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綠色環境發展綠色產業振興縣域經濟

2022-06-16 22:46段平
成功營銷 2022年6期
關鍵詞:縣域經濟

段平

摘要:眾所周知,縣域經濟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改善縣域經濟產業結構,提升綠色產業在縣域經濟中占比的規劃,是國家社會主義新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本文就當前縣域經濟在發展綠色產業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從發展綠色產業的角度提出優化方案,又從主客觀兩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政策研究,最后總結出發展縣域綠色產業的辦法。

關鍵詞:綠色環境;綠色產業;縣域經濟

引言:國家號召縣區發展綠色產業目的在于優化國家產業結構??h域經濟體量較大但比城市小許多,在發展過程中抵抗經濟風險能力較差,發展綠色產業可以很好的調整其產業結構。綠色產業是指通過研發技術、生產產品、合理利用資源等方式對經濟產業體系進行調整和發展,達到解決環境污染,保護自然環境資源不受破壞的目的。

1 嚴重的生態環境破壞境況

1.1 發展建設中的生態環境破壞

個別縣區在發展建設城區過程中,全局考慮不足,發展步子邁的過快,忽略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比如在進行城鎮和新村建設時,大量進行拆遷活動,出現山林被毀、河流改道等人為環境破壞;城鎮產業規劃時也會產生不合理的現象,在第一第二產業占比過重的資源型城市,工業園區的泛濫建設浪費了大量優質土地。

1.2 工業化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

改革開放以來,部分地方官員熱衷于引進各種產業。為了發展經濟,部分縣區不惜以“犧牲環境換取眼前發展”的做法,一些大城市產業升級規劃中淘汰出來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煤色鋼產業等低端高污染產業被大量引進,這些經濟效益低下、給環境造成破壞的產業,在當今產能過剩的大環境下,已生存艱難。

1.3 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的生態環境破壞

部分企業家,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會對山林以及耕地進行不合理改造;也有部分政府部門為了減少植樹預算,將正常植樹替換成殘次品種。這種行為不僅造成水土流失,還會對土壤結構造成極大的破壞。另外,對于一些水產養殖戶,為了提高水產產量,故意往江河湖海等養殖區域過度投入化學藥劑,造成了水源污染等。

1.4 資源過度開發造成生態環境破壞

在縣域進行城鎮土地規劃中,大幅開發灘涂、圍湖圍海造地,嚴重破壞生態環境。有些縣域缺乏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只考慮眼前短暫的經濟效益,針對當地的礦產資源,引進低端開采企業。甚至對于礦產資源所在地,大量私人組織私自開采,這些私人作坊工作效率低,開采后的廢棄物又胡亂堆積,嚴重破壞了周圍生態環境。

2 發展綠色產業是實現縣域綠色發展的基礎

從胡主席提出“科學發展觀”思想,我國就拉開了經濟產業改革的序幕,各種產業升級轉型活動轟轟烈烈地展開。2005年8月15日,在浙江安吉余村,時習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它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目前,從經濟發展的階段看,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進入新常態的關鍵階段,必須培育壯大新動能、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發展新經濟。同時,國家不斷提倡發展光伏、風能、新能源車等綠色高科技產業。這些綠色產業的發展勢頭極其旺盛強勁,各種新能源高科技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源源不斷出現。

另一方面,傳統產業的發展掣肘極多,各產業間結構的矛盾極大,傳統產業并不能很好地引領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而綠色產業和綠色產品的使用發展可以很好地彌補傳統落后產業的缺陷。綠色產業具有生產效率高,產品性能好,對環境危害小等優點。從目前來看,綠色化產業正逐步成為世界產業結構調整的新方向和國與國之間競爭的新一輪著力點。大力發展綠色產業,企業需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另外,我國逐步完善的綠色產業鏈對國家民生大計產生了極大的作用。隨著綠色低碳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節能減排、大氣治理、城市綠化等政策不斷實施,我國最終會達成綠色發展的宏偉目標。

