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政策下寄宿學校六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后實踐作業的設計探究

2022-06-26 16:15楊瓊芳趙思惠黃麗芬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2年14期
關鍵詞:作業設計雙減道德與法治

楊瓊芳 趙思惠 黃麗芬

摘要:近年來,在國家對鄉村教育的大力支持和投入下,鄉鎮寄宿制學校實現了規?;k學,積累了一些成功經驗。但也應看到,不少鄉鎮寄宿制學校在很多方面仍存在諸多難點、痛點。這使得很多農村寄宿兒童沒能真正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對他們的身心健康也產生了一定負面影響。作為被忽視的社會弱勢群體,農村寄宿兒童亟須完善的教育制度為他們撐起一片成長的藍天。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合理調控作業結構,分類明確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加強作業完成指導。

關鍵詞:“雙減”政策;道德與法治;作業設計

“雙減”政策的推進對一線教師來說,是一場巨大的挑戰和考驗。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學科,道德與法治課要積極優化作業設計,增添作業活力,真正給學生自主選擇和發展的時間和空間?;诖?,文章對寄宿學校六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后實踐作業的設計進行探究,以期提高教學效率。

一、立足全面發展,控制作業數量

長期以來,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作業設計存在單一化的知識傾向,缺乏實踐探究性,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雙減”政策的指引下,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師要積極轉變思想和認識,將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作業設計的根本立足點,減少純知識性、重復性作業,布置綜合性作業,增強學生做作業的興趣,提高學生做作業的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另外,道德與法治課本身就帶有德育屬性,在設計作業的時候不僅要設計與授課內容聯系緊密的題目,而且還應該設計有關德育的題目,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品質?!兑庖姟吩凇胺诸惷鞔_作業總量”部分指出“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在日常教學中,由于各科教師之間缺乏溝通,只根據本學科的進度布置作業,導致學生的單科作業看似較少,但作業總量較高,作業用時較長。為了有效地減少作業總量,教師需要服從學校統一管理,加強學科間、年級組作業統籌,合理進行作業調控,切實保障作業質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自覺進行作業總量控制。教授每一節新課時,爭取在課內完成主要的書面作業。如有課外作業,每周的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30分鐘。沒有授課的當天,教師原則上不應布置課外書面作業。不同時布置知識記憶、課外書面和課外實踐探究等不同類型的作業。

二、突出核心素養,豐富作業形式

傳統的作業形式側重對教材單一知識點的考核,多以事實性或概念性知識的記憶為主,忽視作業設計的整體性和系統性,無法有效落實核心素養的培育,也難以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道德與法治作業要突出核心素養培養,依據單元整體設計的理念,做到內容融合。以學科概念和教學單元的主題任務為依托,實現課內教學與課后作業的有機整合,將認知思辨的課堂學習與突出應用實踐的作業內容相結合,豐富作業形式。除了傳統的練習題之外,在道德與法治課的作業設計中,還可以增加諸如主題演講、辯論、小論文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每節課前,老師可以有意安排學生上臺進行3分鐘的課前演講,演講內容要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對當前時政熱點進行評論,可以對學校和班級里最近出現的現象進行評論,可以向大家分享一些學習心得和方法,還可以發表自己對教材中某一框、某一段、某一句話的理解……這份作業看似簡單,卻不易完成。既要求學生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又要求他們事先寫出思路清晰、表達準確的演講稿,并經過不斷練習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在準備演講作業的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表達得到很好的鍛煉,潛移默化地增強人文底蘊,培養其核心素養。

三、設計尊重生命型實踐作業,增強生命意識

好的教育不僅僅要教授學生書本知識,還應讓學生明白生命的奧秘,提升他們的生命意識。因此,教師在設計此類實踐活動時,要注重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更好地享受生活。社會上經常曝光初中生或高中生出現抽煙等不良行為,經過調查,這些學生大多數都是在小學階段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導致他們養成諸多不良生活習慣。因此,教師設計的生存教育方面的作業,要保證能激發學生的生命意識。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級道德與法治《地球———我們的家園》這一課時,教師先明確教學目標,即讓學生認識到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通過學習了解生活中的環境污染問題,給地球上的生命帶來的危害。同時了解人類為了保護地球的資源做了哪些努力,并提高生命意識,積極投身于保護地球的行動中,并在生活中積極踐行。在教授本節課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一邊講解,一邊播放相應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具體可以播放日本水俁病案例視頻,并提出問題:“大家看了這個視頻,想到了什么?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你還發現了哪些環境問題?這些環境問題會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這樣學生都會積極思考,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分析以上問題。在討論互動以后,教師做最后的總結:“我們要尊重自然,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需要被尊重,這樣才能保持物種平衡,作為人類的我們,更要珍惜地球給我們提供的各類資源,不能隨意破壞,否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倍谠O計課后實踐作業時,教師先應用多媒體出示一些關于環保行動的圖片,這些圖片主要是一些環境污染的畫面,學生看完這些圖片就會想到面對環境污染,逃避并不是解決方法,保護環境要從每個人自身做起,人人都要愛護地球,這樣做也是愛護生命的表現。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雙減背景下,需要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寄宿制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工作開展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為了促進整體教育效果的提升,使教育工作滿足時代發展需求,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關注學生,創新課后實踐作業形式,使教育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更加貼近,使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途徑更加多元化。

參考文獻:

[1]陳林濤.立德樹人教育的滲透——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為例[J].新課程教學,2021(10).

[2]邱雙鳳.立德樹人視野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方法探究[J].名師在線,2021(35).

猜你喜歡
作業設計雙減道德與法治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