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津縣椹果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2022-07-22 01:04趙學燕朱學亮
山西果樹 2022年4期
關鍵詞:對策建議存在問題

趙學燕 朱學亮

摘?要:?夏津縣是魯西北著名的“小雜果之鄉”,椹果產業是夏津縣經濟林優勢特色產業,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正式授予“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但存在品種結構不合理、椹果品質不佳、產業化水平不高、品牌競爭力不強、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椹果文化旅游發展剛剛起步等問題,為此,通過外出參觀學習,查閱相關文獻,深入一線與家庭農場主、椹果種植大戶、縣鄉干部座談等方式,對夏津椹果種質資源保護、良種選育、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發展、品牌化運營、一體化銷售、社會化服務、生態化旅游等方面進行了思考與分析,提出了夏津椹果產業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加強資源保護和良種選育;推行標準化、產業化發展;加強椹果品牌化運營;提高一體化銷售水平;推進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發展椹果文化旅游服務業。

關鍵詞:?夏津;椹果產業;存在問題;對策建議

文章編號:2096-8108(2022)04-0066-04??中圖分類號:S663.9??文獻標識碼:B

Development Status,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Xiajin Sorose Fruit Industry

ZHAO Xueyan?1, ZHU Xueliang??2*

(1.Xiajin Forestry Development Centre, Dezhong 253200, China;

2.Jinan Forestry and Fruit Technology Promotion and Industry Service Center, Jinan 250099,China)

Abstract:?Xiajin County is a famous fruit town ?in northwest Shandong Province. The sorose fruit industry is the dominant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of economic forest in Xiajin County. It has been officially awarded the ‘Global Important Agricultural Cultural Heritage’ by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unreasonable cultivar structure, poor fruit quality, low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weak brand competitiveness, imperfect social service system, and the beginning development of fruit culture tourism. Through visiting and studying, consulting relevant literature, in-depth discussion with family farmers, fruit growers, county and township cadres, the protec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of Xiajin fruit, breeding of improved cultivars,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rand operation, integrated marketing, social services, ecological tourism and other aspects were considered and analyz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Xiajin fruit industry were put forward.

Keywords:?Xiajin;MorusalbaL fruit industry; problem;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夏津縣地處魯西北黃泛沖積平原,夏津椹果栽培歷史悠久,果粒大、汁液濃,色鮮味美,含糖量高,有清香氣,品味尤佳,具有較高的滋陰、養血、補腎、健脾、烏發等功能。2011年,“夏津椹果”成功注冊為地理標志商標,2012年,夏津縣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椹果之鄉”,2014年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018年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正式授予“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夏津縣堅持秉承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始終把椹果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打造,努力推動椹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但是,由于椹果品種結構不合理、品質不佳、產業化水平不高、椹果產品品牌競爭力不強、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椹果文化旅游發展剛剛起步等問題,制約著夏津椹果產業的健康發展。為此,通過調查,從夏津椹果種質資源保護、良種選育、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發展、品牌化運營、一體化銷售、社會化服務、生態化旅游等方面進行了思考與分析,并總結提出了夏津椹果產業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1?產業現狀

1.1?區域化布局基本形成

近年來,制訂印發了《夏津縣椹果產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夏津縣桑產業規劃(2018-2022年)》《夏津椹果優勢特色產業培育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出臺了椹果產業發展相關扶持政策,目前全縣椹果種植面積3 600 hm?2,椹果年產量突破5萬t,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20家,從業人員3.5萬人。經過多年的規劃、調整與發展,基本形成了椹果發展核心區、緩沖區、輻射區,蘇留莊鎮、雙廟鎮、銀城街道、新盛店鎮等核心區椹果種植面積占比達到85.8%,產量占比達到90.3%。

1.2?種質資源優勢獨特

夏津縣黃河故道古桑樹群是中國樹齡最高、規模最大的古桑樹群,占地400余hm?2,百年生以上古樹5 000余株,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正式授予“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是山東省首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也是世界唯一的桑樹類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栽培品種主要有白子母、大紫甜、白椹、紅子母、江米椹、紫椹子、長柄白、小草莓等。2010年以來,夏津縣引進了無核大十、紅果2號、黑珍珠、椹莓098、龍桑、臺灣46等優新品種,椹果種質資源日益豐富。

