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卓越績效的 中職學校教學質量提升機制研究

2022-06-09 12:12黃煜欣
廣西教育·B版 2022年3期
關鍵詞:中職學校教學質量

【摘要】本文針對中職學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依靠經驗主義、教學監管無力、信息化技術水平較低等問題,論述中職學校要以全面質量管理理念“卓越績效評價準則”為依據,聚焦專業設置與條件、教師隊伍與建設、課程體系與改革、課堂教學與實踐、學校管理與制度、校企合作與創新、質量監控與成效等人才培養工作要素,以對標管理為驅動,以文化、戰略和市場為核心,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提升過程運行效率,通過創建PDCA雙循環改進機制,注重學校管理、專業、課程、教師、學生5個層面的持續改進與提升,形成以卓越績效評價準則驅動中職教學診改,向質量管理要效益的工作模式,促進中職學校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卓越績效 中職學校 教學質量 提升機制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08-0052-04

我國職業教育已經進入由追求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轉變的發展新階段。2016年,教育部職成司發布《關于做好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的通知》(教職成司函〔2016〕37號),正式啟動中職學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以促進中職學校高質量發展。6年來,各中職學校積極實施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但在實踐中存在教學質量標準不成體系、對標改進管理方式未納入績效管理范疇、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不健全、教學質量監控信息化水平不高、缺乏有效預警和監測手段、未能對教學質量形成有效支撐等問題。柳州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我?!保┽槍σ陨蠁栴},將國際質量標準《卓越績效評價準則》(GB/T19580)納入學校教育教學中,借鑒卓越績效理念、框架和工具,深度融合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構建了行之有效的中職學校教學質量持續提升機制,為中職學校高質量實施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提供可借鑒范式。

一、卓越績效的內涵及特點

卓越績效是一種整合化的組織績效管理方法,能使組織和個人得到進步和發展,提高組織的整體績效和能力,能夠為顧客和利益相關者提供不斷改進的價值,從而達成組織的可持續成功。在卓越績效評價準則中,“質量”的概念不限于產品、服務,而是拓展到過程的質量、工作的質量、體系的質量,進而拓展到組織的總體績效。中職學校運用卓越績效模式,可以使學校教職員工得到發展進步,使學校在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師資隊伍建設等各方面不斷持續改進,更有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競爭力,從而提升中職學校的競爭力。

二、基于卓越績效理念的教學質量提升機制

(一)標準明確:以卓越績效準則為框架,構建全面質量管理標準體系

作為廣西率先引入卓越績效理念的中等職業學校,我校樹立基于卓越績效的教學質量觀,開展了職業院校卓越績效評價準則應用的標準化研究。我校作為第一起草單位,聯合自治區標準技術研究院、自治區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等單位,共同起草省級地方標準《職業院校卓越績效評價準則應用指南》,并獲得自治區市場監管局立項。該標準是自治區教育廳推薦的首個卓越績效評價地方標準,我校也是國內第一個研制開發卓越績效省級地方標準的職業院校。以《職業院校卓越績效評價準則應用指南》為框架,我校制訂了由教學標準、管理標準、監控標準、評價標準、考核標準等組成的全面質量管理標準體系,對職業學校教學質量實施科學客觀的測評,并提出具體改進路徑。

我校按照《卓越績效評價準則》(GB/T19580)“領導、戰略、顧客、測量分析、員工、運營、結果”7大類目框架,結合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質量保障特點,以教學質量標準為核心,從管理、教學、監控、評價、考核等方面制訂質量標準體系,使學校管理、教學監控、教學評價及績效考核等教育教學各方面都能做到“有標可依、有尺可量”。我校整合督導力量、干部隊伍、企業人員、學生等多方力量,圍繞監控標準,實施“三全”(全面、全程、全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立起全員參與、協同聯動、運轉高效、即診即改的教學質量監控機制,通過教學環節的監測、控制和革新持續提升教學質量。我校還將學校重點工作任務和對標診改情況作為KPI(關鍵績效指標),構建過程績效激勵、專項績效激勵和年度績效激勵等3個績效激勵模塊,將績效激勵作為推動各部門和教職工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重要動力,促進教職工個人成長目標和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如期實現。

