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護理技術應用于消渴病痹癥的效果觀察

2022-06-15 06:11王琴梁雅云
健康體檢與管理 2022年5期
關鍵詞:效果觀察

王琴 梁雅云

【摘要】消渴癥痹癥與西醫中糖尿病周圍性神經性病變一致,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糖尿病并發癥,臨床中并不罕見。消渴癥痹癥的主要臨床癥狀是肢體麻木攣急疼痛、或痿軟無力、腰膝酸軟,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極大的影響。關于該疾病的治療,當前尚未有根治的藥物或療法,患者通常需要終身治療。為探究消渴病痹癥患者應用中醫護理技術的療效及應用價值,本文將患者采取分組對照研究。

【關鍵詞】中醫護理技術;消渴病痹癥;效果觀察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接收的消渴癥痹癥患者80例,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48~76歲,平均(66.03±8.05)歲;病程5~19年,平均(13.21±2.51)年;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49~76歲,平均(66.18±7.44)歲;病程6~20年,平均(14.02±1.08)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可比性(P>0.05)。納入標準:(1)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本研究;(2)患者隨訪情況好,配合度高;(3)所有患者由臨床癥狀診斷(診斷標準參考WHO有關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斷)、中醫學鑒定等確診為消渴癥痹癥患者:跟腱反射陣痛或反射減弱,下肢灼痛、刺痛、麻木或發冷,足背脈搏與常人無異,但時常感覺麻木或無痛覺;(4)患者在本研究開展前未接受過同類型治療干預。排除標準:(1)排除認知障礙、智力缺陷等患者;(2)排除病歷資料殘缺患者;(3)排除存在嚴重肝腎功能異?;颊?(4)排除治療依從性較差患者;(5)排除合并其他類型感染患者。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西醫治療,如降糖治療,配合糖尿病??谱o理指導,如服藥指導、生活起居、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皮膚護理、防低血糖護理指導、情志護理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中醫護理技術,具體如下:(1)中藥足部泡洗:將舒筋洗外用顆粒(成份有威靈仙、蘇木、鉤藤等)1包兌水放置于泡洗木桶內,調整溫度至39℃~40℃,指導患者將患肢放到泡洗木桶內,覆蓋毛巾,浸洗雙足,浸至腳腕以上,泡洗時間約為20min,1次/d;(2)口服方藥:①氣虛血痹:[方藥]補陽還五湯加減。生黃芪30~50g,川芎、當歸尾、赤芍、地龍,各15g;桃仁、紅花各10g,隨癥加減。②陽虛血痹:[方藥]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生黃芪30g,桂枝10g,赤芍12g,甘草6g,大棗10g,生姜3片,隨癥加減。③陰虛血痹:[方藥]芍藥甘草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白芍20g甘草5g桃仁10g,紅花10g,當歸15g,川芎15g,生地15g,隨癥加減。每日服1劑;(3)中醫穴位按摩、穴位貼敷:取穴內關、血海、三陰交、足三里穴作環旋按摩,每穴按摩5min,可教會患者自行按摩。穴位貼敷藥物采用活血散:含川芎、獨活、生川烏、生草烏、木瓜等,每日一次,每次貼6h,注意觀察患者皮膚情況,如有不良反應及時匯報醫師[1]。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療效及中醫癥候積分。療效(治療有效率)評估標準:(1)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如針刺感、乏力、四肢麻木等得到顯著改善,患者自覺體征或癥狀消失;(2)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如針刺感、乏力、四肢麻木等均有改善,患者自覺體征或癥狀好轉;(3)無效:患者臨床癥狀如針刺感、乏力、四肢麻木等無改善甚至加重,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100%。中醫癥候積分為27個項目,多方面評估患者的癥狀改善情況,包括肢體寒冷、肢體疼痛、肢體麻木等等。0分顯示不存在癥狀,1分顯示癥狀較輕,2分顯示癥狀中等,3分顯示癥狀嚴重,得分越高患者癥狀越嚴重。

1.4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25.0軟件處理,計數指標以(n,%)表達,實施t檢驗;計量指標以(x±s)表達,實施χ2檢驗。(P<0.05),說明差異明顯,存在統計學優勢。

2結果

2.1對比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候積分變化情況

治療前,對比兩組中醫癥候積分,差異不明顯(P>0.05);療后,兩組中醫癥候積分有遠遠地提升,觀察組提升幅度較大,組間對比差異突出,存在統計學優勢(P<0.05)。

2.2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

治療后,觀察組臨床療效明顯超過對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突出,存在統計。

3討論

中醫領域中,消渴病痹癥主要致病機制是患者由于脾失健運、腎氣不足等因素導致機體消化吸收的營養物質不能為己所用,使水谷精微阻滯于血脈中,引發血瘀、脂瘀、糖瘀等臨床癥狀,慢慢發展成為消渴病痹癥。中醫范疇中認為,腑臟與機體體表是一個密切的、不可分割的整體系統,中藥穴位貼敷可有效改善慢性病患者的體質,調節其免疫系統,且無毒副作用,療效好,腧穴有儲存藥物的功效,患者行穴位貼敷護理治療,能夠延長中藥的藥效,穴位貼敷療法能將藥物的理化功能長時間儲存在穴位當中或釋放入機體內,整體調節患者的肢體功能,改善疾病癥狀。中醫護理技術的應用包括:護理工作者結合患者實際病情特點,把常規中醫療法通過辨證論治的方式給予聯合治療。如:中藥熏服或內服、艾灸、針灸等,能獲得較理想的療效。本研究發現:消渴病痹癥患者在選擇中藥足部浸泡過程中能達到活血通絡、促進局部腠理等功能,利用中藥浸泡能將相關藥物逐步滲透到脈絡中,聯合穴位刺激、敷貼等,促進氣血循環,達到活血化瘀、陰陽平衡等目的,減輕患者的肢體疼痛、手腳麻痹等病癥。本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有效率75.00%(30/40)、觀察組95.00%(38/40),數據差異有統計學顯著性,P<0.05(χ2=6.2745);觀察組中醫癥候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顯示,中醫護理技術可有效改善患者肢體情況,傳導神經反應速度更高,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結束語

綜上,消渴病痹癥患者應用中醫護理技術的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范厚瓊.中醫護理技術應用于消渴病痹癥的臨床效果探討[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10):175-176.

[2]張明明,馬先紅.中藥熏洗在消渴病痹癥中醫臨床方案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97):145-146.

[3]孫芹.當歸四逆湯加減治療消渴病痹癥寒凝血瘀證的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72):70.427F0DCD-0849-4BF6-9BD3-4381515DB5A4

猜你喜歡
效果觀察
剖宮產護理中個性化護理的應用效果研究
優質護理用于外科患者護理的效果
無痛胃腸鏡用于兒童胃腸病診治的效果觀察
對重癥手足口病患兒實施綜合性系統性護理的效果觀察
臨床尿液常規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策略及效果觀察
社區健康教育課堂對更年期婦女干預效果觀察
前房穿刺在青光眼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