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非遺傳承角度看浙江畬族民歌合唱作品的藝術特征*
——以《畬歌如畫——浙江畬族風格合唱組曲》為例

2022-10-12 08:24宋雪萍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詞曲畬族譜例

宋雪萍

畬族是我國南方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總人口70 余萬,散居在福建、浙江、江西、廣東、貴州等省,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的廣大山區。浙江麗水景寧畬族自治縣是中國唯一的畬族自治縣。畬族沒有文字,畬族民歌則成為了畬族人民傳授歷史、生產生活、文化娛樂、宗教信仰的重要方式。畬族民歌種類豐富,有敘事歌、勞動歌、婚嫁歌、儀式歌等,幾乎包含了畬族人民生活的全部內容。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畬族民歌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通過合唱藝術創作,使古老的傳統民歌煥發出新時代的氣息,是傳承和發展民歌的有益嘗試。近些年來浙江音樂界在畬族民歌合唱創作領域精品碩果累累,尤其以吳滌創編的《畬歌如畫——浙江畬族風格合唱組曲》 為代表。這部作品集一共由《畬圖騰》 等九部作品組成(見表1)。

表1 《畬歌如畫——浙江畬族風格合唱組曲》 作品詳情[1]

續表

在這部作品集中,創作者們一方面提煉了畬族民歌中獨有的旋律形態、節奏形態、詞曲韻律等核心音樂元素,從而使這些最具畬族民歌特色的基因得以保留;另一方面,創作者們精心設計表演文化形式,或沿襲最具畬族民歌文化的演唱方法和演唱形式,或保留最具畬族文化的傳統服飾,再輔以畬族舞蹈動作和舞美場景,從而使這些最具畬族人民生活、精神文化的特色基因得以傳承。

一、創作技法特征

(一)音高材料

《畬歌如畫——浙江畬族風格合唱組曲》 中大部分作品的主要旋律都采用了具有鮮明畬族民歌特性的旋律線條。畬族民歌的旋律走向多以do 為中心,向上跳進到la 音,或者先到sol 再到la 音(不再到la 音的也有)。[2]一般以五、六度大跳音程為主,夾雜二度音程作為修飾,大跳和級進穿插進行。其旋律線條時而上揚,時而平穩,時而小幅跳躍,時而延展行情,到最后旋律總是以小幅的回落姿態結束。[3]旋律中除個別裝飾音外,很少會出現變化音。直上直下、大跳進為特征的旋律形態展現了畬族人民質樸與豪爽的性格,樂句小幅的回落姿態結束體現了畬族音樂先揚后抑的旋律特色。

如《畬圖騰》 作品開始處,畬鼓漸漸響起,四個聲部分別以do-sol;re-la (首調唱名,下同)構成兩次五度上行的大跳旋律,似乎象征著畬民族堅定不屈的圖騰精神(譜例1)。

譜例1:《畬圖騰》 第1—6 小節

又如《趕三月》 中,16 小節女低聲部唱出以do、re、sol 為核心音,五度(或四度)上、下大跳為主的主題旋律,勾勒出畬族傳統節日時“三月三,花滿山,男女老少趕歌場”的趕歌會畫面,表達出畬族人民喜悅熱烈的心情(譜例2)。

譜例2:《趕三月》 16—19 小節

再如《畬族情歌》,第10 小節女低聲部先是do-sol 五度上行大跳,隨后二度級進到la 后六度下行大跳回到do,11 小節又是五度大跳加級進,13 小節有個下行回落。旋律總體呈先抑后揚的走向,極富畬族民歌特色,生動表達了畬族女子“風吹樹葉不吹藤,一聲叫郎郎不應”的心理(譜例3)。

譜例3:《畬族情歌》 10—14 小節

除此之外,《畬歌如畫——浙江畬族風格合唱組曲》 的創作者們還充分考量了對畬族民歌調式的傳承與運用。畬族民歌音域大都不寬,運用與漢族相通的五聲音階。一般認為浙江畬族民歌的調式可以分為麗水調、景寧調、文成調、龍泉調、瑞安調五種[4]。其中,麗水調為商調式,是最為廣泛的畬族民歌曲調,分布于整個浙江畬族聚居地,歌曲數量也最多,是浙江畬族民歌的基本曲調。景寧調為角調式,主要流行于麗水景寧畬族自治縣。角調式是平時最少見到的一種調式,但在景寧,角調式的畬族民歌數量卻較為豐富。文成調為徵調式,主要在浙江文成、瑞安兩縣內廣為流傳。龍泉調為羽調式,主要分布在麗水龍泉市,旋律主要由mi-do-la 三個音構成。瑞安調為宮調式,宮調式留存歌曲較少。畬族民歌豐富的調式給創作者們提供了充足的創作素材。在《畬歌如畫——浙江畬族風格合唱組曲》 中,女聲表演唱作品《請到綠谷畬鄉來》 的主題旋律由do、la、sol、mi、re 構成,采用了常見的畬族麗水調——商調式;女聲合唱作品《望妹歌》 的主旋律采用了景寧畬族留存豐富的角調式,以“sol、la、do、mi”為核心音;而男聲無伴奏合唱作品《盤郎歌》 的主題旋律骨干音為“do、mi、sol、la”,采用了少見的杭州桐廬莪山畬族宮調式。

