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類甲骨文、納西文與楔形文字的比較研究

2022-10-25 08:25
華中建筑 2022年10期
關鍵詞:象形納西族納西

孟 慧

“科學學”有一條規律:“比較增進知識,分類形成系統”[1]。這是一條說明了多種學科發展歷史的規律。象形字自身對于世界大多數古老文明來說,都是其現今文字系統的“基礎”,是連接“前文字”時期與早期較成熟文字體系的紐帶。文字學家發現,楔形文字與漢字進行比較,發現雖然兩者外表迥然不同,然而內在結構如出一轍。六書同樣可以用來說明楔形文字的造字和用字。同時,楔形文字和甲骨文都有象形文字,也同時是不同文明最早的文字體系,雖然也有埃及圣書體等文字,但是在學術界通常都是拿甲骨文與楔形文字進行對比。通過這些文字的比較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古代不同民族的文字取象思維,也能看到其豐富多彩的建筑文化和建筑形制。

1 甲骨文、納西文與楔形文字

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以象形為基礎文字系統,其出現在是中國商代后期(公元前14~公元前11世紀),總數約 3900個。納西文分為表意的象形文字即東巴文,表音的音節文字即哥巴文。文中所談及的納西文指的都是東巴文。納西文是我國西南地區的納西族經師書寫運用的文字。董作賓先生認為納西文是文字演變過程中漢古象形字的童年[2],馬敘倫先生認為納西文是漢字的前身[3]。雖然甲骨文和納西文出現的時代不一樣,但是兩者的文字基礎都為象形。在文字研究中,也常將兩者進行比較研究。

蘇美爾原始楔形文字大約出現在公元前3200年間,總數約在900~1200個之間。主要是記錄一些關鍵信息所用,不能表達完整的句意。雖然甲骨文和楔形文字在時間上相差近兩千年,但二者所處的社會條件和發展水平大致相同(奴隸制國家產生和形成時期)[4],都是成熟的且代表高度文明的文字系統,這兩種文字系統的象形字的數量也相近,以上都是這兩者可以進行對比的客觀基礎。同為象形的起源的甲骨文與“蘇美爾原始楔形文字”在字體的形體特征上較為類似:如兩種“文字”直觀上偏抽象,突出事物特征或者關鍵信息,線條感明顯。

2 建筑類甲骨文、納西文、楔形文字的比較研究

在這三類文字體系中,都有不少成熟的建筑類文字存在。由于納西文有一部分偏向圖畫和合體的構字法,這類字體不納入此次的比較中。本文的比較主要是以這三類文字系統的象形和會意構字為主。

2.1 從甲骨文與納西文的比較研究看兩者建筑信息

對于納西族的記載,在唐代之前鮮見于史冊。納西族先民主要活動在今四川西南地區,在秦統一六國的時候就已經在秦朝的郡縣制統治之下。納西族很注重宗教信仰,在這些習俗信仰中,有原始宗教的痕跡,也混合著佛、道等中原的教派,沒有系統繁復的教義和制度,具有一種“功能性”,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由此,這些對于宗教的描述也存在于納西的文字當中。學界一般認為,東巴經書的內容在宋代基本成型,是一種圖畫象形文字記錄的,反映的主要是納西族在唐宋及其之前的情況,從字的本身可以看出納西族歷史上房屋村寨的情況。下面則從建筑的角度,提取出甲骨文與納西文單體相同表意的文字進行比較(圖1) 。

圖1 甲骨文與納西東巴文象形會意類同義字外形比較

由圖1中的文字圖形對比可以看出,在表達相同意義的建筑時,納西文和甲骨文的取象角度是相同的。雖然納西文不是漢族文化,但是作為同源文化的取象思維是相近的。不同的是在取象的時候,甲骨文的所表達的圖形更為簡略、對稱、特征明顯,線條理性。納西文在表達時,要么只表示簡單的外形,類似今天的簡筆畫;要么則詳細地描述其建筑的“主要內容”且線條表達更為感性化(圖2)。圖2中祖房的表達就是屋內供著火塘神位,與現實中舊式火塘神一模一樣。而房屋的文字則與常見的納西族木楞房側視圖一致,細節也表達得很到位。