3 發展綠色產業的優化方案

3.1 技術綠色化

技術綠色化是指遵循生態原理和生態經濟規律,走科學規律發展道路,以減少資源浪費,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減少污染,達到生態環境與人類和諧發展的目的。這需要縣域大量引進綠色科學技術,改良傳統生產工藝,使農副產品達到“無公害”要求。技術綠色化要求縣域加大對綠色科學技術的研究投入,積極向村民市民宣傳綠色發展思想。另外,加強完善技術轉化機制,引進高端技術人員,將科研技術轉化為綠色產業成果。

3.2 產品綠色化

縣市場監管部門要注重對產業的生產監督,安排監管人員對生產企業定期抽查。產品的綠色化需要政府呼吁企業不斷改進生產工藝,根據綠色化發展方針加大對產品的創新研究,使其既健康環保,又能受市場青睞。通過這種方式,產品在綠色化過程中不斷減輕環境壓力,實現產業健康發展和環境保護齊頭并進的目標。

3.3 服務綠色化

服務綠色化是從營銷服務入手,通過綠色健康的營銷手段來提升綠色產業的口碑以及提高人們對綠色產品的認知?,F如今,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和環保意識不斷提升。綠色服務成為企業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又一重要措施。近年來國家不斷宣傳綠色消費理念,指導消費者如何辨認產品的綠色技術程度。這就倒逼企業努力提升產品品質,減少資源消耗,促進產品價值提升,使企業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3.4 管理綠色化

綠色化管理是指通過安排工作人員進行社會環境進行綠色化管理,積極發動社會群眾傳播綠色環保思想。綠色化管理的三個舉措分別是:(1)研究:“在進行產業規劃設計時將綠色環保產業列為主要考察對象之一,將環境因素考慮在內”;(2)循環利用:“提倡‘變廢為寶’,引進和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提高廢棄物的使用率,減少不必要資源浪費”;(3)保護:“號召群眾積極參與自己周圍生態環境保護,對內、對外宣傳綠色環保思想”。這些舉措可以優化產業資源的有效配置,提升各企業的生產效率,改善企業經營環境,給其他企業樹立企業道德標桿和良好形象。

4 縣域在發展綠色產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4.1 內部因素

4.1.1 我國綠色產業起步較晚,在大部分縣市還沒有得到政府的重點關注。而且在大部分縣市地區,綠色產業規模小、體量大部分只有幾百萬。它們的管理制度也不夠合理,部分企業內部也存在管理混亂的現象。這些企業的產業結構相對來說比較單調,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也遲遲得不到解決。

4.1.2 綠色產業前期投入成本高,部分產業生產收入周期長,許多小企業就是因為資金鏈斷裂,不得不早早申請破產倒閉。另外,綠色產業的整體科技發展水平不夠高,大部分企業由于科技含量不足,不能形成有效的企業競爭力,導致企業經營困難。

4.1.3 綠色產業的行業規范不統一,企業間競爭激烈,為爭奪市場份額,企業會將產品外包給一些“三無”生產作坊。除此之外,企業不重視品牌的重要性,將自己商標隨便授予一些不良廠商,產品品質得不到有效保證。

4.1.4 企業缺乏資金支持,地方政府對綠色產業扶持力度不夠,這樣的企業在發展初期容易“夭折”。

4.1.5 產業發展方向不明確,規劃模糊。部分縣市在進行產業園區建設時,沒有進行合理規劃,園區的產業目的方向不明確,在引進產業初期,政府也沒有對自己本地的實際情況進行考察,引進對象不加以甄別,產業結構變得極為混亂,造成了資金的大量浪費。另外,縣政府部門對產業政策落實力度不夠,嚴重影響綠色產業的發展進程。

4.1.6 對接國際貿易困難,影響出口進度。我國當前還未對綠色產品出口檢驗出臺統一標準,大部分檢驗標準是地方性的,散亂的。與此同時,國際市場風云變幻,多邊貿易等協定越來越不適用,大的貿易環境極端多變,綠色產品生產可能會面臨不符合出口標準的問題,給綠色產品的出口造成了困難。另外,西方國家出臺的許多單邊制裁協定,也給我國綠色產品出口帶來不良影響。

4.2 外部因素

4.2.1 一些縣級政府的綠色產業觀念相對落后。部分縣域對綠色產業發展規劃認識不夠清晰,忽視了落后污染產業帶來的水環境惡化、空氣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的環境問題。造成縣域經濟產業萎縮,營商環境也日益惡化的現象。

