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環流控溫儲糧應用及運行效果分析*

2022-06-01 12:44蘆建宏
糧油倉儲科技通訊 2022年2期
關鍵詞:糧溫糧堆倉房

蘆建宏

(中央儲備糧酒泉直屬庫有限公司 735000)

中央儲備糧酒泉直屬庫有限公司地處西北地區河西走廊西端,冬季低溫干燥,夏季高溫炎熱,屬低溫干燥儲糧區(第二區)。近年來,結合我公司實際,不斷探索科技儲糧技術在儲糧保管中的應用,通過倉房密閉改造,安裝內環流控溫系統,改變多年的常規儲藏保管方式,有效解決儲糧在夏季高溫季節存在的“熱皮冷心”問題,避免局部容易結露、發熱、生蟲的儲糧安全隱患,保持糧堆水分,實現低溫儲糧,延緩儲糧品質下降,降低儲糧損失損耗,不斷增強企業“內生動力和活力”。

1 材料

1.1 試驗倉房基本情況

試驗倉19號倉為2010年12月投入使用的高大平房倉,倉內長53.24m,寬29.24m,設計倉容為7250t,倉房配備有地上籠通風系統,8個通風道,4臺1.1kW軸流風機,計算機無線糧情檢測系統。該倉房頂為折線彩板,內附5cm發泡聚氨酯,采用雙層鋁合金斷橋倉窗,具有較好的通風密閉和防潮隔熱性能。2019年10月在原有通風系統基礎上進行改造,分別在倉房南北安裝一機4控8套內環流控溫系統,整個系統配備8臺0.75kW 循環風機,自動控溫。

對照倉17號倉與19號倉為同類型高大平房倉,倉房基本情況一致。

1.2 儲糧情況

19號倉現存中央儲備小麥7090.697t,2019年11月入庫,等級1級,容重797g/L,水分11.5%,雜質0.3%,不完善粒4.8%,現儲存品質宜存。

17號倉現存中央儲備小麥7200t,2019年7月入庫,等級1級,容重804g/L,水分11.9%,雜質0.3%,不完善粒3.8%,現儲存品質宜存。

2 內環流運行準備

2.1 冬季蓄冷

為儲備良好的糧堆“冷心”,且減少糧堆水分損失,我公司多年來堅持采用小功率軸流風機進行緩釋通風降溫,在自然通風基礎上,分2~3個階段將糧堆平均糧溫降到-5℃~0℃,最高糧溫降到10℃以下。

2.2 春季隔熱保冷

秋冬季通風蓄冷后,春季氣溫回升前,及時用泡沫板、薄膜對倉房門窗、孔洞等進行密閉隔熱,做好倉房保溫隔熱工作。為有效減少儲糧水分散失,內環流倉入倉裝糧前均使用聚乙烯薄膜貼墻懸掛于倉墻四周,同時在倉房底部一并鋪設薄膜,進行四面或五面密封,入倉完成后糧面采用具有良好透氣性能的纖維薄毯進行壓蓋處理。及時檢查倉房氣密性,查漏補漏,使倉壓由500Pa降至250Pa的壓力半衰期≥40s。

2.3 內環流運行前的準備

系統運行前,制定內環流控溫運行實施方案,明確責任及控溫目標。內環流運行前檢查糧情,表1檢測數據表明,內環流系統運行前試驗倉和對照倉糧情穩定,儲存狀況良好。

表1 內環流兩倉溫度變化情況

3 內環流運行操作及控溫目標

3.1進入夏季,低溫儲藏的糧堆,當倉溫超過22℃時,啟動環流風機,當倉溫低于18℃時,關閉環流風機;準低溫儲藏的糧堆,當倉溫超過26℃時,啟動環流風機,當倉溫低于24℃時,關閉環流風機,充分利用糧堆“冷心”降低倉房空間及表層糧溫。但因倉房條件不同,確定環流通風啟停溫度需因地制宜,因倉而定。

3.2根據19號倉糧種、倉房隔熱性能、“冷心”大小、當地夏季氣溫變化情況等因素,確定內環流啟停溫度,19號倉為低溫儲藏糧堆,擬計劃于6月下旬開啟內環流,初始開啟溫度設置為20℃啟動,18℃關閉。待氣溫進一步升高,啟停溫度調整為23℃啟動,20℃關閉;運行期間,根據倉溫、表層糧溫變化情況,逐步降低環流風機啟停溫度,將啟停溫度設置為20℃啟動,18℃關閉,充分利用糧堆“冷心”,將倉溫和表層糧溫控制在20℃左右,有效抑制蟲霉的發生與發展,延緩表層和周邊糧食的品質變化速度。

4 內環流運行情況及能耗

4.1 運行時間

19號倉于2020年6月19日16:31開始運行,截至9月11日22:00停機,開啟內環流系統運行84d(包含因未達到啟動條件而待機的時間),累計運行469.4h,平均每天運行5.6h。

4.2 運行能耗

4.2.1運行總能耗469.4h×6kW(8臺×0.75kW)=2816.4kW·h;噸糧費用:2816.4kW·h×0.85元/kW·h÷7090.697t=0.34元/t;單位能耗:2816.4kW·h÷7090.697t=0.4kW·h/t;小于內環流控溫儲糧技術標準0.6kW·h/t的相關規定。

4.2.2平均每天能耗5.6h×6kW(8臺×0.75kW)=33.6kW·h;噸糧費用:33.6kW·h×0.85元/kW·h÷7090.697t=0.004元/t;平均每天單位能耗:33.6kW·h÷7090.697t=0.005kW·h/t。

