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美發展經驗視角下河北省都市農業旅游發展研究

2022-08-27 08:55王亞飛王玉瀟王若男
對外經貿實務 2022年7期
關鍵詞:品牌建設可持續發展

王亞飛 王玉瀟 王若男

摘要:在堅持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促進旅游發展“雙推進”的背景下,在眾多歷史性機遇面前,河北省都市農業旅游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河北省旅游發展迅速,但是都市農業旅游占比整體偏低,生態意識比較淡薄,競爭力明顯不足。結合先進國家發展經驗,河北省應立足于政府規范、引導及支持,注重都市農業旅游可持續發展基礎上,積極開發富含地域文化色彩的農業旅游產品,建設農業旅游品牌,促進都市農業旅游轉型升級。

關鍵詞:都市農業旅游;可持續發展;品牌建設

“都市農業旅游”首見于20世紀五十年代,由美國經濟學家率先提出。都市農業旅游是以大都市需求為導向,融生產性、生活性和生態性于一體的產業。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都市農業旅游逐漸興起。2019年,全國都市農業旅游接待游客32億人次,占國內旅游人次的一半,營業收入超過8500億元。都市農業旅游已經成為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村就業和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推動力。當前河北省旅游業正處于重要的轉型升級時期,2020年以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河北省旅游總收入和總人次下降明顯,在當前嚴峻形勢下,以大都市市場需求為導向,融生產性、生活性和生態性于一體的都市農業旅游成為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經濟社會復蘇的強大驅動力,更成為旅游業的突破口。因此在堅持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促進旅游發展“雙推進”的背景下,借鑒國外成功經驗,探索符合河北省具體情況的都市農業旅游發展的著力點,對于促進河北省都市農業旅游的發展轉型和戰略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一、歐美都市農業旅游開發經驗透視

都市農業旅游發端于歐美國家,20世紀經歷飛速發展,其經營格局呈現多元化、多功能以及多層次的特征,目前已經發展成為集觀光、度假、休閑、體驗和教育于一體的全新高度復合型產業模式。法國都市農業旅游一度承載了法國旅游業60%的游客。英國旅游業中有42. 1%的企業從事都市農業旅游業,有25.7%的稅收收入來自都市農業旅游業,都市農業旅游業給社會提供44. 4%的就業機會,都市農業旅游游客高達19億人次,每年收入超過290億英鎊,歐美國家的都市農業旅游開發已經相當完善,積累了頗為成熟的經驗。目前河北省都市農業旅游還處于起步階段,如何定位“世界眼光,國際標準”開拓具有河北特色的都市農業旅游發展新格局,向先進國家學習借鑒高質量的發展經驗顯得尤為重要。

(一)政府引導、市場導向推動都市農業旅游高速發展

縱觀發達國家都市農業旅游發展過程,政府一直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各國政府不僅在政策法規、資金投入以及利益協調方面進行引導監督,同時無一例外都對農業旅游規劃進行了整體深入的布局。法國做為旅游強國且為歐洲第一大農業國,都市農業旅游產業每年的收入占旅游業收入約25%。法國政府早在1955年就啟動了“農村家庭式接待服務微型企業計劃”,對符合規定的出租性農舍項目,國家財政補貼高達18億歐元。同時政府每年用于都市農業旅游的專項促銷費用達到600萬歐元。而美國政府1992年成立了“農村旅游發展基金”和“國家鄉村旅游基金”,城市規劃局也在規劃建設中鼓勵農民發展休閑旅游農業,并從交通、住宿等方面提供各項便利。同樣,早在1986年西班牙就制定了都市農業旅游的發展規劃,并將其納入國家旅游業統籌考慮。其中最大的亮點為1992年推出的“激活和優先計劃”以及2000年實行的“全面質量管理計劃”,使其都市農業旅游產值增長超越了一直占主導地位的海濱旅游。英國則以專項撥款的方式促進都市農業旅游業的發展。