4.2.2 縣級政府的自我發展定位不清晰。一方面,政府的過多干預,使得綠色產業資源配置混亂;另一方面,許多縣政府對上門的企業“來者不拒”,不對企業進行仔細甄別,一味追求項目數量和資金。

4.2.3 地方保護主義帶來的惡劣影響。對于外來的綠色產業,地方縣級政府抬高了落地經營門檻,一味對本土產業進行維護,這樣給整個地方經營環境帶來了惡劣的影響,同時也限制了企業自我的發展。

4.2.4 農業污染嚴重。農業污染生產工具的大量使用,會讓土壤危害物質含量大幅提升。周邊工業廠區在污染所在地的土壤水源時,也會對綠色產業有影響。含有大量排出工業廢水的企業對綠色產業影響也極大,土地板結、肥力下降、土地鹽堿化等問題給縣域經濟綠色產業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4.2.5 胡亂執法,執法不嚴的亂象依然存在??h級政府對市場監管不嚴,為了追求利益,地方政府過度執法,甚至做出“殺雞取卵”的舉措。地方環保工作人員由于自身認識的有限,對企業生產監督不足,不能及時發現問題,使得企業生產過程中出現大量污染問題。

5 發展縣域綠色產業的辦法總結

5.1 因地制宜,發掘本地特色資源

結合地方存在優勢,堅決貫徹經濟生態理論和可持續發展觀的方針。同時借鑒外地以及國外先進經驗,走多層次建設,多元化發展的道路。結合市場機制,積極引導商戶企業入駐產業示范區。管理綠色產業示范區時,發展、監督兩手抓,積極引進高端技術,推進產業技術革新,安排人員嚴格監督,做好示范區產業的模范帶頭作用。政府部門要堅持發展綠色經濟的主要方針,利用好示范區的地理、基礎設施建設優勢,推進其他產業的園區建設。同時,縣政府要優化本地產業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和所有制結構,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使二者達到和諧統一[1]。

5.2 積極倡導龍頭企業的帶頭示范作用,促進綠色產業又快又好發展

政府部門應當給予龍頭企業一定的政策支持:如稅收、土地、宣傳投入、人力資源、資金提供等,讓其成為當地綠色產業的招牌和生力軍。在龍頭企業的帶領作用下,其他民營企業可以積極開拓思路,號召農民參與綠色產業的建設,采取“你出資金技術,我提供人力和土地”的合作經營方式。龍頭企業要帶頭拓寬經營渠道,加大技術研究投入,努力開發新型產品,提高產品競爭力。同時,政府號召龍頭企業帶頭成立產業協會,制定統一行業規則,保護廣大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權益。

5.3 加強技術的開發與成果轉化

企業生存的根本就在于技術的不斷創新。加大綠色產業的研究投入,只有這樣綠色產業才能不斷發展壯大。促進科研成果轉化,需要企業重視科研隊伍的培養,在企業內部建立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另外,政府部門可以建立一批綠色產業科技研究基地,開展人才引進的政策活動,讓產業示范區與科技基地結合起來,促進綠色產業的整合升級。另一方面,龍頭企業要帶頭“走出去”,與外面優秀企業進行交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助力整個綠色產業跨一個臺階,營造健康的市場環境。需要注意的是,企業在進行創新研究時,要結合當地獨特資源,因地制宜,與現代生態環境保護、高質量的綠色農業總方針呼應。這樣綠色產業在社會發揮的作用更大。

5.4 進行深入研究產業布局,不斷促進產業升級,形成新的產業格局

在當前,應該注重對農作物的培育,加強研發高效化肥。兩者是綠色農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只有不斷突破技術,不斷改良作物的品種,企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在其他方面,則需要注重土壤結構的改良,進行耕地恢復,大面積建設林區,育草區則采用無人機進行播種?;謴徒】档纳鷳B鏈,對研發新品種有著重要作用。對于動物養殖方面,可以引進相關養殖企業,形成相對科學完善的產業格局[2]。

