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護理程序為導向的干預方案對消化性潰瘍老年患者認知儲備、自護能力的影響

2022-09-07 15:35楊賢瓊
齊魯護理雜志 2022年17期
關鍵詞:消化性總分條目

張 爽,岳 艷,楊賢瓊

(河南省人民醫院 河南鄭州450000)

消化性潰瘍是消化科常見病種,其生理不適及病情危重特點會引發患者產生焦慮、抑郁、惶恐等負性情感[1]。大多數消化性潰瘍患者對病情尚未構建起系統性、規范化的認知體系,使患者無法全面意識到自身行為方式對病情的影響[2]。而患者所表現出的行為方式與其當前的認知架構存在相關性,傳統的健康指導方案在糾正個體認知儲備方面更多的是開展知識性填鴨灌輸,但卻并未糾正患者對病情管理的內在動機與意念,使其無法正確開展自我管理行為。所以,從患者的認知儲備與自護能力著手,開展有針對性的護理程序管理,使患者對日常飲食、運動管理、精神情緒管理等方面構建全新的認知期待,是護理領域關注的重要課題[3]。護理程序管理方案是在有計劃性策略下落實照護措施,保證患者知曉系統化的疾病知識,并主動踐行自護行為[4]。該項護理方案目前在臨床上尚未獲得普及性推廣,尤其在消化性潰瘍患者中的應用較少。本研究旨在通過隨機、對照的科研思路,進一步分析以護理程序為導向的干預方案應用于消化性潰瘍老年患者所產生的護理成效?,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8年4月1日~2020年1月31日收治的84例消化性潰瘍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者經胃鏡檢查,再結合其臨床癥狀體征,確診為消化性潰瘍,診斷依據則參照由人民衛生出版社發行出版的第8版《內科學》教材中關于該病的診斷標準;②患者聽力、視力水平正常,能完成基本的言語對話;③患者能獨立完成問卷或量表的測評工作;④患者對本研究內容知曉,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伴有惡性腫瘤者;②患者的心、肝、腎等伴有功能障礙;③患者伴有全身免疫系統疾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2例。研究組年齡(43.5±3.7)歲;病灶直徑(4.7±0.7)cm;潰瘍個數:單個32例,多個10例;胃潰瘍28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14例;受教育程度:小學11例,中學18例,大學13例。對照組年齡(43.7±3.8)歲;病灶直徑(4.8±0.8)cm;潰瘍個數:單個30例,多個12例;胃潰瘍30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12例;受教育程度:小學10例,中學20例,大學1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學原則。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護士向患者分發紙質健康指導材料,結合通俗易懂的語言告知消化性潰瘍發生、發展、預后、轉歸等方面的知識;護士對患者目前的軀體癥狀予以管理,一旦發現異常,及時開展針對性干預;護士對患者基本生命體征展開監測,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向主管醫生報告,并做好處理;告知患者飲食注意事項,指導其少量多餐,避免攝入堅硬食物;告知藥物的藥理機制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

1.2.2 研究組 實施以護理程序為導向的干預方案。①構建基于內在認知訴求為依托的護理干預:通過一對一訪談的方式,護士將消化性潰瘍的知識框架向患者給予多元化呈現,并為每例患者及家屬分發1張白紙與1支黑筆,使患者掌握及內化有關知識體系的同時,也能及時記錄所掌握與內化的知識要點。健康指導的內容涵蓋消化性潰瘍的膳食原則、飲食行為習慣要點、膳食烹飪要點等。待護士完成健康教育后,護士對患者及家屬所掌握及內化的知識要點進行多元化審核,復述本次所掌握的知識體系,并糾正其理解有誤及遺漏的知識。②以微信為工具的膳食管理:借助微信作為護患交流設備,護士與患者建立微信好友。每天19:00~20:00,護士以微信語音、文字推送、音頻錄制等多元化方式,告知患者有關消化性潰瘍的知識要點。每晚入睡前30 min,護士引導患者識記今日所掌握與理解的相關知識體系,并將“已閱讀”3個字推送給護士。每周日19:00~20:00,護士以微信音頻的形式與患者進行線上實時學習。首先,護士先梳理本周推送的相關知識內容;再者,護士讓患者就本周所掌握的知識要點以流水線的形式進行復述,而護士逐步強化患者對相關知識內容的識記能力;線上實時學習的時間限定在1 h內。③基于日常行為表現的實踐護理:當患者經過1周知識要點學習后,護士對患者日常行為中涉及的護理措施進行實踐性演練,每例患者干預時間限定在20 min以內。護士圍繞著運動管理、膳食管理、藥物管理、飲水管理等方面展開多元化指導,并要求其開展實操性練習。在練習過程中,護士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使患者知曉不良飲食習慣所帶來的危害;借助口述輔以實操的方式,告知患者正確的吞咽及咀嚼食物的方法。而護士要求患者通過視頻錄制的方式向護士呈現日常行為實操要點;護士對患者表現做好點評,并進一步細化及糾正其自護行為,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儲備。

