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互動儀式鏈理論的鄉村小學體育課堂內涵研究

2022-06-21 22:30姜曉衛
體育時空 2022年9期
關鍵詞:鄉村小學體育課堂

姜曉衛

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5-095-02

摘? 要? 美國社會學家蘭德爾·柯林斯于2003年提出互動儀式鏈理論,強調在相同的關注焦點下,群體成員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產生的情感能量,形成互動鏈。如果把這種群體情感能量與我國鄉村小學的體育課堂教學結合起來,既能彌補鄉村小學體育條件的欠缺,又能提升鄉村小學體育課堂內涵,培養小學生的成就感、歸屬感和榮譽感,更好地促進小學生身心協調,健康成長。

關鍵詞? 互動儀式鏈? 鄉村小學? 體育課堂? 教學內涵

一、互動儀式鏈理論

互動儀式鏈理論是由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家蘭德爾·柯林斯于2003年提出的。他認為,社會中每一個個體的形象都是在互動中形成的,這種互動是社會動力的來源。對于一個組織或群體來說,將這種儀式產生的情感和符號聯結起來,就能夠構成群體的思想、道德規范和群體文化的基礎。儀式產生的情感能量和符號能夠進一步促進互動儀式,形成循環。

根據柯林斯的觀點,互動儀式鏈的發生過程包括四個要素:第一是身體共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需要聚集在同一場所里;第二,有一定的圈層界限,對局外人設定了某種界限;第三,共同的關注焦點,人們的注意力需要集中在相同的對象或相同的活動上;第四,共享情感體驗,人們會分享產生的共同的情緒或者相同的情感體驗。當這些要素不斷累積,關注點不斷聚積一致,個體的情感能量爆發,彼此作用之下形成群體團結。群體越團結越能激發個體情感能量,個體情感能量越大越能促進群體團結,這樣循環往復,形成互動鏈[1]。

由此可以看出,互動儀式鏈的要點是在相同的關注焦點下,群體成員參與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巨大情感能量,這是人類交流互動的核心要素[2]。如果把這種群體情感能量與我國鄉村小學的體育課堂教學結合起來,既能彌補鄉村小學體育條件的欠缺,又能提升鄉村小學體育課堂內涵,促進小學生身心協調,健康成長。

二、我國鄉村小學體育課堂現狀

(一)教學條件

體育課堂不同于其他學科課堂,需要許多必備的硬性條件。首先是場地,如田徑場、籃球場、足球場等等,其次是體育設施與體育器材,如乒乓球臺、羽毛球場、跳高跳遠撐桿木馬以及各類球具等等。在城市小學,由于經濟支持,資源集中,體育課堂教學硬件得以保障;但在鄉村小學,因為場地受限或經費支持不足,有些鄉村小學只有一塊空地供學生做操以及跑步等體育活動,體育功能非常欠缺,體育課堂各類體育項目必需的場所、設施與器材不齊全,不足以滿足體育課堂的教學需求。

(二)教學內容

體育課程教學內容應該豐富多彩,人人參與,寓教于樂,但是由于鄉村小學條件所限,小學生年齡偏小,體育教學變成繞操場跑圈,單一乏味,體育課堂變得可有可無,形同虛設。究其原因,首先是因為教學觀念所致,一些鄉村老師認為,體育教學就是帶學生玩,不出事就可以了。其次是忽視講授體育知識、運動技能,忽視培養體育精神與體育榮譽。

(三)教學師資

體育教師應具有專業的體育知識,富有創新和挑戰的精神,在教學中應發揮“領頭羊”的作用,但由于城市和鄉村教育發展的不平衡,鄉村小學體育教師大都不是科班出身,往往由其他教師兼任,或學校管理人員兼任,因為缺乏體育專業知識背景,他們應對不了多種運動項目的授課,變成“趕鴨子”上課,放任自流。有的老師甚至言語過激,舉止粗暴,造成學生厭學心理,不利于小學生的發育成長。

三、鄉村小學體育課堂契合互動儀式鏈理論的條件

鄉村小學體育課堂雖然條件簡陋,師資欠缺,但從互動儀式鏈理論角度進行教學創新,激發群體能量,是能彌補硬件不足帶來的缺憾的。鄉村小學體育課堂契合互動儀式鏈理論的條件分析如下。

(一)身體共在

身體共在是互動儀式鏈理論的必備條件,強調“我在場”的物理屬性??铝炙拐J為,身體共在指的是由兩名或兩名以上的人處在一個共同的空間當中,密集的身體聚集是建立起集體興奮的第一個關鍵步驟,通過這種集體興奮能夠產生一種“觸電感”。在這個共同空間當中,他們雖然都是獨立的個體,但是都能夠互相影響。

體育課堂不同于其他學科類課堂,像語文數學課堂以老師講授為主,而體育課堂強調學生參與為主,特別鄉村小學,體育設施簡陋,學生年齡較小,體育老師的課堂教學更應激發學生的積極能動性,力求每一名小學生的“身體共在”,來促進身心發展。