(二)完善的法律法規保障都市農業旅游健康發展

發達國家都市農業旅游的蓬勃發展得益于各國規范的法律法規。德國盛行的市民農園在歐洲具有很高知名度,其在1919年就制定了《小果菜園和小型租賃地管理規則》,成為全球最早的市民農園法律。1983年修訂并改為《聯邦市民農園法》,2001年再次修編,保證了市民農園的可持續發展。美國1973年頒布的《國家旅游法>以及隨后的《國家自然與風景河流保護法案》為其都市農業旅游發展奠定了法律基礎,美國各州也出臺了各自的法律法規,如《加州農場家庭住宿法案》為加州都市農牧場旅游發展鋪平了道路。西班牙每個地區政府都有都市農業旅游方面的立法,從法律層面確立了都市農業旅游的地位??梢娡晟频姆蓷l例為發達國家都市農業旅游業的經營運作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

(三)重點發展“環境友好”的都市農業生態旅游

目前,世界范圍內生態旅游發展迅速,據估算,生態旅游的年均增長率為20%-25%,遠高于世界旅游業的平均增長速度。著名的德國市民農園特別強調生態環保理念,他們普遍利用蚯蚓處理箱使家庭生活中的有機垃圾成為絕佳的肥料,最大程度地無害化和資源化。美國政府尤其注重利用新興的環保技術,建設“綠色社區”,如在堪薩斯的格林伯格,政府利用節能、減排和綠色能源技術重塑了整個村莊,建立起大型的風力發電廠,由此不僅顯著地減少了農戶的電費開支,而且體現環保理念的建筑和大型的風力發電機還成為了該社區“最新的旅游熱點”。與此同時,眾多歐美發達國家將清潔生產廣泛應用于可持續旅游業之中,通過授予生態敏感型旅游企業生態標簽提高旅游業現有環保標準,達到保護自然資源、促進生態旅游發展的目的。

(四)注重都市農業旅游產品的深度開發和多層面挖掘

發達國家往往依托本地的農業資源和人文特色來設計相關農業旅游產品,突出生態性、文化性和地域特色.注重體驗性。德國市民農園形態多樣:有的注重造型設計,如小動物雕塑等園林藝術品;有的打造為庭院花園,植物迷宮等;有的則強調自然生長的生態花園。目前德國大約有140萬個市民農園,面積4.7萬公頃,被譽為歐洲最高層次的旅游項目。美國都市農業旅游產品同樣特色化創意十足,城郊農場結合生態環境和人文特色,推出南瓜彩繪雕刻比賽、玉米迷宮項目、民間農作物藝術作品展等富于創意的活動。最著名的作品是按梵高的名畫《向日葵》創作的10公頃大小的“莊稼畫”《向日葵》,近5公頃盛開的向日葵構成畫中的葵花,蒺麻組成花瓶,大豆為臺布,游客可以在飛機或附近高山上領略它的藝術魅力。澳大利亞的葡萄莊園深度挖掘葡萄酒歷史文化,憑借優美的田園風光以及葡萄酒釀造工藝開發具有濃郁特色的葡萄酒旅游,推出一系列農業休閑娛樂活動,如品酒、制酒、健身、賞酒、美食等,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為當地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

二、河北省都市農業旅游發展面臨的問題

近年來,河北省將旅游業作為調整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重要突破口,連續多年大幅增加省級旅游產業發展資金,旅游業發展迅速。省旅游總收入從2010年的894. 19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9313. 36億元,年均增幅達到104.5%。2020年以來,河北省堅持統籌旅游和常態化疫情防控“雙推進”,緊抓京津冀旅游深入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不斷推進的重大歷史機遇,在全域旅游政策及農業供給側政策調整下,都市農業旅游更是發展迅猛。加之太行山旅游升至國家層面,更是助推了河北省都市農業旅游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河北省也一直積極推進旅游大數據中心完善升級,致力于為文旅系統高質量發展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撐和咨詢服務。盡管河北省近年來都市農業旅游發展迅速,但是發展規模體量偏小,與發達省份差距明顯,這一差距也說明近年來河北省都市農業旅游在取得快速發展的同時,不足之處也非常明顯。

