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視培養動手能力 強化學生綜合素質

2022-05-30 21:39周鳴
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動手能力綜合素質小學美術

【摘 要】小學階段的美術學科作為藝術科目之一,對學生的藝術素養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術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當向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美術知識,同時也要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在探索中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另外,教師也應當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地設計各類實踐活動,真正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原則。文章從不同角度詳細闡述了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希望能夠為美術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美術;動手能力;綜合素質;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2)24-0161-03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性格和習慣發展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各類文化科目知識,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尤其是素質教育理念提出之后,美術科目教學要轉變教學方式,以符合學校的美術教學要求以及國家頒發的各類教育政策。美術教師應當改變自身的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方法,多多學習關于素質教育理念或新課改理念的相關內容,并將其與小學美術教學完美結合。當下,由于受到教師教學水平以及學生學習方式等的影響,小學美術學科教學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這一方面,依然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起教師和學校管理者的重視。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意義

(一)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智力與心理品質發展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美術教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同時還能夠發展學生的智力,建全學生的人格,啟迪學生的心靈[1]。學生只有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在學習中才能夠展現出更多的可能。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往往思考能力也較強,在學習過程中會達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性格養成上也會趨向于積極樂觀。

(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美術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創造美,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學習所得、思維發展等,將各種不同的美術知識以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出來。由此可見,美術教學有較強的工具性和實踐性特點,在課堂上,教師借助動手操作環節,能夠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認真思考事物之間的聯系,找到知識之間的規律,并將其應用在自己的創造過程中。當學生具有對知識的抓取能力和感受能力時,學習任何科目都會事半功倍,最終實現創新思維的提升。

(三)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審美能力

通常情況下,審美能力和實踐能力往往會在具體的活動中展現出來,小學美術作為一種造型藝術,能為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線條美、色彩美、質感美等,學生會學習到各種各樣的美術知識,然后通過動手實踐,將所學美術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相結合,從而創作出更多的美術作品。由此可見,在小學階段,美術課堂上的實踐活動必不可少,借助實踐活動能夠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不斷提升,同時也能讓學生形成在生活中發現美的意識。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策略

(一)通過作品賞析,激發學生動手創作興趣

作品賞析是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美術的必要途徑之一,通過對優秀作品進行賞析,學生能夠感受到美術知識在具體創作中的應用。同時,不同作者在作品中表現出的思想感情也各不相同,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寬學生的認知范圍,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2]。因此,小學美術教師應當重視選擇優秀作品讓學生進行賞析。首先,教師應嚴格根據教材目標和教學要求,在課下為學生收集各類符合學生認知的作品,課堂上引導學生加以討論和賞析。其次,教師發揮才能,選取有教育價值的藝術作品進行后期加工制作,呈現出富有趣味及童真的畫面。最后,教師可以選擇學生的優秀作品,并將其在全?;蛉嗾褂[,讓學生在欣賞后說出作品的出彩之處。

如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我是汽車設計師”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具體了解一年級學生的性格特點、能力水平、知識儲備,然后再開展美術教學。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顏色豐富、形狀各異的卡通汽車圖畫作品,然后通過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同學們,這些小汽車有什么樣的特點?如果你是設計師,會如何改進這幅作品?”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激發出各種創作靈感。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再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并讓學生在紙上將自己的想法畫出來,有的學生將小汽車變成了行李箱,有的學生將小汽車變成了飛機……一幅幅充滿童趣和創造力的作品展現在教師面前。

(二)開展情境教學,激活學生的動手意識

情境教學法是現階段很多教師都比較青睞的一種教學方法,實踐證明,通過為學生在課堂上構建某些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與作者、作品進行深度對話[3]。在美術教學中,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構建相應的情境,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運用多媒體播放音樂、視頻等,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動手欲望。當然,教師在設置情境時應當注意到,情境的內容要與教學目標相符,同時也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情境中更好地表現自己和發展自己。

如教學“魚兒游游”這一章節內容時,首先,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出一幅多彩絢麗的海底世界圖畫或視頻,讓學生感受到海底的奇妙,當學生看完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彩紙、畫筆等,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畫一幅“海底世界”的作品[4]。在學生創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魚兒的形狀以及海底中的各類生物畫出來,學生會充分借助自己所學知識,將魚兒或珊瑚礁等其他海底生物躍然紙上。不管學生的畫作如何,教師都應當鼓勵、肯定學生的想象,最后讓學生互相評價作品。如此一來,課堂上的學習氛圍會變得輕松愉悅,學生在千奇百怪的涂鴉作品中也能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當學生的天性得以釋放,情感得以表達,動手能力就會有所提升。

(三)豐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動手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實踐活動的支持,教師應該積極創新課堂實踐活動形式。每個學期都會有美術課,如果每個學期的美術課教學形式完全相同,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師的教學積極性都會受到影響?;诖?,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為學生實踐活動的設計增添更多元素,有效借助各類有創造性的實踐活動,不斷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