(二)有一定的圈層界限

“圈層界限”可以理解為設限行為或者對外屏障,包括準入界限和符號界限。不可毫無限制地由人自由進出,在場域中的人也明白誰在和他們一起參與互動儀式。

按照國家教育法的要求,小學體育課堂以班級為單位,人數有限制;體育教學場所分室內和室外,其他閑雜人員不可毫無限制地自由進出,每個班級單位學生一起參與體育活動。

體育課堂教學通常以田徑或球類運動為主,而鄉村小學體育課堂則以趣味性體育為主,如跳繩、拔河、跑步等等,通過分組或分班級方式組織比賽,形成圈層界限。

(三)有共同的關注焦點

同一場域中的人的注意力都在某個共同的對象上,進行精神聚焦??铝炙拐J為共同關注是關鍵,它能夠進一步發展共享符號、產生情感聯結。

小學體育課堂強調趣味性,強調人人參與。參與式文化是一種建立在個體對自己的身份認同之上,帶有共享性質且極具創造力的全新文化樣式[3]。首先,體育課堂的趣味性使小學生愿意參與,樂于和其他參與者進行分享和交流;其次,體育精神能在體育課堂得到積極反饋和正面評價,形成精神聚焦。此外,班組體育比賽與競爭,使參與者與參與者之間的聯系較為密切,是一種強聯系,從而形成一個有效且高效的循環鏈。D730889C-D587-47E7-A3E6-7DB47B833E1A

(四)共享情感體驗

柯林斯認為,在共同關注條件下,個體能夠和其他人形成情感連帶。群體成員之間通過多樣的互動,加深了解,加強合作,來共享情感體驗。

體育課堂的直觀性和體驗性,使小學生群體能產生強大的內聚力,大家目標一致,志同道合,關系融洽,互相支持,自信心與安全感高漲,產生強烈的互動傾向,獲得強烈的情感共鳴,進而迸發出巨大的群體情感能量。所以,鄉村小學體育教師要注重小學生的興趣與情緒,營造個體促進群體,群體帶動個體的課堂氛圍,從而加深情感體驗。

四、基于互動儀式鏈理論的鄉村小學體育課堂內涵探討

互動儀式鏈理論背景下的鄉村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創新,既能彌補鄉村教學條件的不足,又能激發小學生的情感能量,充實課堂教學內涵,使鄉村小學體育課堂更加生動有趣。

(一)成就感

成就感來源于認同感。體育課堂通常通過分數、勝負、輸贏來評定成績。對于小學生來說,體育課堂是一個不斷認識自己、突破自己的場所,通過成績的不斷上升,獲得自我滿足和自我認同,并通過自身行為價值的肯定獲得情感能量——成就感。

鄉村小學生處在成長發育階段,認知心理正在形成,通過參與體育游戲、體育比賽、學校運動會等等,班組成員之間潛移默化,相互影響,獲得更多的知識與信息。更為重要的是群體成員對于體育成績、賽場表現的肯定與鼓勵,個體成員不斷自我肯定與認同,信心與動力倍增,這些情感能量對于小學生今后的健康成長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歸屬感

互動儀式鏈中存在形成群體的社會關系符號。符號在特定的情境當中影響群體的互動和認同,對于群體團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馬斯洛提出“需要層次論”,每個人都有“歸屬與愛的需要”。鄉村小學生中,有的父母文化不高,不懂也不重視孩子的精神需求;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與孩子缺乏溝通交流。而小學生在成長的重要階段,急切盼望“心有所屬”。所以,群體活動對于小學生來說,猶如森林之于獨木,大海之于滴水。而小學體育課堂就是一個群體場域,體育教師是課堂的符號,引領小學生共同參加同一體育活動,彼此交流共享情感,小學生產生一種“我是團體一員”的身份認同,進而促進群體團結[4]。當小學體育老師的引領和體育課堂的節奏協調一致,學生群體的共識感和認同感達到最大化。學生群體全身心地投入到同步進行的體育活動中,共同的焦點使其無比團結,共享群體情感能量互動,產生最強烈快樂,獲得歸屬感。鄉村小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獲得的歸屬感,形成了他們的精神家園。

(三)榮譽感

榮譽感是指超乎個人利益的集體意識,是一種熱愛集體、奉獻集體的道德情感,最崇高的榮譽感是國家榮譽感。

體育是力與美的融合展示。力是體育競技的物質基礎,美是體育競技的審美追求。體育賽事最能激發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情懷[5]。鄉村小學生正處于樹立集體觀念的關鍵時期,鄉村體育老師要把握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重視體育的審美教育,通過運動會、比賽視頻、體育游戲等等傳播體育精神,激發小學生的集體意識,培養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崇高的國家榮譽感。

比如,鄉村小學因為場地受限,可以適當增加體育比賽視頻觀賞學習,通過體育觀賞,鄉村小學生不僅學習了體育運動的基本知識,還獲得賞心悅目的精神享受,從而達到為國家榮譽去團結合作、頑強拼搏、堅持不懈、努力奮斗的堅強意志與自豪情懷[6]。

五、結語

在互動儀式鏈理論背景下,鄉村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要注重“情感能量”,鄉村小學體育老師要掌握通過“群體情感能量”來激發小學生的成就感、歸屬感和榮譽感,增強教學內涵,在教師的引領下,形成良性循環,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美]蘭德爾·柯林斯,林聚任譯.互動儀式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2]陳依,郝永華.社會化問答社區中的互動儀式鏈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8(04):19-20.

[3]李欣欣,孫薔薇.互動儀式鏈理論視角下短視頻青年互動行為研究[J].東南傳播,2020(10):115-117.

[4][美]亨利·詹金斯.文本盜獵者:電視粉絲與參與式文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5]梁曉龍.當代中國體育若干基本理論問題[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6]樊勇,朱富民.高校開設體育欣賞課的可行性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1(05):185-186.D730889C-D587-47E7-A3E6-7DB47B833E1A

猜你喜歡
鄉村小學體育課堂
如何提高西藏鄉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淺談鄉村小學電教設備管理
體育課堂教學中口令與隊伍調動規范策略
談體育課堂創設“和諧互動”的認識
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益
關于高校體育課堂“手機”現象的思考
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辦有氣質的鄉村小學
巧用游戲構建快樂體育課堂研究
如何培養鄉村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讓信息技術走進鄉村小學數學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