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淮洲:將軍百戰,“孤膽英雄”

2022-07-11 00:50王龍
同舟共進 2022年6期
關鍵詞:楊得志紅軍

王龍

1912年8月,尋淮洲出生于湖南省瀏陽縣一個貧寒家庭。從小缺衣少食的生活,讓幼年尋淮洲發育遲緩,體弱多病,4歲還不能獨立行走,與同齡人相比,顯得矮小瘦弱了許多。

父母憐惜弱子,節衣縮食,想方設法讓他9歲那年進了當地小學讀書。13歲時,尋淮洲又考入了湖南瀏陽蓮溪鄉立高等小學。一篇保存至今的作文《現在的我》,記錄了少年尋淮洲對人生和世界的思考,更記載下他報效國家的決心與志向:

對于學業上,應該致猛力前進,求一些豐富的知識;對于身體上,應該竭力鍛煉,求一個強健的身體;對于辦事方面,更應該隨時聯系,養成很好的才干,預備將來與國家做些大事業……

我們生在世界上,假使和那寄生蟲一樣,春來也好,秋去也好,一味甘食美衣,玩日愒歲,徒然食息于天地之間,由幼而壯,由壯而老,由老而死,空空過此一生,豈不是太無意識了嗎?……我現在的年紀,雖不是當大國民的時候,也不是當小孩子的時候了。

很少有人能夠想到,這樣成熟莊重的文字,竟然出自一位13歲少年之手。

在那個瘡痍滿目、遍地烽煙的時代,少年尋淮洲很早就關注著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立志要做“大國民”。為了鍛煉自己的體魄,他每天堅持爬山、跑步,練就了一雙“飛毛腿”。

然而,風雨飄搖的中華大地,終究難以擺下一張平靜的書桌。有志不在年高,而苦難則讓人懂事更早。尋淮洲過早告別了無憂無慮的童年,他的眼光早已超越了同齡人,開始為這個水深火熱的國家把脈開方,在許多文章中提出了諸如“多設平民學?!薄皢⒌厦裰?,以此救國”的想法。

尋淮洲沒有辜負養育他的這片熱土,讀小學就開始接觸進步思想,并萌發了革命志向。他在學校讀到《向導》《中國青年》等進步書刊,積極參加瀏陽反日雪恥會、兒童團、學生聯合會等革命團體。隨著眼界逐步開闊、思想愈發進步,他對祖國遭受列強瓜分豆剖的現實有了越發清晰的認識。

在今天尋氏族人流傳下來的回憶中,尋淮洲很小的時候就經常爬樹,表現得非常勇敢,當地的老人都叫他“猴子”。也許正是這種敢闖敢干的天性,讓他一生充滿不平則鳴的激情和力量。

1927年5月,長沙發生血雨腥風的馬日事變,反動軍官許克祥率叛軍搗毀了中共控制的革命機關、團體,解除工人糾察隊和農民自衛軍武裝,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白色恐怖遍及湖南。15歲的尋淮洲作為革命活躍分子,也成為反動勢力注意的目標,黨組織安排他迅速轉移。

1927年9月,尋淮洲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追隨毛澤東上了井岡山。從此,在中國革命史上,尋淮洲書寫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跡。他短暫輝煌的人生履歷中,留下一連串不可思議的紀錄:15歲參加紅軍,從副班長做起,19歲當師長,20歲當軍長,22歲不到,成為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

這位名震一時的紅軍將領,可謂不折不扣的軍事奇才。他是一個難以超越的傳奇,也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種獨特現象。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是一種需要把人的智能、體能和生命中的潛能發揮到極致的殘酷較量,對人的精神境界和意志力量提出了嚴酷的要求。一個肉身凡胎的人在戰爭中浸泡,如果沒有出類拔萃的綜合素質,是不可能從成千上萬個士兵中脫穎而出的,甚至不可能在慘烈的搏殺中存活下來。

正是在革命大熔爐里,在殘酷的戰爭實踐中,尋淮洲成長為一位杰出的軍事將領。一個“孤膽奪槍”的故事,至今廣為流傳,足見他有勇有謀、膽識過人。

1929年,春節剛過,紅軍在江西遂川休整。這一天,團長張子清把時任排長的尋淮洲叫到跟前,交給他一項特別任務。當時,紅軍的武器裝備比較緊張,有情報說,距遂川城約15公里的地方,一個姓盧的土豪家里有10條槍,但家丁眾多,附近還駐有國民黨正規軍。張子清請示毛澤東后,決定派尋淮洲率20人去把盧土豪家的槍搞過來。

接受了任務,尋淮洲思索片刻后,對張子清說:“那個土豪離我們這里有幾十里地,去20個人,行動不便于隱蔽;加之他那里家丁多,還有國民黨的正規軍,我們只能智取,不能硬拼。因此,我建議只派我一個人去即可!到時候,我裝扮成放牛娃,很難引起敵人懷疑。我保證把槍一條不少地搞回來!”