1.3?品牌化發展步伐加快

夏津縣堅持品牌化發展,2011年“夏津椹果”注冊為地理標志商標;2012年被國家林業局評定為“中國椹果之鄉”;2014年被中國中藥協會評為“道地優質藥材種植基地(椹果/椹葉)”;2015年與西南大學聯合成立了“夏津縣桑產業研究院”;2018年成為山東省第1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021年與廣東省農科院合作,投資興建了古桑產業技術研究院,首次發布“椹仙傳奇”牌新品古桑茶、桑葉精粉及桑黃系列產品,為椹果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品牌支撐。

1.4?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

大力扶持發展桑產品加工、醫藥健康等椹果產業,培育了東方紫酒業有限公司、圣樹源農業有限公司、圣源酒業、卡洛斯酒業等桑產品深加工企業9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20余家。產品種類日益豐富,在不斷推出桑葉茶、桑葉面條、桑果糕點等新品的基礎上,2021年,夏津德百古桑研究院首次公布桑黃等系列深加工產品,大幅提高了產品附加值。發展了鮮椹果收購點120多家,涌現出加工企業收購點60家,年外銷鮮椹果500 t,年收購椹果?5 000 t;年加工桑果干、桑果酒、桑葉茶、桑果醋等?5 000余t,總產值3億元以上,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

1.5?生態旅游日益興起

夏津縣注重做好椹果產業與文化、鄉村旅游結合的文章,依托榮獲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際生態安全旅游示范基地等稱號的黃河故道森林公園,打造了集椹果采摘、旅游觀光、桑產品加工、桑文化體驗、生態旅游、健康養生于一體的新型桑椹產業鏈。自2008年,夏津縣每年舉辦椹果生態文化采摘節,2021年成功舉辦了第十四屆中國·夏津黃河故道椹果生態文化節,吸引眾多游客前來參觀旅游,打造了“游黃河故道,品千年椹果”“世界遺產地,千年古桑林”的旅游品牌,年接待游客近200萬人次,旅游收入18億元。

2?主要問題

2.1?品種結構不合理

一是椹果品種老化。大部分古桑椹果雖產量高,但果個小、品質退化、口感差、落果重、果肉軟,已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甚至出現“豐產不豐收”現象,造成很多古桑樹被砍伐。二是熟期結構搭配不合理。主要表現在早、中、晚熟期品種及加工鮮食比例沒有合理配置,大部分品種集中在麥收季成熟,造成椹果集中成熟、集中上市,出現“采果難、采果貴”現象。三是設施栽培亟待推廣。夏津椹果栽培幾乎全為露天栽培模式,一些果農成熟季節唯恐賣果難,自我壓價,再加上部分收購商合伙壓價,造成果農利益受損,亟需適度發展椹果設施化栽培,延長椹果采摘周期,實現錯時成熟。

2.2?椹果品質不夠好

一是椹果管理粗放、間套作搭配不當、過早采摘、偏施氮肥等,造成椹果菌核病和椹癭蚊等病蟲害加重發生,不利于椹果質量安全水平和種植效益的提升。二是椹果品種多而雜,串粉雜交現象較重,椹果品質參差不齊,不利于推進標準化生產。三是近年周邊速生楊發展較快,楊樹花絮污染較重,影響椹果質量和游覽觀賞效果。

2.3?產業化水平不高

主要表現在:一是加工率低。全縣椹果加工率不足20%,其中桑黃、桑葉精粉等精深加工產品的比重還不到2%。二是加工能力弱。椹果鮮果保鮮期短,保存和運輸比較困難,大多數加工企業規模小、投入少,還有很多是家庭小作坊,加工能力有限,像德百古桑研究院這樣研發能力強的少之又少。三是鏈條短?,F有加工產品類型不夠豐富、檔次相對較低,多以椹果果干、果酒、果汁等初加工品為主,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場;桑黃、桑葉精粉等面向高檔市場的產品還沒有完全成熟,精深產品加工工藝還有待開發。

2.4?品牌競爭力不強

“夏津椹果”雖然注冊為地理標志商標,但全縣大多數椹果加工企業品牌建設和經營意識淡薄,當前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只有椹仙傳奇、東方紫、圣樹源和椹樹下等少數幾個品牌,再加上宣傳不到位,導致夏津椹果在縣外的市場知名度不夠響亮,品牌競爭力不強,市場占有率低。

