時具備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實現學習效果的提升,推動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

(四)比較聯讀——比較異同,深化思維

比較聯讀是群文閱讀教學常用的方法之一,即選取與整合多篇文章,以橫縱比較的方式展開教學。一般情況下,比較的是文章在修辭手法、表達方式、主旨立意、抒情形式上的異同,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他們快速掌握閱讀技巧,并在對比中獲得思維能力的發展[7]。比較聯讀的開放性較強,可以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探索空間,有利于實現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目標。為提高比較聯讀的效率,教師需要對群文閱讀教學的輔助材料進行深度挖掘。

如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背影》一課時,教師可以將《昆明的雨》《我為什么而活著》這兩篇文章引入課堂,引導學生圍繞這些文章展開對比聯讀,探索相近體裁文章的共性,同時分析在不同的情感表達背景下這些相似之處背后又隱藏了哪些差異,鼓勵學生對文章進行自主研讀,從而增強群文閱讀教學效果。首先,《背影》《昆明的雨》《我為什么而活著》雖然同是散文,但是性質卻不相同,《背影》為回憶性散文,《昆明的雨》《我為什么而活著》分別為抒情性散文和議論性散文。因此在語言表達形式上,《背影》更加典雅,表現出特有的民族精神氣質;《昆明的雨》則有濃重的口語色彩,如話家常;《我為什么而活著》則同時兼備議論文和散文的特點,在明確表達觀點的前提下具有豐富的感情內涵,其中的幾個比喻句也為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制造了一定的障礙。其次,學生在對比語言特點的過程中能自然地感受到三篇散文不同的核心思想,在分析《背影》時能感受到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也能夠明確朱自清先生對父親的敬愛和懷念;《昆明的雨》則是借助對雨的描寫映射當時的生活,體現出作者即便身處困苦之境也能夠自由快樂地生活的情感;《我為什么而活著》則展現出作者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學生在對比、分析群文的過程中,思辨能力會明顯提高,同時能探索出語言文字的深層含義,實現閱讀素養的提升。

(五)實踐拓展——開放教學,提升素養

課內外閱讀教學相聯系是群文閱讀的又一大特點,在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再局限于對課內文章的講解,而是綜合更多同類型作品來深化學生對群文核心思想的認知,從根本上幫助學生開闊視野,使其獲得理解能力以及閱讀素養的提升。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實踐活動,根據實際教學需求創設開放性的閱讀環境,讓語文閱讀課堂成為具備討論性、思辨性、探索性與應用性的學習園地。對此,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結合他們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征、閱讀習慣、發展需求等選取適宜的教學材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在開放性的閱讀空間內實現綜合素養的不斷發展[8]。

如教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沁園春·雪》一課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作者的另一首詩詞《沁園春·長沙》,引導學生對兩首詞進行對比分析,組織小組合作活動,使學生在協同合作、積極分享的過程中了解作者的創作思想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肚邎@春·長沙》的創作時間較早,是作者離開故鄉韶山主持農民運動講習途中看到湘江美麗動人的秋景,聯想到當下的革命形勢,借景抒懷而創作出來的,體現出一種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壯志;《沁園春·雪》的創作時間稍晚,體現出更高層次的精神世界,展示出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抱負,更加氣勢磅礴。由此在拓展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刻體會到課文的思想意境以及作者隨著時間推移的心態變化,從而提高理解能力。此外,教師在第二課堂中也可以借助群文閱讀的形式組織閱讀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創立讀書會,共同賞析更多毛澤東的詩歌作品,利用課余時間完成讀書卡制作、時間線整理等任務,從多個角度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正處于教育改革的關鍵時期,初中語文教師必須在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的前提下對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因此可以開展群文閱讀教學,即通過對一組文章的整合教學來引導學生掌握基本閱讀方法、明確文章的核心內涵。在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在明確綜合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在課內組織合作探究、比較聯讀、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在開放性的學習空間內展示自我,實現綜合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下群文閱讀的意義和策略[J].教育觀察,2021(3).

[2]郝毅.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組合選文策略淺析[J].文學教育(下),2021(4).

[3]胡春蓮,熊謙.群文閱讀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鄂州大學學報,2021(3).

[4]楊春鋒.基于統編教材的初中群文閱讀教學實踐與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1(8).

[5]王麗梅.初中語文群文閱讀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葉,2021(7).

[6]蘇麗英.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實施[J].豫章師范學院學報,2020(1).

[7]劉芫.淺談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4).

[8]邱澤寧,毛萍鈺.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現代交際,2019(5).

【作者簡介】

張培吉(1979~),男,漢族,甘肅成縣人,本科,副高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

猜你喜歡
群文閱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例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微寫作”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
巧用單元課文整合有效實施群文閱讀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享受群文閱讀 提升語文素養
淺議群文閱讀下的“讀寫結合”
談高中研究性閱讀教學
如何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