聽尋淮洲說得有理,張子清同意了他的建議。當天下午,尋淮洲穿上向老鄉借來的一身放牛娃穿的破衣服,帶著一條麻繩、一個殺豬用的鐵鉤子、兩支駁殼槍和兩枚手榴彈,只身一人,冒著風雪,向盧土豪的宅院出發了。

當時,大家都為尋淮洲捏了一把汗,都覺得他孤身闖虎穴,實在是兇多吉少??!但是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清晨,大家剛剛起床,尋淮洲就滿頭大汗地扛著10條槍回到了營地,沒費一槍一彈,自己連塊皮也沒有擦破。

張團長非常高興,他一邊派人向毛澤東報告,一邊來看望尋淮洲。他握著尋淮洲的手夸獎道:“干得好,干得漂亮,我代表全團指戰員向你表示祝賀。一會兒,毛委員還要親自來祝賀你呢!”聽完尋淮洲的匯報,毛澤東高興地拍著他的肩膀說:“我看你這個‘小參謀’應該改一改稱呼了,應該叫你‘小英雄’才對啊,干得漂亮,干得漂亮!”

第二天,根據毛澤東的指示,遂川城里的紅軍全體集合,請尋淮洲給大家介紹他奪槍的故事?!肮履懹⑿蹖せ粗蕖钡拿謧鞅榱思t軍。

1930年10月,蔣介石委任魯滌平為南昌行營主任,陸軍第18師師長張輝瓚為前線總指揮,調動10萬大軍,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一次大規?!皣恕?。

根據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毛澤東、朱德決定采取“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主力退到寧都縣的黃陂、小布一帶隱蔽集結,待機殲敵。幾天后,紅軍總部偵察得知,張輝瓚正率軍向龍岡大步推進。紅軍突然在漫天大霧中出擊,當一心想爭搶頭功的張輝瓚意識到已被重兵包圍時,為時已晚。

因為作戰勇猛,屢建奇功,短短三年時間,尋淮洲已從副班長升任紅12軍34師100團團長。在這次戰斗中,他們團的任務是堅守戰略要地龍岡萬功山主峰。

張輝瓚組織敢死隊,采取重金誘惑、槍斃后退者等多種方法,企圖攻占萬功山。尋淮洲率軍打退了敵人的多次沖鋒,使萬功山始終牢牢掌握在我軍手里,有力地保障了整個戰斗的順利進行。與此同時,其他紅軍部隊也不斷取得勝利,張輝瓚成了甕中之鱉,敵人見大勢已去,紛紛舉手投降。

戰斗結束,漫山遍野都是飄揚的紅軍旗幟。尋淮洲帶領全團指戰員打掃戰場,在一個長滿灌木、茅草的土坑中,拉出了一個肥胖的軍官,此人正是不可一世的敵軍前線總指揮張輝瓚。原來,眼見大勢已去,張輝瓚急忙找來一件士兵上衣,丟下指揮部和衛兵,企圖喬裝逃命,沒想到被紅軍戰士搜了出來。

聞聽前方捷報,毛澤東非常高興,遂在馬背上吟成《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這一年,因為在第二次反“圍剿”中表現突出,年僅19歲的尋淮洲被提拔為紅35師師長。在五次反“圍剿”戰役中,尋淮洲展現了非凡的軍事才能,他率領的部隊多次承擔重要戰略任務,被譽為“戰略奇兵”。

在槍林彈雨的革命征途中,尋淮洲不但淬煉了杰出的軍事指揮才能,還成長為慧眼識人、文武雙全的領導者,給戰友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演繹過許多精彩的故事。

尋淮洲雖是紅軍高級指揮員,卻始終保持著普通士兵的本色。他總是把坐騎讓給傷病員,自己則穿著草鞋、打著綁腿和戰士們一起徒步行軍,不熟悉他的人很難從戰士堆中認出這位年輕有為的紅軍將領。