2.5?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

受土地政策和群眾種植習慣等因素的制約,“一家一戶”分散經營模式仍占主導地位,重栽輕管現象嚴重,抵御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較弱;社會化服務體系尚未形成,造成椹果先進技術推廣難、病蟲防治難等;椹果銷售渠道不暢通,再加上椹果成熟期集中,出現“賣果難”現象,甚至造成椹果滯銷。

2.6?椹果文化旅游發展剛剛起步

古桑博物館、桑黃博物館、科技研發區尚未投入使用,對古桑樹群的傳統文化還有待于進一步挖掘,對椹果歷史典故和史實收集和研究不夠深。椹果生態文化采摘節僅屬地方級別,沒有形成全國范圍品牌影響力,參與度不夠高。再加上旅游配套基礎設施不健全,制約了椹果文化旅游的發展。

3?對策建議

3.1?加強資源保護和良種選育

一是加強古桑資源保護。建設古桑樹保護示范基地,加大古桑樹群保護和執法力度,嚴厲查處和堅決制止破壞古樹的行為,保護古桑樹的多樣性。二是加強椹果良種選育。充分利用古桑樹群特色種質資源,聯合中國農業大學等科研單位,開展椹果良種選育科技攻關,培育、引進、推廣一批市場認可度高、抗逆性強、豐產優質的名特優新品種。三是優化椹果品種結構配置。充分利用江米椹、白子母等古桑特色資源,適度發展無核大十、紅果2號等優新品種,做到早、中、晚熟期品種合理配置;適度發展椹果設施化栽培,延長椹果采摘周期,實現錯時成熟,不斷提高種植效益。四是實施種植區分類經營。依據資源稟賦和交通區位等因素,科學劃定加工椹果種植區和休閑椹果種植區,分類科學經營,逐步降低鮮食椹果比重,調高加工椹果品種比重,使其基地面積至80%左右。五是做好低產低效園改造。通過調整種植密度、嫁接良種、加強土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綜合管理技術,推進老弱樹更新復壯、低產實生樹高接換優,助推椹果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3.2?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

一是加快制定完善夏津椹果管理技術規程。加快制定夏津椹果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結合實際,逐步規范椹果苗木繁殖、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新梢管理、花果管理、病蟲害防治等。二是加快椹果標準化生產技術的宣傳與培訓。建立果農定期培訓機制,著力宣傳推廣生草覆蓋、增施有機肥、綠色防控病蟲害、穴貯肥水等先進技術,大力普及椹果標準化生產知識,為椹果優質、安全、高效栽培創造條件。三是抓好椹果示范園區建設。扶持個人或企業選定園區作為桑果示范精品園,以點帶面,示范帶動,引導全縣桑樹園由粗放化向集約化轉變。四是創新生產管理模式,通過采用先進種植模式、“公司+農戶+基地”等先進組織模式等,推進桑樹種植基地向優勢區集聚,全面提升桑樹種植基地產出率和科學管理水平。

3.3?積極推進椹果產業化發展

一是引進和培植龍頭企業。堅持以椹果產業為主導,輔以果葉兼用及桑葉產業,大力宣傳產業發展優勢,出臺優惠政策,吸引高水平的商業資本投資,與國內外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食品生產經營流通優勢企業和桑產品優勢企業合作,通過扶持二產帶動一產、三產協調發展,形成椹果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二是加強科技研發力度。切實加強與中國農業大學、廣東省農科院等科研能力強、產品附加值高、帶動力強的高??蒲性核暮献?,融入科技元素,匯聚技術人才,深入挖掘桑樹果、葉、枝、根、菌等產品資源的食用、藥用價值,拉長拓寬桑產業鏈,提高研發能力,不斷推出古桑茶、桑葉精粉、桑黃等深加工產品,打造與紅酒齊名的“中國紫酒”,推動桑產品加工產業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實現高中低端產品并舉。三是創新利用椹果樹下空間。依托豐富的桑樹資源優勢,發展立體林業,實施林糧間作、林棉間作、林下畜禽養殖、林下中草藥種植和林下食用菌培育等產業,提高椹果綜合生產效益。

