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某民族院校大學生生活方式與BMI的相關性研究

2022-06-15 01:59席建蓉彭晶王日爍王維維馬佳黃明珊
健康體檢與管理 2022年5期
關鍵詞:生活方式體質健康相關性

席建蓉 彭晶 王日爍 王維維 馬佳 黃明珊

【摘要】 目的:了解甘肅省某民族院校大學生生活方式對其BMI的影響。方法:采用分層整群抽樣選擇西北民族大學330名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體重身高測量,根據《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預防指南》提供的超重/肥胖的標準計算BMI值。結果:收回有效問卷317份,回收率為98.78%。甘肅省某民族院校大學生的BMI等級分布基本正常,但是其中超重與肥胖人數占總人數的15.1%。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吃正餐時長、有無刻意節食的習慣與BMI等級有著顯著負相關性(P<0.05)。結論:甘肅省某民族院校大學生生活方式與BMI值有著密切關聯,因此保持規律飲食、均衡營養,正常作息、保證睡眠,適當運動是保持BMI正常,提高民族院校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的關鍵。

【關鍵詞】民族院校大學生;生活方式;BMI;體質健康;相關性

基金項目:2020年本科生科研創新項目(項目編號:XBMU-BYL20219)

2020年度中央高?;究蒲许椖浚椖烤幪枺?1920200048)

隨著“健康中國理念”的提出,體質指數( body mass index,BMI)作為國際常用衡量健康水平的一個標準,近年來,逐漸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2019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告》的數據顯示大學生身體素質出現整體下降趨勢,嚴重影響了大學生身體健康。大學生存在的健康問題主要體現在大學生體重過重,BMI過高。大量研究顯示BMI過大或過小,疾病的危險因素都會增加,BMI的大小在一定程度反映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的變化。除此以外,有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對個體、群體以及社會的健康起著重要作用。國際衛生組織指出:“行為與生活方式可以決定人健康與壽命的60%。但是大學生作為一個自控力不足的群體,在脫離了父母的管束之后,熬夜玩手機、無節制攝入高熱量食物、缺乏體育運動而出現體重上升、BMI升高等健康問題,大學生的生活方式不僅影響大學時代的健康,更會影響其成年時期甚至一生得健康。民族院校大學生是發展建設民族地區的主要力量,也是區域發展戰略整體推進的重要生力軍,基于此,本研究通過分析某民族院校大學生生活方式對于其BMI的影響,找出關鍵影響因素,為提出科學、健康、適合民族院校大學生的生活方式提供數據支持,以期為民族院校采取有效干預措施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健康水平提供一定的參考。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抽取西北民族大學醫學部330名大二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并對其身高體重進行測量。納入標準:①西北民族大學在校全日制大學生;②具備理解調查問卷內容及自我判斷能力;③自愿參與本研究調查者。排除標準:①因疾病、個人原因不在學校者;②不配合完成檢查項目的大學生。

1.2 研究方法

在進行大量的文獻查閱后,本研究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對研究對象進行調查并測量其身高體重。研究調查開始前需要詳細告知研究對象研究目的、意義、問卷填寫具體方式、身高體重具體測量方法,調查對象自愿參加。問卷在實驗室測量前集中發放,集中填寫,當場收回,之后進行實驗室身高體重測量。

1.2.1 生活方式問卷

查閱相關文獻并根據本研究需求,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大學生生活方式問卷調查》,問卷包含基本信息(年齡、性別、民族、生源地、是否獨生子女)以及生活方式相關問題,其中生活方式相關問題包括鍛煉情況、睡眠情況、飲食情況三個維度,共計25個條目。