(一)基礎配套設施難以支撐都市農業旅游的深度開發

河北省是旅游資源大省,擁有豐富的農業旅游資源。河北省擁抱著京津地區,更是京津地區外出的必經之地,河北省也因此成為京津地區居民旅游的首選地。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旖旎的水光山色與豐富多彩的農業民俗風情為河北省的都市農業旅游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另一方面,河北省旅游業基礎配套設施并不完善。雖然十三五以來,河北省先后舉辦六屆旅發大會,旅游基礎配套設施和城鄉面貌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河北省旅游交通及服務等基礎設施仍然存在嚴重的短板,農業旅游領域尤其突出:如要素齊全的游客服務中心嚴重不足,海陸空旅游服務等級較低,旅游集散接駁和末端交通銜接瓶頸明顯,導致“旅游最后一公里”困境突出,很多景區仍然存在“進不來、走不動、出不去”的問題,國家倡導的智慧旅游建設更是相對滯后,顯然不利于河北省都市農業旅游的深度開發。

(二)都市農業旅游缺乏必要的資源整合與產業融合

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將資源互補、地域相通、文化相融的旅游資源進行整合,是形成河北省都市農業旅游競爭優勢的關鍵。學者研究表明農業旅游區域達到29. 5km2以上時才能獲得最佳經濟效益。河北省農業旅游資源雖然豐富但整合開發利用度低,目前河北省農業旅游項目普遍發展規模小,對鄉村建筑、鄉土民俗甚至鄉野環境的利用不足,各市縣之間農業旅游布局分散,整合開發利用度低,沒有實現由點到線,旅游景點到旅游線路的整體布局未達到獲得最佳效益的規模,嚴重制約了都市農業旅游的發展。另一方面,河北省都市農業旅游產業鏈條短,產業融合度低。目前眾多都市農業旅游主要聚焦自身景區建設,忽視區內服務業、運輸業等相關產業鏈的分工協作,產業融合度低。同時“旅游+”和“+旅游”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很欠缺,都市農業旅游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都有待提高。

(三)都市農業旅游項目同質化嚴重,缺乏品牌效應

與發達國家突出旅游項目文化性和體驗性相比,河北省都市農業旅游項目缺乏地域特色和互動性,內容及形式雷同,難以形成品牌效應。一方面,河北省農業旅游項目缺乏地域文化特色。文化差異性是旅游產業的重要特色體現,在河北省眾多都市農業旅游項目開發過程中,往往忽視傳統文化資源的開發與保護,鄉土風情、民俗內涵挖掘不夠,只是簡單的重復模仿,更沒有特色開發與創新,項目開發雷同引起的重復建設現象比較嚴重,導致“干村一面”,加劇了局部的同質化競爭,弱化了河北旅游的品牌效應。另一方面,河北省農業旅游項目缺乏互動性。目前國外高層次的農業旅游項目越來越注重體驗性,注重滿足消費者心理需求和精神要求,因此國外的旅游項目注重個性化、差異化、多樣化的體驗開發與設計。而河北省農業旅游項目開發層次淺且單一,農業觀光旅游項目較多,游客參與度不高,尤其是體驗農村民俗風情、農業知識科普項目明顯不足,缺乏旅游精品,難以形成品牌效應,對消費者缺乏持久的吸引力。

