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載福之舟

2022-06-28 14:48巴曉光
中華手工 2022年6期
關鍵詞:柳葉龍舟龍骨

巴曉光

“福州龍舟是全國最漂亮的龍舟”

在福建省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方莊龍舟制造技藝(閩侯縣)”傳承人方紹晃看來:“福州龍舟是全國最漂亮的龍舟,不僅好看,而且穩定性好、航速快,很實用,廣受大家歡迎?!彼姓f這句話的底氣。方紹晃從小跟著父親學造龍舟的手藝——父親方忠雄從8歲開始做學徒,一生造了2 000多條龍舟。他們家的這間工廠雖然看起來不大,但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龍舟制造廠,1年可以生產100多條龍舟,海內外的訂單都有;每年最繁忙的5月,平均每天就有1條龍舟出廠。到現在,方紹晃也不記得從這個廠子里面到底出去多少條龍舟了?,F在去福州鄉間看到的老龍舟,十之七八皆為方莊所造。

方紹晃所居住方莊位于福州市閩侯(hòu)縣南港大樟溪畔。大樟溪是閩江下游最大的支流,水系發達,附近又多山,所以當地人從明代就開始從事造船業,鼎盛時整個方莊都在造船。當時所造之船為福船——即福建船,是我國古帆船的一種,以航海運輸為主。

福州最傳統的龍舟,放在江里像一條龍,頭昂尾高、腹中寬闊,與現在江面上船身趨于平直的龍舟很不一樣,所以才有“淺水鴨”和“深水雞”這樣的形象描述。傳統龍舟型寬身長比例合理,長18.4米,寬1.44米,深0.3米。后來,人們覺得這樣的龍舟雖然美觀,但舟身較寬,阻力較大,經廣東、湖南、江西等地考察,取其所長,將船身變窄,漸漸發展成目前的形制:長23米多,寬約1米。

福州傳統龍舟的制作從選材開始。做龍舟的木頭是相當講究的,主要以杉木為主,大多選取閩北山區樹齡40年以上的再生林木。樹要選長在山窩里的,要直,且不能有朽壞的地方。這樣的木材質輕,做出來的龍舟船體也輕?!耙粯滤?,船會往前躥,這才是好船?!?/p>

傳統龍舟主要分為龍骨、舵舥、魚梁、枙“四大件”,其中,定龍骨是造龍舟最開始也最重要的工序。龍骨決定著龍舟的彎度和高度,因而首先必須根據圖版設計,確定龍骨的尺寸和弧度,然后進行固定?!耙郧褒堉凼羌兪止ご蛟?,那些老祖宗傳下來的工具,有一部分現在還在用。不少配件也是量身定制的,比如固定船身各部位的鐵釘?!狈浇B晃解釋道,以前的船板厚,所用釘子都很長,釘進去不容易拔出來,比較牢固。

“龍骨定完后是放橫梁,一片一片地豎放進去,然后釘底板,再釘兩邊,這個位置福州話稱為“枙”;釘好后裝魚梁、舵舥,再進行船尾的裝修,裝上尾翼;然后裝龍檔、頭坪、尾坪、坐板、水(pí)。至此,工序算是完成大半,這時就可以翻過來磨光了,磨光結束后開始填補龍舟木板之間的縫。按照傳統工藝,要先填竹絲,竹絲遇水膨脹,可堵住縫隙,之后再上油灰——一種用蜆子殼燒成的灰加上桐油制成的黏合劑,但現在多被膠水替代了,因為干得更快。最后是上漆,上完漆,整條龍舟的制作工序就全部結束了?!备堉鄞蛄私雮€世紀的交道,方紹晃早已對龍舟制作工序爛熟于心,一開口就能講大半天。

定龍骨儀式

鄉間造龍舟的流程中,最重要、花費最多的就是定龍骨了。定龍骨通常要舉行盛大的儀式。我曾有幸觀禮閩侯縣洋下村的“五大靈公新船定龍骨儀式”。

洋下村所在的地方,自宋代開始被劃為永慶里(尚干)、靈岫里(風港、洋下)等7個“里”。洋下村古屬靈岫里。洋下、鳳港兩個水段分別有“洋下灣”和“鳳港灣”,好似兩只鳳凰在飛翔,所以洋下村里有鳳安橋、鳳靈寺。而熱鬧盛大的洋下村“五大靈公新船定龍骨儀式”就在這里舉行。

