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灸療法聯合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中的應用

2022-09-07 15:35趙憲紅李丙田路兆鳳
齊魯護理雜志 2022年17期
關鍵詞:針灸療法針對性護理人員

趙憲紅,李丙田,路兆鳳

(1.臨沂市交通醫院 山東臨沂276002;2.山東省煤炭臨沂溫泉療養院)

類風濕關節炎(RA)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周圍小關節,臨床表現為受累關節疼痛、腫脹、功能障礙,最終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1]。我國RA發病率為0.32%~0.36%,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2]。目前治療RA的藥物生物制劑及小分子抑制劑具有很好的療效,但其價格昂貴,限制了在RA患者中的普及[3]。慢作用藥物起效慢,結合針灸治療可快速控制病情發展,減少致殘[4]。近年來,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個性化心理護理被廣泛應用于疾病的治療和護理中,對疾病的控制有積極意義,尤其是對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治療依從性有較好的改善作用,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2014年10月1日~2016年10月31日,我們將針灸療法聯合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應用于60例RA患者中,取得滿意效果?,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1日~2016年10月31日門診及住院RA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患者符合198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ACR)分類標準或2010年ACR/EULAR分類標準[5],處于疾病活動期,自愿參與臨床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半年內應用慢作用藥或糖皮質激素者或生物制劑者;②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消化性潰瘍、中度以上貧血者;③妊娠哺乳期及備孕備育者。采用隨機數字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男23例、女37例,年齡33~64(43.5±5.8)歲;病程3~36(6.3±3.9)個月。對照組男20例、女40例,年齡35~62(45.5±6.7)歲;病程4~30(6.5±4.2)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非甾體抗炎藥雙氯芬酸鈉腸溶緩釋膠囊每次10 mg,1次/d;甲氨蝶呤每次10 mg,每周1次;來氟米特每次20 mg,每晚1次。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采用針灸療法聯合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

1.2.1 針灸方法 主穴:風池穴、風市穴、陽陵泉穴、足三里均取雙側;配穴:指關節取八邪穴,腕關節取陽池穴,肘關節取曲池穴,肩關節取肩髃穴,膝關節取膝眼,踝關節取解溪穴,針刺以平補平瀉為主,風市穴、陽陵泉穴采取溫針,留針時間每次30 min,1 次/d。

1.2.2 針對性心理護理 ①患者資料收集: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指導護理人員盡可能完整地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性格是否內向、患者家庭狀況等,有利于根據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了解患者對RA疼痛的認知度,向患者介紹RA致痛機制,讓患者對RA疼痛有比較客觀的認識,提高患者疼痛管理配合度。②了解患者心理現狀:護理人員接待患者入院過程中態度和藹,仔細觀察患者的言行舉止,通過與患者及家屬的交流了解患者現存的心理問題,為其制訂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方案,有效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③心理放松訓練:為患者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患者取平臥位,雙手自然放于腹部,慢慢閉上雙眼,集中注意力,用鼻深呼吸,最大限度吸入空氣,使腹部凸起,保持2~3 s后緩慢呼出氣體并收縮腹部,反復進行數次。以患者感到肩頸部、頭面部、胸腹部、四肢緊張為度。④引導患者宣泄負性情緒:護理人員鼓勵患者主動傾訴內心郁悶、驚恐等不良情緒,多與患者交流,可以通過談心、解答患者疑惑等方式疏解其焦慮抑郁、自卑等負性情緒。⑤鼓勵患者參加集體交流活動:為患者提供集體交流的機會,讓治療成功的患者介紹經驗。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鼓勵其參加文娛活動、體育活動,陶冶情操,積極參加社交活動,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

1.3 觀察指標 評估ACR20、ACR50、ACR70[6]改善率及紅細胞沉降率(ESR)、C反應蛋白(CRP)、類風濕因子(RF)、抗環瓜氨酸多肽(抗CCP)抗體變化情況。

2 結果

2.1 兩組ACR20、ACR50、ACR70改善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ACR20、ACR50、ACR70改善情況比較[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實驗室指標比較

3 討論

RA致殘率高,早期達標治療是控制疾病進展、減少致殘的重要措施[7]。傳統藥物治療起效慢,需和非甾體抗炎藥聯合應用,仍有大部分患者不能控制病情。生物制劑和小分子抑制劑的應用效果較好,但價格昂貴,費用較高,無法在RA患者中普及。

RA屬于中醫“骨痹”范疇,多因風寒濕痰熱邪乘虛而入侵襲流注經絡所致,治當調暢氣機、行氣活血為主,配以通絡散瘀、祛風蠲痹止痛、疏利關節為目的。針刺風市穴、風池穴可祛風勝濕、扶正祛邪,針刺陽陵泉可達到舒筋通絡,針刺足三里可健脾、祛風、利濕[8];局部取穴可通利關節、達到蠲痹鎮痛。有研究提示,針刺可增加類風濕關節炎患者P物質及咖啡肽的有效釋放,進而達到鎮痛目的[9]。RA的發生與自身免疫失調有關,針灸在調節免疫功能方面有雙向調節作用,對免疫性疾病的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10]。

甲氨蝶呤主要通過抑制葉酸代謝發揮免疫抑制作用,在阻斷葉酸代謝相關酶的過程中同時產生大量腺苷,腺苷是一種強效抗炎分子,可減輕RA的炎癥反應[11]。來氟米特為異惡唑類免疫抑制劑,主要通過其代謝活性產物抑制二氫乳清酸脫氫酶的活性,阻斷嘧啶合成,使激活的淋巴細胞處于休眠狀態,抑制B淋巴細胞產生和分泌抗體,同時抑制中性粒細胞的趨化,減輕滑膜的炎癥反應[12]。甲氨蝶呤與來氟米特治療RA的機制不同,聯合應用具有協同作用。本研究表明,慢作用藥物聯合雙氯芬酸鈉腸溶緩釋膠囊有較好的療效,但仍有部分患者在癥狀改善及實驗室檢查方面效果不明顯?;颊叻寐饔盟幖胺晴摅w抗炎藥往往有胃腸道副作用,效果不明顯時會出現信心不足、沮喪情緒,護理人員應詳細向患者說明藥物可能發生不良反應,告知患者飯后服藥,避免刺激性食物,以減輕胃腸道反應,并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針灸療法聯合針對性心理護理干預可以提高療效。護理人員通過收集患者的基本資料,與臨床醫生、針灸醫生溝通,反饋患者病情變化,以利于辨證施治。通過實施心理放松訓練,患者在輕柔的音樂中可以放松心情,減輕疼痛,從而改善患者的肌肉緊張、痙攣癥狀,減輕疾病嚴重程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ACR20、ACR50的改善率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ESR、CRP、RF、抗CCP抗體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針灸療法聯合針對性心理護理,治療效果確切,值得推廣使用。

猜你喜歡
針灸療法針對性護理人員
腎結石圍術期針對性護理應用
中醫針灸療法治療脊髓損傷后膀胱功能障礙優勢探
溫針灸療法結合康復運動對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的控制作用研究
加州鱸爛身病因復雜,準確診斷,針對性用藥十分重要
探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隔離病區護理人員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響因素
護理管理者如何保護和調節護士的身心健康
腦外科護理人員必須加強自我保護及預防護理糾紛
針灸療法
護理人員獎500被批“寒酸”
針灸療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