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之拓展與整合初探

2022-06-28 20:48蔡文坦
考試與評價 2022年6期
關鍵詞:語文課融合文章

蔡文坦

將小學語文課內外的閱讀教學進行拓展和整合,是保證當前小學語文閱讀課程、滿足社會發展所提出要求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擴展學生閱讀思維、強化其自身學習能力、發展能力的重要保證。但如何更好地將課內外內容進行整合優化和拓展延伸,以確保這種教學手段的應用能夠發揮出全部效用,仍是當前教師需要思考的重點問題所在。

一、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融合拓展的意義

要想更好地將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進行相應的擴展和整合,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這一教學手段應用的意義所在,進而明確課程革新的目標,從而為后續課改標明方向。

(一)多維度聯系課文,能夠強化學生對課程的理解能力

從當前的課程發展狀況來看,這種教學手段的應用,在課堂上就能夠起到強化學生對文章理解的相關作用,從而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因為當教師從更多維的角度,在課堂上進行課本教材內容與課外文章相連接的教學時,學生就能夠通過對課外知識的了解,更為全面地感受到作者在文中所應用寫作技巧的意義以及文章中的情感,這對提高學生的課程理解能力而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對課內知識拓展,能夠有效擴大學生的知識儲備量

除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外,將課內外閱讀內容進行融合、拓展的這一教學手段,還能夠有效地擴大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因為當前小學生的閱讀量是達不到國家既定的145萬字課外閱讀要求的,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融入部分課外文章閱讀內容,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閱讀補充。而且教師利用與課程相關的課外內容進行融合教學,還能夠通過兩篇或多篇文章之間的對比,來提高學生對不同文章形式或內容的了解,進而能夠有效地擴大他們的知識儲備量。

(三)大量的文章閱讀,能夠幫助學生打牢自身學習基礎

與此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融入大量文章進行閱讀的教學方式,還能夠使學生利用從不同文章中所學習的基礎知識,來打牢自身的學習基礎,這對其后續的生活和學習都能夠起到相應的輔助作用。因為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他們若遇到難懂的生字、生詞,便會詢問教師或家長,甚至能夠利用自主進行字典查閱等行為進行探究理解。這對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豐富其識字量而言都有著相對積極的作用。而課堂上的大量閱讀文章,也能夠讓他們在進行學習的同時,學習作者所應用的結構和技巧,從而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和敘述能力,為其后續的學習打牢了相應基礎。

(四)不同的價值融合,能夠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而最重要的一項意義還是在于,教師應用這種教學手段,能夠將不同的價值觀在課程中進行有效融合,從而能夠促使學生形成更為正確的價值觀念,這對提高其語文核心素養、推動其自身的綜合能力發展都存在著不可比擬的作用。因為小學生正處于樹立價值取向的階段,而教師所選擇的課內外文章其本身都存在著不同程度上的優質思想。所以教師將課程內容進行融合的行為,實際上就是在將不同的優質價值觀進行關聯,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融合拓展的原則

在明確將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進行拓展融合的意義后,教師要想切實將這一教學手段在課程中加以應用,同時將原本的課程進行相應革新,就要了解能夠使其加以利用的原則,以保證后續的課程開展更具實效性。

(一)相互關聯性

其實在小學語文課程中要遵循的融合拓展原則并不復雜,只需要在幾個簡單的方面加以相應的注意,就能夠使得課內外的教學內容在課程中得到良好的應用。第一點教師要加以注意的原則就在于相互關聯性方面,即教師應該著重注意在課堂上所應用的課內外文章之間,是否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如相同的文章主題、相同的文體、相同的描寫手段或相同的文章視角等等。只有當課內外文章存在一定的相互關聯性時,教師才能更好地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對比教學,進而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可供學習性

第二點需要教師注意的教學原則就是可供學習性,這一點原則的提出,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通過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掌握更多的知識內容。而要做到遵循這一教學原則,教師就要在課程開始之前,先對要應用于課程之中的課內外文章進行選取,之后再將其中的重點內容進行標記,由此掌握其中的可學習性。與此同時,這一項原則的應用教師要注意同另外兩點之間進行連接,從而發揮出可學習性的最大優勢,并有效避免直接開展可能會出現的枯燥問題。

(三)趣味故事性

第三點原則就在于,教師應該在對課內外的文章進行融合擴展的應用時,保證課程的有趣味和故事性,也可以在選取文章內容時便考慮到這一方面。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更好地讓學生接受學習,因為小學生的年齡相對偏小,而當教師對他們進行相應的課程教學時,若利用了過多刻板、深沉的文章,便會使其喪失對課程的興趣,進而導致其整體學習的效率有所下降。而教師若能夠對課程中的內容添加相應的趣味故事性,就能夠使得整體課程更符合小學生的心理預期,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探究欲望而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教學融合拓展的措施

