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代批評家

2022-09-30 09:40周明全
名作欣賞 2022年16期
關鍵詞:名作思潮批評家

文 周明全

想起十年前,評論界、媒體還在悶頭探討“青年批評家為何難‘冒頭’”這個話題,隨著近十年“70 后”“80 后”批評家的群體性崛起,現在回望當初的焦慮與爭論,真有“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的感慨。

我本人早在2013 年就開始集中對“80 后”、“70 后”批評家進行過訪談,并與陳思和教授共同主編了“80 后批評家文叢”“70 后批評家文叢”。今年,在張玲玲主編的邀請下,重新回望第七代批評家這十年的成長之路,亦是對此前訪談的一個深化和拓展。多年前的訪談和今年的訪談,形成了一個張力場。在這兩個對話形成的張力之間,我們能窺見這代批評家的成長。

之所以打破簡單的年齡代際,以更大的“代”的概念來討論,是因為我覺得,雖然每個批評家因閱讀、學校教育,甚至導師的思想資源不同而呈現出巨大的個體差異,但在個體差異下,我們也不難看出每代批評家的共性。而這個共性,和時代的大主題與個人之間,亦存在著對話或矯正(時代共名矯正個體與之不相符的觀念)的關系。

當初和玲玲主編討論專欄名時,我提出了用“第七代批評家”這個概念。當然,以第幾代來論述批評家,非我獨創。最早使用“代”來歸納批評家的是《當代文藝思潮》雜志。1986 年第3 期,《當代文藝思潮》推出了“第五代批評家專號”。批評界使用“代”的概念來論述批評家,應該是從電影界移用來的。

《當代文藝思潮》的總負責人謝昌余在專號“第五代批評家”的前言中寫到:第五代批評家也不是脫開歷史鏈環而突然出現的。之所以叫作第五代,乃是因為他們承接了自己的前輩、長輩和兄輩。中國現當代半個多世紀的新文學發展史,如果從理論批評建設的角度來考察,或許可以看作是經歷了這樣幾個時期:“五四”時期、左翼文藝運動到延安文藝座談會時期、新中國成立后的十七年、新時期。每個時期算一代,我們已有了四代。

20 世紀90 年代,時代共名再次破裂,批評界的分化或者說多元化趨勢更趨明顯,在這個背景下成長起來的第六代批評家基本上都是高校畢業的碩士、博士,身份已經民間化了。第七代批評家,主要是在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客座研究員培養機制和《南方文壇》《名作欣賞》等刊物的推動,以及陳思和和周明全共同主編的“80 后批評家文叢”“70 后批評家文叢”等的助力下,在2012 年后迅速成長起來的。

這十年,青年一代批評家的成長,除了自身的學養外,外力的推動亦是一個重要的成長契機。從批評家成長的外部著手,對其進行研究,也不失為一種策略。另外,在第五代批評家成長時,李劼寫下了《寫在即將分化之前——對“青年批評家隊伍”的一種展望》,對當時的青年批評家隊伍進行了批評。比如,他說到的整個批評隊伍面臨從年輕化轉入名人化的危機,青年批評家的貴族化等問題,這其實不單單是第五代批評家的問題,第七代批評家或許更甚。所以,這個訪談,還有尋找真正的第七代批評家的意圖。

從刊物來講,《名作欣賞》多年來一直致力于青年批評家的挖掘,為第七代批評家的成長實實在在地做過很多事。能在玲玲主編的支持下開展第七代批評家訪談,再次回顧和展望第七代批評家這十年的發展和未來的可能性,也是我個人和《名作欣賞》共同對這代批評家成長的一個見證吧!

猜你喜歡
名作思潮批評家
《名作欣賞》創刊四十周年賀詞選登
第七代批評家
試論上世紀我國的音樂思潮
微趣圖
世界名作賞析
當今哪兩股思潮特別值得警惕
2014中外十大思潮(上)
賈方舟:中國藝術批評家網是一個很好的網絡平臺
三十的六分之一
“當代中國文學批評家獎”授獎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