有水就有舟,洋下村有深厚的龍舟傳承基礎。近幾年,新龍舟也做了好幾條,但以全村的名義,請師傅在鳳靈寺里熱熱鬧鬧地造龍舟,老輩人說,那已經是百多年前的事情了。

洋下村此次定龍骨儀式是在洋下村老人幸福院主理下,由洋下青年隊協助操辦。清晨6點半,老人院的長者和青年隊隊員就開始準備儀式所需的香火和供品,同時,還要請出洋下當地5大靈公的香位,以及半個月前“請神”時早已備好的黃符。7點半,鳳靈寺大門開啟,村民魚貫而入。鳳靈寺內四角指定區域分別貼有紅色紙條,上書“一片”“二片”“三片”“四片”。各家各戶按照所屬的分片,將寫著姓名的平安包、平安粿放在指定位置。供奉完畢,點香拜神。短短時間里,然后去外面的元寶爐里燒元寶。此時,村里的老人們幾乎都到了。廟里往來穿梭,都是朝拜的人。

供完平安包燒過香,每家每戶可以領到2根船釘,用一張紅紙包裹著。添船釘2根,寓意“添丁”,這是十分古老的習俗。

造船的五金配件早就備齊了,鳳靈寺開門不久,從方莊請來的龍舟師傅就到了。洋下村的龍舟,一向是請方莊的龍舟師傅主理。

定龍骨的日子是在挑選的黃道吉日進行。一根18米以上的杉木擺在鳳靈寺寬敞的廟堂里,擺好龍骨基線,師傅根據圖版設計尺寸,將龍舟頭尾兩端弄彎上翹,做出合適的彎度。古老的福船,船尾翹起至少達到60°。高昂的龍頭、翹起的龍尾、寬大的龍腹,是福州早期龍舟的典型樣貌。

一派忙碌之中,正午吉時到。霎時間,鞭炮齊鳴,鑼鼓喧天,這次定龍骨儀式的“做頭人”手里拿著火把,從船頭快速跑到船尾,寓意龍舟出行平安,跑得越快,龍舟劃得越快。

整個儀式進程中,鑼鼓不停,一直敲過12點。鑼鼓聲長鳴,是為了喚醒這條“龍”,也是為了祈愿這條新龍舟下水后能劃得更快更遠。同時,殿內的鳴堂鼓也被敲起,現場氣氛嚴肅凝重。鳳靈寺外,早早等候著的八九個年輕人也聞聲點燃鞭炮,持續不斷的鞭炮聲震耳欲聾。鳳靈寺內,端午賽季要上新龍舟的龍舟隊隊員上香祈福,希望在今年的賽事中能大有斬獲。

12點半,儀式結束后,村民還會陸續分享供過神的米齋(糯米、粳米磨漿壓去水分后制作的圓團狀糯米餡的福州傳統點心)、領取平安包和平安粿等,一直持續到晚上6點。至此,歷時11個小時的洋下村“五大靈公新船定龍骨儀式”圓滿結束。

以前,定龍骨儀式中,村里德高望重的老者要專門拜龍骨,還要把“親家龍舟”叫過來觀禮,同時把琵琶帶釘進龍骨——傳統的琵琶帶是2只長條形的紅色袋子,里面裝入本境的泥土、五谷、船釘、平安符,由本境德高望重的老人,將琵琶帶釘入龍骨的頭尾,頭尾各釘兩條。

福州的龍舟匠人有做龍頭的、畫花的、做船釘的,分工很細。福州龍舟的船頭有虎頭牌,龍頭盯著天上,虎頭盯著水下,震懾邪祟,寓意臥虎藏龍?;㈩^牌有畫的,也有雕的,大小、樣貌各不同龍舟制作師傅正在為龍頭上底漆。相同,各有講究,堪稱福州龍舟最大的特色。

不一樣的“龍頭”

鳳靈寺內洋下村新造的龍舟,完工后將會配上傳統的龍舟頭——雞頭。這只雞頭黃喙紅冠,昂首欲鳴,十分精神。

為什么洋下村的龍舟頭是雞呢?當地有一種說法。洋下、鳳港水域有許多與鳳相關的地名和傳說,民間以鳳為尊,兩地的龍舟早年均以鳳頭為龍舟頭。但一灣不容二鳳,雙方都覺得自己是鳳,而對方是凰,由此爭執不休。后來洋下人一怒之下將鳳頭改為雞頭,取“寧為雞頭不為鳳尾”之意,就此成為定制,沿用至今。

洋下村三股橋邊有座毓麟宮。此廟從外面看本沒什么特別,但進入廟內,卻被兩面墻上關于“陳靖姑學藝除魔”的壁畫所吸引,盡管是單鉤白描,但其中有2幅為龍舟題材,栩栩如生,頗值一觀。