教師能夠更為直觀地對新形式教學手段所應用的意義和原則進行相應的了解,這對其后續的課程革新措施制定也提供了相應的方向和基礎,那么教師就可以從這樣幾個角度進行相應的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融合拓展:

(一)巧妙選取課外閱讀文章,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

首先,教師可以從選取課外閱讀文章這一角度進行著手,巧妙地聯系上文中所提到的原則,與課程內容進行關聯,選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學習性和趣味故事性的文章,之后將其與課本內容相對比,在課堂上開展相應的教學,這樣就能夠在極大程度上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同時能夠讓他們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對此,教師就可以先對當堂課上所涉及到的閱讀文章進行相應的分析,包括文章主題、文體、寫作手法、中心思想、寫作特色等方面,從中確定可以進行課外拓展的線索;之后再根據上述角度進行課外讀物的選擇,保證課堂所讀文章與課外讀物之間高度關聯。學生可通過課外閱讀加深對課堂所讀文章的理解,且能通過課外閱讀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從而達成課內外閱讀教學的融合與拓展。后續通過教師有計劃的教學引導,借助課內外閱讀文章增加語文教學容量,讓學生自主完成多篇文章的閱讀理解,進而使其理解能力和知識儲備量得到同步提升。

以統編版五年級語文教材中的《古人談讀書》為例,教材中這一章節的內容是由三個板塊的文言文組合而成的,其中論語道:不恥下問;朱熹言:心到、眼到、口到;曾國藩曰: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由此可見,文章中是從三個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相應的主題內容,即學習時應抱有怎樣的心態。那么教師要想利用課堂上的教學來強化學生的課內外閱讀基礎,并利用本節課程來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和知識儲備量,就可以順著文章的思路,在課外尋求同樣以不同角度的讀書心理為主題的相應文章,與文章內容形成相互呼應,從而隨著課程的展開來讓學生掌握同一主題下不同作者的不同思考角度。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累更多的學習素材,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還能夠在文章的內涵中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為其自身的文化素養提供理論保證。

(二)轉變整體教學相關形式,強化學生的對比學習能力

其次,教師還可以從轉變自身的教學相關形式上進行著手。因為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下,教師會更加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就是會對其進行更為細致、直接的教材內容講解。而傳統的教學形式采用的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方式來進行知識內容的傳輸,在這樣的方式下,學生直接接觸到由教師剖析過的文章內容,確實能夠使其自身的學習成績得到提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他們喪失了自身的探究能力和學習能力,而其自身的思維方式更是被束縛在了課本內容之中,這并不利于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所以教師就可以對傳統的教學形式進行相應的轉變,使學生能夠在課程中接觸到更多類型的文章,并讓其通過自身對不同文章的對比探究,進行相應的學習。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非但不會使學生的學習成績下降,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擴展他們的思維,更深刻地對文章進行理解,并能夠有效地加深他們對課程內容的記憶。

例如,教師在對統編版五年級教材中梁啟超先生所著的文章《少年中國說(節選)》進行相應的教學時,就可以及時地轉變自身教學形式,利用融合課內外閱讀內容的方式開展課程。這篇文章所利用的表達形式為文言文,那么教師就可以先將傳統教學手段中的“替代譯文”轉變為“引導譯文”,即利用引導的方式讓大家自主進行相應的文章翻譯。而在引導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找尋一篇或多篇的類似主題文章對其進行相應講解,從而讓大家在對比中更好地對課本內容進行理解。之后為鞏固學生對《少年中國說(節選)》中所表達情感的理解,教師還可以尋求以文本中所提到的“少年強則國強”為主題的課外讀物,讓學生通過對這類文章的閱讀更好地理解梁啟超先生在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情感。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的課程中,將課內外的閱讀內容進行擴展和整合這種教學手段的應用,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樹立起良好的價值觀、強化其自身的閱讀理解能力、擴大其自身的知識儲備量、打牢其后續的學習基礎。但教師若想切實發揮出這一教學手段的效用,還要將其應用的原則進行相應了解,進而完善后續課程革新的措施,做好教材文章的準確分析和課外拓展文章的合理選擇,針對性優化閱讀教學形式,引領學生高效開展課內外閱讀活動,以達成上述目的。

猜你喜歡
語文課融合文章
“五學”融合:實現學習遷移
語文課文
剛柔并濟
破次元
融椅
最快樂的一堂語文課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語文課代表的病假條
小排經“點化”大文章
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7期)2008-12-1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