有一次,在瑞金召開的軍事工作會議上,宋任窮聽說尋淮洲是瀏陽同鄉,便很想結識一下。會后,宋任窮來到尋淮洲的住處,看到前面走來一位挎著盒子槍的戰士,還以為他是尋淮洲的警衛員呢,結果一搭話才知道,眼前這位“警衛員”正是尋淮洲本人。在哈哈大笑中,兩雙熱情有力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

這樣的誤會不只發生過一次。在回憶錄中,楊得志用生動的筆墨記載了他與尋淮洲初識的一場誤會:

四十五師的首長我都不認識。只知道師長叫尋淮洲,湖南瀏陽人。人們說他腦子很聰明,在戰場上特別清醒,又是中學生——中學生在當時紅軍里就是“大知識分子”了……到四十五師師部,有人告訴我劉政委要找我談話……劉政委讓我坐下后,我才注意到屋里還有一個人。這人個頭很矮,年紀不大,看上去頂多二十歲出頭,背卻稍有點駝。他坐在桌前,手里握著支紅藍鉛筆,小學生作畫似地在一張紙上亂畫。我講話的時候,他不時拿眼瞥著我發笑,不知是什么意思。我想,他大概是文書吧。機關和連隊就是不一樣,這人要到我那個連當兵,我大半不會收留他——太瘦小了。

那是1932年初,楊得志被調到紅45師擔任管理科長。他不滿意這個安排,找到了師政委,想留到連隊里打仗。最開始,楊得志對屋里這位其貌不揚的小個子根本沒有在意,當得知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尋淮洲師長時,不由得大吃一驚。尋淮洲幽默地開玩笑說:“是不是看我身不過五尺,不像個師長的樣子???哈哈!年過二十,不長了,沒得辦法了。個子小也有好處,戰場上目標小,子彈不容易打著我哩!”

從此,這位貌不驚人的紅軍師長,就以其獨特的領導魅力,不斷刷新著楊得志對他的認識。在楊得志晚年的回憶錄里,這位能文能武、慧眼識才的尋師長,可以說是一位舉重若輕、運籌獨到的軍政全才。

楊得志回憶,有一次部隊移防前,他帶著一個管理員提前到宿營地看房子。那時農村很貧窮,宿營條件非常差,一位特務連的連長因為不滿意楊得志找的住處,大發其火,還把他給轟走了。

年輕氣盛的楊得志氣呼呼地跑到尋淮洲那里,一屁股坐在他的床鋪上便發牢騷說:“不干了,我不當這個管理科長了!”尋淮洲大笑起來,開導他說:“為這點子事就不干了呀?不行,不行。同志間鬧點誤會,受點冤屈,常有的事嘛。聽說過宰相肚里能撐船這句話嗎?我們不是封建朝廷的官,我們是共產黨員。肚子里撐不下船,還盛不下幾根稻草呀……要能撐船。小船、大船、火輪船,都要撐得開!”

后來,正是尋淮洲不拘一格,把楊得志從管理科長直接提拔為團長。而這一次,尋淮洲沒有往日常見的風趣幽默,而是以非常嚴肅的口吻叮囑道:“我給你講清楚,管理工作搞不好,頂多吵吵架。仗打不好,可是要丟腦袋的!”于是,才剛剛22歲的楊得志,走上了團一級的領導崗位。

1936年,楊得志調任紅1師副師長,師長陳賡。幾仗下來,陳賡對尋淮洲的獨具慧眼,已經十分佩服。他拿楊得志開玩笑:“你文質彬彬的,看起來像個教書先生,當年尋淮洲那小子從哪看出來你會打仗?”而熟悉他們的彭雪楓則說:“個中緣由,其實也很簡單。打起仗來,尋淮洲是大鬼精,楊得志則是小鬼精,兩個人都‘鬼’得很呢!”

