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教師語言表達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2022-06-27 18:44郭宏
學習與科普 2022年21期
關鍵詞:語言表達幼兒教師問題

郭宏

摘要:幼兒教師的語言運用能力決定著幼兒教育的成效。通過研究優秀幼兒教師的五維素質特征,發現語言運用能力是優秀幼兒教師的核心素質特征。語言能力直接影響著教師教學能力的發揮,因此,教師需要通過不斷的總結和創新,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素質,從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效。

關鍵詞:幼兒教師;語言表達;問題;對策

一、幼兒教師教學語言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語言的控制性比較明顯

幼兒園的教學不是封閉的系統,而是一個開放的、動態的交流與對話過程。教師的教學語言應該是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好奇、疑問與想象,促進幼兒認知和思維發展的語言。教學語言應該在輕松的氛圍中引起幼兒的好奇、激發幼兒的興趣、引發幼兒的思考;教師引導幼兒表達內心的想法。然而在現實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的教學語言體現出一種控制性傾向:教師為了達成活動目標而控制著幼兒思維與行為的方向,為了讓幼兒的回答趨于教師內心的“設定”而限制了幼兒想象的空間。

(二)教學語言模式化、不靈活

教師的教學語言不僅傳遞了知識信息,還傳遞著情感信息。幼兒園教師的教學語言不是一個人的“獨白”,而是要富有感情色彩地和幼兒對話,在教學語言中運用一些如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可以增強語言的生動形象性,讓幼兒產生主動學習和交流的愿望。機械、生硬的語言則會產生僵化、封閉的氛圍,限制幼兒的思維,阻礙幼兒想象力的發展?,F實中仍然存在教學語言模式化、不靈活的問題。

(三)教學語言的示范性不足

蒙臺梭利認為兒童的心理發展具有敏感期,即在某一時期兒童對一定物體或某種練習活動特別感興趣,并且很容易習得,但錯過了這一時期,則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而根據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兒童對語言的掌握主要是通過觀察和模仿而習得的,教師作為幼兒長期接觸的重要他人,應該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時會表現出一些語言邏輯混亂、習慣性用語多、帶有口頭禪等不規范現象,沒有給幼兒的語言發展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1]。

二、幼兒園教師教學語言的有效運用方式

(一)建立“以幼兒為中心”的現代教育理念

語言是思維的表征,幼兒教師教學語言存在的問題根源來自于他們教育理念的滯后。因此,糾正幼兒教師的教學語言,首先要糾正幼兒教師的教育理念。在科學領域主題教育中,要做到牢固樹立以幼兒為中心的幼兒教育理念。以往基于行為主義心理學基礎的教學“三中心”理論強調“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這種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教育行動必然是教師基于教材,以課堂為載體開展高度控制的講授式教學,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作為學習者的主體性被遮蔽[2]。而基于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新三中心”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習者已有的經驗為中心”“以學習者希望達成的學習目標為中心”,幼兒作為獨立而有尊嚴的認知主體的地位得以彰顯。這要求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重新定位教育教學體系中主客體之間的關系,自覺放棄自己作為教學內容的選擇者、教學知識的傳授者、教學節奏的掌控者和教學評價的絕對權威的地位。努力做幼兒自主學習環境的創設者、幼兒自主探究活動的觀察者、支持者和研究者。

(二)提高主題教育活動設計與開發方面的技能

探究型主題教育活動引發幼兒在學習方式上的系統性變革。在傳統課程觀統領下的教學,幼兒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但在“以幼兒為中心”的全新教育理念下,幼兒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發生了徹底的變革。在現實生活中,幼兒會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并沿著問題線索自己建立對問題的推理。幼兒通過自主學習,學會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推理能力。不僅如此,新的教學模式還帶來教學情境下人際關系的系統性變革。教師與幼兒之間從傳統的知識權威和知識接受者之間的關系,演變成教學支架和自主學習主體之間的關系。幼兒與幼兒之間從傳統的資源競爭關系,轉變為合作學習、合作探究之間的關系。這要求教師必須不斷提高教學資源開發、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能力。教師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幼兒,研究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分析幼兒所處的生活環境和自然環境,研究幼兒關注的科學素材,并以幼兒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為出發點,挖掘教學資源,在幼兒已有認知經驗和未知經驗之間搭建起溝通的橋梁。當幼兒進入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場域后,要堅持“非必要不介入、非請求不干擾”的教學原則,認真觀察幼兒,積極捕捉幼兒提出的有效信息,不斷強化幼兒的科學認知,適時把握教學節奏和教學場域的轉換。一個教學單元結束后,教師要善于引導幼兒持續關注和思考,確保教學內容的延伸。

(三)加強幼兒教師主題教育教學語言專項訓練

不可否認,幼兒教師的教學語言能力確實受天賦的制約,同時也受到環境的影響,但總體來看,后天的專業訓練對提高幼兒教師教學語言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幼兒園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中,要建立“以幼兒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努力為幼兒創造寬松的心理氛圍和物理氛圍。在教學語言上,要盡量避免教學語言的掌控傾向。從教學語言類型上看,要盡量減少維序語和講授語的使用,大幅增加提問語的使用頻度。通過合理的提問,引導幼兒自覺進入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情境。在提問語的使用技巧方面,要提高教師提問的開放性和不確定性。要從幼兒能夠理解的知識體系和話語系統入手,教師提問需要具備始動功能,刺激幼兒做出觀察、表達、推理、辯論等探究行為[3]。從評價語的使用維度來看,教師要建立科學的評價理念,掌握科學的評價技巧。教師對幼兒探究行為的評價要做到及時、客觀、公正。以鼓勵、表揚為主,在肯定性外部評價的基礎上,培養幼兒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能力。

三、結語

幼兒教師語言溝通能力決定了幼兒教育的有效性和幼兒教師與崗位的匹配程度。而3~6歲幼兒的語言學習是一個持續的動態管理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幼兒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語言運用能力,如此才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育人成效。

參考文獻:

[1]閆靈麟.幼兒園的家園共育研究——以禪城區為例[D].華中師范大學,2019.

[2]余海青.家園合作共促幼兒教育開展[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1,(10).

[3]蔣崇才.幼兒教育學學習指導[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8.

猜你喜歡
語言表達幼兒教師問題
數學課堂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與研究
編寫劇本臺詞 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三個維度
語言表達綜合訓練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小小主持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