1.2.2 實驗室測量

在實驗室對完成問卷調查的研究對象.使用身高體重計來測量準確得身高和體重,之后根據BMI換算公式計算出研究對象的BMI。

1.3 統計分析與方法

研究者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一一對應編號,使用Excel建立數據庫并錄入數據,錄入過程中再次檢查數據的完整性和合理性,錄入完成后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資料統計與分析,應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檢驗、Logistics回歸分析等統計方法,探討不同生活方式對BMI的影響,并對其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分析。對于BMI分類存在較多的標準版本,本研究采用中國人肥胖與疾病危險研討會( Working Group of Obesity in China,WGOC)專家對中國人群體質指數的分類標準: BMI<18.5kg /m2 為過輕體重;18.5kg/m2≤BMI≤23.9kg/m2為標準體重;24.0kg/m2≤BMI≤27.9kg/m2為超重;BMI≥28.0kg/m2為肥胖。

2結果

本次研究共發放調查問卷330份,其中4份問卷填寫不完整,共收回有效問卷326份,有效回收率為98.78%。之后對這326名完成問卷調查的研究對象進行身高、體重測量,其中9名同學拒絕實驗室測量,最終收集的有效數據是317份。

2.1現狀調查

2.1.1 一般人口學資料

少數民族大學生中男生97人,女生220人,平均年齡為(19.55±1.24)歲,其中漢族30.60%、回族25.87%、藏族11.04%,其他民族32.49%。

2.1.2 體質指數

經統計男生中有17.5%的人偏瘦,18.5%的人超重及肥胖,女生中有16.8%的人偏瘦,13.6%的人超重及肥胖。

2.2 相關性分析

2.2.1一般人口學資料與BMI的相關性分析

由統計分析可知,年齡和生源地是民族院校大學生BMI的影響因素,p分別為0.010**、0.024*。

2.2.2 生活方式與BMI的相關性分析

2.2.2.1 飲食情況:民族院校大學生三餐進食情況基本正常,進餐次數每天達2次及以上的占總人數的73.82%,63.41%的同學吃正餐的時長都在10-20min,同時有超過50%的同學有暴飲暴食或刻意節食的行為。

2.2.2.2 睡眠情況:72%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熬夜現象,每天睡眠時間在6~8小時的學生占77.9%。

2.2.2.3 鍛煉情況:有61%的學生對體育鍛煉抱有一種不積極的態度,僅有48%的同學每天鍛煉的時間超過30分鐘,47.63%的學生每天靜坐時間超過6小時。

由單因素分析可知,每天進餐次數、吃正餐時長、刻意節食的行為是民族院校大學生BMI的影響因素。

3討論

3.1 民族院校大學生BMI分級情況基本良好

民族院校大學生的BMI等級分布基本正常,標準體重(18.5kg/m2≤BMI≤23.9kg/m2)人數占到總人數的67.8%,說明絕大部分學生的體型基本正常,處于健康的狀態。但是分析數據可以發現,超重與肥胖人數占到調查總人數的15.1%,說明大學生中存在健康風險的人數也有相當一部分,同時體重較輕的人數占17.1%,女生偏瘦得人數多于男生,這可能與當代社會以瘦為美的審美觀念有關,女生比男生更加注重形體,過度減肥導致體重過輕。

3.2 民族院校大學生得生活方式尚存在問題

本研究結果顯示:有過半數的學生會刻意節食。通過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民族院校大學生的飲食習慣尚存在很大的問題,尤其是在節食方面。而刻意節食、暴飲暴食、蛋白質的攝入不足會嚴重影響學生的營養平衡,容易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例如長期暴飲暴食,會使膳食脂肪攝入過多,從而引起肥胖等慢性病的發生,肥胖影響胰島素功能繼而引發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相關研究表明,前列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等1/3的癌癥與脂肪攝入有關。除此以外因不良飲食習慣而引起的疾病最常見的還有慢性胃炎、貧血、急性胰腺炎、脂肪肝等。