圖2 東巴文字與東巴建筑

對于納西早期的建筑,并未有詳細的記載,或者建筑遺址的出土。最早的納西族民居記載出現在司馬遷的《史記·西南夷列傳》:“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滇最大……耕田,有邑聚?!庇纱?,可以看出,靡莫(納西)等部族從事農耕生活,有“邑聚”,說明有固定場所,但并未說明是穴居還是“構木為巢”。明代以來,納西族在川南和滇西北開始異?;钴S,這時的文獻資料也相對豐富。正德《云南卷》卷11中第一次詳實記載了納西族的“木楞房”:“板屋(麼些蠻所居,用圓木縱相架層而高之,至十八尺即加椽桁覆之,以板石壓其上,房內四面皆施床榻,中置火爐高于床齊,用鐵 刳木甑炊爨其上。詩注西戎之習俗,木板為屋,其由來遠矣。)”根據當地的一些考古資料顯示,這個地區早期建筑多以干欄式建筑為主。從建造技術來說,納西族有帳篷、木楞房、土莊房以及仿漢房四種大類。蔣高宸[5]認為,這些類型是依照氈房—土莊房—木楞房—仿漢建筑的順序變遷的,氈房在遠古時期流行于西北河湟地區,土莊房在公元7世紀前流行于大渡河、無量河地區,木楞房在公元7世紀后流行于金沙江上游地區,仿漢建筑則是在明代和明代以后流行于麗江地區。以下則根據方國瑜、和志武、趙凈修、以及李霖燦整理的常用東巴文字和一些東巴經文為基礎對東巴文字中反映的建筑進行簡要的整理(圖3)。

圖3 東巴文字中的建筑

2.2 從甲骨文與楔形文字的比較研究看兩者建筑信息

從世界范圍的象形字研究來看,其取象成字的方式可分為三大類:整體代整體、部分代整體、整體被包含。蘇美爾原始楔形文字與甲骨文的取象形式整體上相同多于相異,最大的相同之處就是在于大部分取象主要方式是“整體代整體”。但如果是以“部分代整體”的形式取象,兩種文字的差異就比較大。從這里就能反映兩種古文明造字者思維方式是具有地域文化民族差異的。而正是這種差異性決定了其在造字的時候是選擇一部分,還是整體來代表事物特征到最終形成文字。在我國早期的楔形文字研究中,大部分學者把“六書”理論作為分析原始楔形文字結構類型的切入點。所以以下主要從“象形”來分析與建筑有關的楔形文字。

甲骨文的建筑類的詞匯在商代主要服務于當時的祭祀占卜活動。君王逢事必卜的習慣為甲骨文內容極大的豐富性創造了客觀條件,同時也使得甲骨文字象形字的實用性變得較強。蘇美爾原始楔形文字出現主要是記錄商業活動的。以下是現出土的、能識別的與建筑有關的象形類楔形文字與甲骨文同義文字之間的比較(圖4)。

圖4 楔形文字象形類于甲骨文同義字外形比較

從圖4對比中,可以看到原始楔形文字的初造字中有豐富的幾何圖形。大多字符由諸如規則的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菱形、梯形、圓形、扇形或不規則圖形等一組或幾組幾何圖形組成。也有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幾何圖形組合成的字符[6]?,F代的研究結果表明,商代的建筑種類豐富多樣,如 、京、高、廩 、宀 、寧,而蘇美爾人的建筑樣式比較單一,因此甲骨文中建筑類象形字的數量和所占比例高于蘇美爾原始楔形文字中該類字的數量和所占比例。

