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經濟下青少年思政教育與新時代同頻共振

2022-07-16 11:49王歡
紅豆教育 2022年2期
關鍵詞:思政教育新時代青少年

【摘要】新時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要圍繞黨的歷史任務和時代使命,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引領,進行理想信念教育,與時代同頻共振、與社會同步合拍,讓廣大青少年明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擔當。廣大青少年要激揚家國情懷,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本文首先明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與新時代同頻共振機制,分析后疫情經濟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和后疫情經濟下青少年思政教育機制存在的問題,最后構建后疫情經濟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與新時代同頻共振機制。

【關鍵詞】后疫情經濟;青少年;思政教育;新時代;同頻共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問題。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中國人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是一本現實而生動的教材。疫情防控是我們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教科書,是我們彌補短板、提升治理能力的教科書,也是我們民族、國家和每位公民堅定自信,為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喝彩的生動教科書。我們應充分把握疫情這本現實教材,直面時代課題,與時代同頻共振、與社會同步合拍。

一、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與新時代同頻共振機制概述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為人類做出更大貢獻的時代?!?/p>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至關重要,在疫情的背景之下,這個群體的思政教育關系著國家的繁榮與復興。青少年正處于人生成長的關鍵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拔節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新時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要圍繞黨的歷史任務和時代使命,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引領,進行理想信念教育,與時代同頻共振、與社會同步合拍,讓廣大青少年明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擔當。廣大青少年要激揚家國情懷,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性綜合教育活動,強調人生發展方向與成長的認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構成方式、作用方式以及由此產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整體運行方式和人們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運行的有效調節方式的總稱。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內在關系、機理運用、制度規范等四個基本要素,是一個動態的有機整體。

在后疫情經濟的特殊背景下,實現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與新時代同頻共振的機制,旨在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創新,實現青少年思政教育與新時代的思想、意識、言論、精神狀態等方面的共鳴或協同。

二、后疫情經濟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

后疫情經濟背景下,賦予了青少年思政教育新的時代特點。與一般自然災害和公共突發事件相比,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具有以下特征:發展的全球性、影響的全面性、程度的嚴重性、較長的時間性、極大的不確定性。由此對廣大青少年的思政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主要是使青少年思政教育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學習的開放性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疫情的發展形勢備受世界關注,使廣大青少年思政教育的學習資源和方式具有開放性的特點。開放性主要指在交流過程中,青少年獲得信息的渠道開放,內容多元,進而對廣大青少年的思想觀念產生重大影響,主要表現為接收信息的開放性和意愿表達的開放性。這種開放性的特點使廣大青少年變得很活躍,易于接收各種信息,敢于表達自己的意愿,但在這信息量巨大的網絡平臺上,可以說是積極向上,而又暗流涌動,使廣大青少年的思想受到一些不健康信息的影響,如在后疫情經濟的背景之下,會出現抹黑中國、誣陷中國的一些言論,沖擊著當代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就需要進行積極地引導,營造正確的輿論導向。在開放性學習背景之下,也會涌現出青少年的先鋒力量,會在各種言論和討論聲當中,冷靜分析,準確判斷,引領信息朝著積極方向的發展,成為學習的榜樣和領袖,尤其是對營造健康的網絡空間起到巨大的作用。

(二)青少年的普遍參與性

2020年的疫情,是全球性的突發事件,給各個國家造成了重大影響,時至今日,個別國家仍然經受著疫情的痛苦。突發事件一旦爆發,具有突發性,難以控制,并且通常關系到民眾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往往能牽動廣大民眾的心。疫情的發生通過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報道與微博、論壇、抖音等網絡新媒體的宣傳后,尤其會使廣大青少年參與其中。在實際生活層面,與青少年的生活問題密切相關,使廣大青少年關注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民生問題是后疫情經濟中的最基本的問題,也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點。在思想政治教育層面,由于網絡是疫情傳播的重要渠道,廣大青少年是忠實的網絡用戶,在信息傳播高速的網絡中,使廣大青少年參與其中,這也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正視的一個重大問題。