其中一幅壁畫的下方是構圖完整的《龍船登舟圖》。江上有龍舟1條、劃手32名,加上鑼手1人、鼓手1人、舵手1人、坐龍頭1人,共計36人,一條傳統龍舟上的標準人數。細看畫中劃手手中所執的正是柳葉槳。另一幅壁畫中,白花橋下2條龍舟是龍頭,而畫面右側樹下掩映的2條龍舟則是雞頭。這便是福州龍舟最大的特色:船身有色彩鮮艷的鱗甲圖案,船首的龍頭可拆卸,雕工精美,各里社村莊依本境的神靈信仰將之漆成不同色調、圖案,如江邊黃龍、遠西白龍、洋下村的雞頭等,種類十分豐富,遠遠看去非常出彩。

這樣的情形古已有之,北宋熙寧間太守程師孟詠端午節詩附注曰:“閩中龍舟制作特異,有所謂白馬、青蛙者,不盡為龍也?!弊怨乓詠?,西湖周邊村莊的龍舟就有“白馬”“紅馬”之分。所謂“白馬”是紀念白馬王,即傳說中漢閩越王郢的第三子騶寅,其身狹長,快速靈活,頗為知名;而“紅馬”就是湖頭村的西湖龍舟隊的龍舟頭,其為赭紅色,配藍色帶黃邊的轡頭。直到今天,每年端午還能在西湖看見“白馬”“紅馬”馳騁如飛。

閩侯縣尚干鎮東升村的龍舟頭也頗具代表性。原本東升村只有“古白龍”一條龍舟,龍舟頭是獅子頭,境廟為鳳法壇。后來村落繁盛,分出3支,也增加了3條新龍舟:過浦新白龍,龍舟頭是大象頭,境神為張大人;東升三白龍,龍舟頭是豹子頭,境神為齊天大圣;東升四白龍,龍舟頭是虎頭,也就是尚干一帶大名鼎鼎的“虎仔龍舟”,境神為華光大帝。一村4條龍舟,雖然都叫“白龍”,但龍舟頭卻各不相同,而且沒有一個是龍的形象。這樣的情形不但獨步福州,也稱得上全國罕有了。

柳葉槳濺桃花浪

福州傳統龍舟的劃槳是柳葉槳,因形似柳葉而得名。端午時節,“柳葉槳濺桃花浪”是福州龍舟的一大特色。傳統的柳葉槳上有款式不同的畫花,這恐怕是天底下最美的槳了!

柳葉槳的花樣通常都是傳統題材,花鳥最為常見,比如“鳳朝牡丹”“喜鵲登枝”。中國人講究諧音,討個好彩頭,所以題材上有所選擇,如雞通“吉”,蝙蝠通“?!?,牡丹寓“富貴”,桃寓“壽”等,而蝴蝶、鯉魚也是常見的題材。

除了畫花,柳葉槳的另一面則是寫字,為各境境神所在廟宇的名稱。有時,從柳葉槳上的字,也可以了解到背后的故事。我曾從朋友那里淘來一把老的柳葉槳,槳葉正面寫“后村舍人府”,背面繪“鳳朝牡丹”圖,沉穩雅致。我只知后村在閩侯尚干,卻不知何謂“舍人府”。據《晉安逸志》載:永福(永泰舊稱)有白蛇素為人害,隱形閩王宮中,幻為王后以惑王,陳靖姑率弟子書符夜圍王宮,斬蛇為3段。閩王封靖姑為“臨水夫人”,食古田百戶,以一子為舍人(官職名);靖姑辭食邑不受,乃賜宮女36人為弟子。原來,舍人府供奉的是臨水娘娘陳靖姑的兒子。當年,尚干七里龍舟盛行,后村龍舟即以“舍人府”為境號?,F在上網搜索,還能找到“后村舍人府”的賽龍舟視頻。像這樣從柳葉槳追溯龍舟歷史的事例還有很多。

除了傳統花紋外,有些柳葉槳上還大膽地繪制了一些特別的圖案,頗具時代特色,比如水部柳宅著名的“A”字柳葉槳。據說這是20世紀90年代柳宅龍舟隊某次奪得冠軍后畫在槳上的,因為“A”是第一個字母,代表“柳宅第一”的意思。

福州的龍舟槳還有一個特別的風俗——添槳。如果村里的婦人生了男孩,要做一副新槳放在本境的廟里,稱作“添槳”,也叫“喜槳”“謝槳”。從字面意思就可看出,添槳是向神靈報喜并感謝護佑的意思。比如螺洲洲尾村的添槳,通常是去尚干一家臨街作坊里做的,木槳不畫花,做好后放到洲尾泰山宮,廟祝會擇日統一畫花。槳上會寫男孩父親的名字,比如“弟子林某仝敬”“弟子林某喜謝”等,并寫上添槳日期。農歷五月初三新槳開槳時,要把槳拿到龍舟上,由坐在第1段的劃手劃水,每柄槳劃3下,意味著這個男孩在龍舟上有了位置,日后有代表本村劃龍舟的資格。

