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本教育理念下藝術課堂小組合作實踐與探究

2022-06-02 12:42魯廣涵
中學生報·教育教學研究 2022年15期
關鍵詞:有效問題評價方法教師角色

魯廣涵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一直是一種流行而又有效的學習方式,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但在實施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也出現了一些無法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有效小組合作學習的現象。針對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常見問題,結合平時的藝術課堂教學,本文著重從生本教育理念下藝術課堂小組成員設置、小組合作學習中討論問題的設置、教師的角色定位等方面簡要論述如何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有效問題;教師角色;評價方法

藝術課堂中小組間合作的學習,是一種極具創意和效果的教學理論與實踐方式。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合作探究的積極性。改變了學習的方式,使學生在課堂上興奮不疲。

在小組間合作的學習中,最常做的是將一個班級分為幾個學生組成的小組,學生通過個人的努力、以及在合作小組之間的通力合作與互幫互助,完成教師制定的某一教學任務。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學生的個性不同、對教學任務的理解程度不同,因此每個合作成員都是整個小組活動中靈活、重要的組成部分。

一、注重實質,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含義

創造一節富含創意、生動活力并在學習中取得實效的課堂,必不可缺少的便是小組間的合作學習。郭思樂教授曾提到,所謂的生本教育,就是為學生的好學而設計的一種教育,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用創立生本教育模式的郭思樂教授的話來說,這是一種“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以學生為本,完成課堂內的小組合作,就要讓每個小組成員都“活起來”,都“動起來”。在整節課的40分鐘里,讓每一位學生體會到生本教育課堂下小組合作的樂趣中來。

在小組開展合作學習之前,應緊緊圍繞本節藝術課程的教學目標。合作的前提是教師首先要明確自己所要教學的環節和內容。并以學習目標為中心展開學習。教師首先將班級的同學分為若干學生組成的小組,學生通過個體努力以及小組成員間的合作、互助,并完成教師所指派的學習任務,小組中每個成員的學習活動,都將成為整個小組學習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后將小組活動所帶來的成果與其他的小組的成果進行對比。

二、提升小組之間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策略

班級小組合作學習中,我們首先倡導的是“組內合作,組間競爭”。小組要將教學目標轉為小組學習的集體目標,集體目標的有效實現,有助于教學內容的達成,并且每個學生也會從藝術課堂感受學習的快樂。

在藝術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往往存在于形式上,缺乏真正意義的合作。主要表現為以下四點:一是分組隨意,沒有注重組員之間的配備。二是在藝術課堂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對所要學習的目標不清楚。三是學生雖然坐在一起,但是不知道如何展開合作,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四是缺乏大局意識,缺乏合作學習的思維。

在藝術課堂中如何讓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果?這里面,生本教育給了我答案。

生本課堂是的主體是學生,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的課堂。生本課堂提出了四突出:突出學生、突出學習、突出合作、突出研究。突出合作,就是把班級分成幾小組,每小組組員4-6人。在這4-6人的小組中,并非簡單隨機的組合,而是根據班級同學的性格特點,在分組時確保做到每一小組有一人負責做小組長、一人做發言員、一人做整理員、一人做課前準備。每一位學生都要在小組內“有事可做”“大有可為”。不僅如此,小組成員之間的“角色定位”也要靈活,不“死守”一個崗位上。流動的水是活水,小組成員角色的流動,也能讓學習小組更靈活。

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要清楚自己該做什么。這就需要教師拋出合適學習的課題和環境。在合作學習中,合作是學習的方法。不能只顧著合作,忽略了學習。

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更要積極的關注學生,注重對合作的培養。在小組中,也要養成小組成員積極參加到討論、并學會傾聽、提出問題、保持紀律等。教師也要明確自己的定位,生本教育的價值觀是一切為了學生。因此教師要做學生的幫助者并引導。

