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研究

2022-06-26 04:16孫祖恒
科教創新與實踐 2022年14期
關鍵詞: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傳統文化

孫祖恒

摘要:傳統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向學生滲透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融入課堂成為必要環節。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展開教育教學進程中,應當積極創新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潛移默化地對學生展開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從而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傳統文化;小學階段

引言:

近幾年以來,在新課程改革持續深入推進的背景下,小學已然成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滲透的主要陣地,并且還能夠開闊學生們的視野,讓學生們的核心素養得到有效提高[1]。因此,教師應當深刻認識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于小學德育與法治學科教學中的重要意義,使小學生能夠更為熱愛我國傳統文化,進而協助學生明確自身的人生方向?;诖?,本篇文章主要分析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旨在為廣大人民教師提供些許意見與幫助。

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重要意義

教師要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引領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熟悉基本的法律常識。此外,教師應積極向學生傳授傳統的文化知識,讓他們在學好道德與法治的同時,既有愛國精神,又對中華民族充滿自豪。知行統一是從古至今一直提倡的,將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的青少年是教育的根本目標[2]。在教育中,教師應該遵循文化教育與道德法治教育相結合的觀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個人道德修養和道德覺悟。

二、傳統文化融入課堂教學的措施

(一)構建生動的教學環境

構建一個生動的課堂教學情景,能夠最大程度激發出學生們對本節課程的學習欲望。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展開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構建一個符合學生們實際學習需求的教學情景。如此則會吸引學生們在課堂中的注意力,從而大幅度提高學生們對于道德與法治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及自主性。但是,如果道德與法治教師所構建的教學情景偏離小學生的知識學習的實際情況,那么則會讓學生們對本節知識學習產生抵觸的心理,從而使課堂教學效率大幅度降低。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展開教育教學進程中,應當與學生們的發展特征及認知規律相結合,重視教學情境的構建,進而進一步幫助小學生充分了解與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內容。

例如,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向學生們講授《我們同有一個家》這節課程內容時,則需要讓學生們能夠深刻認識到56個民族之間,并未有高低與貴賤之分,同時也沒有多寡之分,56個民族之間是平等的,就猶如家人一般。因此,教師在正式上課之前,則可以引導學生聆聽《愛我中華》這一首音樂歌曲,由于學生們十分熟悉這首音樂歌曲,再加之歌曲的旋律較為激昂,這時學生們的情緒則可以在短時間之內被充分調動起來[3]。那么學生們對民族國家的熱愛情感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流露出來。這不但能夠達到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根本目的,同時也能夠真正意義上實現繼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本目的。由此可見,構建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環境,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而言極為重要。

(二)借助經典成語弘揚傳統美德

借助經典成語,一方面可以有效增添學生的文化內涵,讓學生借助成語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借助經典成語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讓學生能更加通俗地理解教學內容,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效果。

例如,在道德與法治“說話要算數”這一節課中,教師需要讓學生了解,朋友之間需要真誠以待、相互理解、講信用,并且能實事求是地做出承諾以及兌現承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提出問題與學生展開互動,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思考。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問題:“小紅和小明約好了,周日在小紅家里一起做手抄報,但是在周日那一天天氣驟冷,并下起了鵝毛大雪,小明心里猶豫要不要去小紅家里做手抄報,你們認為他應該去嗎?”學生大都回答讓小明去小紅家里,因為小明和小紅約好了,彼此之間存在一個約定。在學生回答完成后,教師可以引出成語“言而有信”,言的意思就是說出的話,而信則是指信用,也就是指說話要有信用,讓學生通過學習成語理解“說話要算數”這節課的重點,教會學生要講信用,守原則,不輕易向他人許諾,許下的諾言一定要兌現,因為懂得守信是尊重他人最好的體現。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讓學生知道守信用和失信對他人的影響,使學生能成為一名講信用、守原則的優秀學生。

(三)緊跟時政新聞,奠定文化底蘊

隨著社會的變遷、時代的進步,思想道德也在不斷改進。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程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教師也要結合社會新聞熱點來進行教學,不斷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滲入其中。

例如,在學習“我們愛和平”這一章節時,學生對教材中的戰爭場面有很深的感觸。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關注當下的全球戰爭局勢,分析戰爭產生的原因,并由此引申出傳統文化中關于“和”字的概念,讓學生理解國家“以和為貴”的歷史淵源和深刻含義,充分理解戰爭的殘酷及和平的寶貴,培養學生熱愛和平的美好品質。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愛好和平,但這絕不是軟弱怯懦。孟子有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敝腥A民族幾千年來分分合合,總結出“貴和”與“尚中”的思想,它要求人們做事需包容豁達、不走極端,求大同存小異,和諧致遠,方可長久。這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思想瑰寶,放之四海而皆準,縱觀古今而共存。教師從傳統文化的角度為學生解讀“和平”,能夠讓學生從紛紜的國際形勢中看清是非、明辨真偽,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堅定愛國精神和民族使命。

結束語

總之,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開展過程中,通過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學生能更加深刻地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了解我國偉大的民族精神,而在課下傳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得到有效傳承與弘揚,而且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本身就是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展開教育,通過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如虎添翼,不僅可以有效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質量與效率,還可以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參考文獻:

[1]許艷.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1):284.

[2]段文華.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研究[J].天津教育,2020(31):103-104.

[3]宋云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J].天津教育,2020(26):121-122.

猜你喜歡
小學階段道德與法治傳統文化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試論小學階段開展課外閱讀的指導策略
讓伏羲教育的陽光沐浴著孩子們健康成長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