龍舟畫花

福州傳統龍舟一般都是龍頭鳳尾,船尾部畫的花,以鳳紋為主,當然也有畫龍的。畫龍也有講究,不能畫五爪,因為五爪是真龍,是帝王御用的,因此民間只能畫四爪。廟里畫龍也是這個規矩。

除了龍鳳,也有畫動物的,比如鼓山遠洋一帶的龍舟,船身上畫的動物種類繁多,水部畫的是狗,林浦畫的是雞,遠中畫的是飛馬,不一而足。也有畫傳統人物的,比如洋下村老龍舟船尾畫的是童子,鼓山遠東村是哪吒。龍舟上的人物也是與時俱進的,在沙堤德洲也有畫游泳運動員圖案的龍舟。還有20世紀80年代的“江邊杯”龍舟賽上,奪得第2名的義序隊船上畫的是一架飛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畫人物有時也會引起紛爭。比如有的龍舟隊畫哪吒,跟它比賽的隊就畫托塔李天王;有的龍舟隊畫老虎,對頭就畫武松打虎等。

福州龍舟有“一鼓二舵”之說,意為鼓是龍舟的靈魂。每年的端午是以龍舟鼓的響起為開端。農歷四月初一“龍舟鼓轉頭”時,會敲擊鼓身,從聲音判斷是否需要重新鞔鼓皮。人們抬著龍舟鼓開始“采蓮”,標志著端午龍舟季的開始。

福州龍舟的另一個特色是舵和龍尾栓。傳統龍舟因為尾部翹得很高,所以舵要做得很長,通常為10米。跟現在龍舟的直舵不同,傳統龍舟的舵有一個大約30°的彎曲幅度。比賽時,為了穩住舵,掌舵的人有時會把舵桿夾在腋下或“背”在背上,防止爆舵(脫手)。舵上還會綁很長的一段紅布,以便在龍舟大幅度轉彎時使用,減小轉彎半徑。龍尾栓則是舵上的一個小裝置,用來輔助尾舵轉向,又叫舵斗或旗桿斗。簡單的龍尾栓只在上面畫些花紋作為裝飾,講究一些的會雕刻成魚形,名為鯉魚栓。而最具福州特色的龍尾栓,則是精雕細刻成神將的形象,站在船尾護舵。這個神將通常是境社主神手下的兵將,被派去船上護佑平安。

消失的“美景”

從前,龍舟的配件都有專門的工匠制作,比如洋頭口、茶亭一帶有做鑼的、做鼓的、做令旗的,尚干一帶有做槳的,象園頭有做龍舟頭的。如今這些老行當隨著城市的改建拆遷基本都消失了,而這些最能代表福州龍舟傳統與特色的龍舟頭、柳葉槳、舵斗,也都面臨著日益嚴峻的傳承問題。

有些是被自然淘汰,比如有些傳統龍舟頭因造價昂貴無法延續。方紹晃提到他曾制作的一個龍頭,選用的是去長白山采購的真鹿角,一對高達15萬元,這樣的龍頭注定只能成為孤品。有些則是龍舟運動發展帶來的必然。新組建的龍舟隊通常以競賽健體為主要目的,訓練用的都是標準龍舟,日常并不配龍舟頭,比賽時所配龍舟頭使用的也大多是套模產品,價格便宜。如此一來,傳統龍舟往往只在端午節時才劃。但在偏遠的地方或龍舟文化發展比較薄弱的地方,有時,一個村子連參賽人數都無法湊齊,便只能作罷。老龍頭往往擱在并不遮風避雨的倉庫中漸至朽壞。

形態各異的龍舟頭雖然也在日益減少,但每年端午競渡的時候,大部分還能看見。而柳葉槳則沒有這么幸運,基本已經退出了龍舟舞臺。自從被碳纖維槳取代后,它們大都被收進倉庫,幾年甚至十幾年不見天日,漸漸為人們遺忘了,可惜了曾經的那片“柳葉槳濺桃花浪”的美景。

猜你喜歡
柳葉龍舟龍骨
屈原 端午 龍舟
架龍骨
一種建筑鋼結構龍骨連接結構
龍舟
《金娃——龍舟》
柳葉青青
眼睛上面的柳葉
柳葉的午餐
識別真假龍骨
煅龍骨現代臨床量效關系研究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