5.5 加強綠色產業的法治化建設,為企業經營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全面、科學、合理精簡產業收費制度,避免多收、重復收費。另外,加大對環保項目的收費,比如排污收費項目,垃圾運輸,放置費用等。這可以提高企業的環保意識,促進企業生產標準的提升。適當調整污染治理費用的收取,防止企業利潤過低,使綠色產業良性發展。對于做好帶頭作用的企業,可以設立獎勵條款,適當采用經濟補償方式對企業進行獎勵,同時做好對該企業的宣傳。建立產業環保技術標準,積極引導企業將技術標準作為公司生產規范。另外,對違規企業采取警告、罰款、遷移等方式進行處罰[3]。

5.6 拓展資金籌措渠道

多開展企業與銀行機構交流會,通過多種方式為企業發展提供貸款融資渠道。組織金融機構開展座談會,為企業發展提供一定的無息貸款或低息貸款。政府圍繞重點扶持產業,積極幫助有需要的企業爭取項目資金。在原材連基地的設施建設方面,讓扶貧貸款、小額信用貸款扶貧資金也相應有所傾斜。政府部門也需要對各種產業統籌兼顧,面對綠色產業,加強對水利、農業、林業、農業的綜合開發。政府申請項目時要結合當地產業結構,重點支持當地特色綠色產業發展[4]。

5.7 政府部門可以從群眾入手,加強環境法治宣傳,提高農民環境意識和法律意識

農民十分欠缺法律意識,這樣縣政府在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時就需要有針對性。在宣傳內容上,采取多樣化,通俗易懂的方式對村民進行宣傳。積極引導村民開展綠色生產方式,吸引企業加大技術改革投入。同時倡導市民綠色健康消費,使社會形成良好的綠色生活理念[5]。

5.8 政府積極作為,加大對綠色產業基礎設施投入,努力營造生產經營優良環境氛圍

通過宏觀調控手段,政府對新入綠色產業采取定期免稅優惠。同時,適度放手讓企業自主經營,提升企業生產管理經驗,提高企業生命力。監管部門應認真監督,維護市場秩序,完善監管機制,為企業競爭創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5.9 加大企業的營銷投入,政府幫助企業拓展營銷渠道,安排與其他地方互補綠色產業的聯系,完善產業的營銷機制

對營銷理念進行創新,建立“營銷-供給-生產”的新理念,進行規?;a改革,提高產業生產速度。帶領企業學習現代化互聯網經營手段,擴大線下營銷門店的投入,建設縣域綠色化經濟發展道路。推行龍頭帶領機制,創立三個等級:綠色產業、綠色產品、綠色品牌的建設方針。發揮好龍頭企業的帶領作用,拉動農民,工人就業,推動進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穩步邁進。

6 結語

當前,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尤其是我們的產業振興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對于高耗能,低產能的高污染落后產業,縣政府應堅決抵制,不能在發展經濟同時出現生態環境破壞的現象。既要保證縣域經濟的又快又好發展,又要保證生態環境治理政策穩步推進??h域經濟要走的是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綠色產業與這個發展方針是極為契合的。又好又快發展綠色產業,有利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愿景。

參考文獻

[1] 楊孝偉. 對搞好綠色產業建設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思考[J]. 安徽行政學院學報, 2007(3):63-65.

[2] 張義豐, 張吉福, 馬安全. 我國縣域經濟綠色發展方式轉型的典型剖析——以山西省大同市"左云綠"為例[J]. 中國生態文明, 2018(3):6.

[3] 寇賢華. 南平各縣市區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光澤:提高縣域經濟綠色GDP[J]. 福建林業, 2014(3):1.

[4] 郭翔宇.鄉村振興視角下綠色產業的發展研究[J].南方農機,2022,53(09):117-119.

[5] 郭二果,張樹禮.雙碳背景下內蒙古綠色產業發展管理對策[J].北方經濟,2022(01):42-44.

猜你喜歡
縣域經濟
鄭州市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分析
縣域經濟發展分析
外向型縣域經濟的跨境電商模式研究
“營改增”全面實施后對進賢縣地稅收入的影響
新常態下縣域經濟發展問題與對策
京津冀協同發展模式下河北省縣域經濟產業集群問題研究
山東省縣域經濟發展評價研究
淺議縣域經濟在招商引資中面臨挑戰和機遇之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