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讓人類處于了前所未有的普遍關聯當中,在此次后疫情的背景之下,青少年置身于一個巨大的信息空間,這些信息看起來是五花八門,雜亂無章的,但經過數據的篩選與比對,可以得到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為廣大青少年的思政教育提高了時效性和針對性。在信息的傳播、比對過程中,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不斷增強,自主性即自我意識增強,要求平等交流,注重自我呈現。在后疫情經濟的背景下,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獨立意識、權利意識增強,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成為學習的主體,但也難免出現言論不當的思想和行為。在自媒體快速發展的情況下,青少年在媒體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由原來的被動接收到主動地轉化,他們積極發表各種言論、信息,參與討論,積極活躍,這就使在這一突發疫情背景下的思政教育面臨極大的挑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應因時而新,因勢而新,適應青少年思政教育的自主性增強的特點。

三、后疫情經濟下青少年思政教育機制存在的問題

新時代的特色是“新”,用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指導新實踐,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獨具特色的理論內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通過很多講話、座談等,反復強調“立德樹人”、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在后疫情經濟的背景之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也不難發現存在的問題。

(一)后疫情經濟下青少年思政教育協同機制缺失

思政課不應該只在課堂上講,還應該在社會的各層面講,把思政教育融入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讓思政教育既要“潤物細無聲”,也要產生“驚濤駭浪”。在“大思政”的背景下,我們理應把協同機制應用于青少年思政教育之中。在新時代,需要不斷完善,需要樹立協同理念,完善協同制度等。其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第一,青少年思政教育與日常教育缺乏有效銜接。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兩種渠道,一是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育,二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兩者對青少年的成長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兩條渠道存在脫節情況。作為課堂教學,思想政治課教師一般注重按照教學任務、教學計劃進行課堂講授與引導,對日常的關心與指導有所忽視。在其日常的生活中,家長、任課老師、生活老師也是按照各自的工作職責開展工作,忽視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不能真正引領廣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紐扣,無法實現與思想政治課的同向同行。

第二,“三全育人”有效機制不足?!叭恕币蟀蚜⒌聵淙俗鳛楦救蝿?,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長效機制。在青少年的思政教育過程中,“三全育人”并未形成完整的閉環,機制建設不足,比較突出的是教育育人,但其他幾方面的工作并不突出,成效甚微。

(二)后疫情經濟下青少年思政教育機制理論研究不足

在新時代,青少年的思政教育是一個開放而復雜的系統,充滿了未知和不確定性。青少年作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應該是一個“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在這一成長過程中,要把自己的發展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尤其是在此次疫情中,讓廣大青少年有著深刻的感觸。作為青少年的思政教育理應實現與新時代的同頻共振,但如何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實現自身成長與國家的聯動,相關舉措不盡如人意,理論研究有待提升。

(三)后疫情經濟下青少年思政教育保障機制不足

當前,青少年的思政教育工作經常出現推諉的情況,影響了青少年思政教育實效性,主要原因缺乏青少年思政教育的保障機制。首先,任課老師整體素質參差不齊,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不一,不能很好的保證思政教育的質量,就全國來看,地區之間的差異性尤為顯著。其次,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一定的組織保障。各個學校的黨委高度重視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頂層設計還缺乏具體的規劃與安排,組織保障不到位。再次,缺少相關后勤保障及辦公設施。由于種種原因,很多學校為思想政治教育專門開辟的場所數量極為有限,例如輔導老師辦公室十分擁擠、不重視心理咨詢室建設等。最后,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經費保障不足,不能有效地組織除了課堂教學以外的網絡教學和實踐教學等。

四、構建后疫情經濟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與新時代同頻共振機制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動態的體系,在后疫情經濟的背景之下,需要構建起青少年思政教育與新時代同頻共振的機制,提升青少年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以后疫情經濟為主線構建“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對接機制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肩負著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但是不管是在中學還是大學,其他課程同樣承擔著育人的重要任務?!蛾P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指出,“發揮所有課程育人功能,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體系,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思政課程要實時傳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改進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法,在這樣事件的情況下,及時向青少年傳遞積極的聲音,用好戰疫故事,講好抗疫精神。疫情防控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更是一堂鮮活生動的思政大課,思政“小課堂”和戰疫“大課堂”同頻共振,講述抗擊疫情中的先進事跡,激發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情懷,奉獻精神,感受抗擊疫情中的中國速度、中國力量,明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進而引領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課程思政是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開展思政教育。其他課程同樣需要樹立起立德樹人的意識,有組織有計劃的,適時地開展思政教育。課程教師對青少年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的言行直接起到指引作用,課程教師應把思政教育契合在課程當中,在課程教學中滲透抗疫中的中國故事、中國力量,中國速度,努力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實現思想政治課與各課程有效對接,同向同行、協同育人。

