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高考試題角度反觀史料實證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2022-06-27 15:18曹喜艷
學習與科普 2022年21期
關鍵詞:史料實證高考高中歷史

曹喜艷

摘要:在新時代的教育體制改革背景下,高中階段以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的歷史教學改革積極開展?!笆妨蠈嵶C”成為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內容和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結合近年來高中生學習特點及高考試卷實例,分析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史料實證”,提升教學質量,緊緊圍繞新課標設定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史料實證;高中歷史;高考

史料實證是指通過嚴格的檢驗獲取可信史料,并據此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與方法。史料實證應包含三層內涵:一是通過嚴格檢驗獲取可信史料,判斷真偽和價值,以培養學生實證精神;二是在此基礎上提取有效信息,爭取重構歷史,提出自己的歷史認識;三是通過實證精神努力做到以史為鑒。歷史學研究離不開史料,因此進行史料實證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研究。

一、培養“史料實證”核心素養的意義

1.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以往高中歷史教學實踐基于傳遞基礎理論知識和歷史觀念為主。學生基本處于被動接受,教學形式相對僵化,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在新課改理念下,教學向為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環境轉化。易中天教授曾說:“歷史是鮮活的,為什么要泡在福爾馬林里?”而“史料實證”就是能讓歷史鮮活起來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時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大法寶。

2.深化學生對歷史教學的認知

高中歷史學科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堅持“史料實證”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使學生自己主動感知歷史,品味歷史,構建自己的歷史觀。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不僅可以拓寬歷史學習的視野、提高歷史學習質量,還有助于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3.提升教師史學素養

新理念如何在實踐中與具體教學內容實現有機結合,如何“接地氣”,改變新理念和新思想與“教學實踐”形成“兩層皮”現象。這就要求我們對教學內容必須達到深度把握、準確理解的程度,而這必須強化史學閱讀。史學閱讀是歷史教學的起點,史學閱讀的廣度與深度,直接決定歷史教師史學素養的發展程度,進而影響教學實際質量。因此,堅持培養“史料實證”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二、“史料實證”在高考中的考查及分析

史料類型分類方式眾多,一般分為文字型、遺存型、遺址型等。根據佐證史論的需要,可分為單一史料和系列史料。而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包括歷史文字材料、圖片、表格資料及歷史記錄視頻等。在近年的高考命題中,史料分析成為考查的重點內容,“無史料不成題”充分體現了培養“史料實證”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同時,也影響著“無史料不教學”現象的發生。因此,高中歷史教學教師有必要通過高考試題反觀史料實證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巧妙運用。以下通過往年高考試題進行分析,力求把“史料實證”教學的意義落到實處。

【例 1】(2018年高考全國|卷34題)傳統觀點認為,英國成為工業革命發源地,是因為英國最早具備了技術、市場等經濟條件;后來有研究者認為,其主要原因是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又有學者提出,煤鐵資源豐富、易于開采等自然條件是其重要因素。據此可知,關于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發生的認識(? ?)

A.只能有一種正確合理的觀點

B.隨著研究視角拓展而趨于全面

C.缺少對歐洲其他國家的觀察

D.后期學者研究比傳統觀點可信

分析:由于時代、國別、階級等立場的不同,以及史料、史觀和研究方法等不同,歷史解釋呈現多樣性。在多樣性的歷史解釋中,有可能只有一種正確合理的觀點,也有可能有多個正確合理的觀點。工業革命作為重大的歷史事件,其起源憲全有可能是多源性的,A不正確。

此題折射出造成同一歷史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這種開放性的思考如何培養?這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引導鋪墊,并且是依據史料發散學生思維。如,對于《兩次工業革命》中,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產生的原因,教師可從政治、經濟、勞動力、科技和綜合條件等多方面提供史料,簡單舉例:

材料一 要為工業革命建造工廠和制造機器,就得籌措資金,商業革命也提供了這方面所必需的大量資本?!瓝烙?,18世紀從印度和西印度蔗糖殖民地所榨取的資金的總量與1800年在英國工業上投入的資金總量大約差不多。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通過此材料,學生可推導出——經濟上:積極發展海外貿易、進行殖民擴張,提供了資本、市場、原料等。

材料二(英國)國家權力的推波助瀾,使圈地運動在18世紀達到高潮……圈地運動使英國農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時造成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農村人煙稀少,村舍為虛;與此同時,一支“自由勞動力”的大軍在喧囂的城市里形成了。

——崔連《世界通史第二編,工業文明的興盛》

通過此材料,學生可推導出——勞動力:圈地運動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

史料實證活動中,首先判定史料的研究價值,盡量選擇可信度較高的原始史料。也可兼采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古今中外靈活選取,有利于開拓學生視野。如此高考試題中,多因素的分析應來自廣泛的史料閱讀。其次,教學活動中情景設置尤為重要,歷史教學的情景設置應依托史料來展開,避免空洞的說教。豐富、新穎、嚴謹的史料可以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人入勝,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再次,材料二是著名歷史學家的觀點,雖然不是原始史料,但是是史學家對原始史料的考證,分析研究得出的歷史結論,具有學術價值同時能體現歷史教學的前瞻性。不同類型的史料及觀點,可以幫助學生深化對歷史問題的理解,構建自我歷史認知,并且在運用史料論證教材觀點的過程中,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這對于學生的終身學習大有裨益。

高考對于“史料實證”的考查有選擇題材料分析題,難度增加。根據近年高考歷史核心素養中“史料實證”的考查,可選擇運用提供結論用史料證明和提供史料得出結論兩種辦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史料實證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研究有必要,道路也很漫長。只有“史料實證”核心素養落實在教學實踐中,學生才能決勝于高考中。教師任重而道遠,唯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并應用于實踐,才能提升課堂質量,落實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史料實證”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課程教育研究》.張穎

[2]《歷史課標解析與史料研習 中國古代史》.何成剛

[3]“淺談史料實證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方華

猜你喜歡
史料實證高考高中歷史
高中歷史“問題+”課堂模式構建的實踐探究
遵循記憶規律 提升高中歷史學習效率
學科哲學導向的高中歷史教學重構
淺議普通高中歷史課程體系的新變化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培育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史料實證”素養論析
史學閱讀與史料教學
以“史料實證”為中心的高三歷史復習課
算錯分,英“高考”推遲放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