三、合理設立研究的問題,精準把握小組合作學習時機

在藝術課堂教學中,提出適宜的問題給小組討論往往是重中之重。這些問題往往圍繞教學重難點,并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進對知識的掌握。課前,應以課標為準,以教材為學習內容,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案學案一體性設計的課前小研究。課上,便可以通過對課前的研究內容進行第一次小組匯報。

例如:在嶺南版美術五年級下冊第一課“中國美術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現”的教學中,從作品的人物造型、動態、表情、理解人物的真實情感,從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涵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在設置的課前小研究(前置性作業)時可以這樣設計:① 蔣兆和先生的《流民圖》是一幅怎樣的藝術作品?② 它創作于什么年代?同時代同主題的藝術創作有哪些共同點?③ 你讀出了作品中作者的哪些情感?與小組同伴交流你的想法,你能發現什么結論嗎?

課上,學生通過交流,得到很多有意義的信息:他們搜集、感知到這幅美術作品中人物面部情感和動態表現,分析藝術作品中每個人物的表情特點。并在欣賞和評述作品時感受到中國美術作品中人物的豐富情感及歷史再現。更加培養了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的品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下轉第頁)(上接第頁)感受藝術作品的情感力量。

尤其是小組合作在對藝術作品當中人物表情特點的分析時,小組成員之間結合不同組員搜集到的資料進行代入、交流、總結。使對藝術作品印象更加深刻、并學到作者對藝術人物的刻畫。

這節課在合作學習交流中,完成了對這幅作品的認識和學習,解決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習重難點。整個過程行云流水,并不是像傳統課堂中教師逐一介紹作品、作者、背景、每個人物的表情分析等。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也要提前做好工作。有時候學生會提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是預料之外的。因此要提前做好充足的準備,以備不時之需。

四、競爭,是小組合作一劑有力的加強針

不僅一個班級是一個集體,每一個學習中的合作小組也是不同的小集體。小組中每位組員要有小組集體榮譽感。在合作中汲取知識,在競爭中找尋樂趣。

例如:在北師大版書法四年級下冊第三課“月字旁”的教學中,在評述環節,可以讓小組成員先自評、互評、小組選出一份作品并展示。再由其他小組互評。這其中:

A:“老師好,各位同學好,我是陽光小組匯報員林某某,黑板上不同小組的代表作品,我們小組喜歡某某幅。認為優點是他的集字間架結構寫的特別準確,不足是筆鋒處不夠穩。我們小組已經匯報完畢,其他小組有補充嗎?”

B:“我來補充,我是自信小組匯報員張某某,我們小組覺得第某幅寫的好,因為這幅作品整體寫的非常剛勁,但是我們覺得橫折鉤的部分還可以寫的更粗一點,做到左窄右寬……”

不同合作學習小組的競爭往往以班級內的交流為主。在班級交流中,小組之間成員互相交流,師生間的互動也往往穿插其中。

五、生本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的定位

生本教學中提出同樣的讓受教育者,也就是學生感受不到教育的存在。

教師不能一直在“教”,從而讓學生被動的“學”。而是讓課堂變的充滿生機,讓學生享受其中。在這個基礎上,教師本身也要學會合作學習。這是尤為重要的。

總之,生本教育理念下藝術課堂小組合作是一種新的教學感受和認識,開發學生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將藝術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學運用在實處、運用在日常的教學當中。既能以生為本,又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能動、創造的特性;培養學生責任意識、合作意識、集體意識的一種有效方法,提高了教學質量,也在今后的學習中起到了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郭思樂. 教育走向生本[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郭思樂. 教育激揚生命[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3]郭思樂. 《諦聽教育的春天——郭思樂生本教育思想隨筆》[J]. 現代教育論叢, 2008(04):100.

[4]章偉民. 教學設計基礎[M]. 電子工業出版社, 1998.

[5]劉電芝. 學習策略研究[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猜你喜歡
有效問題評價方法教師角色
設計有效問題,引領數學教學
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問題情境創設校本教研的探討
初中歷史教學中設計有效問題的探討
教師角色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及角色轉換
淺談新課改下教師的角色與教學行為
淺析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評價機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應用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