如教學“紙片插接”這一章節內容時,在上課之前,教師可向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在家里準備好不同形狀的小卡片,也可以是不同顏色的硬紙片,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拿出這些紙片或卡片自主進行拼接。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應走下講臺,對學生的拼接活動加以引導,使學生發揮想象,提升創造能力。當學生完成拼接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美化,加上自己的情感。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使學生學會了靈活運用美術知識。當然,教師設計的各類活動都應當考慮到在課堂上開展的安全性,盡可能提高所有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四)動手制作課程,提高學生的動手創作能力

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技能教學推進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使得學生將美術技術和文化藝術進行完美的結合,拉近學生與藝術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對美術文化產生深厚的興趣,進而積極主動地完成文化的吸收和內部的演化提升。

如教學“紙風鈴”這一章節內容時,由于涉及多種技巧和方法,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先采取實踐的方式,讓學生從實際生活出發,在日常生活中觀察風鈴由哪些部分構成,明確制作一個風鈴需要準備剪子、膠水、彩色紙、小球等。然后通過廢舊材料的引導教學讓學生明白生活中很多廢舊物品都可以進行二次利用,之后給學生自由創作的空間,讓他們充分發揮想象的力量,去制作出屬于自己的風鈴。很多學生的創作思路活躍,不僅制作出了完整的風鈴結構,還動手用報紙、掛歷紙、牙簽等材質裝飾美化出各種風鈴外形[5]。通過手工課程的專業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親手設計、粘貼、裝飾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動手創作的成就感,提高了動手創作能力,同時將廢棄物品二次利用起來,這樣也可以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促使學生主動收集廢棄材料進行二次美術創作。這樣一來,學生既學習了一門新的手工技術,提升了生活幸福感,又能在這樣的學習中感受到美術學科的魅力。

(五)教授正確方法,提升學生的動手水平

在課堂上,教師一定要遵循引導性教學原則,即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出現錯誤或思路不正確,教師也應當有耐心地加以引導,這樣才能逐步引導學生靠近學習目標,提高動手能力。當然,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并不只是在課堂上讓學生隨意操作,教師也應當為學生設定必要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思路,讓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提升動手能力的具體意義。在此過程中,教師需掌握因材施教原則、由簡到難原則、循序漸進原則等,使學生既能夠掌握動手技巧,又能夠掌握動手方法,并在美術創作中體現出來。

如教學“漂亮的包裝紙”這一章節內容時,首先,動手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將自己的設計想法應用到不同盒子的包裝紙創作中,教師在學生動手操作中發現學生只會組合、不會創作的問題,如學生只會對鉛筆盒、零食盒等進行拼組,而不能將一張紙板制作成想要的盒子形狀。對此,教師可以為學生進行示范,準備一張硬紙板,通過寫一寫、畫一畫、剪一剪、拼一拼的方式指導學生如何將紙板變成三角形盒子、長方形盒子或其他的包裝形式。這樣一來,學生學會方法之后,再加上自己的創作意識,就能設計出各種各樣的包裝紙,在教師的方法引導下,所有學生都能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六)完善評價機制,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開展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主要組成部分,在美術課堂上,教師首先應當意識到美術課程具有藝術性,對學生的藝術培養也應當借助教師適當的評價。在傳統的評價中,往往是由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逐一評價,而新課改理念強調每個學科都應當發揮育人作用。因此,教師應該優化和完善評價機制,通過生生評價、師生評價、學生自評等形式,讓學生全面了解自己作品的特點,使學生明確后期的努力方向。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評價結果適當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

另外,在開展評價時,教師也應當關注評價的公平、公正性,使全體學生都能在評價中獲得提升,發揚自己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評價的標準可以各式各樣,如對上課狀態的評價,對作品完成度的評價等。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評價活動,才能有效發揮教學評價的優勢。針對低年級階段學生,可由教師進行主要點評,讓學生學習點評;針對中年級階段學生,教師可以組織小組之間互相評價;針對高年級階段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開展自評互評,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審美能力。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理念下,美術學科受到了各個學校和教師的重視。在課堂上,教師應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重視學生審美素養提升,這樣才能更深刻地認識到美術科目改革的重要性。學校管理者也應當組織教師開展各類培訓或學習活動,使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與時俱進。另外,教師也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興趣和能力提升,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帶領學生遨游在美術知識的學習中。如此一來,教師不僅能夠節約備課時間,同時還會有大量的時間投入到實踐活動的組織和策劃中,使全面育人教學目標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喬紅.試論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J].中華少年,2020(1).

[2]柏鑫.談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0(5).

[3]冷玲.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23).

[4]王文君.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策略[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9(3).

[5]原鴻瑤.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途徑[J].文學少年,2019(5).

【作者簡介】

周鳴(1980~),女,漢族,福建建甌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美術教學。

猜你喜歡
動手能力綜合素質小學美術
動手能力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的培養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以心育推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立的研究
淺談規劃展覽館講解員的綜合素質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關于小學美術勞技課程的思考
談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美術欣賞能力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