3.4?不斷加強椹果品牌化運營

一是要加強椹果品牌培育,靠特色優勢產品樹立品牌,靠文化內涵提升品牌,不斷提升椹仙傳奇等椹果品牌的知名度。二是做好品牌推介和宣傳,通過參加和舉辦椹果文化采摘節等節慶活動,將椹果元素貫穿全域旅游發展各個環節,在青銀高速、德上高速、G308等重要交通節點,放大“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夏津椹果”品牌優勢,打響“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品牌;在黃河故道生態旅游區、西沙河風景區、大運河風景區等重點旅游區,加強觀光采摘園、古桑博物館、桑黃博物館、科技研發區等的運營管理。三是要加大品牌管理力度,強化品牌意識,實施品牌戰略,著力提升椹果產品質量,加強產品包裝設計,加大品牌宣傳力度,維護夏津椹果品牌形象,著力提升夏津椹果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3.5?推進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

依托古桑產業技術研究院和院士工作站,建立高端人才團隊,加快椹果產業研發人才、種植業管理人才、桑產業科技型人才培訓,積極建設椹果產業“人才之家”。以鎮街為區域單元,組建專業化的椹果社會化服務組織,通過市場化方式,面向桑農提供整形修剪、科學施肥、防病治蟲等服務,著力解決生產難題。鼓勵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整流域、整片區流轉農戶小片椹果園,連點成線、連線成片,逐步實現群防群治、統防統治,不斷提高規?;б?。

3.6?不斷提高一體化銷售水平

健全椹果產業市場開拓機制,不斷提高一體化銷售水平,提升夏津椹果產品市場占有率。一是科學設定夏津椹果最優產業消費市場。通過鼓勵支持在京津冀、江浙滬等大中城市建立“夏津椹果”特許專賣機構,強化品牌營銷;積極與大型連鎖超市聯合,運用超市的銷售網絡,擴大產品經營份額。二是依托中貿農產品綜合商貿園倉儲、物流、信息優勢,建設倉儲冷鏈物流中心,定期發布椹果供求信息,提升改造產品展示中心,打造椹產品銷售平臺,加強與主流電商合作,擴大銷售份額。三是加強椹果營銷隊伍建設,創新椹果營銷方式,加大對椹果家庭農場、加工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營銷業務培訓,培養專業知識豐富、服務技巧和綜合素質較高的椹果產業營銷隊伍,對有突出貢獻的給予獎勵,鼓勵更多人才涌出,為夏津椹果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四是加快椹果銷售平臺建設。積極鼓勵、引導、扶持借助國內外各種椹果信息交流平臺、網絡交易平臺、直播平臺等開拓市場,發展電商,拓寬產品銷售區域,形成完善的銷售網絡體系,搭建全國化、多元化的營銷渠道網絡,全力建設國家椹果產業發展聚集區。

3.7?發展椹果文化旅游服務業

一要深挖椹果文化內涵。進一步挖掘夏津椹果傳統文化,廣泛收集和研究椹果歷史典故和史實,充分發揮古桑博物館、桑黃博物館的作用,以實物、圖片、影像等展示與夏津椹果有關的歷史、文化等,展示椹果的相關書畫、雕刻、攝影等作品,增加人們對夏津椹果文化的認識,實現一產、三產融合發展。二要努力開發椹果特色旅游產品。如開展了桑蠶研學基地建設,結合旅游活動的開展,建立向游客提供特色桑食品、桑飲品并能增加游客體驗度的“桑工坊”,開發體驗桑農生活勞動、桑林探秘等“桑園樂”特色旅游產品、桑蠶特色伴手禮產品、絲綢文創產品,并設立桑蠶課堂精品課程,推出詩歌、猜謎、競賽等娛樂活動,讓游客切身體驗“一帶一路”絲綢之路文化。三要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各類配套設施,豐富景區內涵,開辦桑文化特色餐廳、主題酒店,提升桑文化旅游服務水平,加強桑文化生態旅游接待能力建設,促進桑椹產業與高端文化旅游服務業快速融合與發展。四要加大宣傳力度。繼續辦好椹果生態文化采摘節,文化展覽會和科普培訓等活動,大力提升“夏津椹果”知名度,帶動觀光旅游業的發展。

猜你喜歡
對策建議存在問題
職校學生手機使用狀況調查報告
醫院門診一卡通收費信息化發展研究
我國融資租賃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我國信用評級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瞬變電磁在礦井水文地質工作中的應用
關于惠城區發展農業的調研報告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策略
淺談高校生物學專業遺傳學課程的教學現狀與改進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