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LT、AST、TBIL水平的臨床分析

2022-06-15 01:59李曉琴
健康體檢與管理 2022年5期
關鍵詞:病毒性肝炎

李曉琴

【摘要】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LT、AST以及TBIL水平的變化意義。方法:選擇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間收治的6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擇60名健康人員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中,急性病毒性肝炎2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24例、肝硬化16例,檢驗兩組患者的ALT(血清谷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以及TBIL水平(總膽紅素)。結果:觀察組患者的ALT、AST、TBIL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且隨著疾病的嚴重,ALT、AST、TBIL指標也隨之上升,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診斷中,血清ALT、AST、TBIL是診斷病毒性肝炎的關鍵指標,值得臨床研究和借鑒。

【關鍵詞】病毒性肝炎;血清谷氨酸氨基轉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

病毒性肝炎是因肝炎病毒所導致的一種具有傳染性的疾病,包括甲型、乙型、丙型。該疾病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包括了腹痛、惡心,因為缺乏特異性,所以早期的診斷較為困難,若無法及時有效治療,疾病將會進一步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癌,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影響。故早期準確診斷,為早期治療提供臨床指導十分重要。在相關研究中顯示,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ALT、AST、TBIL可以反饋機體肝臟功能的變化情況,故將其應用于病毒性肝炎的診斷中,可以顯著提高疾病的診斷符合率。故本文將對我院病毒性肝炎患者檢測血清ALT、AST、TBIL,分析其變化情況和意義,現對結果進行闡述。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間收治的6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擇60名健康人員作為對照組,觀察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齡21~67歲,平均年齡(46.35±5.70)歲,急性病毒性肝炎2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24例、肝硬化16例;對照組患者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齡23~78歲,平均年齡(45.01±6.20)歲,兩組患者的各項基礎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存在可比性,P>0.05。

納排標準:所入選患者均符合病毒性感染的臨床診斷標準,年齡20~70歲,存在腹痛、惡心等臨床癥狀。排除肝硬化、血液系統疾病、精神障礙者,合并高血壓、心臟病等內科疾病患者。

1.2方法

分別對兩組研究對象檢測ALT、AST、TBIL,方法為抽取晨起空腹靜脈血5mL,3000r/min,離心10min分離血清,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血清各指標進行檢測。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研究對象的ALT、AST、TBIL指標變化情況,并分別收集觀察組中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以及肝硬化的ALT、AST、TBIL變化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1.0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經t檢驗,計數資料經x2檢驗,以(%)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2.結果

2.1兩組研究對象的血清ALT、AST、TBIL指標變化情況

其中,觀察組的各項指標分別為(95.2±22.5)、(80.4±17.8)、(24.1±3.6),由此得知,觀察組的血清ALT、AST、TBIL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2.2觀察組中各疾病的血清ALT、AST、TBIL指標變化情況

在觀察組中,以肝硬化的血清ALT、AST、TBIL指標最高,分別為(134.5±28.6)、(105.1±26.4)、(30.7±4.5),由此可知,隨著疾病的發展,血清ALT、AST、TBIL水平也在不斷上升,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2。

3.討論

病毒性肝炎作為一種因肝炎病毒所導致的傳染疾病,當機體肝臟受到影響時,肝細胞會發生變形,細胞質內的蛋白、酶類等均會向血液滲漏。當患者疾病隨時間發展,肝細胞器會受到嚴重損傷,細胞核中的蛋白含量也會隨之上升。在患者不同疾病的階段,肝臟生成的代謝物也均不相同,利用這一特性,可以為病毒性肝炎的臨床診斷提供指導。

ALT參與機體蛋白質的代謝,若機體肝臟受到影響,ALT會經肝細胞中流出,在血液循環下進入外周血中,故病毒性肝炎患者的ALT水平較之正常人群明顯上升。AST多存在于機體剛細胞中,正常情況下在血液內的水平偏低,若機體受到肝炎病毒的影響,會導致肝臟細胞死亡和損傷,AST會在短期內經肝細胞進入血壓。人體血液中老化的紅細胞經過時間變化后,血紅蛋白在機體中代謝,形成TBIL,經過人體的排泄排出體外,在一般情況下,機體內的TBIL水平較低。因為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細胞受到影響,會阻礙衰老紅細胞內血紅蛋白的代謝,使得TBIL無法排出體外,長期停留在血液內,這也是該指標上升的主要原因。結合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較之正常人群,血清ALT、AST、TBIL指標上升,并且以肝硬化患者的ALT、AST、TBIL指標最高,由此得知,隨著患者疾病的加重,血清指標也會隨之上升。

綜上所述,在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診斷中,血清ALT、AST、TBIL水平的變化為疾病的臨床診斷提供了有效指導,值得臨床研究和借鑒。

參考文獻

[1]孫麗.病毒性肝炎診斷中相關常規生化檢驗指標的應用意義[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20):181+183.

[2]李淑麗,陸善詞,王軍,楊海輝,何娟,梁連輝,高文軍.血清谷胱甘肽還原酶活性水平評估乙型肝炎肝損傷患者的臨床價值[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20,41(15):1844-1848.

[3]盧瑾.ALT、AST、ALP對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發生發展的影響研究[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20,27(01):67-69+95.

猜你喜歡
病毒性肝炎
異丙酚用于病毒性肝炎患者胃鏡檢查臨床分析
病毒性肝炎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參數變化的意義
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臨床應用意義探究
安絡化纖丸合西藥治療瘀熱互結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43例臨床觀察
在病毒性肝炎診斷中相關常規生化檢驗指標的應用價值分析
病毒性肝炎合并心肌損傷的臨床研究
病毒性肝炎應用痰熱清注射液聯合西藥治療的可行性分析
凝血四項檢測對病毒性肝炎的診斷價值評估及分析
縉云麻鴨雛鴨病毒性肝炎的中西醫治療
雛鴨病毒性肝炎并發沙門氏菌病的診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