(二)保障有力:打造軟硬兼施的教學質量支撐體系

圍繞“厚德精技,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我校梳理總結了質量文化建設的實踐路徑和方法成效,對內采取“軟硬兼施”策略,構建以“硬實體、實標準、軟文化”為特征的質量文化建設實施載體;對外采取“海納百川”策略,構建以“專業人才參與、專業機構合作”為內容的質量文化建設推進支點,并形成一定范式。我校將管理、指導、宣傳、支持和培訓功能集于一體,將質量意識、質量文化、質量行為、質量評價等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要素整合到一起,建設了6大服務中心、黨建文化長廊、民族文化同心園等,推進真實的管理服務項目落地,為質量文化建設的持續推進提供現實載體,實現“事事有人管、全程有人管、人人都是管理者”,基本建成充分彰顯學校精神、具有學校特色、師生喜聞樂見的質量文化環境,讓師生在潛移默化中體驗服務、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師生的各項滿意度逐年提升。

我校依托上級部門支持,通過持續加強教學經費投入、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更新教學儀器設備,提升辦學條件水平。學校的教育教學硬環境和軟環境得到較大改善,形成強大的教學質量保障支撐。2021年,我校在自治區辦學條件達標項目驗收工作中,以優秀等級順利通過2018—2020年度廣西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項目驗收。

(三)自主改進:建立基于卓越績效的教學質量自主改進機制

1.構建“四級五層面”自主診斷模式

我校整合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等5個層面的診斷模式,堅持目標引領下的問題導向,沿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路開展工作,形成“學?!块T—專業—個人”4個層級的自主診斷、自我改進、追求卓越的循環提升機制。通過持續規范的自我約束、自我診斷、自我改進、自我發展,形成鼓勵創新、包容失誤、褒獎改進、追求卓越的促進學校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內生動力,不斷提升辦學活力和人才培養質量。

2.創建PDCA雙循環改進螺旋機制

我校創建“P(Plan)D(Do)C(Check)A(Action)(改進循環)+P(Problem finding)D(Display)C(Clear)A(Acknowledge)(診斷循環)”雙循環改進螺旋機制,引導各專業、各部門和師生注重常態化自我診斷與修正,進行自我評估,多維度、多方面獲取信息回饋,并對標改進,形成自主管理、自我改進、追求卓越的內生動力,實現學校的長效發展,促進個人成長。

(四)數據治理:建立數據治理驅動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機制

我校建立涵蓋“教務系統”“督導系統”“教學互動平臺”等16個業務系統的“智慧校園”一體化平臺。該平臺以人才培養質量為主線,貫穿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全過程,可以運用數據實時展示專業建設、資源建設、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相關情況。該模式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從“學生、教師、專業、課程、學?!?個層面,利用大數據分析影響教學質量的相關因素,構建起決策支持系統,深化學校在人、財、物、教學等方面的規范管理,形成內部質量監控的數據支撐體系,從而將大數據技術與教學管理實踐相融合,實現“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決策”,有力支撐教學質量的持續提升。

由此,我校以對標診改為驅動,借鑒卓越績效工具,推動基于5個層面推進、四級對標診斷、6支隊伍監控、“8字螺旋”教學診斷與改進,建成“全員、全程、全方位”三位一體的診改聯動工作模式,促進了教學質量持續提升。

三、實踐成效及影響

(一)育人成果突出,學生受益面廣

我校按照“目標—標準—計劃—組織—實施—診斷—激勵—學習—創新—改進”模式,以及動態監測“8字螺旋”常態化診改要求,結合學校的卓越績效持續改進實踐,在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及學生等層面開展診斷與改進,取得明顯成效。

1.專業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我校試點專業運行“8字螺旋”持續改進機制,根據診斷結果,將專業發展目標“企業全程參與、工學有機結合”修訂為“校企合作、工學交替、能力遞進、雙證融合”,確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標準立足當地產業,與職業崗位標準有效銜接。專業層面試點系部經過兩年診改,成功組建“教學名師+技能大師+雙師+評估師”的多元化優質教師團隊,專業學生于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獲得廣西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學生就業、升學渠道得到拓寬,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

2.課程質量全面提升。學校課程診改目標路徑清晰,至2020年,累計完成全校所有專業的165門核心課程、11門公共基礎課程一個周期的診斷與改進;建成網絡營銷、服裝結構制圖、幼兒園活動設計與指導等42門五星課程,建成會計電算化T3、汽車發動機維修、樂理視唱練耳等89門四星課程,其中四星及以上課程占全部339門課程的38.64%。

3.師資隊伍結構優化。經過探索,我校建立了教師個人—系部—學校三級診改機制,分專業、分年度組織教師進行自我診斷,撰寫診改報告,教師每年進行縱向比較,并根據自我診斷的結果制訂或調整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制訂個人年度學習工作發展計劃。二級系部根據系部發展規劃和專業發展需求,指導教師調整自身的發展目標、改進發展措施、制訂下一階段發展目標,創造條件、采取措施,促進教師實現發展目標。一方面,教師業績更為突出,累計獲得外觀、新型實用等專利8項,獲得自治區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獲獎等級及獲獎數量創歷史新高;另一方面,學生對教師的滿意度從2018年的67.18%提升至78.29%。