(二)節奏材料

將具有特色的舞蹈性節奏、畬鼓等節奏性樂器引入合唱作品中,是浙江畬族民歌合唱作品的顯著創作特征。在《畬歌如畫——浙江畬族風格合唱組曲》 的九部作品中,《畬圖騰》 《畬之道》 《山哈大歌》 這三首作品都將畬族龍角、畬鼓等節奏性樂器引入到作品中,或以自由節奏營造和渲染作品的氣氛,或以固定的節奏音型與某個聲樂聲部構成復雜的節奏對位,或以多種律動方式的節奏為聲樂聲部鋪設節奏層,使作品更富有典型的畬族民族特色。如在作品《畬圖騰》 的開始處,節奏性樂器以自由的滾奏激起遼遠而古老的畬族回響(見譜例1)。隨后,在作品46 小節處,畬鼓以動力性的、舞蹈性的附點與切分節奏組成兩小節為單位的固定音型,用原始狂野的音響營造畬族圖騰祭拜的遠古場景(譜例4)。

譜例4:《畬圖騰》 第46—49 小節

又如作品《畬之道》 中,作者使用了竹筒、鈴刀、畬鼓這三種畬族風格特色的打擊樂器,樂曲一開始先由竹筒敲出四拍作為引入,而后加入男聲念唱,第5 小節開始在強拍處加入畬鼓,并加入男低聲部,第7 小節開始在弱拍處加入鈴刀。作曲家用不同的、簡單的節奏音型組成音色節奏層,以此配合固定節奏音型的念唱聲部及聲樂聲部,音響層次簡單而又豐富(譜例5)。

譜例5:《畬之道》 第5—7 小節

再如作品《山哈大歌》 的后半部分,畬鼓以附點節奏、切分節奏為主,兩小節為單位的固定音型與男高、男低的襯詞念唱聲部構成復雜的節奏對位,同時為女高、女低的歌唱聲部營造熱烈的音樂氛圍(譜例6)。

譜例6:《山哈大歌》 第92—93 小節

(三)歌詞格律和詞曲關系

畬族民歌的歌詞有些文學性很強,非常講究格律與韻腳,具有中國古典詩詞般的格律,有些則體現出口頭式的風格特征。也就是說,畬族民歌既有講究一定文學性的七言、五言格律歌詞及其變體歌詞,又有口語化的自由體歌詞。整體而言,七言絕句詞格是畬族民歌中最為普遍的歌詞格律,一般七個字一句,四句一條,一條為一個基本單位。曲調也多半以一條四句構成一個樂段。根據句數長短分為長歌(篇幅多于四句,甚至達到百句以上,常見于畬族敘事長歌類型)和短歌(篇幅四句一首,多見于情歌、勞動歌等)[5]。在《畬歌如畫——浙江畬族風格合唱組曲》 的九部作品中,有五首的歌詞來源于畬族民歌,或改編自畬族民歌,有四首是創作者新作。不論是改編自畬族民歌還是重新創作,其歌詞大多沿襲了畬族民歌的七言格律結構,也有些比較自由和口語化。如作品《畬族情歌》 和《盤郎歌》 的歌詞都來自畬族民歌,《畬族情歌》 采用了七言格律結構,主要由“風吹樹葉不吹藤,一聲叫郎郎不應,行到面前沒話講,看落潭底水流清”四句組成,“七字一句、四句一條”,文學性也較強;而《盤郎歌》 的歌詞則總體比較自由和口語化。由創作者重新創作歌詞的四首作品中,《畬家姑娘采茶忙》 主要采用了七言和五言相結合的模式,中間還穿插了四字一句的段落?!墩埖骄G谷畬鄉來》 的歌詞也是七言結構,其語言比較通俗和現代。