(四)都市農業生態旅游發展不足,經營服務水平有待提升

二十一世紀以來,環境問題已經成為我們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生態旅游已經成為各國最重要的綠色產業之一。目前河北省都市農業旅游生態意識比較淡薄。首先,旅游資源開發方式簡單粗放。河北旅游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生態旅游標準規劃,在具體開發過程中更是輕保護,致使一些景區生態環境遭受破壞并變得支離破碎,帶來自然和人文景觀的不協調。其次,為了追求利益過度開發。眾多農業旅游景區忽略自身環境承載能力,植入大量游樂設施和餐飲設施,一味擴大旅游規模,早期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因過度開發等原因造成生態破壞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亮出了黃牌警告,當地政府只能將景區內近34萬m2建筑物全部拆除恢復原貌,為此花費了10億元人民幣的代價。河北省目前仍然存在由于過分注重經濟效益而超負荷經營等問題,極大地破壞了農業旅游項目整體的和諧,影響了游客的體驗和觀感。另外,缺乏必要的景區環境保護措施。眾多景區的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在數量上和處理能力上都存在明顯不足,造成許多不可再生旅游資源的破環,嚴重影響了都市農業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三、發達國家成功經驗對河北省都市農業旅游發展的啟示

發達國家都市農業旅游發展都經歷了萌芽、發展和成熟階段,我國旅游產業發展始于20世紀90年代,而都市農業旅游的發展更是起步較晚,河北省都市農業旅游目前正處于發展階段,因此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顯得尤為重要。

(一)積極發揮政府規范、引導及支持作用

相較于國外成熟的旅游市場而言,河北省在出臺法律法規、制定行業標準、參與地址規劃等方面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目前只有京滬地區制定了相關的行業標準,而專門規制城郊農業旅游的法律法規還沒有出臺。目前河北省都市農業旅游發展的良好秩序還有待建立,政府的規范、引導與支持非常重要。一方面,政府部門既要從環保角度出發制定山川、河流、森林、海洋、濕地等有關法規,又要制定相關的都市農業旅游行業標準,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維護穩定的農業旅游市場秩序。另一方面,政府部門通過深入布局旅游規劃可以根據我省農業旅游資源的分布做到因地制宜、強化區域合作,有效杜絕重復建設,避免惡性競爭。最后,根據國外發展經驗,政策和資金支持是都市農業旅游開發階段的重要保障。雖然河北省連續多年大幅增加省級旅游產業發展資金,但與發達省份差距明顯。河北省政府可以進一步通過免稅、補貼、優惠貸款以及鼓勵投資多元化等政策在短時期內推進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為都市農業旅游發展提供保障??梢哉f,政府的支持對農業旅游發展的作用是基礎性的,又是前瞻布局性的,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二)發揮獨特資源優勢,開發富含地域文化色彩的農業旅游產品

國外都市農業旅游注重本土化的經營策略,如美國的創意農業旅游、法國的農業風俗旅游、德國的市民農園旅游等。國外成功的經驗表明特色化的農業旅游產品才會真正具有持久吸引力。河北省農業旅游產品類型相對單一,開發形式雷同,急需根據自身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深挖內涵,開發彰顯民族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產品。例如白洋淀旅游地區制作精美天然的蘆葦畫、蘆葦編織品時,在選材、款式、工藝、設計以及包裝上精心打磨,凝結深厚的地方文化特色。發達國家實踐經驗證明,立足地方文化特色發展的生態農業旅游更有競爭力,也更有可持續發展能力。因此基于河北省農業旅游資源現狀,紅色旅游資源豐富的保定地區不妨挖掘紅色資源,做成“紅色都市農業游”,通過民間農作物藝術作品體驗制作的感受;而生態環境優越的京北地區則可以朝“綠色農業旅游”方向發展,通過農事活動的開發體驗勞作和收獲的樂趣;對于文化底蘊深厚的地區可以走一條古樸的“文化農業旅游”之路,通過民俗活動的打造體驗鄉村民俗的樂趣。