1.3 評價指標 ①以我院自制的消化性潰瘍患者認知水平問卷作為工具,對兩組在干預前及干預后第2周末的認知情況展開分析。該問卷涵蓋消化性潰瘍膳食管理原則(3個條目,總分10分)、刺激性食物類型(3個條目,總分10分)、高脂肪食物類型(3個條目,總分10分)、富含碳水化合物食物類型(3個條目,總分10分)、水分攝入原則(3個條目、總分10分)、酒精對消化性潰瘍的負面影響(3個條目,總分10分)、適當運動的要點(3個條目,10分)、吸煙對消化性潰瘍的影響(3個條目,總分10分)、藥物治療的原則(3個條目,總分10分)、喝飲料對消化性潰瘍的影響(3個條目,總分10分)10個維度。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對消化性潰瘍的認知儲備越完善。②以我院自制的消化性潰瘍患者自護行為問卷作為工具,對兩組在干預前及干預后第2周末的自護能力展開評價。該問卷涵蓋每日進食新鮮水果、每日進食蔬菜、每日平均飲水量、每日進食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吸煙4方面。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認知儲備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認知儲備情況比較(分,

2.2 兩組干預前后自護能力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自護能力比較(例)

3 討論

消化性潰瘍是消化系統常見病,近年來隨著醫學檢查設備的更新及人們對自身健康狀況重視程度的加深,使該病的檢出率呈逐年遞增態勢[5]。由于該病與患者日常飲食習慣存在相關性,即大多數患病患者存在暴飲暴食、飲食不規律、作息紊亂、運動管理不當等方面的行為偏差,使病情呈反復發作、遷延不愈的態勢[6]。所以,糾正患者在認知層面對疾病管理的錯誤意識,使其在行為改變動機上主動開展自我護理,能實現患者院內-院外病情管理的目的,為其病情康復奠定了基礎。在改變認知儲備方面,常規性護理措施側重于知識要點的填鴨式教育,但往往成效欠妥,主要在于未充分調動個體參與病情管理的主動性,使其僅局限于知識的接受,卻沒有真正內化[7]。因此,設計更為嚴謹、規范且有計劃性的護理程序方案對患者認知儲備的改善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8]。本研究引入以護理程序為導向的干預方案,該項干預方案能完善消化性潰瘍知識性架構,使患者主動開展自我護理行為,進而有利于病情向積極方向發展[9]。

為進一步剖析該項護理方案所達成的臨床干預成效,本研究引入護理程序化的管理思維,旨在對患者的認知、信念與行為進行重塑。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干預后對消化性潰瘍的認知儲備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該項護理方案能鞏固及加強消化性潰瘍患者對有關知識體系的內化深度。通過微信與患者保持聯系,再結合線下一對一訪談交流,能進一步強化及鞏固患者對消化性潰瘍的認知體系[10]。相較于常規健康指導而言,該項護理方案更多的是從患者的自護行為作為目標開展干預,通過對患者認知、態度、信念、行為等層面分析,逐步開展護理程序化干預,使患者有意愿且有動機開展自我健康管理[11]。當患者具備一定程度的認知性架構后,又能敦促其行為改變的積極性,使其主動接觸微信平臺,并學習護士發送的資料包[12]。當微信使用頻次增多后,又能進一步聯系起護士與患者之間的情感雙重紐帶,使患者每晚定時參與學習,并構建起正反饋機制的學習網絡[13]。反饋機制會形成良性循環,使患者進一步內化及掌握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對其病情的發展與健康維護起著推動性作用[14]。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干預后自護能力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當患者對疾病有了相對完善的認知儲備后,會使個體的內在動機有所改變,并進一步挖掘及激發其行為改變動機,使患者主動配合各項遵醫行為,提高其戰勝疾病的自信心。

猜你喜歡
消化性總分條目
以患者為主的炎癥性腸病患者PRO量表特異模塊條目篩選
中西醫結合治療內科消化性潰瘍觀察與探究
生活方式干預在三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患者中的應用
基層衛生院消化性潰瘍內科治療效果探討
遠離消化性潰瘍 無憂生活
《詞詮》互見條目述略
第59屆IMO團體總分前十名的代表隊及總分
一年級下冊期末考試
一年級下冊期末復習題
對縣級二輪修志采用結構體式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