通過本研究分析可以發現:每周鍛煉次數≤2次的人數最多,占總人數的43.85%,但是僅有48%的同學每天鍛煉的時間超過30分鐘,而且有61%的同學對于體育鍛煉持有不積極的態度;47.63%的學生每天平均的久坐時間超過6小時。雖然每周鍛煉次數≤2次的人數最多,但是這種鍛煉更多的是學校強制規定的體育課程,能自發進行體育鍛煉的同學比較少,另外上課、上自習、上網、打游戲等都是導致學生久坐的主要原因,再加上學生普遍對于體育鍛煉的意識淡薄,使得缺乏體育鍛煉的問題更嚴重,而久坐和缺乏體育鍛煉的危害也是極大的。

3.3 進餐時長、刻意節食行為是民族院校大學生BMI主要影響因素。

經有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發現,吃正餐時長、刻意節食行為與BMI等級有著顯著的負相關。吃正餐時長越短,吃飯速度越快,食物未經充分咀嚼而進入消化系統,容易給胃腸道增加負擔,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時容易引起食欲亢奮,導致進食量過多,從而造成BMI升高??桃夤澥车膶W生,每日進餐次數少,這樣就滿足不了機體需要量,造成下一次進餐時機體處于極度饑餓狀態,從而導致攝入更多的食物,熱量也隨之攝入過多;與此同時,餐前過于饑餓,進餐后機體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會將更多的熱量轉化為脂肪儲存在體內,導致BMI上升。

結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生活方式對民族院校大學生的BMI有影響,其中進餐時長、刻意節食行為是BMI增高的危險因素。規律飲食、均衡營養,正常作息、保證睡眠,適當運動是保持BMI正常,提高民族院校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林夢嫻,聶四平.2034例大學生BMI與身體素質指標的相關性[J].貴州醫科大學學報,2020,45(05):569-572.

[2]張海軍,董曉蕾,張永法,等.不同碳酸飲料飲用頻率與中學生BMI的相關性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20,47(20):3713-3715+3753.

[3]蔡農,付明,尹迎春,張仕林.體質指數與大學生體質健康指標相關性的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04):58-59.

[4]王少春,聞一平.不同BMI等級大學生間身體素質的比較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7(05):72-74+93.

[5]劉朝輝.隱性肥胖女大學生身體指標與生活方式的相關性[J].中國學校衛生,2019,40(03):454-457.

[6]徐劃萍,邱慧.大學生生活方式與體質健康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36):60-63.

[7]張明. 維漢大學生身體形態及生活習慣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

[8]施瑾.大學生健康生活方式現狀及群體差異性特征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19.

[9]裴桐. 江蘇省高中生體重分布特征與體質差異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7.

[10]錢媛媛,唐鳳,周旭,黃玲玲,張玉燦.在校大學生生活方式與心理狀況調查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0(05):154-155+167.

[11]Crovetto M,Uauy R. Recommendations for cancer prevention of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 WCRF) ; situational analysis for Chile [J]. Rev Med Chil,2013,141( 5) : 626-63

[12]王欣,許怡.夜宵食用人群機體代謝狀況的橫斷面調查研究[J].海南醫學,2020,31(18):2426-2428.

[13]趙士金,劉鳳林.論女性節食減肥對身心健康的影響[J].中外企業家,2020,18:244-245.

[14]夏娟,卓勤,何宇納.膳食脂肪攝入與慢性病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中國食物與營養 ,2015,21( 11): 64-67.

[15]張弛. 青春后期大學生身體成分變化特征及影響體脂含量相關因素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2010.

作者簡介:席建蓉,女,1999.08.13,貫籍:青海省,土族,本科,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培訓中心,1747387802@qq.com

通訊作者:彭晶,西北民族大學醫學部護理系,46110508865@qq.com

猜你喜歡
生活方式體質健康相關性
社會生活方式變遷對散打運動發展影響研究
影響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要素庫及權重分析
影響西安市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統通信性能分析
小兒支氣管哮喘與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相關性分析
腦梗死與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關性研究(2)
腦梗死與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關性研究
獨立學院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