5 內環流控溫期間溫度及濕度變化

5.1 倉溫變化

由圖1可以看出:運行期間,19號倉倉溫由20.7℃下降至17.8℃,下降2.9℃;對照倉17號倉倉溫由20.6℃下降至19.4℃,下降1.2℃;19號倉倉溫下降幅度比17號倉多1.7℃,整體倉溫較對照倉低2.0℃左右,表明運行內環流可有效降低倉溫,并將倉溫保持在25℃以下甚至更低,能夠有效控制儲糧有害生物的生長繁育。

圖1 內環流應用期間倉溫變化對比曲線圖

5.2 表層糧溫變化

由圖2可以看出:運行期間,19號倉表層平均糧溫由18.3℃下降至18.0℃,下降0.3℃;對照倉17號倉表層糧溫由18.9℃上升至20.2℃,上升1.3℃。根據圖2曲線變化可知,19號倉表層溫度變化平穩,表明運行內環流可減緩表層糧溫上升,保持糧溫穩定,通過控溫能有效延緩表層和周邊糧食的品質變化速度。

圖2 內環流應用期間表層糧溫變化對比曲線圖

5.3 中下層糧溫變化

由圖3可以看出:運行期間,19號倉中下層平均糧溫由4.3℃上升14.0℃,上升9.7℃;對照倉17號倉中下層平均糧溫由5.4℃上升至9.8℃,上升4.5℃;19號倉中下層冷心溫度上升幅度比17號倉多5.2℃,應用倉糧堆“冷心”整體控制在12.0℃左右,表明內環流運行雖消耗冷源,但對糧堆“冷心”影響相對較小,其冷源完全可滿足控溫的需要。

圖3 內環流應用期間中下層糧溫變化對比曲線圖

5.4 四層平均糧溫變化

由圖4可以看出:運行期間,19號倉四層平均糧溫由9.1℃上升至10.1℃,上升1.0℃;對照倉17號倉四層平均糧溫由9.3℃上升至11.3℃,上升2.0℃;19號倉四層平均糧溫上升幅度小于17號倉1.0℃,表明運行內環流可減緩底層糧溫上升。

圖4 內環流應用期間四層平均溫變化對比曲線圖

5.5 內環流控溫運行對比曲線

由圖5可以看出:運行期間,19號倉平均糧溫由9.0℃上升至14.0℃,上升5.0℃;對照倉17號倉平均糧溫由9.7℃上升至12.8℃,上升3.1℃;19號倉平均糧溫上升幅度比17號倉多1.9℃,表明運行內環流雖然消耗糧堆儲存的冷源,但對全倉平均糧溫影響相對較小。

圖5 內環流應用期間平均糧溫變化對比曲線圖

5.6 倉內濕度變化

由圖6可知:運行期間,19號倉倉濕由49.2%下降至24.0%,下降25.2個百分點;17號倉倉濕由47.2%上升至49.3%,上升2.1個百分點;19號倉倉濕下降幅度比17號倉多27.3個百分點,應用倉倉濕保持在較低狀態,表明運行內環流可明顯降低倉濕,從而抑制和避免書虱的大量發生影響儲糧安全。

圖6 內環流應用期間倉濕變化對比曲線圖

6 內環流控溫期間水分變化情況

在內環流控溫運行期間糧食水分定點檢測情況見表2~表3,對比運行前后糧食水分變化,19號倉糧食各點水分略有變化,但平均水分幾乎無變化,表明內環流不會使糧食水分丟失過多,降低儲糧損耗。

表2 19號倉內環流控溫運行前后水分檢測情況(單位:%)

表3 17號倉同時間點水分檢測情況(單位:%)

7 內環流運行效果分析

7.1通過19號倉、17號倉運行期間數據對比分析,運行內環流對控制倉溫、表層糧溫上升幅度、降低倉濕效果明顯,運行期間糧堆平均糧溫保持在15℃以下,倉溫和表層糧溫可控制在25℃甚至20℃以下,且糧情穩定,儲糧安全。

7.2內環流系統運行前,夏季倉溫可達27℃以上,溫差過大,糧食容易發熱結露,保管員處理糧情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差;內環流系統運行后,夏季倉溫控制在25℃以下甚至更低,倉濕控制在35%以下。

8 結論

綜合應用情況,我公司內環流科技儲糧自2015年安裝運行至今,不斷積累和提高,在以往實踐操作經驗基礎上,對內環流系統運行倉房進一步實施了糧面透氣毯壓蓋,加強隔熱保水措施。從19號倉的內環流系統運行效果看,實施內環流控溫儲糧,對保持糧堆水分,降低倉溫,減緩表層糧溫上升,預防蟲害發生,解決糧食儲藏期間“熱皮冷心”的問題有明顯效果,糧堆各層溫度梯度在經過夏季高溫季節時間段明顯減小,有利于儲糧糧情穩定,進一步提高儲糧度夏安全性。內環流控溫系統運行操作簡單,降溫快,運行成本低,人員勞動強度小,改善了保管員的工作環境,實現了安全、環保、綠色的科技儲糧新模式,通過不斷應用提升,依靠科技儲糧手段,加強精細化管理,達到綠色儲糧、減損降耗的目的。

猜你喜歡
糧溫糧堆倉房
田字型不同方位倉房傳熱情況對比分析
淺圓倉不同通風方式降溫效果和耗能對比*
淺圓倉東西面靠墻糧溫變化研究*
淺談新型倉房設計及建設*
不同糧種豎向壓力孔隙率與密度研究
基于溫濕度場云圖的稻谷糧堆狀態和結露風險分析
基于數字圖像技術的糧堆壓力與孔隙率關系研究
華南地區準低溫儲藏大米覆膜試驗
儲料豎向壓力對糧倉中小麥糧堆濕熱傳遞的影響
高溫高濕區大直徑淺圓倉不同風機組負壓通風試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