4.學生規模擴大、綜合素質不斷提升。我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數由“十二五”末期的5 813人,增至2020年的10 729人,增長率達84.57%。我校打造了25個學生精品社團,依托特色社團活動不斷擴大社團隊伍,社團人數達到6 121人。學生社團全年累計開展常規活動531次,累計約有18 735人次參加;開展全校性大型活動2次,累計約有3 500人次參加;開展社團品牌活動7場,覆蓋6 700人次,學生社團活動實現學校、團委官方平臺宣傳,共發起報道27次,瀏覽量達13 200余人次。同時打造三江同鄉會、侗美合唱團、民族紫荊工藝社團等在校園、社會均具有影響力的社團,營造了第二課堂校園文化氛圍,讓學生在第二課堂活動中參與、學習、體驗、感悟,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升。

用人單位方面對我校畢業生各項指標的滿意率均在90.00%以上;畢業生升高職和本科人數占比43.17%,升學率為91.80%。近3年,我校學生榮獲市級以上技能競賽獎項249項,其中國家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19項、二等獎38項、三等獎54項。2020年,我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榮獲全國學生技能大賽一等獎,實現我校國家級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零的突破;2021年,我校在自治區學生技能大賽上獲得一等獎14項,在柳州市中職學校中排名第一,刷新學校歷年成績。

(二)發揮重要的示范、輻射作用

2015年至今,我校成果申報成員多次在全區中等職業學校大型會議上進行公開經驗交流。先后有40余所區內外院校慕名來校交流學習質量保障經驗,其中27所中職院校借鑒我校的做法,構建了教學質量持續提升機制,有近10萬名在校生受益。我校先后榮獲“亞太地區職業院校50強”“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钡葮s譽稱號。我校3項教學成果獲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等次評定獎,其中1項獲特等等次,實現學校參與教學成果評定獲獎質與量的歷史性突破。在學校建設方面,我校引起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電視臺、柳州新聞網、柳州日報、南國今報、柳州電視臺等多家媒體的廣泛關注。2018年,我校教育教學成果相關新聞在中國教育電視臺報道1次、在柳州市電視臺報道15次、在柳州日報社報道8次、在柳州綜合廣播電臺報道1次。2019年,由我校拍攝的《這,就是職教》快閃視頻,被中國教育電視臺推送,進一步擴大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四、未來發展方向

在卓越績效模式理念驅動和機制保障中,中職學校推進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可以有效促進學校教職工質量意識的提升與行為習慣的改變。當卓越績效模式驅動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形成常態化機制時,將有助于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規范化、精細化和科學化管理,能解決中職學校普遍缺乏先進管理理念和工具引導的問題,有助于中職學校提升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成效。

在開展本課題研究的兩年時間里,我校對原有績效考核辦法進行改革,形成教師、班主任和行政人員三個序列的績效考核體系,并通過教代會審議通過實施。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發現,由于部分考核指標不夠細化,導致部分考核環節無法落地。今后,我們將進一步細化績效考核指標,把考核指標一一梳理,形成具體、量化、可執行的指標,使績效考核工作更有條理、更規范。我校至今開展了管理成熟度培訓6次,成立視導員(自評師)隊伍,梳理管理成熟度流程,編制管理成熟度評估方案,開展了2019年度、2020年度管理成熟度評估工作。在今后的評估過程中,我校將積極收集意見和建議,及時改進,促進管理成熟度評估工作進一步規范化和科學化。

總之,科學的管理工具使管理者的思維變得縝密、有序,使管理工作變得簡單明了、易于掌控。未來,我校將根據學校工作實際進一步學習運用、熟練掌握卓越績效管理工具,使學校管理工作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覃照.導入卓越績效 驅動學校治理升級[J].人民教育,2020(17).

[2]蔡升華,任治軍,戴洪軍.基于卓越績效評價的質量管理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標準化,2019(24).

[3]王振杰,唐振華,池云霞.高水平高職院校發展質量再提升:理念、借鑒、舉措[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30).

[4]劉慧.中職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的難點及對策建議[J].職業技術教育,2019(5).

[5]王殿復,薛雯.中職學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的探索和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19(16).

作者簡介:黃煜欣(1971— ),教育管理研究生學歷,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教育信息化、職業教育管理。

(責編 楊 春)

猜你喜歡
中職學校教學質量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云模型及其在教學質量評價中的應用
談如何提高初中歷史線上直播的教學質量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部分)
中職學校文明禮儀教育的問題和對策研究
德育工作淺談
利用微信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