畬族民歌的詞曲關系有同步或非同步關系。詞曲同步一般為詞與曲的旋律發展同步進行,曲調根據歌詞的節奏和語調發展旋律線條。如作品《畬族情歌》 在詞曲關系上保留了畬族民歌中的“詞曲同步”關系。而麗水景寧調中常見的是詞曲不同步的結構。詞曲不同步(詞曲異步)“是在相同的歌詞句式中詞曲結構的關系不同步,它比詞曲同步關系更大限度地發揮曲調的表現能力,使民歌在有限的手段中蘊涵了無限的表現力”[6]。畬族民歌的格律一般是七言一句,但在麗水景寧調中往往打破這種結構,先唱十一個字,然后第二樂句唱剩下的三個字,也有的是先唱九個字,再唱五個字。在作品《望妹歌》 的主題旋律中,創作者保留了景寧畬族民歌中詞曲不同步的結構特點(譜例7)。第Ⅲ、第Ⅳ聲部中35—40 小節為一個樂句,歌詞為前一句七言( “一望妹子隔山坪”)加后一句的四個字( “偷眼望妹”),共十一個字,而41—42小節是剩下的三個字( “實端正”)構成另一個樂句,這種詞曲不同步的結構體現了畬族民歌詞曲關系的鮮明特征。

譜例7:《望妹歌》 第35—42 小節

另外,使用襯詞也是畬族民歌的一大特色。襯詞的運用既可以潤色和擴展歌曲旋律,又可以使韻轍不平的歌曲變得順口而連貫,而且還有助于演唱者對歌時緩和思維、調整氣息。常見的襯詞有“哩”“啰”“啊”“哈”“哎”等?!懂尭枞绠嫛憬屪屣L格合唱組曲》 中幾乎所有作品的歌詞都使用了大量的襯詞。如《望妹歌》 先從各聲部的“哩啰”開始,一直持續到第26 小節。32 小節開始在第Ⅰ、第Ⅱ聲部“哩啰”的襯托下,第Ⅲ、第Ⅳ聲部加入正式七言歌詞,而七言歌詞中也添加了襯詞“哩啰”以潤色。( “一望妹子隔山坪哩,偷眼望妹實端哩啰正。妹子容貌生得好哩哩,好似仙女落凡哩啰塵”……)又如《畬家姑娘采茶忙》 一開始女低聲部就用了襯詞“哩”“啰”,隨后女高聲部加入“哎”應和,接著“哩”和“啰”幾乎貫穿了整首曲子。

二、表演特征

(一)演唱方法和演唱形式

畬族大多居住在偏遠的山區和半山區,主要從事農業勞動。畬族人民喜愛用假聲唱山歌,假聲唱法是畬族民歌普遍的唱法,男女都完全用假聲。這種唱法所發出的聲音清晰、柔和、持久、圓潤?!懂尭枞绠嫛憬屪屣L格合唱組曲》 的創作者把畬族民歌創編成合唱作品后,在很多地方仍保留了這一具有特點的演唱方法。如在作品《山哈大歌》 中,運用了原生態畬族山歌假聲對唱的形式,試圖以原生態的原始人聲音響將聽眾拉回到古老的畬族大門。此外,作品還運用氣聲和上滑腔式的念唱及語音重音,結合畬族“啊哩啰”的襯詞,原汁原味地展現了畬族民歌獨有的音樂風貌。

畬族民歌的演唱形式主要有獨唱、對唱、齊唱、雙音。獨唱為獨自一人演唱用以排遣寂寞、自娛自樂或抒發情感,獨唱可隨時隨處進行,比較自由,也比較常見。對唱常見于勞作中,主要以勞動歌和雜歌為主,既消除疲勞又增添樂趣;或在山路上行走過程中遇見路人,以歌代言、互打招呼;更多見于男女用歌聲來談情說愛,表達交流情感。[7]齊唱的形式比較少。雙音是畬族一種極富特色的演唱形式,是一種帶有輪唱性質的二聲部唱法,又稱“雙條落”。過去演唱這種二聲部的歌曲大都是兩男兩女的雙音對唱,一問一答,合起來就是“雙條”,一對歌手唱完一條剛要“落”下時,另一對歌手則緊接著唱起來,故名“雙條落”。[8]“雙條落”有同聲重唱和混聲重唱兩種形式。演唱時兩個聲部先后進行,其起唱比較自由,第二個唱的人可以晚兩個字進來,也可以晚四個字進來,結束時則要同時收音。這種“雙音”形式說明畬族群眾中已有一部分人不滿足單聲部的對唱了,于是從賽歌中產生了二聲部,并且在自己的演唱中也感到單純的輪唱不夠豐富,而開始在節奏上、曲調上追求一定的變化。[9]在《畬歌如畫——浙江畬族風格合唱組曲》 中,創作者們保留了特色的“雙音”演唱形式,使作品更富有畬族風味。如《畬族情歌》 中,第5小節開始女低聲部和女高聲部唱出具有畬族民歌特色的“雙音”旋律,女高聲部比女低聲部晚進兩拍,14小節兩個聲部同時落音,加上男生長音哼鳴的襯托,描繪了一種十分優美的意境。

