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路徑構建

2022-10-11 01:52佳潘
昌吉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新疆地區語言文字就業指導

李 佳潘 勇

(1.昌吉學院外國語學院 新疆 昌吉 831100;2.昌吉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就業是民生之本,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不僅關系到少數民族家庭的利益,又關系到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深入分析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因素,提出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的路徑對策,有利于促進當地的少數民族畢業生充分就業,有利于維護當地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一、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新疆位于我國西北內陸,是中國行政面積最大的省區。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區人口為25852345人,全區常住人口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1813334人相比,增加4039011人,增長率為18.52%,年平均增長率為1.71%。全區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0920098人,約占全區總人口的42.24%;少數民族人口為14932247人,約占全區總人口的57.76%。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1865061人,增長了14.27個百分點。

截至2022年6月,新疆共有普通高校56所,其中本科院校20所(其中民辦4所),??圃盒?6所(其中民辦4所)。近年來,隨著新疆高校擴招,在校生及畢業生人數呈現出迅猛增長的態勢,2000年,新疆高校共有在校生74063人,畢業生11220人;到2010年,新疆高校在校生人數增長到263835人,畢業生人數增加到66903人;截至2019年,新疆高校在校生人數激增至453824人,畢業生人數則達到91002人,分別較2000年增加了512.75%、711.07%。

近年來,隨著新疆高校畢業生人數的逐年增加,就業難問題日趨凸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統計資料顯示,近幾年,新疆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穩定在70%左右,然而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初次就業率卻在50%左右,在全國大學生就業難的背景下,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本來就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再加上相對于漢族大學生的就業劣勢,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就業率持續走低,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

表1 2000-2019年新疆高校在校生及畢業生人數統計表 單位:人

二、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社會因素

近年來,全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社會就業需求趨緊,然而高校畢業生逐年增加,勞動力市場供過于求,進而導致大學生整體就業難的現象。[1]與此同時,我國的經濟結構正面臨戰略性調整,產業結構不斷調整重組,而高校的專業設置以及人才培育難以跟上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導致部分專業畢業生不適應企業的用人需求。此外,用人單位過分強調大學生的工作經驗和實踐經歷,用人單位招聘門檻較高,增加了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困難。

(二)高校因素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統計,2019年新疆高校在校生和畢業生人數分別為453824人、91002人,分別較2000年增加了512.75%、711.07%。高校畢業生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同時期經濟增長的速度,社會難以完全吸納日趨增多的高校畢業生,高校的持續擴招導致了勞動力市場的供需失衡。部分高校不考慮地區經濟發展和學校的實際情況而盲目開設一些熱門專業,專業趨同化現象極其普遍,導致該專業人才過剩,增加了學生的就業競爭。此外,高校的就業指導有待加強,當前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流于形式,未能發揮就業引導作用。

(三)學生個體因素

一是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自我認知,對于自我的評價不客觀,對自己的期望值過高等都會影響就業。[2]二是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就業心態,在當前就業壓力逐漸加大的情況下,較多學生對就業持有悲觀態度,對于就業感到焦慮和恐慌,這些不良心理不利于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

三、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路徑

(一)政府層面

1.強化政策引導

各級政府部門要提高對做好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提高思想站位。要從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出發,不斷提升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和創業能力,為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大學生順利有序就業創造良好的條件。

盡管市場是實現資源有效配置的重要途徑,但出于對新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特殊性以及文化傳統等考慮,對于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問題,政府部門有必要進行政策干預。首先,要大力出臺就業支持政策,針對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難的具體實際,政府部門應適時出臺就業促進政策,加大政策引導力度,出臺鼓勵政策,對于到新疆地區就業、到農村地區就業以及回生源地就業創業的少數民族大學生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其次,政府部門要保障就業支持政策的連續性,在勞動人事制度、創業優惠政策、到內地對口支援省區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以及發展當地勞動密集型產業增加就業崗位等政策上繼續給予支持。

2.逐步完善勞動力市場

目前,新疆的勞動力市場還不健全,就業信息的收集、發布機制和渠道有待進一步完善。針對上述問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應加快就業市場制度化和體系化建設,健全大學生就業相關條例、法規,強化就業市場監管力度,提升勞動力市場監督管理水平。

3.加快中小企業發展

中小企業及民營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因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需切實以改善民生為出發點,落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政策和措施,并采取適當的政策優惠吸納中小企業,以發揮中小企業的作用,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緩解就業壓力。

4.加大地區教育投入

新疆地區因為其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歷史因素,教育條件較差。近年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不斷加大教育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全區教育基礎設施有了較大改善,但是對于新疆地區而言,仍然存在著部分學校教學條件較差、教學設備老舊等現象,新疆地區缺乏對優秀教師的吸引力,該地區學校師資力量整體偏弱,現有教職員工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有待提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應當繼續加大加強新疆地區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教育的投入,不斷提升當地的學校的教學條件,于此同時,加大優秀師資力量的引進力度,提升新疆地區的教育質量。

5.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

首先,不斷完善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扶持政策,著力創造鼓勵創業的環境。目前,國家和自治區層面均有出臺的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若干政策,地方各級政府部門應將這些扶持政策落實抓細。在政策的實施過程中可以減少中間操作環節,為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業提供便利。與此同時,加大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業資金支持力度,解決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新創業過程中資金短缺的問題。其次,加強輿論引導,營造政府、社會、家庭以及高校多方支持的大學生創業良好氛圍。[3]挖掘少數民族大學生成功創業的典型案例,廣泛運用報刊、電視、網絡、短視頻等媒介大力宣傳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業,形成全社會支持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業的格局。