殷商人的建筑材料主要來源于木頭和泥土,所以中國的古建筑都是“土木之功”。古蘇美爾人建筑有土石結構城墻,土木結構房屋,使用經過曬干的泥磚等特點(這與白種人的巨石房屋結構有很大的區別)。古蘇美爾建筑是以泥磚建造的,不用灰漿或水泥對磚與磚進行連接,這是因為兩河平原石礦和樹的稀缺。在一段時間之后,這類建筑會被鏟平然后以相同方式重建。蘇美爾的圖形符號大多數于烏魯克文化切和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公元前3100—2700年)的神廟遺址中掘得??脊沤Y果顯示,烏魯克發展過程中國家起源在先,文字起源在其后。

古蘇美爾人是以宗教治國,所以最為代表性的建筑就是塔廟。目前考古出土的一些圖章描繪了各種有階建筑,學者一般認定為塔廟或者小型塔廟的祭臺。塔廟呈階梯狀,向上逐漸收縮。在烏爾遺址中,有遺址表明在早王朝時期出現過高臺式建筑,后被較晚的烏爾第三王朝的建筑物所包裹。德國人早期的考古研究表明,塔廟的前身似乎是高臺,不是現在在中東地區隨處可見的建筑古跡——階梯狀塔廟。

3 從表意接近的古文字看中國古建筑、納西古建筑與古蘇美爾建筑

格爾伯在《文字研究》中說:“由于世上之人類及其周圍之物體多有共性,可以預見,人們構建的象形字亦將有很多相同點。這是因為所有這些東西的實際形式都原本相似的緣故”[8]。拱玉書則認為:“比較三大古代文字體系中的同物字或同義字,可知完全同形的文字十分罕見,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同本一物的字,形式卻相去甚遠,不可并論。文字畢竟不是圖畫,不能完全真實地再現實物。心理、文化、角度、美感不同都可導致雖同形而字形不同的情況?!盵8]

3.1 表意接近的建筑類甲骨文、納西文與楔形文字

在中國,除了甲骨文的象形度高,納西文的象形度比甲骨文更加明顯,筆者將意義相同或相近的甲骨文、納西文、楔形文字進行了比較(圖5)。

圖5 表達相同語義的建筑類納西文、甲骨文、楔形文字比較

從圖5看出,象形程度上,納西文更偏圖畫版。納西文通常更注重描述事物的原貌,而甲骨文與原始楔文并不做非常精細的原型再現,它們只對事物的外在輪廓做出大致的體現。這表明甲骨文和原始楔文己經失去了部分圖畫特征。

3.2 以“城”為例——看表意接近的建筑類甲骨文、納西文與楔形文字

例如表達群居生活的“城墻、城”的含義(圖5)?!俺恰弊值淖畛跣螒B界定了內部與外界的不同生活領域,同時也界定了居民在不同領域的不同身份,是傳統社會結構的物化表現,也是人類歷史的進程和文化的主要載體。

由此可以看出,古代的造字者在創造新字,發展字的形態、豐富字的內涵,使用文字來傳遞信息的同時,會帶有自己的主觀世界觀,甚至把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表達形式融入到文字形式的創造中。

結語

本文在研究過程中,可以看到古建筑與古文字之間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互證。文中將納西文、楔形文字以及甲骨文代表相同含義的字形進行橫向對比時也發現,這個結果不僅僅在中國古文字中有體現,同時在其他以“象形”為文字基礎的文化中也有著相似的變化。這樣,在今后的建筑考古工作中,人們不僅可以通過建筑看到代表其性質的文字特征,也可以通過文字反推之前的建筑物和建筑構件的形制和形式,探討建筑的形制、制度。由于本文只是簡略的進行比較。今后若是能將此為主題進行詳細的比較,將會發現更多建筑信息,即不同民族建筑文化、技術的差異。這也會是一項有趣的建筑歷史研究。

資料來源:

文中圖片均為作者整理繪制。

猜你喜歡
象形納西族納西
英國女子與兩只貓結婚10年:稱貓比男人好
納西族東巴文化保護條例和測繪條例于5月1日起施行
安納西
高中英語單詞象形教學法
安納西
高中英語單詞象形教學法
圖解趣味象形字
納西族“東巴”和彝族“畢摩”比較研究
納西魯丁的微笑
從羌族與納西族宗教舞蹈看巫舞的起源與演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