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灸聯合穴位按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認知能力及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

2022-06-08 08:14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2年11期
關鍵詞:針灸神經功能穴位

劉 嵐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崇山門診,遼寧 沈陽 110032)

腦卒中是一種致死率、致殘率均較高的突發性腦血管病,是目前導致人類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1]。最近幾年,腦卒中病死率雖然有一定下降,但致死率仍處于較高水平,已然對患者生活質量帶來了嚴重影響。根據臨床研究證實[2],通過積極搶救能夠幫助患者生命體征平穩,但如何改善肢體功能障礙和降低致殘率是臨床需要重視的問題。中醫護理是中醫治療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它對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神經功能恢復有著重要作用。本次研究,通過選擇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收治的120 例腦卒中患者,將其均分為2 組后分別予以不同護理干預,旨在針灸與穴位按摩護理聯合用于腦卒中患者中的臨床效果及其對認知能力、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本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于2018年11 月—2020 年11 月收治的120 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其不同護理方案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 例。其中觀察組男35 例,女25 例;年齡44~80歲,平均年齡(60.12±11.27)歲;39 例為首次發作,21例為復發;包括腦梗死50 例,腦出血10 例。對照組男37 例,女23 例;年齡45~82 歲,平均年齡(60.84±10.77)歲;38 例為首次發作,22 例為復發;包括腦梗死49 例,腦出血11 例。經核實,2 組患者上述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2 組患者均經CT 及MRI 檢查確診,均符合《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1995)》[3]中腦卒中診斷標準;患者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惡性腫瘤者;有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疾病者;因其他因素無法配合護理者。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具體如下:病情觀察、心理疏導、飲食指導及基礎護理等,同時待患者病情穩定后予以健康教育,制作并發放健康教育手冊。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分別有肢體擺放、體位轉換、關節被動運動、橋式運動、雙手交叉上舉、腕關節背伸、踝關節背伸、站坐位平衡及上下樓梯等,另外指導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訓練,由護理人員、家屬及照護者共同督促。

觀察組則采取針灸聯合穴位按摩護理,其中針灸護理為:針灸前對患者進行神經系統檢查,先明確其患側肢體癱瘓程度及活動情況,并依據偏癱六階段評價法進行運動功能評價。取百會、人中、曲池、合谷、內關、外關、三陰交、足三里、陽陵泉及太沖穴。用無菌針灸針(揚州市智象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蘇械準字20212201585)以捻轉手法進針,直刺感局部酸脹,向周圍放射最理想,操作選擇提插和捻轉手法,急性期選擇瀉法,而恢復期則選擇補法。待進針得氣以后,約10 min,鼓勵患者進行患處活動,若有進步,則多加鼓勵,確?;颊邩淞⒖祻托判?。之后將5 cm 艾炷套在針尾點施灸,患者感覺到溫和但無灼痛為止,施灸期間,患者若感覺灼熱,無法耐受可停止,留針30 min,每天1 次,連續7 d,隨后改為每周3 次,持續治療1個月時間。

按摩護理為:確保按摩護理環境的安靜,告知患者需排空大小便,選擇仰臥位,以拿捏、揉按手法,取手三里、內關、外關、天府、曲澤及合谷穴等。下肢按摩為捏壓手法,一手拇指、食指捏壓患者雙膝眼穴,另外一手拇指則按壓昆侖穴,而食指則按壓足三里穴,依次揉按伏兔、血海、梁丘及陽陵泉穴,再用法以大腿根部起始,沿股四頭肌朝下經膝關節及小腿外側到足背。足底反射區則取患者仰臥位,用屈食指點按法,同時配合掐、摩、推法等,力度以患者有酸、痛、脹及麻感為度,穴位分別有頭、小腦和腦干區、額竇、腎、腦垂體、膀胱區及輸尿管。上肢癱瘓則增加肘和肩胛骨、肩,下肢癱瘓則增加髖、膝。面癱則增加上頜、三叉神經、上頜和面。失語增加氣管、喉。完成按摩后囑咐患者多飲水,每次按摩20 min。

1.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數評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滿分為100,得分越高則表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理想;采用MMSE 評分評價患者認知功能,分值為1~30 分,得分與患者認知功能呈正比;采用NDF 評分評價患者神經功能;分值為0~45 分,分值越高則表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差。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作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 s)表示,比較行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比較行х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前,2 組患者Barthel 指數、MMSE 評分及NDF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Barthel 指數、MMSE 評分及NDF 評分改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 組腦卒中患者康復效果比較 (,分)

表1 2 組腦卒中患者康復效果比較 (,分)

3 討論

腦卒中是一種好發于老年人群體的疾病,其不僅會危害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還會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嚴重經濟負擔。腦卒中治療后,最常見癥狀是認知功能障礙、神經功能障礙,由于患者中樞神經受到損傷,其運動功能也會遭到一定程度抑制[4]。如何通過人腦可塑性、功能重建性促使患者的神經功能及認知能力恢復,對于患者預后改善有著重要意義。有研究指出[5],在急性期、臥床期及康復期予以患者不同康復訓練,可有效促使中樞神經康復,有利于病灶周圍組織代償、重組。

最近幾年,隨著中醫對卒中發病機制研究的持續深入,腦卒中康復中運用中醫康復護理的效果得到了越來越多認可。中醫認為,腦卒中屬中風,其病理機制和瘀血息息相關,氣血瘀滯、關節痹阻與神經功能、認知功能受損相關。中醫治療腦卒中主要是通過益氣活血和通絡止痛。按摩則是理療師通過不同手法推拿患者穴位,達到推行氣血和疏通經絡效果。從中醫角度來看,按摩足底反射區域可改善患者腦部功能,促使神經功能恢復,認知能力提高。而針灸作為中醫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可起到運行氣血、活血化瘀、舒經活絡、醒腦開竅及利關節等效果。針灸具有減少單胺類神經遞質釋放,改善炎性反應、興奮性氨基酸毒性,對神經細胞凋亡產生抑制作用,同時提高中樞神經系統功能[6]。另外,針灸還可以改善大腦血液循環,刺激大腦皮質并改善肌張力,加速中樞神經功能、運動功能恢復。將針灸和按摩聯合,可以進一步強化神經反射、中樞神經功能重建。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與采取常規護理的對照組相比,采取針灸聯合穴位按摩護理的觀察組患者護理后Barthel 指數、MMSE 評分及NDF 評分改善更理想(P<0.05),提示針灸聯合穴位按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康復有更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針灸聯合穴位按摩護理用于腦卒中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其認知能力及神經功能,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針灸神經功能穴位
低血壓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間歇性低氧干預對腦缺血大鼠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
穴位埋線法治療肥胖癥的中西醫機制研究進展
逐瘀祛痰法中西醫結合治療對腦梗塞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
早期康復鍛煉模式對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及運動功能的影響
夏季穴位養心
針灸在缺血性視神經病變應用
針灸
男性排濕,常按這五個穴位
中醫針灸的發展與傳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