1934年7月,為減輕國民黨軍隊對中央根據地的壓力,策應中央紅軍主力實現戰略轉移,紅7軍團奉命組成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尋淮洲任軍團長兼抗日先遣隊總指揮。

在4個月時間里,尋淮洲率軍深入閩、浙、皖、贛四省,與十倍之敵艱苦血戰,擊退圍追堵截,牽制了大量國民黨軍,有力配合了中央紅軍戰略轉移。1934年11月,紅7軍團與方志敏、劉疇西領導的紅10軍合編為紅10軍團,劉疇西任軍團長,粟裕任參謀長,方志敏任軍政委員會主席,尋淮洲改任紅10軍團第19師師長,奉命出擊浙皖贛邊。

紅10軍團編成后打的第一仗,就是皖南譚家橋之戰,對手是王耀武率領的國民黨補充第1旅。

王耀武在回憶文章中記述了這次慘烈戰斗的詳細經過:

紅軍三次沖鋒雖都受到挫折,但斗志仍盛,其打敗補充第1旅的決心并未動搖,又發起了一次規模較大的沖鋒。這次紅軍出動了七八百人,分三路沖過來,一路針對加強營,兩路對著第2團中傷亡較重的第1、2兩營,大有一鼓作氣擊潰補充第1旅之勢,情況緊張、危急。我想,這次紅軍的沖鋒要是抵擋不住,就會被擊潰、被消滅;自己不是被紅軍殺掉,就是被蔣介石槍斃,只有擊敗紅10軍團才能逃出生命。于是我就親自到第一線督戰,令部隊集中迫擊炮、機關槍的火力,向沖過來的紅軍猛烈射擊,戰斗極為激烈。

紅軍死傷甚眾,第四次的沖鋒又遭到挫敗。據第2團團長周志道報稱:“在第四次沖鋒中,發現紅軍有十幾個人冒著炮火的危險去搶救一個人,抬著向后方走去,看樣子,被抬走的這個人可能是高級軍官……”

敵人的猜測沒有錯,這位傷者就是尋淮洲。由于部隊日夜轉移,沒有一副像樣的擔架,山路崎嶇,一路上尋淮洲的傷口在不停撕裂和流血。當衛生部部長譚志剛趕來的時候,失血過多的尋淮洲面色蒼白,半副腸子掛在外面,鮮血還在止不住地往外流。醫療條件十分有限,甚至連消炎藥都沒有,根本無力回天,將士們無不流下心酸的淚水。

尋淮洲一生屢建戰功,曾經五次負傷,而這一次終于成為他和戰友們的訣別。彌留之際,他依然反復念叨著:“北上抗日!……北上……抗日!消滅敵人!……消滅……敵人!”

1938年5月,陳毅率領新四軍第一支隊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途經涇縣茂林,親自率部為老部下尋淮洲掃墓。當發現墓地由于遭到過國民黨軍的毀壞,至今沒有墓碑時,陳毅當即決定,在部隊離開茂林前,一定要為尋淮洲烈士立個碑。

當天晚上,陳毅不顧一天勞累,親自為尋淮洲起草碑文,并專程找到當地最有名的石匠,精心挑選了一塊光潔平整的大理石,將碑文連夜鐫刻在碑石上,碑上大書“尋淮洲烈士之墓”和“尋淮洲同志略歷”。碑文寫道:

尋同志為紅軍青年將校,以游擊戰斗著稱,畢生為革命利益、民族利益犧牲到底,在足為抗日戰士之楷模。民二十七年夏,新四軍出發東線殺敵道經茂林,為修治墓道立碑以示不忘,且為完成其遺志而奮斗??谷斩窢幰殉扇珖嗣裰袷ナ聵I,國共兩黨由過去之對立變為親密合作,一致對外。前線戰局日益開展,全部勝利可期,中華民族獨立解放之基礎已奠,謹以此告慰尋同志。新四軍全體指戰員更進一步以東線勝利驅逐日寇回答先烈,庶幾無愧。

1978年,粟裕將軍來到尋淮洲犧牲的譚家橋,放眼滿目青山,追憶昔日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不禁潸然淚下。他說:“我死后,要和戰死在這里的戰友們長眠在一起?!?/p>

1984年2月5日,粟裕將軍因病在北京逝世。同年4月28日,家人把粟裕將軍的部分骨灰安葬于譚家橋。究竟是一種怎樣刻骨銘心的情懷,讓出生入死大半生的粟裕大將,對譚家橋這個地方如此魂牽夢縈?因為這里留下了一段英勇悲壯的革命長歌,更長眠著他生死與共的戰友尋淮洲……

(作者系文史學者)

猜你喜歡
楊得志紅軍
楊得志:老百姓有困難不找我們找誰?
楊得志同志誕辰110周年紀念活動在株洲舉行
楊得志巧計活捉“野騾子”
統一戰線:楊得志開辟冀魯豫邊區的『秘密武器』
少寨紅軍橋
盛開只等紅軍來
十送紅軍
石背上村有口“紅軍井”
再唱十送紅軍
國家博物館獲贈楊得志長征實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