(二)高校層面

1.轉變人才培養模式

高校在人才培育過程中由于周期較長,對于社會需求的研判具有時滯,因而在專業設置及課程的開設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與社會用人需求不匹配的現象,難以做到與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往往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與社會需求脫節。[4]與此同時,少數民族大學生對于高校的就業指導和培訓課程滿意程度普遍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高校普遍重視理論知識的教授而忽視了實踐課程的作用,導致其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往往學業成績較好,而實踐能力較低,進而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因此,高校應適時轉變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改革,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不斷優化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為用人單位培養亟需的實踐性人才。就專業設置而言,高校需要明確辦學宗旨和導向,結合近年來熱門專業、冷門專業的發展趨勢,合理調整專業設置,開設滿足新疆地區社會需求的應用型專業,培養適合新疆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少數民族復合型人才。就課程設置而言,高校應準確把握勞動力市場需求,充分考慮用人單位對于人才的需求,在強化理論教學的基礎上,不斷加大實踐課程的課時量,著力培養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其就業能力。

2.提高學校人才培養質量

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避免進入“重數量、輕質量”的誤區,高校應立足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擴招的速度與規模,確保招生與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相匹配,要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根本和最終目的,不斷實現高等教育增長方式的轉變。與此同時,高校應不斷完善教學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少數民族大學生綜合能力培養訓練體系。

3.加強就業指導

高校應重視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符合新疆具體實際和特征的就業指導體系。一方面,高校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不斷改善就業指導課程的軟硬件設施;另一方面,要做好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的指導與服務工作,在就業指導隊伍建設、就業指導模式及就業指導的內容創新上狠下功夫,轉變觀念,做到以少數民族大學生為本,注重就業指導課程的實效性,提升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就業能力,進而促進少數民族大學生順利就業。

4.深化創業意識

近年來,我國“雙創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全國各地切實把“雙創”工作作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就高校而言,創業教育亦是高校教學改革的重點方向之一,高校應重視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創業教育,為培養雙創人才創造良好的條件,鼓勵各學院開展創業教育活動,不斷增強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就創業教育的扶持模式而言,高??梢耘c各級政府部門和社會資本合作,為少數民族大學生創業提供更多的政策、資金以及場地支持。給少數民族大學生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充分調動少數民族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讓少數民族大學生主動參與到創業中去。

(三)學生個體層面

1.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少數民族大學生能否順利就業。[5]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需要一大批既精通國語又精通民語,并且具有扎實專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企業訪談結果表明,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不足是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難普遍存在的問題,因此,要增強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能力,就必須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

首先,少數民族大學生要有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緊迫感與使命感,充分認識到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就業的必要條件,進而認識到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性。其次,少數民族大學生應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練習,新疆地區漢族與少數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為少數民族大學生練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少數民族大學生應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在生活和學習中主動與漢族同學溝通,加強練習,不斷養成自覺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習慣。最后,少數民族大學生不能將中國少數民族漢語水平等級考試(MHK)成績的高低作為衡量實際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的標桿,而應該做到學以致用,在生活和工作中熟練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斷增強自己的就業能力和競爭力。

2.加強專業學習

近年來對于大學生而言,專業是其立身之本,也是其進入社會從事工作的基礎條件。通過對用人單位的深入了解,項目組發現企業普遍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專業素養比較看重,用人單位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提出了較高要求,認為專業知識水平是保障工作效率和完成度的基礎條件。然而,專業知識掌握較差是少數民族畢業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少數民族大學生應充分認識到專業知識的重要性,看到自己的不足,在校期間要努力學好專業基礎課程,掌握好專業基礎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為畢業后進入社會從事工作創造條件。

3.擴大社會實踐

對于少數民族大學生而言,參加社會實踐是個體走向社會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關鍵環節,也是少數民族大學生學好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具體體現。[6]通過與用人單位的訪談發現,用人單位在員工招聘過程中往往比較看重求職者的社會實踐和工作經驗。少數民族大學生通過參與社會實踐,將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一方面鞏固了自己的專業基礎知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養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增強自己的就業能力。

4.擺正就業心態

良好的就業觀念是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大學生能否順利就業的基本條件之一,調查結果表明,目前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大學生傳統的就業觀念比較突出,絕大多數少數民族大學生偏好于穩定的工作,而不愿意進入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這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是相悖的,我國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吸納了市場中80%以上的勞動力,少數民族大學生不愿意進入民營企業就意味著其放棄了一大批就業機會。因此,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大學生應盡快轉變就業觀念,認清勞動力市場的發展現狀與趨勢,不斷增加自身的就業機會。少數民族大學生應當正確理解就業,調整就業期望。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大學生應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珍惜機會,多積累工作經驗,為將來更好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5.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貫穿著我們的一生,對于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大學生而言,在上學期間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并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顯得尤為必要。[7]首先,要明確“我是誰”,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大學生應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了解自己的長處與短板,以及自己適合從事哪種工作。其次,要明確自己“想去哪里”,大學期間通過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少數民族大學生要明確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結合自己所學專業,制定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再次,為“我要怎樣達成上述目標”,即制定一個職業發展目標的實施計劃。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大學生在上學期間應該依照制定一個時間計劃表,在學好專業課程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確定的職業發展方向,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對標自己的長處和短板,揚長避短,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為自己職業發展目標計劃的完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猜你喜歡
新疆地區語言文字就業指導
語言文字運用專項練習
語言文字運用題的變與不變
案例教學法在翻轉課堂中的應用初探——以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為例
小題精練(四) 語言文字運用
小題精練(三) 語言文字運用
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工作開展對策探討
略談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重要性
2013-2016年新疆地區閃電活動時空特征分析
寫好“服”這個字——新疆地區高速公路服務區打造星級服務
高校輔導員在就業指導工作中作用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