譜例8:《畬族情歌》 第5—14 小節

(二)表演服飾

畬族服飾是畬族民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浙江畬族民歌合唱作品的舞臺表演中傳承畬族服飾文化,是創作者精心考量的問題。明清時期,畬族婦女穿花邊衫,花邊一般為婦女自繡,但復雜的植物、動物圖案刺繡,則由裁縫師傅完成。[10]畬族婦女最主要的傳統裝束是“鳳凰裝”,頭上的頭飾是銀質鳳冠,衣領、衣邊和兩袖用大紅、桃紅、杏黃及金銀絲線繡出五彩的花邊圖案,腰間系著花帶,整體裝束象征著一只美麗的鳳凰,色彩絢麗、隆重熱烈、婀娜多姿?!傍P凰裝”體現了畬族古代的圖騰崇拜,承載了畬族人民的精神信仰,折射出畬族深厚的文化內涵,是畬族人民引以為豪的特色裝束?!懂尭枞绠嫛憬屪屣L格合唱組曲》 的大多數作品,表演者都是身穿民族特色鮮明的畬族傳統服飾,讓人們在欣賞歌曲的同時感受到畬族傳統服飾的巨大魅力,帶來視覺美的沖擊,還原了畬族民歌的原始風味。如女聲合唱《請到綠谷畬鄉來》 中,一群美麗的女孩演唱時穿著全套絢麗的畬族傳統服飾,給人以美的感受,生動地表現了浙江麗水畬鄉人民熱情歌頌家鄉的美好場景和熱情好客的淳樸民風。

圖1 浙江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畬鳳”女聲合唱團民歌組合

(三)隊形與舞蹈

畬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動作也是畬族民歌得以完美呈現的重要元素?!懂尭枞绠嫛憬屪屣L格合唱組曲》 在表演時經常編排一些錯落有致的隊形和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動作,邊唱邊跳,加上燈光和舞美,不知不覺中將人們帶入相應的情境中。如《畬家姑娘采茶忙》 開始時演唱者三五成群,擺出向遠處眺望的各種造型,臉上帶著微笑的表情,跟隨著一人的呼喊變換眼神和動作方向。隨后大家一起做出采茶的動作。之后又多次變換隊形,有時是橫排,有時分成人數不等的幾個部分。中間一段歡快的音樂加入了整齊的舞蹈表演。這些隊形和舞蹈的編排較好地表現出清明時節畬族姑娘們在茶山上勞動、唱歌的場景。又如《畬族情歌》 的合唱隊形安排得錯落有致,前一段比較舒緩,演唱時有幾個女孩邊走邊唱,表現了戀愛中畬族少女害羞和淳樸的形象。安靜時觀眾仿佛能感覺到山林之中的樹葉沙沙和風聲吟唱,以及畬族青年男女的戀愛方式。[11]中間一段比較熱烈,表演時加入了很多跺腳的動作,表現了一群畬族男女在山野間對唱群舞的場景。

三、結 語

畬族民歌是我國寶貴的非遺文化財富,在現代化與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下,畬族民歌的傳承與發展依然面臨著許多嚴峻挑戰。創造有畬族特色的、與畬族人民的現代生活緊密聯系而又能與世界音樂對話的嶄新的音樂形式,固然是首先較容易得到認同的畬族音樂現代化目標,而如何才能實現這個目標,則是需要認真研討并付諸切實行動的。[12]將畬族民歌創編為多聲部合唱作品,就是對畬族民歌傳承和發展的一種有益探索和嘗試?!懂尭枞绠嫛憬屪屣L格合唱組曲》 的創作者們在創編過程中,非常注重保留畬族民歌中的“核心基因”,作品具有鮮明的藝術特征。在音樂創作技法方面:音高材料上采用具有鮮明畬族民歌特性的旋律線條,并注重對畬族民歌調式的傳承與運用;節奏材料上將具有特色的舞蹈性節奏、畬鼓等節奏性樂器引入合唱作品中;歌詞格律多采用畬族民歌中最為普遍的七言絕句格律,詞曲關系上則兼有詞曲同步和異步,并廣泛使用襯詞。在表演文化形式方面:廣泛采用畬族民歌最為普遍的假聲唱法和“雙音”演唱形式;保留畬族傳統服飾;融入畬族特色舞蹈??傊?,《畬歌如畫——浙江畬族風格合唱組曲》 的創作者們盡量保持畬族民歌原汁原味的風格特征,使畬族民歌的核心特征得以很好的保存,為傳承和發展畬族民歌作出了積極的探索和貢獻。

猜你喜歡
詞曲畬族譜例
論豫劇唱腔中調式及調式運用分類與設計邏輯
非遺活態傳承下畬族銀飾創新設計及營銷策略探索——以畬族銀飾品牌“珍華堂”為例
我們這兒
唱支山歌給黨聽——記畬族三月三節
走向輝煌
永安“三月三”
畬族“三月三”民族文化節慶活動
一定好好的
拯救交響危機的音樂創作
——以勃拉姆斯《c小調第一交響曲》為例
讀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