(三)注重都市農業旅游的生態可持續發展

良好的生態環境既是都市農業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也是當地居民提高生活質量的內在需求。國外在農業旅游資源開發伊始就非常重視保護當地獨特的生態資源和自然環境,國外農業旅游規劃設計中都會就環境承載力、游客容量,開發對環境的潛在風險進行分析,準確評估當地的“生態經濟適合度”。任何國家的農業旅游地區通常都是生態環境脆弱區域,抗外界干擾能力差,在農業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與原生態環境的保護會產生矛盾。河北省都市農業旅游發展具體應該以《全國生態旅游發展綱要》為指導,強調環境審計和影響評價是旅游規劃中的重要環節,更要在生態監控體系、環境保護措施以及游客行為管理等方面制定出實施細則,對其中一些關鍵問題和重要環節做出具體要求。避免大興土木,更要避免農業旅游景觀建設城市化傾向,真正展現農村天然、淳樸、綠色、清新的自然環境,提供給游客一種回歸自然的親切感,為都市人提供一個放松休閑的場所。

(四)整合區域資源,建設河北都市農業旅游品牌

國外都市農業旅游項目品牌效應顯著,如美國納帕谷利用世界頂級葡萄酒產地的品牌效應,打造美國葡萄酒文化游覽勝地,截至2016年,納帕谷每年接待旅游人數約350萬人,納帕谷豐富多彩的旅游活動中有些甚至需要提前一年預約。河北省地理位置獨特,環繞著京津地區,農業旅游資源和生態資源豐富,都市農業旅游發展潛力巨大,尤其在環首都休閑度假旅游圈建設中大有可為,其中整合區域資源,加強都市農業旅游品牌建設尤為重要。因此河北省需要進一步加強農業旅游資源整合力度,在做強燕山 太行山山地休閑度假旅游帶、做美壩上森林草原休閑旅游片區、做優白洋淀濕地溫泉旅游度假區的同時,結合河北省眾多具有“紅色文化”特點的西柏坡、狼牙山、冉莊地道戰等地開發當地農業旅游品牌,推動河北省都市農業旅游品牌項目發展?!?/p>

參考文獻:

[1]張葳,鄉村振興背景下河北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研究[J].經濟論壇,2021(9):24-30.

[2]劉甜璐,李艷花.后疫情時期中國鄉村旅游發展的政策思考[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63-65

[3]安傳艷,近10年來國外鄉村旅游研究特征及對中國的啟示[J].資源科學,2020(5):956-958.

[4]朱寅健,鄉村旅游:美國經驗與中國借鑒[J].西華大學學報,2020(3):67-73.

[5]張月雯,國外鄉村旅游的發展經驗借鑒[J].現代化農業,2020(1):51-53.

[6]朱哲.全域旅游視角下農業型特色小鎮案例研究——以美國納帕谷為例[J]小城鎮建設,2018( 10):109-111.

[7]莫莉秋,國外鄉村旅游發展的典型模式[J].人民論壇,2017( 11):202-204.

[8]周媛,論國外生態旅游農業發展對我國的借鑒和啟示[J].商業經濟研究,2017( 13):169-171.

[9]李新瑜,國外農業旅游發展典型模式及對中國的啟示[J].世界農業,2017(1):134-136.

[10]邢志勤,我國農業旅游發展轉型升級及其運行模式優化——基于國外農業旅游發展的經驗[J].改革與戰略,2016 (4):121-124.

[11]耿紅莉,德國市民農園發展概況及對北京的啟示[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6(6):10-12.

[12]王艷,結合國外先進經驗論中國城郊農業旅游開發措施[J].世界農業,2016(3):180-182.

[13]孫其勇,國外農業生態旅游對蘇州農耕文化旅游發展的借鑒意義,江蘇農業科學,2013(7):41-43.

[14]U.S. The Partnership for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Sup-porting Sustainable Rural Communities: The Parnershipfor Sustainable Communities[R/OL].(2016-12-02).

猜你喜歡
品牌建設可持續發展
注重黨員“三三”品牌建設 踐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
唯品會的品牌塑造研究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