(二)以后疫情經濟為連接構建校內與校外聯動機制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應以育人為目標,在后疫情經濟下構建起校內與校外的聯動機制。在校內聯動機制方面,以黨委為領導,統籌教學、管理、服務、文化、網絡等要素,各個環節相連接,即育人的全員性、全過程性、全方位性。學校應疫情防控需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落實黨的方針、政策,構建起后疫情經濟背景下的知識鏈、活動鏈、環境鏈,實現校內聯動。在校外聯動機制方面,打通學校、家庭、社會、網絡渠道,協同各方資源。建立家校聯動機制,及時共享特殊時期的思想動態和成長情況。在校外實踐上,建立研學基地,開展實踐項目,實現知行合一。建設好網絡思政陣地,在大數據時代,讓網絡發揮積極作用,開展網上與網下的互動,提升青少年思政教育的時效性。

(三)以后疫情經濟為要素構建自我教育機制

在后疫情經濟的視域下,青少年思政教育的自我教育至關重要,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不管是時間上還是空間上,為青少年的自我教育機制的構建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自我教育,就是青少年自我管理和自我調節的一種主觀活動,即實現“接收-內化-外化”循環轉化。構建青少年自我教育機制,要創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在后疫情經濟這一要素下,培育青少年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在信息的海洋里,明辨是非,堅定信念。同時在后疫情經濟的背景下,沖破空間的限制,青少年可以隨時隨地在一些平臺上獲取知識,比如慕課、智慧樹等,極大地豐富了青少年思政教育的資源,此外還有抖音、微博等可以獲取大量的信息,但是需要加以引導青少年關注官方賬號,獲取正確的信息,增強分辨是非的能力。廣大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能否一直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最根本的在于能夠始終做到自我教育。在特殊的后疫情經濟背景下,引導青少年構建自我教育機制,可以準確實現與社會的同步與發展,有利于其健康成長。

(四)以后疫情經濟為主題構建“三位一體”的保障機制

從當下的后疫情經濟出發,以組織保障為中心,以物質保障為支撐基礎,以隊伍保障為關鍵,建立“三位一體”的保障機制。在組織保障上,建立統籌領導小組,以黨委為領導核心,以各黨總支、學生工作部、團委等部門為二級領導部門,滲透青少年思政教育,形成合力育人。在教師隊伍上,選賢任能,選優建強師資隊伍,并加大教師的培訓力度,讓思政工作者能有效地利用后疫情之下的中國優勢進行及時地引導,并對比世界形勢,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使思政教育具有時代感。在物質保障上,充分落實保障經費,做到??顚S?,在強化理論教學的同時,落實實踐研學,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實現知行合一。同時設置專門活動場地以及網絡平臺,心理咨詢室、宣傳網站、紅色文化網站等,保證青少年及時獲取準確的信息,加強輿論的引導,占領網絡的高地。

突如其來的疫情,是青少年的思政教育不可回避的一個話題,對其既是危機又是先機,作為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準確解讀疫情之下的中國優勢,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加強中國價值的凝練與闡述,構建有效機制,實現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與新時代同頻共振。

參考文獻:

[1]張耀燦,徐志遠.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135.

[2]馮剛.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四個著力點[J].教學與研究,2017(1):18-23.

[3]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N].光明日報,2019-08-15(1).

[4]程新宇.疫情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的反思與對策[J].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20(6):43-47.

[5]付衛東,周洪宇.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在線教育帶來的挑戰及應對策略[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22(2):14-18.

作者簡介:王歡(1984年8月-),女,漢,碩士研究生,四川工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基金項目:

本文系綿陽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20年度市級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研究專項課題”立項課題“疫情視域下青少年思政教育與新時代同頻共振機制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CQSN2020YB12。

猜你喜歡
思政教育新時代青少年
讓中華文化在海外華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蔬果能讓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體質PK
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第二單元 做自立自強的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